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5.HK
The Chinese drug developer put a rocket booster under its share price after enlisting a Japanese rival as a new equity partner and unveiling plans for a U.S. listing.

亚盛医药同时公布三大利好消息,不仅与日本老牌药企武田制药达成授权合作意向,引入其成为第二大股东,还计划冲击美股二次上市

重点:

  • 武田制药的普纳替尼与亚盛的奥雷巴替尼属于竞争品,后者在疗效和安全性上表现更优
  • 亚盛此前面临现金流危机,若无新资金注入,账上的现金只够烧一年

 

莫莉

作为第一批通过港交所“上市规则”18A章在港股上市的创新医药企业,亚盛医药集团(6855.HK)由于商业化回报表现平平,在资本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不过,公司近期与日本的老牌医药企业武田制药(Takeda International, 4502.JP)的重磅合作,让亚盛医药重新成为焦点。

6月14日,亚盛公布与武田达成两项协议。首先,亚盛旗下的首款商业化产品奥雷巴替尼在大中华区以及俄罗斯之外的全球许可相关的独家选择权,将授予武田,为此武田付出1亿美元的选择权付款。一旦武田行使选择权并经过监管部门批准,亚盛将获得最高1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外加按销售金额双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

其次,武田将以7,500万美元认购亚盛新发行的约2,430.7万股,相当于公司7.73%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武田的出价比认购日期前连续2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约25%,可见其相当有诚意。亚盛表示,这笔资金中90%将用于支持奥雷巴替尼以及另一款核心产品APG-2575的开发。

同日,亚盛还公布,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保密提交了一份F-1表格登记声明草案,为赴美二次上市做准备。这三大利好消息同时宣布,意味着奥雷巴替尼获得了优秀的海外市场拓展机会,大笔资金注入缓解了此前的现金流危机,登陆美股市场的计划也让公司的发展前景更值得期待。资本市场闻风而动,亚盛医药的股价在6月14日已经提前上涨11.8%,随后的交易日继续上涨17.14%,创下一年以来的高点29.8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的对外授权(License-out)协议不同的是,此次亚盛与武田签订的是独家选择权协议,即武田获得的是优先选择奥雷巴替尼海外权益的机会。这是因为武田旗下的普纳替尼与奥雷巴替尼都是第三代的BCR-ABL抑制剂,二者属于竞争品,武田若直接对竞品发起授权引进,可能遭遇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审查,而通过独家选择权协议的方式,政策风险较小。

双赢交易

事实上,武田的普纳替尼作为全球首款第三代BCR-ABL抑制剂,早在2012年12月就已获批在美国上市,但是由于心血管毒性问题,被FDA要求加上副作用警告才能销售,因此市场认可度不高,一直无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产品。再加上普纳替尼的专利即将在2026至2027年到期,引入同类新品奥雷巴替尼不仅可以延用现有的销售团队和资源,也能维持武田在白血病领域的市场份额。

此次被武田重金引入的奥雷巴替尼于202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部分白血病成年患者,可以解决同类抑制剂一二代药物的耐药问题。临床数据显示,在部分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身上,奥雷巴替尼具有同类最佳(Best in class)潜力。该药物在中国内地的商业化推广是由亚盛与信达生物(1801.HK)共同完成,在2023年初大幅降价进入国家医保后,年度销售额仍不足2亿元。

2024年2月,奥雷巴替尼获得FDA许可在美国开展三期临床试验,该品种此前已经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孤儿药资格认定,以及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凭借武田在白血病领域深耕的经验以及入股后的资金注入,相信亚盛的海外临床试验进展将更加顺利。一旦全球临床研发有显著进展,亚盛登陆美股的胜算也将更大,对于此时入股的武田来说,在美股上市后带来的溢价,也会让这笔交易变得更加划算。

在时来运转之前,亚盛曾经历过一段备受投资者质疑的岁月。三个月前,2023年年报出炉,营业收入仅2.22亿元,其中下半年销售明显下滑。截至2023年末,亚盛的现金只剩下10.38亿元,而2023年的净亏损高达9.26亿元。这意味着,若无新资金注入,账上的现金恐怕只够烧一年。如今,这项堪称“双赢”的合作达成后,投资者对公司信心大增 ,公司亦得以补充急需的资金。

亚盛作为专注血液肿瘤研发的医药企业,有不少优秀候选管线值得关注。目前,经历接连数日大涨后,市销率已上升至32.7倍,其合作方信达生物的市销率仅9倍,显示前者已获得较大溢价。不过,奥雷巴替尼的海外临床试验仍需大笔资金投入,武田的独家选择权合作以及美股上市亦有一定变数,投资者仍需持续关注公司未来进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圆通国际亏损扩大 中期蚀6,000万

快递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亿港元(下同),股东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4,210万元,增加43%至6,040万元。 来自海运业务的分部业绩续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61.8%至930万元,空运业务的分部业绩则续录得亏损,并从去年蚀100万元扩大至亏损5,310万元。 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收入及毛利,而集团战略性地缩减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较长业务,亦导致收入及毛利减少。同时,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推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亦令开支增加。 圆通国际周五平开报1.24元,过去一年高位下调2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乐暴雷阴霾 雅生活预告上半年扭亏

雅生活在房企债务风暴中选择强硬自救,以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断尾止损,成功扭转去年逾16亿元亏损,预告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 重点: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透过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等手段,成功压缩关联公司应收账款风险    李世达 在中国的这场房地产风暴中,物业管理公司通常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因为它们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稳定,甚至能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变现的机会。然而,当母公司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物管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计提关联公司雅居乐(3383.HK)的应收款减值而录得逾16亿元亏损。但时隔一年后,雅生活却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介乎3亿至4亿元。扭亏为盈的背后,雅生活显然做对了什么。 采取诉讼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动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与雅居乐的财务纠葛展开。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对关联交易采取了更严格的合同条款设计,以缩短回款周期并减少坏账暴露。雅生活明显向外传达讯息,关联公司不能长期拖欠款项,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早期。 另一个动作是接受工抵资产,用工程项目中的资产抵消应收款,这种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现金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务实选择。虽然流动性差,但相比坏账全额撇掉,仍能部分对冲风险。 更进一步,公司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把重心放回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等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板块,对房地产相关的外延增值服务则大幅收缩。 过去一年,许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场,但雅生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不留情面,直接“断尾求生”,不再让自己被高风险业务绑架。现金流是最真实的语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确提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雅生活还完成了两笔关联收购,将雅居乐旗下环保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约6,000万元,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务与环保板块的新收入来源,也为未来经营现金流增添了潜在支撑。 股价半年累涨三成 市场对这份盈利预告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后首个交易日,雅生活股价当日大涨13.6%,报3.55港元,过去半年累涨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业(6666.HK)在恒大集团(3333.HK)爆雷后,被曝出约134亿元资金被母企挪用,资金链一度断裂,欠缺独立修复能力,只能等待清盘人安排。在恒大集团即将退市之际,传出正在为恒大物业寻找买家。恒大物业今年以来股价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带动。 另外,世茂服务(0873.HK)则在维持主业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对母企物业的依赖,开始切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运营管理等领域,但去年业绩仍陷亏损,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创服务(1516.HK)则因母企流动性压力过大,选择“收缩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例如出售彰泰服务股权,把资源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报,但在今年以来物管股回暖带动下,股价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短期内市场的热情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雅居乐的债务压力依然存在,若未来再次陷入流动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虽已加快第三方项目拓展,但目前规模仍有限,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 雅生活的确展现出逐步脱离母企风险的能力与企图心。以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盈利来看,估值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处于“价值修复”阶段。若能进一步扩大第三方市场并保持正向现金流,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不过,母企雅居乐的债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投资者宜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进度,现阶段仍应保持审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美妆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称,受惠于彩妆品类销售回暖与护肤品强劲增长,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逸仙财报显示,本季度护肤品销售额达5.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5亿元猛增78.7%。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了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护肤类加速扩张,使其在本季度总营收占比达到53%,超越彩妆成业绩主力。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将放缓至15%至30%,当期营收预测为7.79亿元至8.8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二季度实现盈利,当季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财报发布后,逸仙控股周四股价上涨0.6%至9.60美元,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