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Share Global's revenue dives

转模式收入劲挫 怪兽充电能否逆转胜?

这家以手机充电机柜网络而闻名的公司,首季度陷入亏损,结束连续四个季度盈利的势头 重点: 怪兽充电一季度收入暴跌逾50%,因在业务转型期间核心充电服务大跌 公司正逐步将充电宝机柜网络的运营责任转移给合作伙伴 阳歌 充电宝运营商怪兽充电名副其实地吓坏了投资者,后者在看到公司一季度的财报后纷纷抛售股票。经营业绩显示,随着公司为提高长期盈利能力而进行转型,它首季的收入下滑速度急剧加快。 至少在短期内,这转型对公司来说有点痛苦。公司的官方名称叫Smart Share Global Ltd.(EM.US),它旗下以怪兽充电作为品牌的充电宝机柜里,装满可供租用的智能手机充电宝,在全国各地的餐馆、商店和其他零售场所随处可见。 周一上午公布最新业绩后,公司股价暴跌逾20%,市值缩水近4,000万美元,不过后来收复部分失地,收盘时下跌约10%。在这里,我们应指出,即使经历了周一的抛售,该股今年迄今仍上涨70%以上,使其成为在美上市中国股票反弹的领头羊,在这轮走势中,中国ETF-iShares MSCI(MCHI.US)从1月底的低点上涨逾20%。 因此,从某程度上讲,大规模抛售可能只是代表部分获利回吐。但下跌似乎也反映了公司进行转型之际,最新业绩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总说中国消费支出疲软,似乎并不能解释全部原因,公司首席财务官辛怡称,4月和5月消费“仍有些疲软”。 按去年启动的转型计划,怪兽充电正减少在直营模式上的投入,而是将手上的机柜出售给第三方运营商,基本就是机柜所在的商店拥有者。然后,公司通过提供支付服务等,以及向合作伙伴实际销售机柜和充电宝,从而收取费用。 首席执行官蔡光渊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从直营模式向网络合作伙伴模式转型,虽然在某些地区会导致一次性成本的产生,但对于公司保持长期财务健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些一次性成本可能是导致怪兽充电在一季度陷入亏损,结束了连续四个季度盈利。不过,公司经调整后(通常不包括基于股票的员工薪酬)的业绩,仍保持连续第五个季度盈利。 怪兽充电的发展阵痛充分体现在营收上,收入同比暴跌51.7%至3.97亿元。虽然公司将此归咎于转型(我们稍后再来详细讨论),但我们也应该指出,下降速度较上季的18.3%同比大幅加快。 在此轮抛售后,目前怪兽充电的市盈率为17倍。运营共享充电宝的类似公司并不多。但运营着中国共享经济公司美团(3690.HK)的市盈率要比它高得多,为47倍。民宿共享股Airbnb(ABNB.US)的市盈率和它略接近一些,为20倍。 或许是先苦后甜 怪兽充电的转型很像上世纪80年代酒店业的情况,当时万豪(MAR.US)和希尔顿(HLT.US)等公司,都放弃了自己的物业资产,转型为同名酒店的管理者,而酒店的所有权则属第三方物业。 这种模式的资本密集程度,远低于实际的资产所有权,因此像怪兽充电这样的公司,无需拥有所有柜机和充电器。相反,资产所有权和维护的负担,落在了业务合作伙伴身上,而怪兽充电通过向这些合作伙伴收取硬件销售和服务费来获取盈利。 公司打算继续将直营模式作为业务的一部分,不过辛怡承认,业务组合中的这个部分“在盈利能力方面仍有些不足”。 截至3月底,怪兽充电网络中近80%的机柜由业务合作伙伴运营,剩余20%为自营。与一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转变,当时只有58.8%的机柜(在财报中称为“点位数”)由第三方运营。截至3月底,其合作伙伴总数达到1.1万个,同比增长3,800个。 随着更多的直接运营业务,第三方运营者从手机充电费中的分成也在增加。因此影响了怪兽充电的收入,因而令其移动充电服务收入从上年同期的8.13亿元,下降了53.5%至3.78亿元。销售充电宝和充电机柜给合作伙伴的收入,则从去年同期的1,170万元跃升至1.64亿元。此外,来自充电解决方案(如前述支付服务)的收入,也从去年的零增加到了5,900万元。 我们预计,随着公司新业务模式的成熟,这些较新的模式,即机柜销售和充电解决方案,将继续以强劲的速度增长。唯一跟踪该公司的分析机构预计,公司今年的收入将下降25%,但下半年降幅应该会开始放缓。 除了降低资本成本外,新的业务模式似乎也使怪兽充电有所受益,营销成本大幅降低。最近一个季度,营销成本从去年同期的6.65亿元降至2.05亿元,降幅约为三分之二。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公司本季度亏损30万元,扭转了去年同期盈利1,080万元的局面。虽然经调整后的业绩仍实现了盈利,但经调整盈利380万元与去年同期盈利1,710万元相比大幅下降。 总言之,怪兽充电正在服用一些苦口良药,在短期内会影响业绩,但可以确保其长期盈利能力。对于此举,我们一般来说是认可的,这最终应会带来一个更为精干的“怪兽”,甚至有可能通过吞并竞争对手来实现增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elonix in Marriott tie-up

德胧牵手万豪 上市之路不太远

2021年从香港退市的酒店运营商德胧集团表示,未来几年旗下100多家酒店,将通过联名合作加入万豪旗下的臻品之选酒店品牌 重点: 德胧集团宣布与万豪国际达成新的合作,将这家美国酒店巨头旗下的精品酒店 “臻品之选”引入中国 此举可能预示着德胧或乘着中国旅游业在疫情后的强劲反弹,再在纽约或香港重新上市      阳歌 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酒店运营商,过去二十年,它们通过满足中国新兴中产阶级对旅游的强烈需求,实现了闪电般的发展。但这个群体在很大程度上也很封闭,往往专注于中低端市场,避免与主要的全球运营商合作。 华住集团(HTHT.US; 1179.HK)是为数不多的例外,早在2016年就与索菲特和宜必思品牌的运营商法国雅高(AC.PA)结成了重要联盟。现在,总部位于杭州的高端酒店运营商德胧集团也追随它的脚步,宣布与全球重量级酒店运营商万豪国际集团(MAR.US)达成新合作。 双方的合作力度相对较小,德胧集团将把万豪旗下的精品酒店品牌“臻品之选”(Tribute Portfolio)引入中国。在周二发布的公告中,双方表示,德胧预计未来几年旗下100多家酒店将加入臻品之选酒店品牌。 这笔交易对双方来说都有一些不错的卖点。于万豪国际而言,它把年轻的“臻品之选”品牌引入中国,让臻品拥有约100家酒店的数量增加一倍。对德胧来说,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高端品牌,可以巩固自己作为本土领先高端酒店运营商的地位,它旗下的高端酒店以开元名都酒店连锁为主,目前已开业或筹建的酒店达180家。 此次合作还向德胧集团开放万豪国际庞大的全球资源,比如其预订系统和忠诚度计划。毕竟,从《酒店杂志》最新年度排名来看,截至2022年底,万豪旗下8,000多家酒店拥有近150万间客房,按客房数量计算,是全球最大的酒店运营商。 同样有意思的是,这次合作看上去像是德胧集团提升自身形象的一种方式,让其有望重新在纽约或香港上市。公司此前曾在2019年,以浙江开元酒店的名义在港上市。但当时的时机很不好,次年疫情爆发,公司及其同行遭遇巨大打击, 2020年利润暴跌逾80%。 由于在疫情期间陷入困境,公司于2021年被包括红杉(原红杉中国)在内的集团私有化,在这笔交易中,其估值相对较低,只有52亿港元。 当然,该公司私有化后发生了很多事情。以德胧集团为例,最明显的是中国酒店业已经从疫情的低迷强劲复苏。私有化后,公司没有披露任何详细的财务数据。 但其网站上的一则新闻称,其核心品牌开元名都的每间可出租客房收入(一项行业指标),在去年五一假期期间比2019年疫情前增长了21%。公司还表示,去年夏天旅游旺季,该品牌的入住率相当可观,约为70%。 不断扩大的足迹 有许多大型运营商,通过在国内市场的扩张实现了快速增长,德胧集团是其中之一。根据《酒店杂志》最新排名,该公司位列全球第17大酒店运营商,落后于锦江酒店(600754.SH)、华住集团和首旅酒店(600258.SH)等国内竞争对手。 德胧集团表示,目前已开业或在建中的酒店有1,400家,客房总数超过20万间​​。相比之下,2021年底,酒店数为860家,客房数约为14.4万间,2022年底是1,000多家酒店,16.7万间客房,由此可见,它的扩张速度相当快。 德胧并非唯一一家如此快速扩张的酒店集团,因为在疫情期间稍稍停歇后,大多数同行都在继续扩大业务版图。德胧也是加大海外市场扩张步伐的中国酒店运营商之一。 该公司的海外扩张仍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官网称其已扩展到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它去年才进入印尼市场,在当地设立了一家子公司。公司表示,计划未来3年在印尼市场运营旗下Ruby瑰宝和曼居酒店品牌的20家酒店。 亚朵(ATAT.US)可能是最适合与德胧进行比较的公司之一,这也是一家努力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品牌的中国运营商。亚朵于2022年底在纽约上市,与大多数中概股不同的是,上市以来它的表现相当不错。目前,其股价比11美元的IPO价格高出约65%,市值约为25亿美元,市销率为4.7倍。 去年前九个月,亚朵的收入较对上一年同期增长近一倍,达到31.6亿元,虽然中国许多行业在疫情后的业务反弹并未持续太久,但中国人却表现出强劲的旅游需求。截至去年9月底,亚朵旗下酒店数量与德胧相当,超过1,100家,同比增长25%。 在没有看到更详细的财务数据的情况下,很难说德胧是否会获得与亚朵类似的估值。由于跟雅高集团合作,华住的情况也很相似,就客房数量而言,它大约是德胧的五倍,目前估值为106亿美元。这似乎表明,如果德胧决定重返股市,它的市值可能会在20亿美元,大约是当初私有化时市值的两倍。 重新上市看起来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完成,因为红杉和其他将德胧私有化的私募股权投资者,很少会长时间持有投资,往往没过几年就套现了。鉴于目前有如此多的不确定性笼罩着中国经济,此番与万豪的合作,对公司的知名度大有裨益,这似乎表明,重新申请IPO一事可能很快就会发生。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enri d'Estaing leaves Fosun Tourism board

执董请辞 复星旅文开启新旅程

正重新把业务重心放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复星旅文,集团执董亨利∙吉斯卡∙德斯坦(Henri Giscard d’Estaing)已离开董事会,以“投入更多时间及精力”于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业务 重点 长期担任地中海俱乐部总裁的亨利∙吉斯卡∙德斯坦已辞去复星旅文的董事会职务 疫情结束后地中海俱乐部的业务暴增,平息了复星旅文可能出售这家法国度假村运营商的猜测      谭英 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在圣诞节前夕宣布,大名鼎鼎的联席首席执行官、已故法国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之子,将辞去公司董事会的多个职务时,投资者出奇地平静。可能部分归因于德斯坦将继续掌管地中海俱乐部,自2001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其总裁,远早于复星国际(0656.HK) 2015 年收购这个连锁度假村。 相反,德斯坦离开了复星旅文的董事会,看起来更像是母公司正发生转变的一个信号,它正试图将业务重点扩大到地中海俱乐部连锁之外,后者目前占其业务的最大份额。这可能也预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现年66岁的德斯坦开始逐渐退出公司。 在复星旗下,德斯坦对地中海俱乐部进行了重塑,将其从“整套享乐主义的提供者”变成了一个高端、多元文化、适合家庭的连锁度假村。12月22日,复星旅文发布公告,在为品牌找到新的生命后,德斯坦将继续担任复星旅文联席首席执行官和地中海俱乐部总裁职务,但辞去了复星旅文执行董事和董事会副董事长职务。 消息公布后的翌日,复星旅文股价上涨不到1%。但该股去年全年下跌了大约一半,目前也比疫情前低一半左右,这或许反映了对其母公司财务状况以及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 复星旅文在全球度假村领域相对不起眼,与全球领先的万豪国际(MAR.US)比较则相形见绌,后者是全球最大的酒店运营商之一。复星旅文尚未获得全球同行享有的重视,其目前的市销率(P/S)仅为 0.40倍。这只相当于万豪国际2.94倍和希尔顿酒店(HLT.US)4.82倍的零头。 这三家公司都属于数量众多的旅游和旅行相关运营商,疫情后,在“报复性旅游”的浪潮中,这些运营商复苏强劲。 德斯坦离开复星旅文董事会一事,让人回想起从2022年开始的传言,称复星可能正考虑出售地中海俱乐部,因为整个复星集团面临沉重的债务负担。2022年11月,彭博新闻社报道,复星非正式地寻求以最高1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地中海俱乐部,而在那一个月前,复星刚表示计划处置最高价值800亿元的资产,以巩固资产负债表。 复星继续通过2022年和2023年初的资产出售,筹集了近8亿美元的资金,将债务股本比从2022财年末的 138.7%,降至2023财年中期的114% 。 早前复星否认拟出售地中海度假村,因为是其核心资产。由于公司的债务状况有所好转,目前看来出售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不出售,那么德斯坦为什么要离开复星旅文董事会? 股权的转移 截至去年6月30日,复星旅文84%的收入来自地中海俱乐部。过去一年,德斯坦出售了复星国际的股份,购入复星旅文的股份。他在后者的股份从2022年底的152万股,增至去年年中的185万股。同期,他持有的复星国际股份从258万股减至175万股。 德斯坦留在地中海俱乐部的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是,该连锁品牌在疫情结束后取得了飞速成功。由于亚洲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该地区仍是全球最大的增长市场之一,地中海俱乐部在亚洲还大有可为。 2023年上半年,复星旅文的收入同比增长39%,达到89亿元,从去年同期的1.97亿元亏损转为4.72亿元盈利。从业务板块来看,地中海俱乐部收入增长34%,达到75亿元,而规模较小的三亚·亚特兰蒂斯则增长了85%,达到9.37亿元。公司新成立的度假资产管理中心板块业务收入增长72%,达到3.9亿元。 10月公布的业务更新消息显示,三亚·亚特兰蒂斯去年前三季度营业额增长83.2%,达到13.7亿元。地中海俱乐部2023 年下半年的累计预订量比2019年下半年(疫情暴发前的最后一个时期)增长了23%,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也增长了6%,反映出疫情后旅游业的强劲反弹。 地中海俱乐部的66家度假村绝大多数系租赁或管理,仅10家是直接拥有,因为它依赖“轻资产”战略来降低成本,这种战略在酒店和度假村行业越来越普遍。该连锁品牌仍有近一半的客户来自其历史最悠久的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但去年下半年,这些地区的客户数量下降了10%,而其较新的美洲和亚洲地区的客户数量分别增长16%和10%。 复星旅文董事长徐晓亮表示,作为轻资产战略的一部分,公司正在加快重资产项目的出售:“未来我们可能不会投资于旅游地产,而是投资于旅游内容和旅游知识产权。”去年4月,他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 “过去两年,我们经历了旅游业最冷的冬天,现在我们将迎来最好的时光。”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新开17家度假村,国内外市场并重。徐晓亮还表示,他预计中国将成为地中海俱乐部最大市场(目前是仅次于法国的第二大市场),每年累计客户超过50万。公司在东南亚也有大计划,预计该地区的收入和利润将在未来三到五年翻一番。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GreenTree returns to profitability

投资者为何对格林酒店持观望态度

在7月因新增餐饮业务而带动股价大幅上涨后,市场对格林酒店的最新财务业绩更为谨慎 重点 •  格林酒店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长12.1%,恢复盈利 •  尽管关停了64家餐厅,但近期的收购令2023年上半年亏损1,410万元       谭英 随着游客和差旅人士在疫后重新上路,格林酒店集团(GHG.US)的酒店业务如日中天。其上周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这家中国第四大酒店运营商从2022年的严重亏损中恢复过来,实现盈利。 表现强劲的核心酒店业务,带动了格林酒店的整体业务,包括3月通过两次收购,从创始人手中收购的餐饮业务。在2022年上半年亏损后,格林酒店今年重回增长轨道。截至6月的中期业绩,收入同比增长12.1%至7.94亿元(1.09亿美元),并以1.77亿元的净利润扭亏为盈。 关于这家公司,近期的消息可谓好坏参半。 好消息主要来自格林酒店核心的酒店业务,在六个月内的收入同比增长23%至5.63亿元,净利润1.92亿元,扭转了年前中国严格的疫情管控导下,导致3.61亿元的亏损。 不太好的消息则来自餐饮业务,尽管格林酒店关闭了64家亏损的连锁餐厅——其中大部分位于超市内,但餐饮业上半年仍亏损1,410万元,营收2.32亿元。 格林酒店的股价在业绩公布的第二天小幅下跌,但之后止跌回升,截至周三收盘,该股较业绩公布前上涨5.4%。有几家分析机构关注该公司,7月和8月接受雅虎财经调查时,其中很多对该股给出了“持有”评级,不过到了9月,它们变得看好该公司了。 格林酒店市值4.58亿美元,市盈率为22倍,显然没有像亚朵(ATAT.US)或华住(HTHT.US)等同行那样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两家的市盈率分别为62倍和84倍。然而,与市盈率同为22倍的全球市场领导者万豪国际(MAR.US)相比,格林酒店看上去更健康。 但这里我们应该注意,万豪国际的市盈率可能反映了疫后全球旅游热潮的见顶。因为世界大部分地区去年就恢复旅行。相比之下,中国恢复出行的时间,比世界其他地区晚了大约一年,去年年底结束新冠疫情管控后才开始出现。 格林酒店公布一季度业绩后,收到了更为积极的回应,那时的业绩显示中国旅游复苏刚刚开始。在7月初公布业绩后的数周时间里,其股价涨幅超过20%,达到年内新高。但之后,随着中国疫后经济显示出越来越多的放缓迹象,该股基本呈下跌走势。 亏钱的餐饮业务 对于格林酒店来说,投资者热情减弱,可能反映出他们对其餐饮业务持续亏损的担忧。格林酒店还承认,后疫情时代消费趋势正在发生变化。其新收购的两家连锁餐厅——大娘水饺和鹿港小镇,此前均为格林酒店创始人徐曙光所有。他还拥有格林酒店83.9%的投票权。格林酒店表示,餐饮可以很好地和酒店互补,因为与酒店住宿相比,餐饮服务的需求更加稳定,受“酌情支出”的影响较小。 公司表示,问题在于消费者正在避开超市,并且越来越被餐饮独立品牌吸引,而格林酒店的很多餐厅就开在超市内。超市里人群拥挤和对传染病挥之不去的恐惧,也可能是因素。格林酒店餐饮业务单店日均销售额为6,213元,同比增长22.9%。尽管亏损同比收窄,但还不足以让餐饮业务盈利。 格林酒店上半年关闭的64家餐厅,大部分都开在超市里。徐曙光说,独立店铺更受消费者欢迎,但重组需要时间。他告诉投资者,虽然格林豪泰可能希望在2023年开设20到30家新餐厅,但它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增长,确保不会消耗大量现金,并确保我们能够抓住消费趋势”。 另一个让投资者望而却步的潜在原因,可能是格林酒店过去曾经多次调整业务方向。它与雅阁品牌的收购持续了三年,去年因一场至今尚未解决的纠纷而终止。2019年,它的第二笔收购是国内的一家连锁酒店——都市酒店集团70%的股份,最终以一场不太激烈的分手告终,原所有者同意回购股份。 因此,投资者可能会持观望态度,想看看格林酒店究竟是认真对待它新的餐饮业务,还是一时之性。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旅客重新开始商务和休闲旅行,格林的酒店业务正处于最佳时机。该公司近90%的酒店都属于中档或经济型酒店,不过它也在进军更高端的市场。徐曙光表示,他预计在2023年将签署600家新酒店合同,到今年年底将有420家新酒店到位。 格林酒店于2004年成立时,中国的旅游热潮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过去二十年里,这个行业迅速发展。预计今年国内游客将达到55亿人次,而格林酒店是该行业最大的企业之一,在全国拥有4,108家酒店,其中大部分位于城市核心地段之外的地方。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严格的防疫措施,中国酒店行业遭受重创,但现已大幅反弹,预计到今年年底,至少将达疫情前水平的90%。 格林酒店今年上半年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比2022年增长35.8%,这是酒店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它在酒店领域的强劲表现能否吸引更多投资者,尤其是在中国后疫情时代复苏放缓的情况下,仍是一个未知数。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ings looking up for Fosun Tourism at Club Med

地中海俱乐部业务反弹 复星旅文录得丰厚盈利

这家国际度假村运营商上半年营业额增长24%,利润增长超一倍 重点: 复星旅文2023年前六个月营业额增长24%,与希尔顿和万豪等国际酒店运营商收入增幅不相上下 收购地中海俱乐部八年后,该公司重振该连锁酒店,使其房价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阳歌 毫无疑问,随着疫情逐渐成为历史,全球旅游业正在复苏。同样毫无疑问的是,由于放宽疫情防控措施较晚,中国旅游业的复苏要比世界其他地区晚一年左右。 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的最新公告里有这两个因素的影子。上周五该公司的盈利预喜推动其股价上涨近13%。但细看这些数据就会发现,随着投资者开始重拾对这家在市盈率方面仍落后于大多数同行的公司的信心,该股正在奋力追赶。 对于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复星而言,这绝非易事。2015年,复星收购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连锁度假村,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其他资产,创建复兴旅文,并于2018年单独上市。之所以说绝非易事是因为,在复星旅文业务中的占比高达90%的地中海俱乐部,在收购时表现相对不佳。 最新数据似乎表明,复星正带领该连锁重回全球热门旅游目的地的行列,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最新公告发布后投资者的兴奋。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复星旅文此前在4月的一季度业务更新中表示,该季度地中海俱乐部度假村的平均每日床位价格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涨了30.6%。 尽管部分肯定是因为持续的“报复性消费”,但这似乎确实也表明,在复星的领导下,地中海俱乐部度假村正在恢复一些昔日的光彩。 即便是在经历了上周五的上涨后,根据分析机构对该公司2024 年(届时疫情和后来的报复性消费的影响应该都可以忽略不计了)盈利的预测,复兴旅文的远期市盈率仍相对较低,仅为12倍。 这远低于希尔顿酒店(HLT.US) 25倍的远期市盈率和嘉年华邮轮(CCL.US) 的18倍,前者也运营着大量度假村,后者旗下的邮轮本身就是一种“度假村”。复星旅文的远期市盈率还不到中国首屈一指的酒店运营商华住集团(HTHT.US;1179.HK) 27倍的一半。 因此,如果你相信地中海俱乐部真的正在东山再起,那么复星旅文的股票可能仍有一定的上涨潜力。 分析机构似乎也相信这一点,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八家分析机构给予该公司的平均目标价为15.25港元,比该股上周五收盘价8.87港元高出70%以上。 目前,Meritz Financial是该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持有其约6.6%的股份。在盈利预喜发布后,周五其交易量飙升至日均交易量的10倍以上,这表明可能另一位中型投资者正在买入该股。该股交易量相对清淡,因为大量股份由两个大股东持有,其中复星持股79.5%,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华融持有另外8.7%的股份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在本文的后半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让投资者兴奋不已的二季度最新数据。老实说,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基本是旅游行业的同仁已经报告的趋势。其中包括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此前在中国去年底取消大部分防疫举措后,在一波报复性消费的推动下,经济在一季度曾有大幅增长。 复星旅文在中国的表现以位于海南岛的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村为代表,在过去十年里,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处旅游胜地。今年上半年,该度假村的营业额不低于8.4亿元,同比增长73%甚至更高。 这个增幅高于它在一季度5.27亿元的营业额和38.7%的同比增长。但稍作减法就不难发现,二季度的营业额相当小,只有3.13亿元。由此可见,在经历了包括春节在内的更为繁忙的一季度后,二季度的营业额出现了下降。 在这里,我们还应该指出,去年二季度的业务可能非常小,因为整个上海在4月和5月都处于封控状态。为了控制变异毒株,中国其他很多地方也实行了类似的旅行限制。 在中国以外,连锁度假村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上半年的营业额增幅逾26%,达到75.4亿元甚至更高。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数字也比2019年疫情前水平高出14%,这得益于我们之前提到的Club…

旅游复苏提振亚朵收入 “报复性旅游”或转瞬即逝

这家酒店运营商的零售业务,今年一季度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重点: 亚朵报告一季度收入增长71%,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随着“报复性消费”开始消退,大幅增长可能会逐渐消失   阳歌 一季度,随着中国取消新冠防控措施,民众生活恢复正常,中国旅游业的复苏一直是该行业大多数公司的亮点,从酒店运营商到航空公司都受到提振。但酒店运营商亚朵生活控股有限公司(ATAT.US)最新季报的最大亮点,却是其相对独特的零售业务部分,该业务通过客房内推介向旅客销售产品,为该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一季度,亚朵该项业务的销售额从去年同期的6,700万元增长了一倍多,达到1.4亿元,占总收入的18%。这个增长远超亚朵一季度总收入71%的增速,随着去年12月防疫措施结束后,中国游客和商旅人士再次开始出行,71%的增幅也相当可观。 亚朵的总体数据与我们目前在其他旅游相关行业看到的数据基本一致,这些行业都在大幅反弹。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强劲的增长是不是一次性的“报复性旅游”,究竟是很快就会消失,还是会长期持续? 投资者和分析机构似乎都认为大幅增长只是暂时的。业绩公布后,亚朵股价下跌近6%,抹去了今年以来的微弱增幅。其美国存托凭证(ADS)最新收盘价为18.2美元,仍比去年11月的IPO价格高出65%。尽管如此,该股已从其IPO后在1月达到的最高点下跌了约三分之一。 我们稍后再来详谈亚朵一季度的数据,包括我们在一开始提到的其独特的零售销售亮眼数据。但要了解今年可能的后续走向,包括报复性消费是否会消退,我们可以看看美国巨头万豪国际(MAR.US),大约一年前,随着西方结束大部分防疫措施,它也经历了消费激增。 万豪国际报告一季度其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增长34%,这是酒店业使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为这一数字做出了贡献。其核心的美国RevPAR收入增长则温和一些,为26%。同该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西方刚取消疫情防控措施时,录得的RevPAR近100%的增长相比,这两个数字都只相当于它的一小部分。 分析机构也认为,对于像亚朵这样的公司而言,中国的报复性消费现象将是短暂的。他们预测,该公司今年的收入将增长60%左右,这意味着和亚朵一季度收入增长71%、达到7.74亿元相比,其业务将有所放缓。 辉煌时刻 在确定了收入增长几乎肯定会在未来几个季度大幅放缓之后,我们将来到亚朵的辉煌时刻,看看它在一季度让人印象相当深刻的财务数字。尽管它近期的美国存托凭证价格下跌,但投资者仍相对看好该公司,其远期市盈率达到24倍。这与希尔顿酒店 (HLT.US)的25倍大致相当,但落后于国内的竞争对手华住(HTHT.US)的34倍远期市盈率。 长期以来,投资者一直看好整个中国酒店业,而亚朵处于该行业的中高端市场,这一市场通常利润更高。亚朵去年11月的IPO招股书引用的第三方数据显示,到2026年,中国中高档连锁酒店的收入,预计将从2022年的估计708亿元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550亿元,年均增长近20%。 亚朵正计划积极扩张以利用这一增长,目标是到2025年底在中国运营一个由约 2,000家酒店组成的酒店网络,比截至3月底的968家酒店增加一倍多。 亚朵整体收入中最大的一块来自管理酒店,即财报中所谓的加盟酒店。一季度该业务收入增长63%至4.47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58%。自营酒店的收入增长更为强劲,为68%,达到1.87亿,但由于它淡化这部分业务,因此仅占总收入的24%。 正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一季度最大的增长引擎是亚朵的场景零售业务,它在该季度创造了1.4亿元的收入,比去年同期的6,700万元增加了一倍多。最新数字占总收入的18%,因此零售业务可能很快就会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亚朵的RevPAR为337元,相当于疫情前2019年一季度数字的118%。这表明该行业的消费已经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至少目前是这样。 位于中国中低端酒店市场的华住此前报告称,其一季度的营业额也达到了2019年水平的118%。它指出,最大的涨幅出现在今年2月份,当时的RevPAR达到2019年水平的140%,然后在3月份开始下降到大流行前水平的120%。 亚朵一季度净利润达到1,800万元,去年同期为700万元。但在非公认会计准则(不包括基于员工的股票补偿成本)基础上,其利润实际上从一年前的700万元增至1.6 亿元。考虑到中国酒店市场未来可能放缓,加上其市盈率已经与万豪和希尔顿等全球酒店界大佬们大致相当,以目前的价格计算,该公司的估值看起来还是相当合理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亚朵部署大型扩张 迎接“报复性旅游”

这家高端酒店运营商表示,计划到2025年运营2,000家酒店,比截至去年底的932家增加一倍多 重点: 受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影响,亚朵去年四季度营收仅增长5%,但分析机构预计其增长将在今年加速至56% 该公司总收入中的零售部分,即客房内商品销售额的增长要快得多,为34%    阳歌 准备迎接“报复性旅游”。 这是最近上市的酒店运营商亚朵生活控股有限公司(ATAT.US)透露的信息。该公司在发布去年11月上市后的首份季度业绩报告同时,公布了一项大型扩张计划。它希望成为像法国索菲特和美国万豪这样的高端品牌,使其有别于专注中低端市场的国内大部分竞争对手。 亚朵的商业模式中还包括不常见的零售部分,即向房客出售他们入住期间在客房内看到的物品,这为其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亚朵的大扩张计划,出现在其上周四发布的四季度业绩报告中。财报显示,在去年底,中国实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极力限制旅游之际,亚朵及其同行遭受了怎样的打击。但现在,中国已经正式取消了这些控制措施,该公司把重点放在了未来旅游应该会恢复到更加正常的水平,甚至可能会因为所谓的“报复性消费”而出现增长局面。 我们可以从万豪国际(MAR.US)等品牌的身上,一窥亚朵及其中国同行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迎来的那种业务激增,因为去年随着世界其他地方的形势恢复到更加正常的水平,西方品牌经历过这种繁荣。万豪国际去年营收增长50%,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机构预计,亚朵今年的收入也将增长56%。 市场似乎乐于看到亚朵将重点放在更高端的市场上,以及它额外的零售业务。从11美元的IPO价格到26.21美元的最新收盘价看,该股已翻了一倍多,远期市盈率为37倍。这略高于国内同行华住(HTHT.US)的35倍,也远远领先于格林酒店(GHG.US)的12倍,前者聚焦中端市场,而后者则专注于低端市场。甚至连万豪国际也被亚朵甩在了身后,其远期市盈率仅为21倍。 公告刚发布时,投资者似乎对亚朵在IPO后的第一份财报不是太热情,当天股价下跌4.2%。但该股在上周五上涨11%,不仅收复了所有跌幅,甚至还录得升幅,表明市场情绪较起初股价下跌时有所改善。 该公司称,截至去年底它经营着932家酒店,较上年同期增加25%。但它接着表示将大幅加快开店速度,计划到2025年将酒店数量增加一倍多,达到2,000家左右。 该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它正利用当前的现金流,而不是用它截至去年底高达16亿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其扩张提供资金。这对扩张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该公司应该能够做到既成功开新店,又不会造成财务吃紧,特别是如果它的现金流随着旅游模式恢复到更正常的情况而改善的话。 专注零售业务 亚朵将收入分成三块:管理加盟酒店收入、租赁直营酒店收入和零售业务的收入,后者是指向客人出售房间内物品的收入。它正专注于这个收入组合中的零售以及加盟酒店部分,与直营酒店相比,后者的利润率要高得多,成本则低得多。 这个转变在其最新的财报中得到了反映,从中可以看到,该公司四季度的整体收入上涨5.8%至6.26亿元。考虑到去年10月和11月,由于中国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国的国内旅行几乎陷入停滞,这一数字给人留下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然而,在总收入当中,三个主要的收入来源却存在截然不同的趋势。在当季,来自加盟酒店的收入同比增长5%,占总收入近60%。来自自营酒店和管理物业的收入同比下降10%,占总收入的22%。零售收入增长34%,占当季整体收入的19%。 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是业界最受关注的指标,亚朵的该指标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环比下降8%至259元,这是因为入住率和平均房价均出现了下降。 在艰难的经营环境下,亚朵跟许多中国公司一样,寻求控制成本。当季运营成本同比增长25%,但剔除与股票薪酬相关的成本后,这一数字实际上略有下降。亚朵当季净亏损8,3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2,700万元。但经过调整后,也就是剔除基于股票的薪酬成本后,该公司仍然保持盈利,实现了8,100万元的non-GAAP利润。 最后,我们斗胆一猜,亚朵可能会利用这份积极的报告,在不久的将来筹措新资金。该公司于2021年首次提交上市申请,当时它的目标是筹集3.5亿美元(24亿元),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但因为一系列因素,包括中美监管争端和针对中概股的低迷情绪,迫使它将上市推迟了一年多。 去年11月,该公司最终仅筹集了5,000万美元,当时中国仍在努力扑灭新冠疫情,市场情绪仍然相对较弱。 更大的初始筹资目标表明,亚朵可能仍想筹集更多资金,因为它去年11月出售的股票,仅占其目前34亿美元市值的3.5%。因此,我们认为该公司可以利用这份积极的新财报,再加上股票迄今为止的强劲表现,在未来几周宣布增发2亿至3亿美元新股的新计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