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倍升流通量低 西锐飞机融资是时候
西锐飞机大股东减持股份,套现近7亿港元,料公司有机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重点: 过去半年,西锐股价升幅逾倍 母企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的阴霾渐淡化 刘智恒 作为香港市场第一只飞机制造股,西锐飞机有限公司(2507.HK)自去年7月上市后,并不受市场注目,但随着今年股价的飞升,开始渐渐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公司大股东中航通飞香港亦趁机减持手上股份。 西锐发公布,中航通飞香港于7月3日以每股39.98港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折让8%),出售1,750万股西锐股份,占总发行股本的4.78%,套现近7亿港元。出售完成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由原先的84.97%跌至80.18%。 减持翌日,西锐股价即时受压,开市后一度跌7.4%,但仍力守在40港元关口,收市报42.15港元,只跌3%。似乎大股东的减持,对股价的实际影响没原先估计严重。抗跌力强的背后,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西锐的投资价值。 上市受尽冷待 先说说西锐的前世今生,中航通飞香港的母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称中航工业),于2011年从美国的Klapmeier兄弟手上,购入Legacy Cirrus的70%股权,公司有两条飞机产品线,一是SR2X系列,主要供零售客户使用的单引擎活塞飞机;另外是愿景喷射机,供零售客户或在较小范围内包机运营之用。 中航工业接手后,西锐业务蒸蒸日上,其中SR2X系列飞机于过去23年间,一直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单引擎活塞机。西锐早有上市打算,岂料2021年,美国将中航工业列入制裁清单,虽说西锐未被列入其中,市场还是对此有保留,毕竟美国政府态度阴晴不定,来自当地的质疑声音亦从没停过。 因此西锐去年中在港招股时,就受到市场冷待,公司发售5,488万股,只占发行股份的15%,公开发售的更只有548.8万股,占发行股份的1.5%。 最终公开发售超额仅0.56倍,国际配售亦只超额0.57倍,结果以近下限27.5港元定价,集资净额只有13.92亿港元。当时公司引入五名基石投资者,购入8.51亿港元股份,持股量为8.5%。 有机坐上融资快车 西锐的实际集资极为有限,而且五大基石投资者分别是国调基金二期、太仓高科、常熟东南、无锡建发新投及无锡金投,没有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身影,也没有内地著名私募基金,很大机会只是为支持西锐上市的友好。撇除基石投资者,公司实际在市场流通的股份只有6.5%。 上市首半年,股价长期在20港元水平徘徊,一度更跌至低位16.718港元,较上市价低近四成。可幸是半年后锁定期完结,未见基石投资者大手抛售。相反,踏入今年2月,西锐股价开始如飞机升空,一飞冲天,上月高见47.45港元,较上市价高73%。 股价已大幅上升,加上市场流通量低,今次大股东减持股份,预计公司未来有机在市场进行集资行动;毕竟去年上市融资规模小,如透过股份配售,除可增加资金配合未来发展,亦可将市场流通量提升;若能引入机构投资者,更能进一步优化股东组合。 盈利续增估值合理 事实上,西锐的业绩大有资本吸引投资者。2021至2023年间,收入分别为7.38亿美元、8.94亿美元及10.68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0.3%;盈利7,240万美元、8,810万美元及9,110万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2%。 2024年的收入按年升12%至12亿美元,盈利大增32.5%至1.2亿美元。公司表示,期内的飞机交付量达到731架,按年增加23架。另外,新增订单更增加114架。订单量增加之下,预期今年的业绩表现可以持续。 至于一直威胁西锐的地缘政治问题,今年特朗普上场后的关税战,对西锐未有影响;即使母公司早已位列黑名单,至今西锐未受牵连。投资者见过了一段时间,西锐未被美国针对,原先的戒心逐渐放下,加上眼见业绩连年增长,都开始对西锐另眼相看。 现时西锐的市盈率约16倍,竞争对手Cessna的母公司德事隆(TXT.US),在美国的市盈率约19倍,相较下西锐并不算高,加上公司今年业绩有望续增长,现价仍具值博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