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尊三年首录盈利 Gap今年拟增40门店
这家电子商务服务和品牌管理公司第四季度收入增长7.7%,并计划今年在中国净新增40家Gap服装店 重点: 宝尊电商去年第四季度取得三年多以来的首次净盈利,其品牌管理和电子商务服务业务录得强劲增长 公司截至去年底在中国拥有152家Gap门店,并计划2025年再净新增40家门店 阳歌 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的最新季度报告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公司营收继续以可观的速度增长,旗下的中国Gap网络实现了同店销售额增长,在当前消费者信心低迷的环境下,这是罕见的成绩。最重要的是,公司还报告了三年多以来的首次季度盈利,并承诺2025年将“带来变革”。 但投资者对此并不买账,周四在最新财报公布后,该股下跌12.7%,给原本看起来非常不错的财报泼了一盆冷水。即使在这一轮抛售之后,该股在过去六个月里仍上涨了15%,似表明投资界对公司越来越有信心。 雅虎财经调查的七家分析机构中,有五家将宝尊评为“买入”,另外两家则给予“持有”评级。但投资者对宝尊的评价并不高,其市销率仅为0.17倍,相比之下,Gap Inc.(GAP.US)的市销率为0.52倍,竞争对手零售商佐丹奴国际(0709.HK)的市销率为0.63倍。当我们将宝尊电商与其他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这是宝尊的另一项主要业务)进行比较时,差距进一步拉大。国内竞争对手微盟集团(2013.HK)的市销率为3.12倍,而美国巨头赛富时(CMS.US)的市销率为7.18倍。 要更好地理解投资者为何如此不看好宝尊电商,我们需要追溯该公司的历史。它最初是一家为电子商务商家提供软件服务的供应商,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的生态系统关系紧密。直到今天,阿里巴巴仍然是其主要股东之一。但近年来,这块业务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停滞。 不久前,公司引发媒体关注,它在2023年收购Gap的中国业务,迈出了进军品牌管理的步伐。其后不久,公司还与Authentic Brands Group成立合资企业,将这家美国品牌所有者旗下的Hunter品牌引入亚洲市场。 进军品牌管理行业的举措最初引起了很多质疑,因它与宝尊电商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核心服务相对距离遥远。品牌管理业务最初也拖累了宝尊电商的整体业绩,因为该公司关闭了许多Gap门店,并试图重新定位该品牌,使其更具竞争力。这些努力似终取得了一些成果,品牌管理业务现在约占宝尊电商收入的五分之一。 该公司第四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7.7%,从27.8亿元增至30亿元,是公司连续第二年实现全年收入增长,而2021年和2022年这个数字均出现了收缩。订单履约成本同比持平,而销售和营销成本增长了17%。 由于这两个因素相互抵消,公司报告本季度盈利10万元,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净盈利。董事会主席仇文彬表示,这一势头在2025年继续保持,分析机构纷纷预测,公司今年将实现年度盈利,这将是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 仇文彬在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2025年是我们战略转型的结合,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基础。”他续称:“我们加强了高级管理团队,以推动下一阶段的发展。” Gap拓展版图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公司的两项主要业务,首先是较新的品牌管理业务,该业务在经历了初期的收缩阶段后,正步入增长模式。尽管宝尊电商表示,最近在上海和马来西亚开设了首批Hunter实体店,但Gap品牌门店仍占这块业务的大部分。 品牌管理业务的产品销售(主要来自Gap门店),第四季度同比增长17.3%,从上年同期的4.56亿元增至5.35亿元。 公司称,去年下半年,新开了40家Gap门店,其中第四季度新开16家,截至2024年底,中国Gap门店总数达到152家。公司表示,计划今年再开设50家新店,在关闭表现不佳的门店后,今年门店的净增量将达到40家。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表示Gap门店在第四季度实现“低个位数的同店销售额增长”,在当前许多零售商,都在报告销售额下滑的经济环境下,这一表现相当令人鼓舞。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进展是,公司正与加盟商合作,把店开到二线城市,这是许多品牌越来越多采用的策略,以便向中国较小城市拓展业务。 “我们在全年开设新门店的同时,也战略性地关闭了一些表现不佳的门店,以优化线下门店网络,使2024年成为结构升级的一年。”宝尊品牌管理的首席财务官Ken Huang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展望未来,我们计划加快扩张步伐,优先考虑人流量大、销售潜力最大的地点。” Ken Huang还表示,继最近在上海开设了一家Hunter门店后,公司正计划将该品牌拓展到中国的其他市场,如北京、深圳和杭州。 在电子商务方面,公司表示其服务收入在第四季度同比增长了9.3%,从上年同期的17.3亿元增至18.9亿元,主要得益于网店运营和营销服务两位数的增长。但由于消费者情绪疲软,电商产品销售额从上年同期的5.98亿元下降4.3%至5.72亿元,部分抵消了这一增长。 品牌管理业务的良好表现,加上电子商务服务业务的出色业绩,抵消了电子商务产品销售业务的疲软,使宝尊电商的经营利润从上年同期的640万元增至7,320万元。正如我们已经提到的,公司在经历了三年多的亏损后,也重新实现了盈利。…
简讯:佐丹奴预警去年盈利大跌
休闲服装佐丹奴国际有限公司(0709.HK)发盈警,预期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介乎2.05亿港元至2.25亿港元,较2023年度大幅下跌35%或以上。 公司表示,盈利大减主要是去年上半年召开特别大会,产生一次性非经常性及不可比较开支。另外是南韩合营公司溢利下跌、公允值收益减少、集团前任行政总裁的遣散费,以及大中华业务表现欠佳等。 佐丹奴指山,公司的"佐丹奴-超越界限"五年策略,对集团下半年的收入增长带来正面影响,并确保经营费用稳定,但也令品牌组合及重配渠道的费用有所增加。 公司开市报1.44港元,跌7%,过去半年股价下跌近3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非凡领越“一换五”私有化堡狮龙 小股东换还是不换?
李宁持有的非凡领越计划以换股方式,将老牌服装公司堡狮龙私有化 重点: 非凡领越以市场流通不足为由,私有化堡狮龙 堡狮龙正转策略,主攻骑行服饰 刘智恒 今年初,市传前体操王子李宁有计划与私募基金联手,将他一手创立的运动品牌李宁有限公司(2331.HK)私有化。正当大家紧盯事件进展时,李宁本人控制的非凡领越有限公司(0933.HK),率先提出将旗下的堡狮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0592.HK)私有化,为李宁系私有化打响第一炮。 堡狮龙是香港老牌休闲服装公司,1987年由纺织世家罗定邦家族创立,高峰时全球设有近千家分店。随着市场潮流的变迁,堡狮龙业务下滑,2020年非凡领越伙同罗氏后人罗正杰,以4,662万港元向罗定邦之子罗家圣购入66.6%股权。 易手后堡狮龙过去三年表现仍持续不济,2021至2023年分别亏损3.4亿港元(4400万美元)、1.32亿港元及2.23亿元,今年上半年仍亏损5,198万港元。今年非凡领越决定,将堡狮龙旗下运动及休闲品牌“bossini.X”重塑,改为骑行服饰系列。 刚启动转型就要将其私有化,非凡领越解释,堡狮龙持续亏损,需要外部资金支持,但股份流动性较低,要在公开市场筹集资金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维持公司上市地位的成本及开支不菲,私有化可以减低支出。 换股作价有折让 是次私有化,非凡领越以1股换5股堡狮龙股份,通过注销以削减堡狮龙已发行股本,再而撤回其上市地位。 按10月16日非凡领越收市价0.54港元,以1对5的换算,相等于每股堡狮龙为0.108港元,但当天堡狮龙收市价0.123港元,换言之出价折让12.2%。 由于作价较现股价低,10月17日复牌后,堡狮龙当天收市劲挫16.3%至0.103港元,非凡领越亦跌1.85%至0.53港元。 究竟小股东应否接受私有化,一定程度要看堡狮龙的前景,若我们看好其未来发展,那就没必要换取非凡领越股份。 堡狮龙难浴火重生 服装行业很特别,当一个大品牌走下坡,被市场离弃时,是很难将消费者的观感扭转,品牌能重生者凤毛麟角。强如当年的思捷(0330.HK),从神坛走下来后,经历十年摸索仍处迷思之路。曾是优衣库(6288.HK;9983.T)学习对象的佐丹奴(0709.HK),近年被指沦为外佣服装,至于G2000,只能偶尔在二三线商场见其店铺踪影。 即使非凡领越将堡狮龙重新定位发展骑行服装,找到一个发展方向,但骑行服饰品牌强手环伺,Assos、Castelli及Specialized等国际品牌占据市场,堡狮龙要从零到突围谈何容易。 况且要拓展新业务,资金肯定不可或缺,堡狮龙的财务能力有限,很大程度要看非凡领越是否愿意投放资源。可非凡领越要着力发展的品牌是2022年购入的Clarks及今年新购入的火柴棍(Haglöfs),堡狮龙的中期收入只占5.2%,熟轻熟重显而易见,能投入多少去经营堡狮龙实属一大疑问。 最致命是大环境,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疲弱,零售业陷入内卷局面;另外是网购盛行,以门店为销售点的堡狮龙更是四面受敌,门店由2021年中的882间,跌至今年中期的427间,情况未许乐观。 看到此,对堡狮龙能浴火重生实难寄厚望。然而,非凡领越只以换股方式私有化,对小股东来说,始终未能实际套现。现且换股作价也不理想,非但没溢价,更出现折让。 非凡领越未成气候 那最后就要看非凡领越的前景,李宁于2010年收购香港创业板公司快意节能,易名为非凡中国,去年转往主板上市,又再改名非凡领越。李宁接手公司逾十年,一时说做体育经纪及运动品牌,后又说要开发体育房地产,甚至力攻电竞及经营滑雪场。到近两年收购堡狮龙、意大利的Testoni及英国品牌Clarks,则又似转营休闲的衣物鞋履,业务摇摆不定,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业绩方面,过去多年非凡领越表现一般,多次靠出售李宁有限公司的股份才录得盈利。去年亏损1.19亿港元,今年中期表现也倒退,盈利下跌14.5%至1.13亿港元。 目前Clarks占非凡领越收入达86%,品牌未来是成或败,直接关乎集团生死。从中期业绩看,Clarks收入正在下跌,较去年同期跌6.2%至43.8亿港元;而最大问题就如非凡领越所言:“欧美地区高通胀和高利率,以及生活成本不断上升,以致消费意愿薄弱”,大环境对零售极不利,特别是贵价产品。 非凡领越购入Clarks前,这家老牌鞋企已光环渐褪,亏损多年及涉临破产,非凡领越能否扭转劣势,让产品重生实属未知之数。 堡狮龙难有大作为,非凡领越又未成气候,小股东在换股还是不换股中可说陷入迷思;或许还是两者不选,候股价反弹,直接沽售套现,转觅其它投资机会来得实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严重依赖中国市场 佐丹奴上半年利润暴跌
这家服装零售商预警称,由大中华区市场销售额下滑,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下降幅度高达47% 重点: 佐丹奴国际表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介乎1亿至1.3亿港元之间,较去年同期的1.9亿港元大幅下降 愈来愈多的零售商感受到中国消费支出疲软的压力,该品牌是其中最新一家 梁武仁 尽管佐丹奴国际有限公司(0709.HK)的名字听起来很国际化,但业务仍然严重依赖全球的一个特定地区,即大中华区。随着中国内地消费者日益谨慎,导致该市场迅速失去光彩,这种依赖给该公司带来了压力。 上周四,佐丹奴发布盈利预警,称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介于1.1亿港元至1.3 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亿港元大幅下降。虽然一次性支出和韩国合资企业的利润下滑是部分原因,但内地和香港的销售疲软才是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 佐丹奴一直试图让自己与听着颇为国际化的名字相符,虽然起源于香港,但这个名字会让人联想到意大利高级时装。尽管公司已进入其他市场,但中国内地和香港对该公司来说仍至关重要。最新的盈利预警没有透露各地区的情况,但内地和香港(以及澳门和台湾,加起来组成大中华区)占今年一季度总收入的约42%。截至6月的三个月里,这个比例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 今年一季度,来自内地和香港的贡献同比确实下降了,降幅高达5个百分点。但这更多地指向该公司大中华区业务存在问题,而非海外业务。 今年前三个月,佐丹奴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降约13%,而东南亚和澳大利亚销售额增长约9%,占公司总收入的41%左右。海湾合作委员会地区的中东国家销售额增长约10%。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增长还不错,但也算不上出色,尤其是在中东,佐丹奴虽已进入该地区30年,但并没有获得太多关注。 考虑到佐丹奴进入东南亚也相当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也就是它在香港成立不到10年的时间),来自该地区的收入有些令人失望。 国际扩张步伐缓慢导致佐丹奴只能在国内发展,严重依赖内地和香港来推动收入增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并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那三十年里,这没问题。但过去两年随着增长大幅放缓,消费者控制支出,这就成了问题。 在约占佐丹奴去年收入17%的中国内地,今年6月零售销售额增长放缓至仅2%,创下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连前一个月已经疲软的3.37%都不及。香港的消费者信心更差,5月的零售销售额同比暴跌11.5%。 对实体店的依赖 佐丹奴还受制于严重依赖实体店网络,这使它在面对拥有大量线上业务的公司时处于劣势,更不用说像拼多多(PDD.US)和快时尚品牌Shein这样的纯线上零售商。 佐丹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1年,由《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创立。该公司一直在努力跟上Shein和优衣库等大型快时尚连锁店崛起的步伐,今年早些时候,董事会还上演了精彩的内斗戏码。4月,持有佐丹奴24%股份的香港房地产巨头新世界发展背后的家族出手,赶走了佐丹奴的CEO和董事会主席刘国权,两年前,该家族曾经试图将佐丹奴私有化而未果。 显而易见,佐丹奴需要地域扩张,以缓冲香港和内地高度关联的经济放缓导致的衰退。感受到压力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服装店,汽车和珠宝等非必需品的零售商也纷纷报告销售放缓。本月初,化妆品销售商逸仙电商 (YSG.US)在给出最初指引不到两个月后,突然大幅下调了第二季度营收预期。 意识到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佐丹奴似乎正在努力加快海外扩张的步伐。在这方面的最新举措,是在一月宣布与Bridgelinkx Ventures达成合作,拓展加拿大市场。同时,它还试图将印度的业务增加一倍。 佐丹奴的股价已从2013年的高点下跌80%以上,目前市销率(P/S)远低于1倍。其市盈率(P/E)也在7倍左右。不过,公司的股票表现优于困境艰难的竞争对手思捷环球(0330.HK),后者的市盈率为6.3倍,市销率仅为0.06倍。 而且,Esprit现在的表现远不如佐丹奴,一直在关闭门店,剥离资产,试图以此挽救濒临破产的局面。 佐丹奴尚未陷入这样的危机状态,但对公司来说,要稳定未来,全球扩张似乎仍是必要。虽然佐丹奴已经朝这个方向迈出了步伐,但最新的盈利预警显示,尽管数十年来一直在努力拓展业务,但佐丹奴依然相当依赖大中华区。 收购可能有助于佐丹奴在海外快速发展,但目前远不清楚公司是否具备这么做的资源。毕竟,去年其现金持有量缩减至9,200万美元左右。多年来,佐丹奴一直受益于中国消费者对廉价而时尚的服装需求。但时代变了,现在该公司需要摆脱曾经培育过它的中国市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