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US
Missfresh tries digital marketing solutions

这家中国线上生鲜先驱希望在收购一家数字营销企业后,能从去年几近溃败的境地东山再起

重点:

  • 每日优鲜计划从两位新投资者处筹集2,700万美元,并以1,200万美元收购香港的一家数字营销公司
  • 这家昔日线上生鲜巨头的财务困难可能太过艰巨,不是这么一笔无足轻重的收购能解决的

 

梁武仁

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MF.US)正在按下重置按钮,接受新资金和新身份。作为曾经的中国线上生鲜先驱之一,它希望从死亡线上东山再起。该公司剩下的投资者——大多是低价股的小买家——似乎对每日优鲜迈向2.0版本的新道路持谨慎乐观态度。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可能会让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得其解。

上周四,每日优鲜宣布将向两名投资者出售54亿股B类股票,筹集资金2,700万美元(近2亿元)。此次交易将使两位投资者获得该公司88%的股份,令每日优鲜的估值达到约3,000万美元。新投资者将把投票权委托给创始人徐正,徐正继续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同一份声明中,每日优鲜表示将出资1200万美元收购香港数字营销公司Mejoy Infinite 100%的股权。

在此次股权出售中的3,000万美元估值,远高于每日优鲜在公告发布前微不足道的400万美元市值。 但即便经过如此幅度的增长,这个数字与该公司两年前在纽约IPO时数十亿美元的估值仍相去甚远。

尽管如此,这笔交易及其暗含的更高估值还是引发了每日优鲜股价的大幅上涨。自公告发布以来,该股已大致翻了两番,公司市值跃升至1,560万美元。同样重要的是,此轮上涨使该股涨至1美元以上,低于这个价格,该股可能会因为达不到纳斯达克的最低价格要求而被摘牌。

收购Mejoy将使数字营销成为每日优鲜重建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根据该公司在上周发布最新融资公告的同一天发布的最新年报,数字营销将对其去年1月为“彻底改变社区零售业务”而推出的自有品牌食品业务起到补充作用。

现在的每日优鲜只是徒有其表。去年,它关闭了旗舰分布式迷你仓库业务,该业务使其能够在一小时内交付新鲜农产品和其他杂货。它还关闭了一项帮助传统菜市场数字化的业务,以及另一项提供零售云服务的业务。去年,该公司的收入较2021年暴跌60% ,至28亿元,持续亏损吞噬了其持有的大部分现金。截至去年底,其总负债是总资产的九倍多。

每日优鲜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提供快速配送服务所需的沉重成本结构,运营费盖过了收入。该公司还面临来自叮咚买菜(DDL.US)、拼多多(PDD.US)和美团(3690.HK)等公司的激烈竞争,这进一步侵蚀了其利润率。

雪上加霜的是,在独立审计委员会从去年4月开始对其配送业务进行审查后,每日优鲜承认夸大了2021年前九个月的收入。此事引发参与其中的员工被解雇、高管自愿离职和多起诉讼。与此同时,由于日益严重的困境对其不可持续的成本结构造成进一步压力,该公司进行了大规模裁员。

退市威胁

所有这些事件都给每日优鲜带来了巨大的融资、扭转颓势的压力。首先是要生存下去,其次是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该公司在6月的时候曾发出警告,由于市值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500万美元,也就是低于最低要求,它可能会被赶出交易所。每日优鲜上市前的投资者包括腾讯、高盛和美国投资公司老虎全球管理。它现在也没有达到1,000万美元的股东权益最低要求,而且未能按时提交2022年年报。

尽管情况很糟糕,但新的数字营销业务如何重振每日优鲜的命运,目前尚不清楚。

首先,关于Mejoy Infinite的公开信息很少,包括可能揭示其创收潜力的财务信息。据CB Insights称,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标客户是希望将产品销往海外的中国广告主。但这只是在网上搜索该公司的名字时得到的全部信息。此外,还有一个叫Mejoy的不活跃的Facebook页面,上面只有两张宣传照片和一个链接到其网站的帖子,都是在今年3月份的同一天发布的。

那个官网似乎也很少有人打理,“新闻”板块的上一次更新还是两年前。奇怪的是,该网站列出了一个中国内地的电话号码,而Facebook页面显示的办公地址却是香港主要商业区附近一栋老建筑里的一个办公空间。作为一家数字营销公司,Mejoy Infinite在网络上的足迹出奇的小——至少在英文方面是如此。

这么小的公司在几年前对每日优鲜来说,甚至都不值得多看一眼,该公司在巅峰时期的年收入接近10亿美元。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人们肯定会对这家神秘的小营销公司持怀疑态度,它究竟能否使这家曾经雄心勃勃的公司重塑辉煌。在该公司损失惨重的投资者也不会对创始人徐正继续掌舵感到太放心。

首先,徐正并没有数字营销方面的经验。在创办每日优鲜之前,他在联想的笔记本业务工作了十多年,并在这家电脑制造商旗下的农企佳沃集团的水果部门工作了数年时间。

归根结底,每日优鲜及其失误都是徐正的责任。该公司的官网目前将他列为管理团队的唯一成员。每日优鲜的董事会由他和另外两名独立董事组成,他们领导或参与公司的审计、薪酬、提名和公司治理委员会。很难想象这样一家小公司怎么会有足够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来避免未来的篓子和失误。

即使在最新公告发布后股价飙升,每日优鲜的市销率仍然只有微乎其微的0.05倍,其收入下滑的速度几乎与股价一样快。而且,当对这个最新的变革性故事最初的欣喜逐渐转变为怀疑时,这个数字很可能会再次回落。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文远知行招股集资31亿港元

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二公开招股,发售8,825万股,5%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不超过35港元,集资30.9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3,535.3港元。公司于下周一截止认购,下周四在港挂牌。 过去三年文远知行持续亏损,今年首六个月,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但仍录得亏损7.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公司解释,亏损主要是加快业务及技术发展,故前期在研发、行政及销售开支上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停牌中的陆金所 首席风险官辞任

线上信贷平台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 6623.HK)周五宣布,Youn Jeong Lim 因“个人工作安排”辞任首席风险官职务;自10月24日起,该职位由程建波接任。程建波今年4月加入陆金所前,其职业履历涵盖京东、平安银行及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集团。 公告发布后,陆金所美股周五上涨2.8%,年内累计涨幅达38%。其港股自今年1月因与前审计机构存在分歧而暂停交易至今。 公司7月披露已聘任安永为新审计机构,迈出重启财报披露的关键一步。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陆金所尚未发布正式季报;但今年7月业务更新公告中透露,截至6月底未偿还贷款总余额为1,934亿元,同比下降17.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创维旗下创维数字首三季净利按年减64%

电子产品制造商创维集团有限公司(0751.HK)周日公布,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000810.SZ)前三季度收入64.56亿元(9.06亿美元),同比下降2.45%,净利润8,585.9万元,同比下降63.69%。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3.3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由于战略备料及客户提前备货,期末存货增至21.19亿元,较年初上升39.4%;经营活动现金流转为净流出8,362.8万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4.53亿元。 创维数字是一家提供智慧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其主要业务包括智能终端、宽带设备和专业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已将业务扩展至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和车联网等领域。 创维集团股价周一高开随后转跌,至中午休市报4.14港元,跌1.43%,该股过去六个月累升约31.4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any make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资本市场对三一重工的迷思 是科技新贵还是老牌巨头?

这家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的首次公开募股,或成香港今年第三大IPO,募资额约15亿美元 重点: 三一重工期海外销售额已超过总营收半数,公司期望快速全球化能打动投资者 这家工程机械制造商在港交所的命运,或取决于投资者将其视为高科技成长股还是传统企业   阳歌 科技新贵还是老牌传统产业巨头?这个关键问题正萦绕著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31.HK;600031.SH)。作为中国领先的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公司拟于周二登陆港交所,上市规模有望跻身今年香港第三。 上周五,三一重工宣布以每股20.30至21.30港元价格发行约5.8亿股,是次上市预计募资约120亿港元(约合15.4亿美元),将是香港近年最火爆IPO市场中规模第三的募资,仅次于5月募资45亿美元的电动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以及上月募资32亿美元的紫金黄金国际(2259.HK)。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香港募资超10亿美元的六宗IPO中,除紫金黄金国际外,均属“A+H”两地上市,这些企业在深圳或上海上市后,为提升国际影响力再度赴港上市。三一重工完全符合这定位,其港股招股书中大篇幅宣传国际化战略。后文将详述这一点。 不过,首先需聚焦估值问题,此类两地上市公司近期呈现有趣转变:简言之,与A股估值相比,香港投资者对科技与传统经济公司的估值迥异,前者随时出现溢价,后者估值只属一般。 宁德时代是前者的典型代表,其港股市盈率达36倍,显著高于深市27倍的估值水平。另一端则是典型传统经济的海天味业,这家中国酱油龙头港股市盈率仅24倍,远低于沪市的32倍。 这意味三一重工港股估值的核心问题在于,本土投资者将其定位为科技企业抑或传统经济。公司近期业绩表现中规中矩,今年上半年营收从去年同期的391亿元增至448亿元人民币(约合63亿美元),增幅约15%。与此同时,公司正加速将AI与无线通信等技术元素融入重型工程机械,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 2003年,三一重工登陆沪市,当前A股市盈率约25倍,高于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国内同业,但略低于美股巨头卡特彼勒(CAT.US)的27倍。 需注意,三一重工港股定价区间对应市盈率达27倍,与其A股估值基本持平且略高。因此,该股上市后走势,将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属性的判断。基于其国际化扩张及前述科技元素,我们预计其或获接近科技股的估值水平,但可能难及宁德时代的溢价高度。 国际增长故事 搁置估值讨论后,我们将聚焦三一重工的企业发展脉络,尤其是招股书重点凸显的国际化扩张。现阶段,其国际业务增速总体远超国内销售,但今年上半年中国区业绩异军突起,公司归因于本土市场复苏。 创立于1994年的三一重工,曾多年受惠于中国基建地产热潮,当时全国住宅、商场、写字楼及道路建设如火如荼。但疫情冲击叠加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重挫其国内业务。更重要的是,国内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海外市场,这也成为中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从而提升盈利能力的主因。 三一重工称,早在2002年便开启设备出口,产品现已覆盖超过150个国家。2010年,公司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在印度投产。此后,相继在美国、德国、印尼设立大型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坐拥16个国际制造基地,与其在华运营的30个基地规模几近平分秋色。 庞大的海外需求叠加本土市场疲软,推动国际销售额占比突破公司总营收五成。今年前四个月,海外销售贡献率达57.4%,中国区占比42.6%。 如前所述,公司海外销售毛利率远超国内,今年上半年分别达31.2%和22.1%,推动上半年整体毛利率升至27.6%。该指标自2022年的22.6%持续攀升,印证制造效率提升。 三一重工盈利能力同样表现不俗,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52.9亿元人民币。其资产负债率亦稳步下降,截至今年4月已从2022年的58.4%降至50.6%,呈现健康态势。 归根结底,三一重工堪称运营良好的企业,具备值得称道的全球故事。公司计划将上市约三分之二募集资金,用于拓展全球销售及制造网络,将进一步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眼下核心问题,在于国际投资者究竟会将其视为高增长科技企业,还是又一家传统经济的代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