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5.HK

作为中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之一,日清食品一季度营收下滑3.6%,尽管由于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而利润有所增加

重点:

  • 随着疫情相关需求缓和,日清食品一季度营收缩水3.6%,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下跌1%的局面
  • 作为庞大的中国方便面市场上的优质品牌,该公司相较于国内外同行的估值更高

 

阳歌

解决疫情遗留的影响,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答案是“原材料成本回落”,如果你是中国顶级方便面生产商之一日清食品有限公司(1475.HK)的话。该公司的最新业绩显示,随着两个主要市场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生活恢复到更加正常的状态,其收入在本季度遭受打击。

新冠的历史记录者会记得,2022年一季度是香港和中国内地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当时正值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种在两地大爆发,导致很多人被迫长期居家。这刺激了日清食品等公司的繁荣,因为在困难时期,人们往往会依赖这种方便食品。

但现在随着疫情迅速消退,日清食品的营收从去年后期开始陷入收缩模式,在上半年增长 9.7%之后,下半年下降了1%。这一趋势在今年一季度加速了,根据日清食品上周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收入下降3.6%,至10.2亿港元(8.9亿元)。

该公司的中国内地业务销售额下降6.2%,该市场约占其业务的三分之二。贡献了剩下三分之一的香港市场销售额下降幅度较小,为1.3%。两个市场销售额下降,主要是因为与一年前奥密克戎疫情高峰时期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难忘的照片显示,在当时的抢购浪潮中,香港超市的货架被一扫而空。

但是,如果被疫情搞得疲惫不堪的民众恢复到日常生活,从而导致需求下滑,那么原材料价格下跌,就足以抵消这一影响,因为那是日清食品最大的成本。最值得注意的是,用于制造面粉的小麦成本于2022年2月俄乌战争开始时大幅飙升之后,在去年下降了约一半。

因此,日清食品一季度的销售成本下降了9.2%,几乎是其收入下滑幅度的三倍。因为预料到需求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供应和分销链受到的干扰也会减少,该公司还采取了清库存的前瞻性举措。

所有这些活动帮助该公司将一季度的毛利提高了8.8%,毛利率也增加了4个百分点。最重要的是,尽管收入在下降,但日清食品一季度的净利润却增长了22%,达到1.1亿港元。

“高增值面市场在中国内地扩张,本集团积极扩展其销售地域,并强化其合味道品牌,” 由日本日清食品控股株式会社(2897.T)控股的日清食品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指出,去年全年的收入增长4.1%,这不仅仅是上半年需求强劲的结果,还因为涨价抵消了年初面粉价格的飙升。

在香港挂牌交易的日清食品股票,在上周三业绩公布当天小幅下跌。但在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日,该股收复了失地,到上周末时,已经比业绩公布前上涨了1.7%。今年以来,该股的交易区间相对较窄。但过去52周内,该股上涨了大约40%,其中大部分来自去年的一波反弹,当时该公司因为从疫情中受益而成为不错的选择。

高估值

事实上,就这样一个传统行业而言,在香港挂牌的日清食品及其同行的估值都相当高,尽管我们也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该行业还有着很大的增长潜力。该公司目前的市盈率为24倍,与竞争对手统一企业中国(0220.HK)持平,领先于康师傅控股(0322.HK)的22倍。这三家都略高于全球巨头卡夫亨氏(KHC.US)的21倍,这或许反映了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带来的溢价。在中国市场,方便面是最受欢迎的方便食品之一。

所有这些公司还提供不算多的分红,以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过以其最新的股价计算,日清食品去年每股15.16港元的派息,仅相当于2.2%的回报率。

实际上,这三家公司的高市盈率,似乎的确与中国食品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有关。日清食品由于日资背景而定位为高端品牌,在中国通常认为它的质量更高,因此可以从这一潜力中受益。

日清食品还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它在中国各项资产的控制,此举不仅会让它对这些资产的运营获得更多的发言权,而且由于持有更高的股权,也将带来更大的利润。如今,此类举措在中国的外国公司中比较常见,它们通常在早期与当地合作伙伴一起进入市场,然后在对当地情况更加熟悉后收购合作伙伴。

去年11月,该公司成功收购了与人合资的珠海永南的余下股权,这是中国大陆的高端方便面制造商和分销商。一年前,日清食品还出资1,370万港元,将它在香港和澳门的分销商捷菱(MCMS)的持股,从51%提升到81%。 

尽管一季度的营收下滑,但分析机构实际上预测,它的收入将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回升。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五家分析机构预计,该公司今年全年的收入将实现7.2%升幅,这意味着它们预计该公司很快将恢复景气,而且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它们还预计,随着日清食品受益于需求增长以及面粉和其他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强强组合,该公司2023年的年度利润将增长23%。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超额7,557倍破港纪录 大行科工首挂午收升21%

折叠自行车制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挂牌,开市即升36%报67.5港元,之后股价略回软,中午收市报60港元,升21%。 公司发售792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每股售价49.5港元,录得超额认购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认购纪录,国际配售超额20.65倍,集资净额3.42亿元。 集资所得三成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三成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另外三成用于研发,余下一成作一般营运资本。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花旗银行终止银联成员资格

中国银联近日公告,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成员资格。银联方面证实,此举为花旗中国主动申请,与其近年全面退出个人银行业务相关。 据财新周五报道,花旗中国回应指出,随着零售财富管理和信用卡业务的出售与关闭,银联成员资格已无必要,但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响。该行强调,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专注企业与机构客户的跨境银行需求。 自2021年花旗集团(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国在内14个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以来,花旗中国已将36亿美元的财富管理资产出售予汇丰,并于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业务剥离。与此同时,花旗集团今年6月宣布精简其位于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中心,裁减约3,500名员工。 花旗中国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1,761.42亿元(24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但营收按年增长20.5%至57.96亿元,净利润亦大增53.9%至17.55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lack Sesame challenges Qualcomm with homegrown chip substitution advantages

挑战高通地位 黑芝麻拥国产替代优势

黑芝麻研发的C1200系列芯片,能媲美高通高端芯片,属业务发展的重点 重点: 黑芝麻的研发及销售开支增,拖累中期业绩见红 公司的汽车芯片潜力大,并进军机器人产业   白芯蕊 有中国英伟达之称的芯片设计商寒武纪(688256.SS),今年股价累升逾倍,加上国产替代憧憬下,引发市场对芯片股的热情。在香港上市刚超过一年的自动驾驶芯片生产商黑芝麻智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533.HK),最近也公布业绩,虽然业绩见红,但2025上半年收入增长快,按年升超过四成。 黑芝麻于2016年成立,为一家汽车计算芯片设计公司,专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2019年推出第一代华山系列系统级(SoC,即System On Chip)芯片,为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汽车提供高性能计算。到2021年黑芝麻通过武当系列扩大产品线,推出能够集成多种汽车功能的跨域SoC芯片。 受惠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增加,黑芝麻2025上半年收入升40.4%至2.5亿元,当中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达2.4亿元,按年升41.6%,占整个收入93.6%。 尽管收入增长快,但集团2025上半年业绩却要见红,由盈转亏蚀7.6亿元,但要留意去年录得盈利主要是向投资者发行金融工具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所致,该项目录得19.3亿元盈利。撇除上述影响,按非国际财务准则,黑芝麻2024上半年实质亏损6亿元,至于2025上半年,实质亏损收窄8.3%至5.5亿元。 研发开支高于收入 集团业绩见红,主要因研发开支巨大,上半年已达6.2亿元,较收入高144%,还有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成本上升111%至1.9亿元,最终令黑芝麻上半年业绩录得亏损。 不过,智能驾驶发展空间巨大,调研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便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436亿元,随着渗透率提升,料到2030年便扩大至超过1,550亿元人民币,主攻汽车智驾芯片的黑芝麻,将会是重大契机。 尤其是现时全球智能驾驶只是起步阶段,整体上智驾大致以L0至L5划分,L0需由驾驶员操控,L5则是完全自动化,现时普遍处于L2有条件自动化至L4高度自动化阶段。黑芝麻开发的芯片,目前涵盖L1到 L3级别的自动驾驶为主。 整个智驾系统架构高度依赖芯片,细分可分为三个重要芯片系统,包括感知系统、决策系统及执行系统。感知系统透过车上的感应器,例如激光雷达或镜头,收集汽车行驶时数据,收集后交由决策系统,透过芯片算法计算出行车路径,再将结果送去执行系统,根据决策的结果作出行车线路及速度控制。 黑芝麻生产的智能驾驶芯片,便是技术关键所在。目前智驾普遍用上SoC芯片,SoC芯片内包含多个处理器,包括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像处理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其优点是体积较细,将不同处理器整合在一枚SoC芯片内,因此只需要封装测试一次,变相可压低成本。 客户全属大品牌 现时黑芝麻主要客户包括吉利、比亚迪、东风等,今年起产品已安装在吉利银河系列等多款车型。黑芝麻也进军机器人领域,为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傅利叶的灵巧手,提供模组的处理能力,还与小米、宇树科技等合作。 虽然智能驾驶芯片发展前景大,但行业竞争激烈,除了英伟达外,还有特斯拉(TSLA.US)的FSD系统、高通(QCOM.US)等等,国内对手则有华为及在香港上市的地平线(9660.HK)等。 不过,黑芝麻C1200系列座舱控制器芯片以7纳米工艺设计,能够处理多达12个高清摄像镜头输入数据,对标高通现时主流的高通座舱控制器芯片,为内地仅少量能国产替代高端芯片之一,亦可布局于机器人大脑及小脑系统,有望成为集团杀手锏。 整体来讲,目前黑芝麻虽然未录得盈利,预期今年市销率达9倍,估值处偏高水平,将限制股价表现,但由于与内地多间车厂合作,加上进军蓝海的机械人市场,只要收入维持高增长,在自动驾驶及机械人概念下,将有望吸引基金追入,值得长期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对冲中美关系风险 传奇生物拟第二上市

彭博社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抗癌疗法研发企业传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GN.US)正考虑二次上市,潜在地点包括香港、新加坡及伦敦。 传奇生物将成为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的最新成员,多数企业选择香港上市,以对冲中美关系风险。传奇生物由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创建,后者至今仍持有其48%股权,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业务遍及中国。 传奇生物认为二次上市或可提升估值,尤其在香港市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累计上涨逾一倍。该公司美国上市股票周五收涨3.1%至36.08美元,年内累计涨幅约1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