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FU.US
BitFuFu operates crypto mining facilties

这家数字资产挖矿服务商正不断扩张自营矿机与数据中心,加密货币价格高企推动其营收与盈利大幅增长

重点:

  • BitFuFu2024年营收增长63%,年度净利润飙升五倍多
  • 这家数字资产挖矿服务商正受益于最新一轮加密货币热潮,同时计划通过加强自营挖矿业务提升盈利能力

 

梁武仁

BitFuFu(FUFU.US)正迎来高光时刻,且毫无安于现状之态。

在加密货币最新一轮复苏浪潮中——比特币价格过去六个月涨幅超过30%——这家数字资产挖矿服务商正经历利润飙升。但BitFuFu并未止步于此,正快速拓展自营加密挖矿业务。若当前牛市持续,此举将带来丰厚回报,尽管行情能延续多久尚难预料。

根据上周二发布的最新年报,BitFuFu去年营收同比增长63%至4.633亿美元,净利润飙升五倍多至5,400万美元。最主要的利好来自于加密货币在长期低迷后开启牛市行情,推动因素还包括比特币新供应量减半事件,以及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后已显现出对数字资产有利的政策迹象。而去年末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10万美元大关,加密货币市场狂热情绪也达到了新顶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BitFuFu利润激增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的命运与虚拟资产市场波动紧密相连。该公司还拥有自营比特币挖矿业务,意味着比特币价格上涨可直接转化为其营收增长。因此,BitFuFu去年比特币挖矿业务收入增长57%至1.575亿美元,略快于其云挖矿服务52%的增速,尽管去年4月减半事件后其实际比特币产量有所下降。

尽管过去几年加密货币市场跌宕起伏,BitFuFu自2020年成立以来始终保持盈利记录,包括在2021年令众多同行折戟的加密货币崩盘期间。2022年市场低谷期,公司仍守住了盈利底线,尽管当年每股收益微乎其微。

“2021年以来每年都能实现每股正收益的上市比特币矿企非常少,我们是其中之一,”BitFuFu创始人兼CEO卢亮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这凸显了我们商业模式的盈利能力和抗压性,不受比特币价格周期影响。”

BitFuFu的核心运营优势在于其灵活的商业模式,可根据市场状况在自营挖矿与客户云挖矿服务之间调配算力,并在租赁设备与自有设备间灵活配置。

目前,公司正计划逐步增加自有矿机与数据中心,这一战略调整表明其认为虚拟资产牛市可能长期持续。继去年10月签署在埃塞俄比亚收购一家矿场的最终协议后,BitFuFu 2月又完成了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收购一个挖矿数据中心的多数股权。今年1月,公司与比特大陆(Bitmain)签订合约,将在两年内向后者采购最多80,000台加密矿机。比特大陆是BitFuFu早期投资者之一,并且目前仍然是BitFuFu最大的供应商。

降本增效

矿机与数据中心等固定资产必然带来更高的折旧成本。但这样的直接所有权也能通过免除第三方设备与托管服务费用帮助降低成本。卢亮在电话会议中透露,通过将部分矿机从美国站点迁移至新收购的埃塞俄比亚数据中心,BitFuFu2024年平均托管成本较上年降低四分之一。考虑到新数据中心是在去年最后一季度收购的,其带来的降本效果十分卓著。

云挖矿是BitFuFu的核心业务,该业务去年也继续走强。这项业务基于云平台运行,让用户无需自购昂贵的矿机就能远程挖矿。比特币减半事件后,此类服务对加密矿工可能更具吸引力——由于挖矿产出奖励减半,成本控制就比以往更加重要了。

截至2024年末,BitFuFu云挖矿服务注册用户数较上年同期近乎翻倍至约592,000。现有客户留存表现良好,贡献了公司当年云挖矿服务收入的近77%,助力其经常性收入超越2023年水平。客户留存能力是优质企业的关键指标,表明产品受市场认可,也有利于构筑稳健的客群基础。

过去一年BitFuFu股价上涨约4%,当前市销率(P/S)为1.58倍,落后于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Riot Platforms(RIOT.US)的6.03倍与全球头部矿企Mara(MARA.US)的5.46倍——后者市值是BitFuFu的五倍多。这一差距似乎表明许多投资者还不了解这家公司,暗示其股价还有潜在上行空间。

BitFuFu以灵活的商业模式在波动剧烈的行业中持续盈利,这一能力值得称道。与部分同行相比,积累自营挖矿设施在当前环境下显得比较明智。如果加密货币不可避免地再度回调,其云挖矿解决方案或有助于抵御风险。但另一方面,加密货币已经很多次惊人地展现出反弹能力,意味着只要建立良好的缓冲,公司应能消化此类下行压力。BitFuFu已经证明过一次这种能力,这对任何身处高波动新兴领域的企业而言都是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咏竹坊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道,包括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文章的疑系我

订阅咏竹坊每周免 

新闻

简讯:九方智投入股EX.IO 布局海外数字资产业务

投资教育机构九方智投控股有限公司(9636.HK)周二宣布,其全资子公司JF SmartTrade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EX.IO订立股份认购协议,将入股EX.IO。公司表示,此举有助借助EX.IO的交易所资源与Web3技术,加快海外数字资产业务布局,强化链上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多元化及可持续发展。该笔投资未披露具体条款。 EX.IO附属公司EXIO Ltd.去年12月已获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从事虚拟资产交易及托管业务。九方智投指出,本次投资将提升公司在数字资产交易、资产管理及托管等方面的合规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形成完整闭环。双方将共同推进数字资产创新合作,双方亦计划深化“AI+研究”在数字资产场景的应用,研发智能投顾系统与算法,巩固在数字金融领域的竞争优势。 九方智投周三高开,至中午休市报64.45港元,转跌1.0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andong Hi-Speed engages in power stuff

证监踢爆股权集中 山高股价闪崩八成

截至今年7月,这家数据中心及绿色能源投资商的股价累计飙涨逾200%,但上周五单日大跌近80%,不仅回吐全部涨幅而且倒跌 重点: 山高控股上周五突发股价闪崩,致前两月巨大涨幅悉数蒸发,无奈启动回购程序以支撑股价 股价大跌前夕,香港证监会警示投资者称该公司股权高度集中   梁武仁 仅仅两个月,反差竟如此之大。 今年7月底,山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412.HK)发布新闻稿,庆贺市值突破千亿港元(129亿美元)大关,公司股价自年初已累计大涨逾200%。然而,上周五,这家投资机构的股价在异常巨量交易中单日狂泻近80%,迫使其紧急启动回购计划力保股价。 经历此番剧烈震荡后,公司股价基本回归年初价位,较1月份低约18%。 山高控股在公告中表示:“董事会认为,当前本公司股价未能充分反映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核心业务竞争力及未来发展潜力,在目前市场情况下进行股份回购,表明公司对自身业务展望及前景的充分信心,是公司基于对自身价值的高度认可,及对全体股东负责的态度所作出的决策,最终将使本公司受益,并为股东创造价值。” 公告发布前一日,香港证监会刚警示投资者,山高控股逾九成已发行股份集中于少数股东,意味几笔大额交易即可引发股价巨震。监管机构为何核查该公司股权结构尚不明确,但通告特别提及该股自4月以来累涨超150%。无论如何,通告的警示性已形成强烈利空,或直接引爆此次抛售潮。 尽管香港证监会未指认该股年内暴涨存在违规操作,此轮涨势仍显蹊跷。公司财务表现虽算不上亮眼,但尚属稳健。 2024年,山高控股营收同比增长11%至56亿元(7.87亿美元),净利润更大幅增长40%至6.93亿元。不过,此类盈利增长远不足以支撑股价短期内如此飙涨。此外,公司股价涨势实际始于今年5月,距发布最新年报已近两月。8月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虽同比下滑,净利润却大幅跃升,主要归因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上半年最显著的利好或许来自国际顶级评级机构惠誉的背书。5月末,惠誉以政府支持力度增强为由,上调山高控股及其山东省属母公司评级,但公司股价在此前早已启动上涨行情。 “耀眼战绩” 上述因素均未能真正解释股价暴涨动因,7月市值突破千亿港元里程碑时,公司公告将“耀眼战绩”归功于新能源与算力电站领域的“智慧投资战略”,此说辞恐令理性投资者愈发困惑。 新能源与算力均属山高控股的工业投资板块,是核心营收来源。公司聚焦这两大领域不足为奇,既是当前资本扎堆的赛道,也契合其国资背景。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动清洁能源与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发展,后者耗电量不小,常需为承载AI应用的数据中心配套专用电站。 山高控股创立于1990年代初,前身为中国新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在被山东高速收购约五年后,2022年完成业务重构,确立现时架构。 2022年转型后,山高控股迅疾开展资本运作。当年即收购一家清洁能源开发商,后重组为山高新能源(1250.HK; 000803.SZ),其新能源发电项目现已覆盖全国逾20省份。次年,山高控股斥资2.99亿美元,入股国内三大民营数据中心运营商之一的世纪互联(VNET.US)。 这两大资产似为构筑 “电算科技产业生态”的核心支柱,但两者业绩均未达预期,新能源公司上半年营收萎缩,世纪互联二季度陷入亏损。 此类波动实属新兴产业常态,却无法合理解释山高控股股价异动。需要指出,年内数据中心板块确因AI热潮受资本热捧,世纪互联股价累涨86%,竞争对手万国数据(GDS.US; 9698.HK)也累涨60%,但二者涨幅均远逊山高控股此前表现。 公司或因“迷因股”特质吸引投机客,最终却招致监管关注。无论如何,股价过山车行情,恰印证“爬得越高摔得越狠”的老话。 为维稳股价,山高控股上周五斥资逾百万美元回购370万股,当日股价应声反弹近30%。 虽然当前股价较一周前已然腰斩,但51倍市盈率估值仍处高位,即便对高增长前景企业也显昂贵。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数据中心运营商正深陷产能过剩困局,该公司两大核心业务赛道承压,前景蒙上阴影。 但市场逻辑似乎与该股走势关系不大,历经巨震,股价终归理性区间。监管介入或被视为对投机者的警示,但对敢于押注的投资者,或许视之为博反弹的机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山云配股集资28亿拓AI业务

从事云计算的金山云控股有限公司(3896.HK, KC.US)周三公布,将配售3.38亿股新股,每股配售价8.29港元,将集资28亿港元。 配售价较周二收市价9.09港元折让8.8%,配售股份占公司已扩大后发行股份的7.46%。 公司表示,配售集资所得80%用于支持人工智能业务,包括扩充基础设施及提升云服务能力;20%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其他公司用途。 金山云周三开盘跌5.4%报8.6港元,过去一年股价升5.5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nonymous letter reveals storm in a China Rare Earth teacup

一封匿名信 揭中国稀土茶壶里的风暴

拥有响亮名号的中国稀土控股,在一连串内部指控后,对投资者而言似乎只剩下警惕价值 重点: 附属公司涉至少45宗诉讼与9宗强制执行案件 公司业务以稀土加工为主,与央企中国稀土集团无关   李世达 6月的一封匿名投诉信,让刚刚经历一波大涨的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0769.HK)像是坐过山车,命运急转直下。 中国稀土自6月18日起陷入停牌,至今未能复牌。最新公告显示,旗下附属公司卷入至少45宗诉讼与9宗强制执行案件,部分银行贷款并未在财报中披露,甚至还传出资产被转移的嫌疑。一连串的调查最快要到今年10月才会有结果。 就在停牌前一周,中国稀土股价在6月11日创下52周高位,今年至今仍有75%的涨幅。这波涨幅或与当时中美谈判进展有关,传出美方拟放宽半导体出口管制换取中国在稀土方面的松绑。今年6月,中国稀土出口量攀升至2009年以来新高,显示全球买家正积极抢购用于制造强大磁铁的材料。 此稀土非彼稀土 不过,虽然名为中国稀土,这家港股上市公司却和稀土出口关系不太大。 尽管以“中国稀土”为名,但该公司与深圳上市的央企“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有限公司”(000831.SZ)无关。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母企中国稀土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于 2021年主导成立的央企巨头,拥有开采配额,控制大部分冶炼指标,是中国在国际战略博弈中的重要筹码。 而在港股上市的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却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家公司最早由生产耐火材料起家,其后业务扩至稀土材料,总部在江苏宜兴。它并没有自己的稀土矿山,也不掌握任何开采配额,业务模式是从上游企业采购稀土精矿或氧化物,再进行分离和加工,生产氧化镝、氧化铽、氧化镨汝等产品,销售给磁材、电子和新能源行业的下游客户。 换言之,它是一家中游加工企业,而不是掌握资源的巨头。 2024年公司的稀土相关业务录得5%毛亏率,但幅度已有收窄。期内公司收入为7.57亿港元,较2023年的6.86亿港元上升约10.3%,亏损则由2023年的2.32亿港元收窄至1.47亿港元。期末公司持有现金约9.66亿港元,较2023年底的12.99亿港元下降约25%。 公司停牌的核心问题在于治理。一封来自附属公司员工的匿名投诉信,点名指出两家附属公司宜兴新威利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以及宜兴新威利成稀土有限公司存在严重问题。投诉人指公司资产可能被挪用,导致负债缠身,甚至令银行和供应商不断上门追讨。 公司称调查显示,两家附属公司积欠多家银行债务,且未向母公司披露相关银行贷款,未偿债务已超过实缴资本金,可能出现资产被挪用的情况。 自己批准 自己举报 此外,匿名投诉还将矛头指向一宗近期完成的交易。今年6月,中国稀土宣布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1,600公斤钨条,作为投资性资产。然而,投诉信质疑估值过高,程序缺乏透明度。更戏剧性的是,公司创始人、法定代表人蒋泉龙与其子、行政总裁蒋大伟都对这宗交易提出申诉,然而当初两人所在的董事会全体成员均一致批准交易,甚至交易细节都由他们两人参与准备。 至7月6日,蒋大伟突然以“个人原因”辞任。蒋泉龙则被曝涉及逾期未偿还的个人债务,金额高达2亿元。其实2017年时,蒋泉龙曾遭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入禀法院,追讨折合约1.08亿港元的赌债。因此有揣测公司涉及的各项指控,是否与蒋的个人问题有关。 港交所已要求公司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并聘请法证会计师全面审查,两份关键调查报告预计于今年10月与11月提交,意味着在调查完成前,公司难以复牌。 对投资者而言,中国稀土控股的案例是一记警钟:在“战略资源”的概念光环下,公司自身的财务情况与治理结构往往容易被忽略。短期内,公司能否复牌,完全取决于独立调查能否揭示真相并落实整改,但市场对信任已大幅削弱。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