转战海外盈收改善 中润光能再闯港交所
这家光伏电池制造商新近递交的上市申请显示,几乎所有主要财务指标在今年上半年开始改善,并重返盈利轨道 重点: 中润光能提交在香港上市的新申请,公司今年上半年恢复了收入增长及盈利能力 这家光伏电池制造商的快速转型,受惠于将重心转向国际市场及先进的N型光伏电池片 阳歌 半年之间,天差地别。 这是光伏电池制造商江苏中润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一再度提交的香港上市申请的最大启示,距离其首次在港提交上市申请仅六个月。此前的申请与此次最新版本之间的差异,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截然不同。 3月,全球第二大光伏电池制造商中润光能首次申请上市时,称 2024年收入骤降近半,至113.2亿元(16亿美元),同时全年录得巨额亏损12.9亿元。几乎所有其他关键指标表现类似,毛利率滑入负区间,出现大规模现金流出。 此次最新申请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显著反转,收入触底回升,毛利率重返正值区间。或许最为重要的是,公司恢复了盈利。 行业观察人士深知,由于新产能大规模扩张,导致严重供过于求及价格大跌,中润光能及其整个光伏行业领域的同行,在超过一年时间里均深陷困境。随着情况发展,多数公司陷入亏损,纷纷削减产量以控制损失。 为应对此局面,中国鼓励生产商削减产量,淘汰落后产能,并大规模扩充自身太阳能装机容量,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256吉瓦(GW),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380吉瓦的三分之二。 中润光能初现复苏,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是业内首批传出此类消息的公司。重要原因似乎是其收缩了中国本土市场,尽管这一市场庞大,但因绝大多数生产商都集中于此,竞争极其激烈,公司已将目光转向利润率更高的其他全球市场。 公司供货其他市场,产品主要来自老挝生产基地,那里的光伏产品,未受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征收反倾销关税。一个不祥的信号是,美国8月7日宣布,对包括老挝在内的多个亚洲国家制造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新反倾销关税的实施(独立于特朗普的贸易战关税),或对中润光能的复苏构成挫折,因美国市场是助推公司今年上半年显著复苏的外销市场之一。其美国销售额在今年上半年飙升至14.6亿元,为去年同期3.1亿元的近四倍,约占其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专注N型光伏电池片 随着销售重心从中国转向国际市场,中润光能的营收结构今年上半年发生显著转变,成为恢复盈利的关键因素。公司上半年整体营收同比上涨27%至74.7亿元,去年同期为59亿元。 不过,公司上半年对中国大陆的销售额骤降40%至27亿元,去年同期则为44.3亿;国际销售额则逆势增长逾两倍至47.6亿元,去年同期为14.8亿元。这一过程中,国际销售在公司总收入占比升至约三分之二,去年同期仅为四分之一。 我们前文指出,美国是中润光能业务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但越南也表现强劲,成为公司第二大国际市场,约占其上半年销售额的16%。其他表现强劲的市场包括泰国、新加坡。 中润光能业绩反弹的另一重要因素,似乎是快速转向新的N型光伏电池片,并淘汰旧P型光伏电池片技术。中国正推动淘汰旧技术,以解决产能过剩,中润光能似乎积极践行此方针。上半年,N型电池片收入同比飙升近两倍至53.3亿元,占公司营收的71%;P型电池片收入则同比下滑三分之二,至9.85亿元。 中润光能指出,老挝生产成本普遍高于中国,但全球市场销售获得的更高利润率完全抵消了额外支出。因此,其持续扩建老挝生产基地,年产能达7.6吉瓦,约占6月底总产能22.8吉瓦的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几乎全用老挝产能服务全球客户,这意味上半年闲置的约3.2吉瓦产能多数位于中国。上市文件显示,老挝生产基地占其上半年光伏电池产量的35.7%,远高于2023年的2%。 大幅转向国际销售,助力中润光能上半年实现毛利润,尽管中国业务指标仍为负值;公司同期也扭亏为盈,盈利12.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17亿元。如前所述,公司上半年现金流也重返正值。 这一显著转变预示,中润光能最新的上市申请前景良好,相比亏损公司,投资者显然更青睐盈利企业。美国反倾销关税或成为潜在拖累,但总体而言,若此次上市成功推进,我们预计将吸引较多投资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钧达股份首挂升逾6%
光伏电池制造商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65.HK; 002865.SZ)周四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报22.20港元,较招股定价22.15港元高0.2%。至中午收报23.6港元,升6.54%。 公司公布,全球发售6,343.23万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占10%,净筹约12.92亿港元(1.66亿美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3.5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08倍认购。 钧达股份主营高效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的出货量计,该公司的N型TOPCon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达至约24.7%,排名第一。 今年首季,公司收入18.75亿元,同比下降49.52%,录得净亏损1.06亿元,亏损较去年第四季收窄约3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等待行业黎明 中润光能转战港股
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滑,中润光能选择转战港股,寻求资本支持以渡过行业低谷 重点: 公司去年由盈转亏,录得股东应占亏损12.89亿元 今年2月,中国光伏组件价格出现30个月以来首次上涨 李世达 全球光伏零组件市场一直是中国企业的天下,然而在产能过剩、价格下滑的环境下,市场环境相当恶劣,能够生存下来并持续成长的企业,绝非泛泛之辈。其中江苏中润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在艰难环境下前行,去年光伏电池片出货量上升至全球第二,近日已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公司此前曾于2023年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上市申请,并成功通过,但由于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由盈转亏,考虑到行业景气不佳及当时A股市况低迷,最终在2024年6月撤回上市申请。时隔几个月后,公司转战港交所冲刺上市,保荐人也由海通证券改为中信建投国际和中信证券。 成立于2011年的中润光能,为头部光伏电池制造商,近年将产业链延伸至光伏元件环节。申请档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2024年公司在全球光伏电池制造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达14.6%,包括各大光伏组件制造商,其中全球十大光伏组件制造商中的九家也是其客户。申请档称,公司的业务遍及超过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0余家客户。 中润光能主营高效能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也发展光伏零组件业务。光伏电池片是光伏电池板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主要设备。目前电池片收入占公司总收入超过80%,至于光伏零组件的业务也在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光伏组件销量分别为0.9GW、1.4GW及2.9GW,收入占比别为7.5%、9.0%及18.7%。 然而,业务推进虽颇为顺利,但在行业整体下行周期下,中润光能去年由盈转亏。2024年,中润光能收入按年下滑45.68%至113.2亿元,并录得股东应占亏损12.89亿元,而2023年为盈利16.7亿元。 录得毛损 库存增加 事实上,自2023年第四季开始,由于产能激增导致产能过剩,硅片、光伏电池片的平均售价纷纷下跌,导致行业利润率下滑。申请档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润光能的光伏电池片整体平均售价从0.99元/W降至0.32元/W,也令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11.8%降至2024年出现毛损10.1%。 光伏行业亏损的当然不止中润光能一家。有媒体统计,去年中国有31家光伏企业出现亏损,占比超过行业七成,硅料硅片、电池组件更成重灾区。包括亿晶光电(600537.SH)、TCL中环(002129.SZ)、通威股份(600438.SH)及钧达股份(002965.SZ)等均出现亏损。 与此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天数、存货金额都在快速上升,其中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79.1%增加到去年的83.7%,而存货金额更是从2022年的9.37亿元大增1.5倍至去年的24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也从2022年的19.7天暴增至去年的68天。手上现金则从2023年末的19.2亿元降至去年末的11.1亿元。 毛利下滑、库存增加、周转困难及现金减少,已说明中润光能目前面临的困境,也显示上市的急迫性。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考虑的还是光伏产业景气何时反转向上? 光伏产业现曙光? 今年以来,不少讯号似乎显示好的一面。根据政府政策,今年4月30日前并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可以获得较高额的电费补贴,而自5月31日起,新投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原则上全部电量进入电力市场交易,通过竞价形成电价,不再享受国家补贴。 这两个“大限”导致行业内短期内出现“装机潮”,光伏电池与组件价格也出现回升。今年2月份,中国光伏组件价格出现了30个月以来的首次上涨,涨幅0.4%,这个不到1%的涨幅已足够振奋行业信心。 而中润光能的海外拓展,则是近几年,中润光能积极拓展在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的业务,其海外收入也有所增加。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从14.41亿元增加至37.2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从11.5%提升至32.9%。今次若成功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新的海外生产基地,生产高效光伏电池片。 中润光能在行业内具备一定优势,但公司日趋严峻的财务状况,可能让投资人信心打折扣。整体而言,光伏企业的市场吸引力仍取决于行业的前景,前述提到的电价新政策对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将是后续观察的重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光伏电池陷产能过剩 钧达股份望“储能”出海
这家已在A股上市的中国领先光伏电池制造商,趁内地及香港股市最近转旺,再次向港交所申请上市 重点︰ 受产能过剩等问题拖累,钧达股份今年上半年转亏 这次钧达股份上市集资,目的就是为扩展海外市场,寻找新增长引擎 裴梓龙 中国政府接连出招刺激经济,内地及香港股市受惠大反弹,各大企业也趁势申请来港上市。已经在A股上市的钧达股份(002865.SZ),以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名再闯港交所(0388.HK)。 钧达股份在今年2月曾向港交所申请上市,惟因招股文件半年有效期届满,在8月自动失效,估计与当时整体内地及香港股市低迷,无法取得管理层心目中的估值有关,毕竟其A股股价过去一年跌幅已超过50%。 成立于2003年的钧达股份,本来专注汽车内外饰业务,包括提供汽车仪器板、前后保险杠等部件,2017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然而上市翌年,内地汽车市场陷入下滑期,拖累钧达股份业绩。 2019年,钧达股份展开战略转型,看中光伏电池行业。2021年,当时光伏电池中的P型电池主导市场,钧达股份果断出资14.34亿元,收购捷泰科技51%股权,正式进军光伏行业,翌年再将汽车塑料配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出售,全力发展光伏电池业务。 作为中国领先的光伏电池制造商,过去两年受惠行业红利,尤其是从“P型转N型”浪潮中,钧达股份的N型TOPCon电池一度带给公司高速增长。据招股文件显示,2021年公司的收入只有约16.39亿元,2022年N型电池技术崛起,公司也是全球首批大规模量产N型TOPCon电池的企业,带动整体收入增长5.8倍至110.9亿元,去年再上升67.9%至186.1亿元。 过去三年,公司净利润也持续增加,由2021年的5,373万元,大幅上涨至2022年的6.17亿元,期间多赚了10.4倍,去年再增加32.3%,至8.16亿元。正因如此,钧达股份A股股价在2022年一度高见173.26元,其后见触顶回落。 不过,截至今年10月18日,钧达股份A股股价已跌至43.7元,单计过去一年的跌幅已达53.3%,如果以2022年的高位计算,跌幅更高达74.8%。投资者持续沽货并非无因,因该公司的高增长开始无以为继,其上半年收入只有约63.6亿元,同比下跌32.4%,更重要的是由盈转亏,净亏损1.66亿元,表现远差于去年同期的9.56亿元净利润。 由于钧达股份去年全年净利润为8.16亿元,意味其实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亏损。这与内地光伏行业自去年已陷入产能过剩的情况密不可分,整个产业链上的产品价格都持续走低,例如今年上半年多晶硅和硅片价格已下跌超过40%,电池片价格也跌了逾15%。 产品售价跌幅惊人 上半年,钧达股份的P型PERC电池收入同比锐减87.7%,N型TOPCon电池也少了4.5%,最令投资者担忧的是,两款电池的平均售价跌幅惊人,P型PERC的平均售价由2022年的1.06元/W,跌至去年0.75元/W,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0.32元/W,同比跌幅达62.8%;N型TOPCon的平均售价今年上半年只有0.36元/W,同比大幅下跌61.3%。 国内光伏业产仍在消化过剩产能,国金证券的报告指,自去年第四季起,光伏业经过二三线企业退出及整合,已有不少公司被淘汰,而目前“供给侧洗牌”已进入中后期。 面对国内竞争激烈,不少公司选择到海外寻找增长。去年全球光伏电池市场规模按出货量计已达544.9 GW,预计到2030年可达1,526.6 GW,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4.2%,如果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其他地区光伏电池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更可望高达25.6%。 钧达股份在招股文件中也提到,公司来自中国境外的销售额占比由2021年的0.3%,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8%,更计划将海外年化产能扩大至约10 GW,这次在港股上市集资所得,就是用于兴建年化产能约为5 GW的海外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同时建立及加强海外销售业务及分销渠道,以及用于研发先进技术及一般营运资金。 当然,扩大海外业务也面对不少风险,其中最不明朗的就是贸易限制,包括关税、出口规定、反倾销及反补贴税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这次钧达股份再闯港交所,希望能以“A+H”身份在两地上市,截至上周五,本港H股对比A股折让率介乎5.3%至77.1%,能源相关股份的折让一般约50%。如果钧达股份希望成功上市,不仅要通过港交所聆讯,更重要是定价需要比A股存一定折让,才能说服投资者进场,为公司扩展海外市场“储能”。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