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S.US

这家白茶种植商的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上涨了50%,因它为投资者带来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扩张故事

重点:

  • 闽东红的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增长强劲,因公司筹集的资金相对较少,只有700万美元
  • 公司将利用IPO收益作为大规模扩张的资金,种植面积将增加50%

阳歌

让开,珍珠奶茶。

闽东红集团有限公司(ORIS.US)刚在纳斯达克奉上了一种新茶饮,这种茶远比在香港上市的茶百道(2555.HK)和奈雪的茶(2150.HK)等公司推出的茶饮传统。投资者似喜欢闽东红种植和销售白茶的业务,周四,也就是首个交易日,该股上涨了50%。

公司以每股4美元发行175万股,集资较少,只有700万美元。老虎证券是唯一承销商。

与竞争异常激烈的茶饮行业不同,尽管中国有数千年的茶叶种植历史,传统中国茶叶饮品在公开市场上的代表相对较少。如今,中国更关注推动微芯片和自动驾驶等高科技发展,在中国政策驱动的国内金融市场上,留给这种传统茶叶生产商的集资空间很小。

但由于行业的分散性,这类公司仍具有很大潜力,因种植茶叶需要高海拔,通常是在山区,许多小生产商在相对偏远的地区经营。闽东红集团值得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所处的白茶细分市场,与更常见的绿茶和红茶相比,白茶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相对不知名。

白茶具有抗氧化性能,并且与其他类型的茶相比加工程度较低,因而口感更细腻。据闽东红集团的招股说明书称,中国白茶市场的增长速度远快于整体茶叶市场。招股说明书中的第三方数据显示,中国白茶销售额从2017年的29亿元增长了两倍多,达到2021年的91亿元,相当于每年增长32.8%。预计到2026年,这个数字将进一步增长至年销售额160亿元。

按数量计算,白茶叶的销量也从2017年的21,800吨增至2021年的70,500吨,年增长速度达到了34.1%。相比下,招股说明书显示,期间中国国内茶叶整体销量从180万吨增至230万吨,年增幅6.1%,速度要慢得多,即使到2026年,预计也只达到280万吨。

闽东红集团自己的增长远没有那么惊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土地供应有限的制约。公司与福建省柘荣县当地的村庄签订合同经营茶园,那里属于山区,以全年气候温和、降雨充沛闻名,有利于茶叶种植。它与宅中乡和黃柏乡的村委会签订了合同,密切合作。

这种安排在中国很常见,因在中国土地通常由村委会控制,因此与这些村委会保持良好关系,对事业成功至关重要。这种安排也给闽东红这样的公司和其他农业企业带来一大风险,因中国的土地使用政策不断变化,今天允许做的事情,可能明天就不让做了。

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这一风险时表示:“据我们的中国法律顾问告知,我们相信宅中乡和黄柏乡的村委会有权代表相关村庄的种植户。”

大规模扩张

正如我们前面所指,由于茶园规模的限制,闽东红的收入和利润在过去两年一直相对稳定。去年,公司的总收入为2,410万美元,与2022年的2,430万美元基本持平。公司的净利润也相当稳定,2022年为1,190万美元,去年是1,150万美元。

简单计算一下就会发现,对于这类传统公司来说,闽东红的毛利率相当令人羡慕,从2022年的52%略微上升至去年的53%。如果公司能够扩大业务并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利润水平应该还会继续提高,这又让我们回到了土地限制的问题上。

公司指出,在过去两年里,它收到的订单实际上超过了它所能完成的数量,迫使它在2022年和2023年拒绝了价值约9,200万元的业务。公司计划通过大规模扩张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将是其IPO所募集资金的重要用途。我们还应注意到,就其规模而言,闽东红是一家现金相当充裕的公司,截至去年底,现金储备为3,670万美元,远高于前年的2,570万美元。

公司目前在柘荣县约72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种植茶叶。不过,它与经营所在的两个村庄签订了意向书,获得再种植350万平方米土地的权利,这将使其土地种植面积增加约50%。该公司表示,土地收购将花费约8,760万元,资金将来自其现金流和上市集资所得。

公司还在筹建一个新的茶叶加工厂,将需要约500万美元的土地购置费﹐以及73万美元的建设和装备采购费。即公司新购农田和建新厂总共将花费约1,800万美元,考虑到其目前的现金储备和正现金流,这个金额看起来完全可以承受。

闽东红在首个交易日的大幅上涨,与周四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3.2%的跌幅形成鲜明对比,并使它的市值达到约1.32亿美元。即使在上市首日大幅上涨后,该公司的市盈率仍相对较低,仅为13倍。大多数类似的茶叶生产商(其中许多来自印度)的市盈率都要高得多,比如CCL Products (CCL.NS)市盈率为34倍,Goodricke Group(CCL.NS)的市盈率为22倍。这可能预示着闽东红的股价有很强的上行潜力,因它为西方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型茶饮股。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Betting on AI glasses potential, Goertek and Sunny Optical forge ‘Optical Alliance’

看好AI眼镜前景 歌尔与舜宇打造“光学同盟”

舜宇的技术与歌尔的产能接轨,或将为中国光学产业带来一个新巨头 重点: 歌尔光学与上海奥来将组成新公司歌尔奥来光学,舜宇光学成为第二大股东 上海奥来拥有全国唯一一台投入光波导量产的阿斯麦光刻机   李世达 资本市场的操作,不仅能揭露产业的走向,有时更像是一个宣言。本月智能硬件及光学模组制造商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382.HK)发公告,与歌尔股份(002241.SZ)成立合资企业。 舜宇光学将旗下的上海奥来全部股权转予歌尔股份,作价19.03亿元,以换取歌尔股份旗下的歌尔光学股权,并将歌尔光学更名为“歌尔奥来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再向新公司注资2亿元,完成后舜宇光学持合资公司约31.31%股份。 这项交易的关键在于“光波导”技术。 AI眼镜的灵魂 所谓“光波导”(Waveguide),是AR显示系统中最核心、也是最昂贵的部分。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能“导光”的透明光学结构,用来在透明基板上刻蚀出奈米级光学结构,使虚拟影像能在使用者眼前准确浮现。对AR眼镜而言,光波导就相当于“灵魂”,决定了整机的显示效果、视野范围与能耗表现。 上海奥来正是这项技术的佼佼者。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子公司,专注于碳化硅光波导与衍射光学元件的晶圆级制造。它拥有全中国唯一投入光波导量产的阿斯麦光刻机,并在上海临港打造了总投资32.8亿元的12英寸晶圆产线,被视为中国光波导技术商业化的里程碑。 虽然研发能力出众,上海奥来却长期面临“技术孤岛”困境——产品先进但缺乏市场出口。而歌尔正是这座桥梁,这家以代工见长的企业,长期为Meta、Pico等国际品牌提供VR与AR模组,拥有成熟的量产与供应链管理能力。 对歌尔而言,奥来的加入不仅意味着获得核心技术,更是让它从“代工厂”升级为掌握自主光学专利的系统供应商,进一步强化其在AI可穿戴设备供应链中的地位。合并后的新歌尔光学,有望整合舜宇的晶圆制程与歌尔的模组产线,产能规模可望达行业顶尖水准。 据京东消费电子事业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八倍,天猫与抖音电商平台亦录得超过六倍的相关搜寻与销售增幅。行业机构Wellsenn则指出,到2030年,全球AI眼镜销量有望超过9,000万副,是成长最快的可穿戴产品。 AR眼镜的生产最受限于光波导的良率与成本,目前全球能稳定量产的企业屈指可数。舜宇与歌尔的结盟,正是在这个临界点出手,前者提供制程突破,后者掌握整机出货与系统整合能力。 两家公司也都有合作的充足理由。歌尔股份近年一直试图摆脱“果链”企业的印象,积极拓展非苹果业务,降低单一客户依赖。2024年,苹果业务占比已从2020年的48.08%降至31.96%。公司战略重心明显向AI硬件倾斜,尤其是AI眼镜市场,近期分别收购香港结构件企业米亚与英国Micro-LED公司Plessey,显示长期押注光学的决心。 光学巨头诞生 舜宇光学也是类似逻辑,在手机镜头业务增速放缓后,公司正寻求高附加值领域的新成长引擎,从业绩来看,上半年舜宇光学纯利按年下降超过20%至约7.2亿港元,毛利率则降至约19%,为近三年低位,主要受智能手机镜头需求疲弱及平均售价下滑影响。而借由与歌尔的股权合作,能够将研发转化为实际市场收益,减少长期资本负担。 市场显然是看好这桩交易的。在8月下旬消息公布后,舜宇光学股价一度升逾11%,如今虽稍有回落,今年以来仍升23%。目前舜宇光学市盈率约25倍,高于大立光(3008.TW)的14倍,但低于丘钛科技(1478.HK)的37倍,若新业务能够增强盈利能力,公司估值也有望持续上升。 歌尔与舜宇的结盟,像是中国光学产业的重要宣言,也是对穿戴式智能产品蓬勃发展的预言。当AI与AR融合的时代全面到来,舜宇与哥尔的“光学同盟”,也许正是全球产业重构的前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传音手机全球销售超越Vivo

IDC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三星(005930.KS)和苹果(AAPL.US)在第三季度继续引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制造商小米(1810.HK)、传音(688036.SH)和Vivo跻身前五大厂商。在一个重大转变中,传音三季度的强劲增长使其超越Vivo,成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销售商。 IDC数据显示,三星三季度以6,140万部出货量(市占率19%)蝉联全球智能手机销售冠军。苹果紧随其后,销量同比增长2.9%至5,860万部,全球市占率达18.2%。小米位居第三,市场占有率达13.5%,在前五强中其增幅最低,只有1.8%。传音在取得13.6%的同比增长后,市占率达9%,Vivo则以8.9%市占率位列第五。 当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2.6%,达3.227亿部。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万科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辞职

房地产开发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周一公告,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提交辞职报告,董事会选举深圳地铁总经理黄力平为新任董事长。 据财新报道,辛杰辞职前已失联多时,最后一次更新朋友圈为9月14日。9月下旬起即有消息指他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辛杰同时兼任深圳地铁董事长与党委书记,官方尚未公布是否同时卸任该职。 辛杰现年59岁,长期服务于深圳国资体系,2017年起接掌深圳地铁。任内推动“轨道+物业”模式,并于2017年主导深圳地铁以约664亿元入股万科,成为第一大股东。惟随房地产市场低迷,深圳地铁自2020年起业绩转弱,2024年更出现335亿元巨额亏损。 2025年初,辛杰兼任万科董事长,主导公司债务重整。过去八个月,深圳地铁在深圳市政府主导下已十度出手注资万科,累计提供近260亿元股东借款,用于偿还债务及维持流动性。 这是万科九个月内第二次更换董事长。接近万科人士表示,新任董事长黄力平熟悉公司运作,预料此番人事变动不会影响万科改革与化险进程。 消息公布后,万科港股周一下跌3.26%,收报5.04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Hang makes eVTOLs

亿航智能推长程航空器 能否成突破股价的利刃?

这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制造商推出第二款主力机型,满载航程不小于200公里,与其原有短途机型形成互补 重点: 亿航智能推出第二款主力机型VT35,其200公里满载航程,对原始机型EH216-S的30公里航程形成互补 公司获得合肥市政府鼎力支持,承诺提供5亿元资金扶持 阳歌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制造商亿航智能(EH.US)近期似乎陷入横行状态,自两年前旗舰产品获中国民航局颁发适航证后,公司的股价始终在较宽的区间内波动。 似为提振股价,公司近期开始力推其新一代主力产品,满载航程不小于200公里的长航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以匹配原有约30公里航程的短途机型EH216-S。今年8月,亿航智能宣布重大计划,将在安徽合肥建立新型号VT35的生产基地。 本周一,公司在合肥正式发布VT35,试图以此吸引投资者瞩目。值得注意的是,活动被描述为“亮相仪式”,暗示现场无人实际目睹VT35飞行。新闻稿中配发的若干飞行照片,明显摄于华南风景秀丽的广西地区,表明该机型虽已进行有限试飞,但或未达到能在重要发布会上公开展示的成熟度。 合肥市政府高层官员、本土汽车制造商江汽集团股份公司,以及中国民航局低空领域官员出席仪式。三方均具重要意义,合肥市政府近期已成亿航智能重要支持者,江汽集团将担任VT35主力生产商,而监管机构的出席,则呼应了中国多次表态欲发展低空经济,尽管相关规划尚未取得实质进展。 消息令投资者略受鼓舞,公告发布当日,亿航智能美股股价攀升4.8%。但涨幅及相近规模的单日下跌,在两年前亿航智能取得全球首批主流航空监管机构认证后,已渐成常态。 这似乎表明,该股颇受单日交易者注意,但未赢得长线投资者青睐。其最新收盘价18.04美元,基本处于10至26美元波动区间的中位。过去两年多数时间,其美国存托凭证(ADS)在此区间波动。 8月,亿航智能大幅下调2025年营收指引反而雪上加霜,将预期从9,000万元砍至5,000万元(约合700万美元)。公司解释语焉不详,仅表示正“调整交付节奏,以优化商业运营流程、有效管控风险,确保示范飞行高质量并具扩展性”。 城际交通 这一切表明,研发商用电动无人小型飞机,这类尖端产品道阻且长,易受热炒却频遇挫折。此类状况虽在预料之中,但亿航智能等企业仍需持续发布新进展,以维系投资者热情。 最新消息似乎正基于此考量。发布会宣布VT35的长航程特性适用于跨城市、跨海域、跨山区,并披露诸多技术细节,该型号初始定价650万元(约合100万美元)。今年3月,中国民航局受理其型号合格证申请,正式启动适航审定流程。 亿航智能尚未透露这款两座机型何时能取证。此里程碑事件至少还需数年,不过其首款机型的审定经验或能一定程度加速进程。 不出所料,亿航智能称已获合肥市政府平台公司订单。自今年2月宣布联合本土汽车龙头江汽集团及合肥国先控股,在当地共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生产基地后,合肥已成为亿航智能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8月,亿航智能宣布该基地将专注长航程新机型生产,总投资额10亿元。更重要的是,合肥市政府将额外提供5亿元“支持”, 包括无人驾驶航空器订单、投资或其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形式。 上述举措伴随亿航智能业务逐步起势,尽管增速仍低于长线投资者预期。第二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4%至1.47亿元,共交付68架EH216机型。但企业客户仅占13席,表明仍高度依赖政府支持。这未必是劣势,亿航智能指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应急管理、智慧城市、消防救援、物流测绘等政府主导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增多。 公司毛利率也维持在62%的健康水平,剔除员工股权激励费用后甚至实现盈利。截至6月底,手握11.3亿元现金储备,资金状况相对充裕,这在过去并非总是如此。 估值方面,亿航智能当前市净率(P/B)为9.8倍,介于Joby Aviation(JOBY.US)17倍与Archer Aviation(ACHR.US)3.91倍之间,后两者尚未实现营收且正争取适航认证。凭借中国适航证,亿航智能似居全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企业前列。不过,营收预期大幅下调表明,纵使长航程VT35等研发持续稳步推进,公司前路仍不平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