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疗耗材及个人卫生用品制造商第二次向港交所递表申请上市,但其收入表现下滑,最大单一客户营收贡献过大,是两大主要风险

重点:

  • 佳捷康自去年起营收下滑,即使开拓新业务亦帮助不大
  • 除2020年外,最大单一客户近几年贡献的营收都超过70%,后续合作和发展更存在不确定性

斯年

生产医疗耗材及个人卫生用品的佳捷康医护卫生有限公司,曾经在新冠疫情早期依靠销售口罩令收入大涨,但停产口罩后营收持续减少,今年上半年收入大挫近三成,但同时决定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初步招股文件介绍,佳捷康的业务包含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和原始品牌制造商(OBM)模式。公司在医用护理垫、卫生巾及失禁垫的ODM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及欧盟地区,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1年产品出口值计,佳捷康在中国所有生产吸收型卫生用品及失禁垫的代工生产商(OEM)/ODM中排名第一。

佳捷康称,此次IPO融资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强研发,并向客户推广以维护关系、以及扩展生产设施,研发自动化系统等。

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全球护理垫市场在过去6年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全球对护理垫产品的认识提高,因此该市场以大约13.7%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16年的99亿元升至2021年的188亿元。其中人口众多的中国护理垫市场增速更快,占全球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19%提升至2021年的20.8%,并预计2026年将达到23%,为生产基地在中国的佳捷康提供更大商机。

佳捷康的ODM业务一向为公司的“重中之重”,在2019年至2021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3.9亿元、4.54亿和5.25亿元,占整体收入比例分别高达99.5%、76.4%和97%;今年上半年,ODM业务收入同比大减30%至1.69亿元,仍占整体收入93.4%。值得留意的是,其收入比例在2020年明显较低,只是因为公司期内生产口罩,录得一笔明显的特殊收益。

在放弃利润丰厚的口罩业务后,该公司去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5.4%至4,787万元。但这个数字在今年上半年趋于稳定,期内实现了1,315万元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9.9%。

一向为其他品牌“作嫁衣裳”的佳捷康,也尝试创立自有品牌,以赚取更高利钱。该公司分别在2019年推出OBM品牌──“捷护佳”失禁垫和“月自在”卫生巾,进军医疗耗材及个人卫生用品的OBM业务。虽然这项新业务的毛利率明显较高,以今年上半年为例,OBM业务的毛利率为53.1%,远高于ODM业务的25.8%,但由于始终未能做到规模效应,上述两项产品自推出以来的每年营业额仅为数百万元至一千万元左右,因此对财务表现帮助不大。

2020年,佳捷康应中国政府要求,生产和销售自有品牌口罩,以帮助应对新冠疫情,带动公司当年OBM收入大增,达到1.4亿元,而口罩业务毛利率更高达60%以上。但口罩生产自2020年10月起停止,此后OBM业务收入明显降低,2021年的整体收入随即同比减少8.9%至5.41亿元。

此外,新冠疫情对佳捷康也并非全是“利好”,由于中国实施严格新冠防疫政策,一旦有地区爆发疫情,极易对当地物流运输产生影响。2022年3月,受累新冠奥米克戒变异病毒株疫情蔓延,佳捷康的两大生产设施利用率也因此锐减,从2019至2021财年的超过75%,下降至2022年前6个月的57.1%和51.1%,也因此导致期内收入大减27.6%至1.81亿元。

由于佳捷康的生产设施全部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单一的地区分布,加上作为首都的北京,实施比其他城市更严格的防疫措施,也让市场担忧该公司生产上的抗风险能力。

依靠单一大客户

相对于拥有自有品牌的OBM,ODM壁垒较低,高度依赖客户选择,带来另一重经营风险。招股书显示,佳捷康的收入中,在过去三年半有超过91%来自五大客户。其中全球健康卫生护理巨头金佰利(KMB.US)作为最大单一客户,除了2020年因生产口罩拉低相关数字外,其余几年贡献的营收均超过70%。

公开数据显示,金佰利是经营个人护理、生活用纸和专业品牌的纽交所上市公司,旗下有女性护理品牌高洁丝、成人护理品牌蓓姿等,按零售额计算,金佰利位居全球个人卫生用品市场第三名。

佳捷康在招股书中披露风险称,公司与金佰利新的合作协议将于2024年12月31日到期,新的信贷周期已经从120天延长至150天,而在当前协议期满后,公司无法保证能够以可接受的条款续签。

佳捷康又称,由于与金佰利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未来可能有更多合作附加条件,甚至与其他大客户的关系将面临终止。对佳捷康而言,后续如何在自有品牌产品上发力已成关键,如果自有品牌OBM业务收入不能大幅提高,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信心。

估值方面,在港股市场中,恒安国际(1044.HK)亦有生产卫生巾和一次性纸尿裤等个人卫生用品,与佳捷康的业务最接近。参考该公司历史市盈率约12.6倍,以佳捷康去年的4,787万元净利润计算,预计上市市值仅为6.6亿港元(6.1亿元),远低于恒安国际的376亿港元。

更值得留意的是,由于港股近月表现疫软,加上佳捷康的规模远逊恒安国际,而且今年上半年的盈利表现进一步下滑,若该公司将来获批上市,其估值可能需要更加保守,否则不容易吸引投资者参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社区服务业务推动增长 万物云半年纯利升4%

物业管理平台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602.HK)周一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个月,收入按年升3.1%至181.4亿元;期内纯利7.92亿元,按年升3.9%;核心净利润则增长10.8%至13.2亿元,派发中期息每股0.951元。 公司表示,增长主要来自社区空间居住消费服务,收入按年升11.8%至113.3亿元,成为最大贡献来源。物业及设施管理服务收入增7.7%至51.7亿元,带动商企和城市空间综合服务总收入仅跌5.2%。不过,AIoT解决方案收入大减66.2%,拖累相关板块按年下滑23.6%。 万物云周二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5.96港元,升7.27%。该股今年以来累升约2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unlei does video

回归视频本业拓展海外直播 迅雷重拾增长动能

受直播业务激增86%的推动,这家云服务及视频服务提供商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0.6% 重点: 公布第二季度营收增长31%后,迅雷股价过去三日累计涨幅高达96%,近一年累计飙升逾五倍 在将业务重心由视频服务转向云服务后,这家公司如今似乎正通过海外直播开辟新增长曲线    阳歌 迅雷有限公司(XNET.US)已淡出我们视野多年,因为该公司基本放弃了原有流媒体业务,转向云服务领域,采用看似有趣但未能引起市场兴趣的资源共享商业模式。在此过程中,该公司市值一度跌破1亿美元门槛(该市值规模以下的企业通常不在我们追踪范围内)。 然而,近期这家公司的股价强势反弹,不仅彰显其名中的“雷霆”之意,更让人追忆其引领中国在线视频革命的高光岁月。发布二季度财报后,迅雷过去三个交易日股价暴涨96%,推动其近一年累计涨幅逾五倍,当前市值达5.5亿美元。 有些戏剧性的是,投资者对迅雷重新聚焦在线视频本业的战略方向展现浓厚兴趣。该公司今年6月完成对体育资讯平台虎扑5亿元(约合7,000万美元)的收购,向该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与早年试水监管严格的中国在线视频市场不同,迅雷的最新视频战略将目光投向监管环境更为宽松的海外市场。 迅雷的视频业务归属直播板块,该业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5.5%,跃居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之首。 此外,投资者对迅雷在影石创新(688775.SH)的投资斩获颇丰感到振奋。这家全景运动相机生产商6月上市A股募资19亿元,创有“中国版纳斯达克”之称的创业板逾一年最大IPO规模纪录。鉴于其当前股价较发行价暴涨逾五倍,影石创新实际募资潜力远高于现有规模。 最新财报显示,迅雷对影石创新的投资收益达7.22亿美元,当前持股市值约12亿美元。除可观的投资回报外,投资者期待影石创新能助推迅雷高增长的流媒体业务。双方可能通过影石广受欢迎的相机设备,为迅雷新兴直播业务激发更多用户原创内容产出。 迅雷股价大涨还印证了我们近期提出的另一现象:美国投资者正掘金中概股“价值洼地”。过去四年,这些在美上市中概股遭严重低估,如今才被重新发现。我们关注的其他标的包括医美机构新氧(SY.US)及运动穿戴设备商Zepp(ZEPP.US),二者年内股价涨幅均达数倍。 即便经历股价飞涨,迅雷市销率仍处于1.21的低位区间。头部研究机构均未覆盖该股,近期财报电话会无人提问的冷清场面即为明证。 细究主要股东名录可见,多家巨头仍看好迅雷股价上行空间。雅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摩根士丹利持股占比2%,瑞银、野村、巴克莱持股位于0.18%-0.34%的区间内。 回归视频本业 如前所述,迅雷最初以中国在线视频市场为主战场,与百度旗下的爱奇艺(IQ.US)及阿里系优酷等资本雄厚的对手角逐。过去十年间,此类平台主要通过分流传统电视台观众建立庞大用户群。 不过,这一市场竞争白热化,且内容监管风险令企业承压,多数平台历经多年亏损近年才扭亏为盈。迅雷虽由此起家,却战略收缩,直至重启新的直播业务。当前,该公司似乎正放弃本土市场,导致去年二季度直播收入同比骤降54%。 今年该业务强势反弹,二季度营收达3,760万美元(即前文所述85.5%的同比增幅),超越其原最大收入来源,同比增10.5%至3,640万美元的订阅服务。云计算服务作为第三大收入来源增长13.6%,达3,000万美元。 三大业务协力推动迅雷二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30.6%至1.04亿美元。公司管理层坦言,部分增长源于收购虎扑,但强调当季并表收入仅320万美元。剔除该因素,公司季度收入增速仍达27%,较一季度10%的增幅显著提升。 迅雷将直播业务高增长归因于海外直播业务扩张、广告增收及虎扑并表效应。虽未披露海外营收具体数据,但可合理推测其直播收入超半壁江山源自海外,且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该公司亦指出,直播与云计算业务仍处亏损状态,仅订阅业务实现盈利。尽管如此,其当季毛利率仍维持在49.3%的亮眼水平,去年同期为51.1%。若剔除影石创新的投资重估收益,迅雷第二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320万美元升至830万美元。 核心结论在于,若能深耕海外直播业务(或锁定海外华人群体),迅雷可能具备坚实增长潜力。该公司云业务采用整合第三方计算资源的共享模式,迥异于传统自建资源运营模式,亦具创新价值,但增长空间相对有限。 即使经历大涨,迅雷股价仍较2014年发行价低约三分之一。叠加其低市销率考量,预示该股或存进一步上探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斗鱼恢复营收增长并实现盈利

游戏直播平台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DOYU.US)周一公布逾三年来首次季度营收增长,意味着在中国众多网络游戏运营商经历艰难时期后,公司业务已趋于稳定。 斗鱼公告显示,截至6月的三个月营收同比增长2.1%,达到10.5亿元,上年同期为10.3亿元。这标志着该公司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同样重要的是,当季扭亏为盈获得3,780万元净利润,创下近两年来首个盈利季度。 斗鱼将业绩改善归因于近期推进收入多元化与强化成本效益的举措。 斗鱼股价周一上涨15%,收报8.26美元。该股年内累计下跌27%。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oyson Electronic eyes HK listing; robot ambition becomes the key to valuation boost

均胜电子谋港上市 提升估值还看机器人

均胜电子在汽车工业多年,拥有超过100个客户,现拟申请在港交所上市 重点: 公司是汽车安全气囊龙头,近年提升平均售价,抵消销量下跌影响 进军机器人产业,与智元机器人已订立战略合作   白芯蕊 汽车安全性能提高,加上燃油车正被电动车取代,汽车零件产业备受投资者关注,已于内地上市的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699.SH),也跟随其他A股公司步伐,部署在港挂牌。 据申请文件,均胜电子前身为均胜集团旗下汽车零部件研发与制造部门,早期主要供应汽车高端功能性零件与内外饰配件。2010年辽源得亨与均胜集团订立重组方案,完成对均胜汽车零部件业务实体资产收购,随后于2011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均胜大股东为王剑峰,透过由王氏控制的均胜集团直接持有均胜电子37.17%的权益。 均胜业务主要为汽车安全解决方案和汽车电子解决方案,分别占集团2025年首4月总收入62.6%及27.7%,其中,汽车安全解决方案旗下安全气囊和智能方向盘,更是集团收入来源,占总收入41.8%。 第二大汽车安全产品生产商 安全气囊对汽车安全十分重要,尤其在发生严重碰撞时能吸收撞击力,保护驾驶者安全,均胜2021至2024年连续四年为全球第二大汽车被动安全产品生产商,市占率达22.9%。 随着安全标准加强,车厂对汽车安全性能日益重视,全球汽车被动安全市场规模在2025年估计将达1,734亿元,到2029年料达至2,136亿元,复合年增长达5.4%。 虽然安全气囊和智能方向盘是均胜第一大收入来源,但值得留意的是其销售量在今年首4个月下跌2%,幸好平均售价按年增加4%,才能拉动该业务上半年微升1.9%至82.4亿元,令集团纯利力保不失,按年微升1.4%至4.9亿元。 此外,占均胜收入三成的电子解决方案也值得关注,2024年收入已录得下跌,且跌势未止,今年首4个月收入倒退1.1%,集团解释因欧洲多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少,导致需求受影响。 均胜虽有客户超过100个,但业务却以欧洲为主,今年首4个月收入达197.1亿元,当中欧洲、中东和非洲占比最大达41.6%,尤其是集团第一及第二大客户均是德国车企,占集团收入三成,因此欧洲汽车政策对集团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欧盟进口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征收15%的关税,也计划向中国同类产品征收关税,变相对均胜都有影响。 幸好均胜在汽车业发展多年,在智能汽车技术、工艺、产业链等方面具优势。由于过往已定位为一线的汽车零件供应商,加上人形机器人大多数零件与汽车产业相似,故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均胜未来新增长动力。 机器人产业增长快 近年,全球科技企业积极投资人形机器人,当中包括特斯拉、获OpenAI与英伟达投资的Figure AI、内地的宇树科技及借壳上海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上市的智元机器人。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市场估计2029年人形机器人规模将达到324亿美元,即 2023至2029年复合增长达57%。 均胜看中机器人市场商机,因此从“大脑-小脑-肢体”三大技术入手,在“大脑”方面,加强与人工智能龙头合作,共同研发大模型机器人智能系统。“小脑”则自主研发先进运动控制系统。至于“肢体”便加强机械结构设计和新材料应用研究。 据天风证券,均胜在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丰富,除了传感器套件、机器人能源管理模块、机器人高性能材料外,还有嗅觉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简称IMU)等。 估值吸引利股价炒上 此外,均胜与中国机器人龙头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智元机器人将优先选择均胜电子零件,此前智元与宇树已夺得中移(杭州)讯息技术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智元与均胜战略合作,意味集团在机器人产业链有一定技术优势。 均胜在A股市场估值不贵,2025及2026年预期市盈率只是16.8倍及14倍,假设集团以同样估值在港挂牌,配合机器人概念,估值有望升至20倍之上,一旦中美关税战降温,有利刺激股价表现,是值得留意的新股。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