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2.HK

氢能储运设备制造商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日公布,以每股配售价54港元,配售合共最多173万股新H股,集资总额9,347万元,所得净额9,099万元。

配售股份占经扩大之已发行H股总数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13%及1.62%。每股配售价较上周五收市价65.1元折让约17%。

公司拟将配售所得款项用于为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制氢工厂、加氢站及氢气液化工厂的投资与合作拨付资金。

国富氢能上半年录得收入1.09亿元,按年下降19.2%。亏损由上年同期1.12亿元,收窄至8,925万元。

公司股价周一低开,至中午休市报64.4港元,跌1.0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Huaqin is an ODM

转型押注数据中心 华勤技术乘势申港上市

服务器及交换机等数据中心产品收入激增,超越智能手机成为这家原始设计制造商(ODM)上半年最大收入来源 重点: 华勤技术从原始电子设备ODM业务向数据中心产品的战略拓展,助推其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逾倍至839亿元 为提升利润率,这家合同承包制造商正押注智能物联网产品及机器人业务,但目前仍依赖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传统产品 陈竹 当电子设备原设计制造(ODM)主业逼近饱和点时,该如何破局?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03296.SH)给出的答案是进军数据中心产品。如今,这家融合ODM与数据中心业务的企业正剑指港股市场。上周,公司提交在香港的二次上市申请,以补充现有A股上市地位。 2017年,华勤技术首次宣布数据中心战略转型时,曾引发市场侧目,此举标志其彻底转向电子品牌合同制造之外的全新赛道。这一转型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更要求企业从零构建全新的客户体系。 如今回望,当时看似另类的转型已成先见之明。尤其在OpenAI推出ChatGPT后,算力需求激增,引爆对数据中心及相关产品的需求,使该业务跃升为华勤技术的战略支柱。 这一业务板块高速增长,带动公司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逾一倍至839亿元(约合118亿美元)。资本市场高度认可华勤技术的转型叙事,其A股股价年内累计涨幅已超40%。 当下推进二次上市,或部分源于此增长动能。赴港上市的时机颇具战略考量,正值A股上市公司蜂涌到港交所上市。尽管华勤技术尚未披露融资规模,但选择中金公司、美银证券,预示正筹备大规模募资,可能至少达1亿美元。 华勤技术由中兴通讯元老邱文生创立于2005年,初期定位为智能手机品牌独立设计服务商。公司逐步扩展至合同制造领域,产品线也延伸至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及笔记本电脑。据初步招股文件显示,当前全球前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有八家为华勤技术的客户,第三方研究更指出,其2020至2024年智能手机ODM累计出货量稳居全球首位。 利润率攻坚战 华勤技术财报将服务器、交换机等数据中心产品与笔记本电脑合并计入“计算及数据中心”业务。该板块今年上半年创收42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74亿元增长逾一倍。这一跃升使其营收占比达50.2%,超越老牌业务移动终端,后者收入353亿元,占比42%。 华勤技术发力数据中心新赛道实属必然,电子合同制造业以利润率微薄著称,作为成熟产业,众多企业争相为品牌商代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导致激烈竞争。 该公司移动终端业务毛利率维持在9%,看似微薄实则已优于多数同业。据调研机构YMH.Media数据,另两大智能手机合同制造商龙旗科技(603341.SH)与闻泰科技(600745.SH),2024年同类业务毛利率分别低至4.92%及2.49%。 严峻的盈利压力正驱动全行业战略转型,闻泰科技去年末宣布剥离合同制造业务,专注半导体研发,龙旗科技则转向AR眼镜领域。 华勤技术的数据中心业务迅猛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英伟达的合作。公司成为首批适配量产搭载英伟达高端AI芯片服务器的制造商之一,并因此在2022年向中国头部互联网企业供应A800 AI服务器。 尽管转型数据中心业务推动营收增长,但该板块对改善微薄利润率贡献有限。虽然未单独披露数据中心产品盈利率,但包含该业务的“计算及数据中心”的毛利率,已从2024年的7.5%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5.9%。 这反映华勤技术对自产数据中心产品的附加值有限,其业务实质主要是将英伟达芯片组装成服务器系统,而非开发专有技术。 华勤技术净利润增速虽快,但落后于营收增长,折射其毛利率承压。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达1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亿元增长46%。 除利润率压力外,转型数据中心,在美对英伟达产品出口到中国的管制持续升级下,也暗藏重大风险。近期,中国政府劝阻本土科技巨头采购英伟达芯片的行动,使事态更趋复杂,这属扶持国产半导体产业发展大战略的组成部分。 为追求更高利润,华勤技术正加速向XR设备、汽车电子等智能终端领域拓展。被归入智能物联网板块的此类产品,虽曾展现较强盈利能力,但其毛利率也从2024年的16.9%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1.5%。 公司扩张战略正涉足更前沿领域,尤以机器人为代表。今年初,华勤技术收购深圳豪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75%股权,后者专攻家用清洁及陪伴机器人领域,产品涵盖扫地机器人、宠物护理机器人、医疗陪伴机器人及相关核心零部件。 华勤技术的机器人版图远不止扫地机等基础应用,据今年1月的投资者沟通文件,公司计划将机器人打造为核心增长引擎,逐步从清洁机器人等入门级产品,向人形机器人等高阶领域延伸。 尽管新兴产品线未来或成重要收入来源,但当前贡献度仍显微弱。开发此类新品需巨额投入,公司研发费用2024年达52亿元,今年上半年支出近30亿元,同比增幅约30%。 归根结底,华勤技术的长期成功将取决于其能否在机器人、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确立优势地位。但短期内,公司仍深度依赖计算及通信设备等核心主业。未来需把握微妙的平衡,既要维持传统业务盈利能力,又需将这些利润投向高附加值赛道,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Nova Insight, Aiding ZhongAn's Back End, Aims for IPO

助众安后台处理 暖哇洞察谋上市

暖哇洞察收入过分单一,2025上半年大股东众安在线占集团收入近一半 重点: 公司主攻保险AI承保及理赔解决业务,上半年亏损近亿元 股东包括众安在线、红杉沈南鹏、联想,收入单一风险大   白芯蕊 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广,除了简单取代搜索引擎寻找资料外,商业世界用途更多,当中保险公司便利用人工智能,协助解决承保及理赔等问题,行业龙头之一的暖哇洞察科技有限公司,最近递交上市申请文件,为在香港上市铺路。 暖哇洞察在2018年10月成立,由董事会主席兼创办人卢旻与众安在线(6060.HK)共同成立,最初推出理赔解决方案,专注于保险公司中后台营运理赔管理、欺诈调查及风险数字化分析;2023年将AI技术融合到理赔解决方案,在上市前已引入多位股东,包括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旗下私人公司HSG,以及联想集团等。 AI承保解决方案占毛利逾八成 集团现时主要由两大业务组成,包括AI承保解决方案与AI理赔解决方案,2025上半年收入分别为3.2亿元和1.1亿元,毛利为1.81亿元和3,789万元,占集团总毛利分别82.7%和17.3%。 据上市申请文件透露,截至2025年6月底止,集团已累计处理承保审核及理赔调查2亿个案例,促成缴纳的首年保费达107亿元,保单续保率亦达成97.5%,同时也协助客户达成63%交叉销售,远高于15%至25%的行业平均水平。 所谓智能承保解决方案,是协助保险公司将承保前定价与风险分析智能化,从而改善保单条款与风险评估结果。暖哇洞察截至今年6月底止,已协助其客户筛选3%至10%的高风险受保人,而每单个案平均耗时不到一秒,便可向客户提供风险分析建议。至于定价方面,暖哇洞察每笔审核申请收取2元至20元的固定服务费,以及按理赔赔付下降额的20%至50%收取奖励服务费。 至于AI理赔解决方案,主要利用数据有效识别异常医疗理赔,对理赔责任进行准确评估。集团表示理赔案件最快可于约1至30分钟内完成,效率实现优于人工审核,流程自动审核率达80%,较传统人工处理需要三至七天才完成,明显快一大截。 截至今年6月底止,暖哇洞察已协助保险公司客户审核1,540万理赔案件,至于定价方面,公司通常按案件收取固定服务费,视乎保单性质及所需调查复杂程度收费,金额介于5元至1,200元。 随着人工智能在保险业落地应用,带动整个市场有望快速增长发展。据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中国健康险AI科技市场规模(包括AI承保和理赔解决方案应用)达1,944亿元,到2029年将会大幅攀升4,19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6%,绝对是一个庞大市场。 去年,中国首五大健康险AI科技公司,合共占该市场份额50.9%,当中暖哇洞察市场份额只有4.1%,排名仅是第五位,但与头四位的对手不同,头四位公司未能提供全栈(Full Stack)解决方案,相反暖哇洞察提供全栈风险分析解决方案(即包括AI承保和AI理赔),因此是内地健康险行业中,具备全栈风险分析能力最大的AI科技公司。 毛利率跌且业绩见红 虽然行业增长快,但暖哇洞察整体毛利率按年跌1.5个百分点至51%,上半年业绩仍见红达9,989万元人民币,但已减少30.9%。另一方面,虽然2025上半年客户数达163个,较2024年底轻微增加3个,但集团却大部分收入来自母公司众安,分别占暖哇洞察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上半年总收入的78.7%、61.8%、45.2%及49.6%,因此公司收入明显有太过集中的单一风险。 目前,香港未有类似的主打保险系统人工智能公司,参考AI科技股第四范式(6682.HK),现时市值约200亿港元,预测市销率为3.5倍,至于AI解决方案供应商创新奇智(2121.HK),现时市值45亿港元,预测市销率为2.2倍,一旦暖哇洞察超过4倍市销率上市,意味估值过贵,但若低于2倍市销率,反映估值偏低。 整体来讲,目前市场新股气氛炽热,特别是全球AI股又再次热炒,若暖哇洞察估值偏低上市,股份就具一定值博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ongsys makes memory products

江波龙获中证监开绿灯 香港上市迈进一大步

这家存储器制造商获准在香港进行第二次募股上市,作为A股上市的补充 重点: 江波龙在中国存储器行业的低端定位,让它或成为相对稳健的投资标的 公司营收增长在年初疲软后,随着全球存储器价格企稳回升,于第二季度显著改善   阳歌 在中国半导体企业中,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01308.SZ)似乎更能规避地缘政治风险。这家存储器制造商正筹备香港上市,这种优势或成吸引国际投资者的关键。 上周三,公司香港上市计划获中国证监会备案,为推进上市计划铺平道路。2022年,江波龙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今年3月提交香港二次上市申请。该申请是近期浪潮的一部分,众多深沪上市公司,正通过香港二次上市提升国际影响力,吸引全球投资者。 遗憾的是,江波龙香港上市申请在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几日后,即触及六个月有效期上限。2023年起,企业赴港上市需获得证券监管机构备案,这很可能是该公司赴港上市计划停滞的症结。 获证监会放行后,江波龙终于可推行上市计划,预计下个月将提交更新版上市申请。此次延期反成利好,因去年开启并延续至今年一季度的行业低谷后,江波龙所处的存储器市场近月明显回暖。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重申此前观点,相较于当前募资的其他中国半导体企业,此次上市风险更低。简言之,江波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芯片制造商,而是各类存储模组及U盘等消费端存储设备的龙头供应商,其产品主要集成DRAM与NAND类型存储芯片。 这意味着,在存储芯片产业链中,这家公司技术门槛较低,体现在其毛利率显著低于美光科技(MU.US)、韩国SK海力士(000660.KS)等实体芯片制造商,也不及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中国新兴企业。 江波龙从美光等供应商采购存储芯片,意味其不太可能遭受美国此前对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实施的技术封锁及投资限制。但也导致该公司自有技术储备相对薄弱,毛利率因此受限。 公司通过Foresee、Lexar International及Zilia品牌,服务消费端与企业客户。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仅为13.28%,远低于美光约37%和SK海力士54%的水平。 芯片制造雄心 尽管在存储市场定位低端,江波龙确怀芯片制造的雄心。2023年,公司宣布从台湾封测巨头力成科技(6239.TW)收购苏州某存储芯片封装厂70%股权,已显露此意图。 在交易公告中,江波龙强调已推出自研SLC NAND闪存芯片,尽管目前对公司收入贡献甚微。不过,芯片封装作为原始芯片设计与制造的关键环节,可能推动其实现成为国内主要存储芯片制造商的终极目标。 现阶段,江波龙多数收入源于PC及手机等设备的嵌入式存储产品,该品类去年贡献约半数营收,固态硬盘占比近25%,移动存储约占20%,其余来自存储模组。 需警醒的是,近年人工智能与云计算迅猛发展,正使存储需求从PC、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向云端转移,构成江波龙的重大风险。该趋势或最终冲击其消费端业务,但部分损失将被云计算中心运营商等企业客户的增量需求抵消。 因存储行业强周期属性,江波龙业务近两年波动明显。去年营收从2023年的101亿元猛增73%至175亿元人民币(约合24.6亿美元),较此前22%增速明显加快。但今年上半年,增速骤降至12.8%,营收从上年同期的90.4亿元增至102亿元。 增速放缓的元凶仍是供需失衡,去年下半年延续至今年初的供应过剩压低了存储价格。但随着二季度行业库存出清,市场颓势初现转机。江波龙披露其二季度营收达59.4亿元,环比较首季大增40%,创单季历史新高。 需补充说明,江波龙海外业务盈利能力远超境内业务,此现象在众多高科技产业链中相当普遍。占其总收入约70%的海外产品,上半年毛利率达15.02%,境内产品毛利率仅为8.37%。 受供给过剩拖累,上半年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5.94亿元大跌98%至1,480万元。但公司强调,剔除一次性项目后,二季度2.34亿元的净利润已达首季利润的三倍左右。 投资者视角下,公司基本面总体向好。其存储器领域的低端定位本可规避地缘政治风险,但涉足实体芯片制造或改变这一局面。同时,市场对中国芯片题材的强劲需求叠加存储芯片行业复苏,也构成潜在利好。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mid stablecoin wave, 361 Degrees floats payment trial

赶潮流风口 361度拟用稳定币支付

稳定币成为香港近期财经市场的热议题目,运动品牌361度忽然公布,研究采用稳定币作支付 重点: 在中国内地以外将可采用稳定币支付 公司强调该支付模式可提升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   刘智恒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大力推动虚拟货币,今年7月签署天才法案(Genius Act),明确规范“支付稳定币”(Payment Stablecoins)的发行条件。与此同时,香港亦成为中国试行发展稳定币的地点,近几个月先后有多家本港上市公司公布相关发展,本月中就连运动品牌361度国际有限公司(361 Degrees International Ltd., 1361.HK)也不甘人后,表示研究使用稳定币支付及结算解决方案。 361度表示,已在一名独立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处开设账户,该供应商深耕法定货币及稳定币全渠道数字支付解决方案,并协助企业在全球实现高效及无缝的价值流动。 公司又指出,全球企业对加密货币的接受程度日益提升,集团也服务众多跨境电商及境外线下门店,而他们对跨境结算有相当需求;公司采用稳定币支付方式,可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从而满足跨境电商客户需求,更有助降低汇率风险。 下一站:海外 361度一直计划要开拓海外市场,并借助跨境电商平台作为海外发展的销售渠道,在东南亚与Shopee及Lazada等平台合作,根据不同国家消费者偏好,调整营销方式去开疆拓土,提升品牌在海外电商市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今年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Aeon Bukit Tinggi购物中心,开设海外首家直营店,标志着品牌在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扩张。 公司强调:“将更加注重海外市场的稳健发展,积极巩固美洲、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市场基础,并拓展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市场,提升在海外的影响力。” 事实上,361度近年强调的目标是“专业化、年轻化及国际化”。因此,推行稳定币支付,作为新尝试及部署,不就是为国际化带来更方便的支付模式,而且现时使用者多是年轻人,也与集团的年轻化契合,至于专业化,更是不言而喻。 当然,目前内地政府未允许虚拟货币,361度只能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推进稳定币支付服务,而公司的国际业务,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虽接近20%,但只是区区的8,760万元,占集团的总收益只有1.5%,暂时似只是作为一个支付的补充。 营销推广多方尝试 361度近年在公司发展、营销推广或分销渠道上,均积极作出新尝试。其中一项是与外卖平台合作,希望可借着外卖平名引流以增加销售。公司与美团闪购及美团团购达成业务合作,后者让361度构建起“线上引流、线下核销”的销售模式。 另外,361度于上月公布,旗下的361度(厦门)体育科技有限公司,与斯坦德机器人订立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成立AI智能公司,专研发机器人穿戴的服饰及鞋类。同时,又推动传统鞋服制造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加速智造与零售产业价值链的变革。 业绩理想具值博率 除了在营销推广方面的不断推陈出新,公司近年在业绩上确达到理想增长。2022至2024年的业绩分别获盈利7.47亿元、9.61亿元及11.48亿元。至今年上半年,收入57亿元,同比上升近11%,赚8.58亿元,同比增长7.2%。毛利率微升0.2个百分点至41.5%,手头现金按年升7.5%至43亿元,负债比率仅为2.2%。业务不断向上,财务表现相当健康。 现时361度的延伸市盈率为9.2倍,安踏(2020.HK)16倍、李宁(2331.HK)15倍,特步(1368.HK)11倍。与内地几家体育品牌相比,361度的估值偏低。虽然其规模并不能与安踏与李宁媲美,但过去几年361度增长理想,加上公司的积极布局,具一定潜力,有一定的值博率。 多家证券行给予361度正面评级,其中国泰海通指其跨境及电商业务成主要增长动力,加上品牌跃升,将可带动股价创新高,建议“买入”,目标价8.15港元。平安证券也指出,361度的品牌专业化和渠道扩张能力突出,童装业务发展潜力大,给予目标价7.2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