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7.HK
Yan Palace makes bird's nest products

中国最大燕窝品牌在营收承压背景下实现盈利复苏,预期今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20%35%

重点:

  • 燕之屋预计今年前六个月利润将增长20%至35%,同期营收增长近乎停滞或呈负增长态势
  • 销售费用下降、厦门新工厂智能制造升级和工艺改进,共同推高这家燕窝制造商的利润空间

 

谭英

在经济波动期,中国消费者发现,传统燕窝制品的亲民化转型正降低消费门槛。

厦门燕之屋燕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497.HK)上周发布的盈利预告传递出关键信息:继去年利润下滑后,今年上半年盈利强劲反弹。尽管平价产品策略导致营收增长乏力,投资者仍涌入购买公司股票,公告后数日,股价大涨逾7%。

燕之屋预计上半年营收区间为10亿(约合1.398亿美元)至10.6亿元,同比小幅下滑。但利润表现更为亮眼,预计录得7,200万至8,100万元,同比增幅达20%至35%。

盈利改善并非无迹可寻,公司去年年报显示,尽管当年下半年营收开始萎缩,利润在经历上半年断崖式下跌后,于下半年企稳。

新品系列为燕之屋去年注入增长动能。以燕窝为基底、2023年推出的平价食用燕窝粥产品需求旺盛,带动全年新品收入激增63.3%。其他的平价新品包括燕窝肽天然苏打水、整根人参燕窝饮,单价均低于200元(约合30美元)。

传统“纯燕窝”产品线虽仍占去年总营收的87.6%,但较2023年91.3%的占比有所下滑。新品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7.2%升至去年的11.3%,其中新拓展的护肤品类贡献1.1%的营收。

燕之屋在洞燕唾液制品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后者原料取自东南亚洞穴金丝燕,以唾液粘合树枝筑成的燕巢。

自明朝起,燕窝制品即为中国奢侈滋补品。目前,燕之屋占据14%的国内燕窝市场份额,资产包括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的全球最大燕窝加工厂,并在220个城市设有700家实体门店。

即便布局新品线与新加坡海外渠道,燕之屋盈利增长仍存变数。去年净利润提升部分得益于管理费用缩减12.4%,这更多源于成本管控而非业务扩张。此外,2023年拖累盈利的IPO相关费用消除,亦推高去年利润。

新晋品牌代言人

除受益于新品矩阵外,燕之屋将盈利回升归因于厦门总部工厂智能制造的升级和工艺改进,带来运营效率提升,并计划在甘肃、上海工厂推行类似改造。

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下降也被视为利润改善动因。这一趋势去年已初显成效,去年下半年销售及分销费用增速,从上半年的同比38.5%骤降至2.3%。

为拓展男性及年轻客群,公司持续依赖品牌代言人策略。今年新聘地产巨头万科创始人、前董事会主席王石,后者以攀登珠峰等登山壮举及航海探险闻名。此前,公司签约演员巩俐及中韩偶像团体明星王一博。

新代言人成效尚待检验。当前消费环境承压,消费者正削减此类可选消费支出,燕之屋的高定价策略面临挑战。公司近年启用王石、王一博等男性代言人拓展跨性别、跨代际客群的尝试,同样存在试错风险。

74岁的王石代言首款产品引发市场质疑。燕之屋“总裁碗燕”含六碗燕窝,单盒售价高达3,168元(折合每158克碗装产品528元,约75美元)。尽管有王石背书,销售仍显惨淡。

据媒体报道,该礼盒在天猫旗舰店上市前六日仅售出六盒。与此同时,伴随行业价格承压,燕之屋整体库存风险可能加剧。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消费者日益缩减非必要开支,中国13,000多家燕窝企业正竞相降价,即食燕窝单价已低至每45克碗装产品20元。

因燕窝属自然资源,企业多通过价格竞争与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化。未上市竞争对手小仙炖,凭借鲜炖燕窝品类取得成功,连续八年蝉联销冠。但据中国媒体近期报道,即便小仙炖也面临经营压力,被迫取消奖金福利、裁员并下调业绩目标。

尽管23倍市盈率表现强劲且分红优厚,燕之屋看似优势显著,但鉴于产品赛道局限、溢价策略及白热化竞争,公司需付出更多努力维系投资者信心。其疲软的营收增速引发担忧,或是当前股价较2023年发行价折价约10%的一大诱因。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阿里携手蚂蚁斥72亿港元 购铜锣湾壹号13层楼面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及旗下的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72亿港元收购香港铜锣湾壹号中心13层楼面,涉及面积30万方呎。公司在周五的公告中表示,交易创下香港自2021年以来,最大宗商厦成交金额纪录。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表示,此次从文华东方国际集团购入的甲级商厦,将用作两家企业的香港总部。据媒体报道,壹号中心共有24层楼面,此次收购属大厦的高层。 阿里巴巴港股周一上涨近5%,该股年内累计涨幅已接近倍翻。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滴普科技招股集资最多7.1亿港元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eepexi Technology Co. Ltd.(1384.HK)周一起在港交所主板招股,计划发行2,663.2万股,每股招股价26.66港元,集资最多7.1亿港元,预计10月28日挂牌买卖。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未来5年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及客户群,从而加强商业化能力;海外业务扩张;以及用于潜在投资、并购机会,并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效整合企业数据、决策运营及生产制造等,主要向中国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领域的客户销售解决方案。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1.00亿元增至2.4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55.5%。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32亿元,同比增长118.4%,同期亏损收窄至3.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2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inte builds solar farms

大建电场负债沉重 新特能源发ABS减压

这家多晶硅制造商兼绿色发电运营商,计划以两个风电项目,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重点: 新特能源计划以两个风电场作为基础资产,发行30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ABS) 这家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商目前拥有210亿元的抵押资产,大多是中国近年绿色能源建设中的发电厂   阳歌 经历中国占全球太阳能及风电装机量半壁江山的狂潮后,政府似开始要分散这些项目带来的财务负担。换言之,投入这场建设热潮的数百亿美元资金,或将通过国有投资者与企业组成的庞大体系进行分摊。 这种将巨额支出分摊给广泛投资者的模式,恰恰是中国独具优势的领域,因其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仍属国有,常作为政策工具参与此类投资。不过,这也使最终接盘的相关主体面临风险,此类资产的建设动机,往往兼顾政府政策与商业可行性。 这一分摊新能源建设财务负担的最新信号,来自正经历转型的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799.HK),公司近年从光伏材料制造商,蜕变为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与运营商。转型在业内并非罕见,因众多光伏设备企业转向电站建设运营以撬动产品需求。但新特能源案例尤为典型,其光伏材料业务收入占比已从三年前的70%,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 据上周四港交所公告披露,转型使新特能源背负与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相关的递增债务,公司现拟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 Back Securities,简称ABS)实现部分减负。 此类证券使企业得以将资产证券化,并通过二级市场转让给投资者。需警惕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便肇始于美国按揭机构以可疑住房贷款为底层资产发行ABS,随后全球投资者接手这些产品,最终因大规模贷款违约导致巨额损失。 公告显示,新特能源计划从其众多太阳能及风电场项目中,选取两项启动ABS计划。相关证券将在上交所挂牌,供所有证券市场投资者认购。尽管普通散户与私营机构可能参与,但实际买方主力,或将为助力实现国家政策目标的国有机构。 在这一案例中,目标包括大规模建设,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的碳减排计划的一部分。计划要求中国在2035年前,將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并确保未来十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30%以上。 序幕初启? 新特能源的计划,属首例通过ABS等金融工具吸引多元投资者,以支持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的方案。在持续至今的扩张后,中国光伏装机容量已突破1,000吉瓦,相当于全球该清洁能源装机总量的半壁江山。 根据首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新特能源将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ABS,以两座现役绿电站为底层资产。规模较大的新园项目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是200兆瓦高压输电风电场,估值达13.7亿元;规模较小的荣晟项目位于辽宁,装机100兆瓦,估值约5.32亿元。 新特能源称其现存额度下,最终或可发行30亿元ABS,并可在额度内发行多期产品。最新财报显示,截至6月底,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存在价值216亿元的抵押资产承诺,部分虽涉制造业务,但多数是其建设运营中的太阳能及风电场。 三年前,新特能源主业尚为光伏电池核心材料多晶硅的生产。然而,去年中国产能严重过剩,致多晶硅价格大跌,多数生产商陷入亏损,相关营收骤降。今年上半年新特能源该业务的收入同比暴跌83%,从上年同期的58.7亿元锐减至9.79亿元。 同期,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运营收入同比微增5%至46.5亿元,占上半年总收入73亿元的64%,反观2022年,该业务占比仅四分之一。 市场对此次ABS计划反应平淡,公告次日的上周五,新特能源股价下挫7.1%。投资者或担忧此举暴露债务压力,亦恐公司将融资所得继续投入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 当前,公司股价对应市净率(P/B)仅0.36倍,市销率(P/S)0.70倍。但低估值在当前多晶硅行业较普遍,全行业深陷亏损。新特能源上半年虽录得2.56亿元净亏损,但较上年同期8.87亿亏损已大幅收窄。 长远来看,ABS计划对新特能源等太阳能及风电场企业具有积极意义,可缓解债务压力。但此纾困或属短期效应,因相关企业已成为政府实施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计划的重要载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盈收下滑的八马茶业 招股最高集资4.5亿港元

茶叶生产商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6980.HK)周一公开招股,发售90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介乎45至50港元,最高集资4.5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5,050.43港元。公司于本周四截止认购,下周二在港挂牌。 按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计,八马茶业位居全中国第一。按去年销售收入计,公司在中国乌龙茶和红茶市场亦排名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止,公司共有3,585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占93%。 今年首6个月,公司中期收入10.63亿元,同比下跌4.2%,盈利亦跌近18%至1.2亿元。公司解释是线下渠道销售减少影响收入,以及行政费用的增加所致。期内的净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3.2%跌至11.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