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US
Hello Group's revenue drops

这款约会应用程序已走出了疫情的影响和早前的监管困境,在三季度取得强劲的利润和利润率增长

重点

  • 挚文集团三季度利润增长21%,利润率提高3.7个百分点至22.4%
  • 旗下陌陌和探探两款约会应用程序的收入和月付费用户数量继续下滑,但公司表示较新推出的应用程序增长强劲

     

谭英

投资者对约会应用程序运营商挚文集团(MOMO.US)最新业绩的反应,就好像看到隔壁店里新来了一个漂亮女孩。该股短时间里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但在意识到也许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后,再失去了兴趣。12月8日发布公告后,该股上涨了16%,但第二天就回吐了大部分涨幅,表明投资者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漂亮的财报。

挚文集团被称作“中国的Tinder”,过去几年最大的问题是2018年2月收购的应用程序探探,该应用程序本来应该成为集团旗下陌陌的补充。但挚文集团至今还不太清楚要拿探探怎么办,这也是它过去两年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焦点。

更重要的是,挚文集团新推出的直播业务遭遇监管问题,早在2019年,探探和陌陌就因为未能清除各自平台上的色情内容而遭到监管机构整顿。自那以后,挚文集团管理层愈发谨慎。然后就是三年疫情,约会变成了一件困难重重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

随着这些记忆的消退,挚文集团设法提高利润和利润率,尽管公司现在面临着中国经济放缓的阻力。但至少从中国以外获得了一些安慰,到今年年底,新推出的独立应用程序对收入的贡献可能高达10%。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约会应用程序最近受到中国政府的青睐,部分是为了在生育率急剧下降之际推动人们结婚。陌陌、探探和腾讯(0700.HK)支持的约会应用程序Soul,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三大约会应用程序,2022年加起来的月活跃用户总数达到1.5亿。

这些应用程序已经从简单地根据外表等身体特征匹配用户,发展到利用兴趣、爱好和个性将人们聚集到一起。如果说它们一开始只是纯粹的约会应用程序,那么现在约会和社交应用程序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非常模糊。

挚文集团市值13.7亿美元(97.3亿元),市盈率(P/E)不到6倍,目前来看被严重低估。规模比它大的美国同行 Match Group (MTCH.US)的市盈率高达18倍,而 Bumble (BMBL.US)的远期市盈率甚至更高,达到了40倍。或许在经历了中国漫长的疫情限制周期后,挚文集团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在雅虎财经调查的16家分析机构中,15家给出了“买入”或“强力买入”的评级,只有一家分析机构将其评为“持有”。

收入下降

虽然分析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但普通投资者的情绪则较为复杂,这并非毫无道理。

该公司的营收状况一直不如人意,在2019年达到170亿元的峰值后,去年跌至127亿元。三季度继续下滑,营收同比下降5.9%至30亿元,主要是由于探探的营收下降14%至2.95亿元所致。公司预计四季度营收在29亿元至30亿元之间,再度低于去年同期的32亿元。

集团首席运营官张思川将探探收入下滑归因于渠道投资的减少和反垃圾邮件举措,导致该服务的用户总数减少。被视为挚文集团摇钱树的陌陌收入也下降5%至27亿元。公司来自视频直播服务的整体收入下降7.6%至15亿元,增值服务中,主要来自虚拟礼物和会员订阅,则下降4.6%至15亿元。

2017年的时候,在视频直播的推动下,挚文集团(当时还叫陌陌)风头无两,一度吸引投资者,包括管理着哈佛大学500亿美元的哈佛管理公司。据该集团表示,虽然直播仍占其收入近一半,但中国经济放缓导致直播用户支出减少,该领域的投资回报下降。

挚文集团本季度的直播收入大部分来自陌陌,它贡献了14.1亿元。而探探的总收入则小得多,只有1.2亿元,而且也呈下滑趋势,这是因为该服务从直播业务“转移”。董事长唐岩表示,公司将继续缩减视频直播的规模,并重新专注旗下应用程序的约会功能。

这两款应用的月付费用户在三季度也有所下降,陌陌从2022年三季度的840万下降到最近一个季度的780万;探探则从上年同期的200万降至140万。探探的月活跃用户也从2022年9月的2,090万,大幅下降至最近一个季度的1,570万。

这么多数字都在降,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吗?利润。三季度净利润增长21%,至5.464亿元,这得益于利润率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达到22.4%。继今年终于扭亏为盈后,探探最近一个季度继续盈利,实现利润2,300万元。

首席财务官彭晖在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在货币化方面,作为一个有着12年历史的应用程序,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她详细阐述了优势,包括对陌陌应用的品牌忠诚度。“如果你想与人交往,结交新朋友,与不认识的人进行有趣又有意义的互动,陌陌已经成为一个必去的地方。”

但该公司也在关注新业务。首席运营官张思川说,陌陌和探探的收入下滑,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新的独立应用Duidui、Hertz和Soulchill带来的2.95亿元收入抵消,这三个应用的收入同比增长了45%。Soulchill是2019年10月推出的一款语音聊天应用,面向中东、土耳其、东南亚和南美等海外市场。根据该公司最新的年报,这些独立应用程序在2022年全年创造了3.4亿元的收入。

首席财务官彭晖说,这三款新应用今年有望带来11亿至12亿元的收入,净利润为1亿元。但她承认,随着新应用的规模扩大,2024年的增长可能会放缓。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传Shein拟将总部迁回中国 为赴港上市铺路

在美国与英国的上市计划遇阻后,快时尚电商平台Shein据报考虑将总部从新加坡迁回中国,以争取监管部门对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批准。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注册于新加坡的Shein已就其在中国设立母公司的事宜咨询律师。他们表示,目前讨论尚处初步阶段,Shein无法保证一定会推进这一举措。 Shein于南京成立,至2021年才将总部迁至新加坡,以标榜自己为全球性公司,尝试淡化其来自中国。此前,在未获得纽约及伦敦上市的监管批准后,Shein传出已透过保密途径提出赴港上市申请。 不过,虽然总部不在中国,但公司仍然受到内地监管机构的监督,因为中证监要求所有与国家有实质联系的公司,即使不是在内地注册成立的公司,在任何地方上市前都需要通过审查。 Shein此举可能有助其获得内地监管机构批准,部分原因是内地当局可以向 Shein的收入征税。迁册亦可以让当局对Shein的庞大数据库,实施更大的监督。自2023年起,内地当局要求企业在海外上市前,接受数据安全审查。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手游亏损持续 中期料蚀6.5亿元

游戏运营商中手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0302.HK)周二发盈警,预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将亏损不多于6.5亿元,去年同期则录得亏损2.41亿元。 公司指出,虽然海外业务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但自研的旗舰游戏《仙剑世界》自今年2月发行后,表现未如理想,使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4成。另外,要为部分尚未上线游戏的预付版权金进行撇销,而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又增加。至于期内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也大幅增加,产生较多推广费用。 中手游周三开盘跌14%至0.54港元,过去一年股价下跌逾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right Smart is a brokerage

监管机构半途拦路 蚂蚁收购耀才遇暗涌

耀才证券称蚂蚁集团的收购正按计划推进,但媒体报道交易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 重点: 耀才出售股权予蚂蚁集团一事,有媒体报道交易面临审查,耀才回应说正按计划推进 中国监管机构已加强对蚂蚁集团的监管,包括2020年叫停其上市计划后,强制公司进行重大整改   梁武仁 被龙头企业收购,能为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益处,使其即时获取母公司的丰富资源与人脉。不过,这也是高风险之举,因巨型收购方有时会引发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紧张关系。 随着被蚂蚁集团收购的计划阴云密布,香港券商耀才证券金融集团有限公司(1428.HK)正汲取这一教训。 交易于今年4月首次公布,蚂蚁集团同意以28.1亿港元(3.59亿美元)向耀才主席收购50.55%股权。当时,交易未显争议且推进顺利。直至上周四,《华尔街日报》报道因更多内地监管部门考虑介入审查,交易可能受阻。次日,耀才股价大跌,盘中市值蒸发逾四分之一。 当日,这家券商紧急发布声明称交易正按计划推进。公司股价虽有所回升,但当日收盘仍下跌约8%。本周一持续下探的走势,显示投资者对交易前景仍疑虑。 《华尔街日报》未明确说明监管审查趋严的具体原因。然而,蚂蚁集团与监管机构的龃龉早有先例。2020年末,监管机构临门一脚叫停其沪港两地逾300亿美元的上市计划,本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戛然而止。 事件急转直下,令投资者试图厘清原委,有报道称蚂蚁集团与监管部门在上市筹备期已生龃龉。就在股票即将上市交易数日前,监管机构约谈多名高管及持股蚂蚁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上交所决定暂缓其上市,要求蚂蚁进一步解释其业务对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影响。同期,央行亦发布网络小贷新规草案,该领域正是蚂蚁的核心业务。 在蚂蚁完成上市定价后,马云在上海举行的一场峰会发表看似批评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言论。他说中国的金融和监管体系阻碍了创新,强调需要利用技术将金融服务扩展到小企业和个人。 “我们今天有责任去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未来、属于年轻人和下一代、属于这个时代的金融体系。全球的金融体系必须改革。”此番高调表态引发哗然,在商界领袖大多刻意回避公开批评监管者中尤显突兀。 被迫整改 上市折戟不久,蚂蚁集团被迫启动重大整改,实质承接了马云此前呼吁的金融改革方向。该公司正推进重组为接受更严格监管及要求的金融控股公司,其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申请至今悬而未决。 市场普遍认为,监管机构对蚂蚁集团采取强硬立场,旨在遏制其扩张势头,防范其对金融体系构成潜在风险,此模式类似早年对P2P网贷的监管整顿。 蚂蚁集团试图借收购耀才进军证券业。鉴于其重组尚在进行,且金融控股公司牌照仍未获批,此时拓展业务范围的尝试恐难获监管认可。 蚂蚁集团现有业务版图涵盖支付宝数字支付、信贷撮合、财富管理和保险等领域。整改中已分拆部分业务,独立运营主体包括注册于新加坡的海外分支蚂蚁国际,据报道后者正考虑赴港单独上市。 简言之,蚂蚁当下正值多事之秋,若耀才收购案因监管升级陷入僵局,亦不足为奇。 即便经历上周抛售,耀才今年截至目前股价仍飙涨逾400%。部分涨幅源于港股大市回暖,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8%。 截至3月的最新财年,耀才营收同比增长7%至9.72亿港元(1.25亿美元),其中经纪佣金收入增长14.5%至5.11亿港元,净利润攀升11%至6.18亿港元,对应64%的丰厚净利率。 耀才目前市盈率达33倍,高于专注香港市场的头部券商富途控股(FUTU.US)的29倍,也领先于立足新加坡、计划在港扩张的老虎证券(TIGR.US)的24倍。当前估值显示,蚂蚁集团的收购价颇具性价比。借助其雄厚的资源优势,耀才有望从富途等同业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甚至进军全球其他市场。 但若未能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放行,一切皆为虚妄。能否获批及何时获批仍是重大未知数,这不仅使蚂蚁的海外雄心蒙尘,更对其未来开展重大并购的能力投下阴影。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WH Group flies on turnaround for North American pork business

北美猪肉业务扭亏 万洲国际股价破顶

上半年中美肉品走势分化,借美国养殖端的成本控制成功扭亏,带动收入与经营利润走高,打开估值重估的想象空间 重点: 猪肉业务经营利润2.55亿美元,按年增加168.4% 绩后公司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李世达 中美的肉品市场在今年上半年走出不同的节奏,立足两端的中国最大肉品生产商万洲国际有限公司(0288.HK),正感受截然不同的市场气候,试图找到平衡点,对上节拍。 万洲国际公布,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8.9%至133.87亿美元,经营利润同比升10.4%至12.59亿美元,生物公允价值调整后股东应占利润7.88亿美元,同比升0.5%。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0.20港元中期股息,为去年同期的一倍。 一个会计层面的细节显示,上半年生物公允价值调整对损益的净影响为收益6,2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收益9,600万美元有所收敛。代表上半年利润的改善,更多来自经营端的实质修复,而非公允价值变动的“顺风”。 从业务结构看,猪肉业务是带动业绩成长的主动力。上半年猪肉业务收入56.23亿美元,按年增加14.1%,经营利润2.55亿美元,更是大增168.4%。而肉制品业务则年增2.3%至66.4亿美元,经营利润却按年下降7.9%至10.47亿美元。 猪肉业务的转折点出现在北美,上半年北美猪肉业务收入32.79亿美元,按年大增21%,经营利润1.63亿美元,去年同期亏损400万美元。在中国,猪肉业务收入按年增8.4%至17.95亿美元,经营利润2,8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价格来看,上半年中国平均生猪价格为每公斤15.5元,按年下降3.1%。中国生猪价格下跌的影响,也反映在德康农牧(2419.HK)的业绩上,该公司以中国生猪销售为主,中期业绩显示,受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大跌93.89%拖累,中期净利润下跌26.8%至12.9亿元。 美国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上半年平均生猪价格每公斤1.5美元,按年上升8.7%;美国农业部口径的平均猪肉价值每公斤2.17美元,按年升4.5%。 关键之处在于北美养殖端的结构调整,当生猪上涨幅度大于猪肉价值、或出口受关税与谈判拖累时,屠宰加工的利差会被挤压,但只要饲料成本同步下行、在养殖段扭亏,整体猪肉分部的利润便能快速修复。 轻资产模式转嫁风险 万洲此前在美国与Murphy Farms、VisionAg Hog Production达成合作,转让部分母猪资产,由合资伙伴供应生猪,集团提供饲料与运输服务,形成“轻资产、稳供应”的模式,降低自营养殖的资本负担与波动敏感度,加上期内谷物走弱带动饲料成本下降,使得盈亏拐点更快到来,带动整体猪肉业务增长。 不过,养殖层面的风险始终存在。猪肉价格的涨幅仍落后于生猪,对屠宰企业的经营环境并不温和;同时,对中国的美猪付运在高关税与谈判不确定之下按年下滑20%,出口仍受美中谈判与关税牵制,压力如影随形。中国市场则要面对熟食消费需求复苏缓慢的问题,欧洲市场生猪价格下行,也让利润承压。 万洲国际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郭丽军表示,受惠于集团全球布局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上半年在收入、销量及盈利均表现向好。 对中美贸易战的冲击,郭丽军直言,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猪肉关税是57%,副产品关税是30%,现时仍有盈利空间,贸易正常进行。集团美国市场的采购及销售主要在美国原地,而且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及地区,因此中美贸易战对集团影响不大。 这份成绩单让市场感到满意,绩后首个交易日,万洲国际大涨约6.23%,报8.36港元,创下历史新高。年初至今亦录得38.87%涨幅。当前市值约1,072亿港元,突破千亿大关。市盈率方面,万洲国际约8.4倍,低于美国泰森食品(TSN.US)的25.6倍及牧原股份(002714.SZ)的10.42倍,估值具吸引力。 花旗重申“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由8.2港元升至8.6港元;美银证券则将公司今明两年的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目标价升4%至8.5元,重申“买入”评级;瑞银则上调公司今明两年的净利润预测2%和3%,目标价由7.6元上调至8.5元,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到目前股价相对便宜,若北美养殖维持改善且中国肉制品销量回升,万洲国际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估值有望向同业靠拢,但投资人仍须关注关税政策变化及猪肉价差带来的影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