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疗耗材及个人卫生用品制造商第二次向港交所递表申请上市,但其收入表现下滑,最大单一客户营收贡献过大,是两大主要风险

重点:

  • 佳捷康自去年起营收下滑,即使开拓新业务亦帮助不大
  • 除2020年外,最大单一客户近几年贡献的营收都超过70%,后续合作和发展更存在不确定性

斯年

生产医疗耗材及个人卫生用品的佳捷康医护卫生有限公司,曾经在新冠疫情早期依靠销售口罩令收入大涨,但停产口罩后营收持续减少,今年上半年收入大挫近三成,但同时决定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初步招股文件介绍,佳捷康的业务包含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和原始品牌制造商(OBM)模式。公司在医用护理垫、卫生巾及失禁垫的ODM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及欧盟地区,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1年产品出口值计,佳捷康在中国所有生产吸收型卫生用品及失禁垫的代工生产商(OEM)/ODM中排名第一。

佳捷康称,此次IPO融资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强研发,并向客户推广以维护关系、以及扩展生产设施,研发自动化系统等。

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全球护理垫市场在过去6年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全球对护理垫产品的认识提高,因此该市场以大约13.7%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16年的99亿元升至2021年的188亿元。其中人口众多的中国护理垫市场增速更快,占全球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19%提升至2021年的20.8%,并预计2026年将达到23%,为生产基地在中国的佳捷康提供更大商机。

佳捷康的ODM业务一向为公司的“重中之重”,在2019年至2021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3.9亿元、4.54亿和5.25亿元,占整体收入比例分别高达99.5%、76.4%和97%;今年上半年,ODM业务收入同比大减30%至1.69亿元,仍占整体收入93.4%。值得留意的是,其收入比例在2020年明显较低,只是因为公司期内生产口罩,录得一笔明显的特殊收益。

在放弃利润丰厚的口罩业务后,该公司去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5.4%至4,787万元。但这个数字在今年上半年趋于稳定,期内实现了1,315万元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9.9%。

一向为其他品牌“作嫁衣裳”的佳捷康,也尝试创立自有品牌,以赚取更高利钱。该公司分别在2019年推出OBM品牌──“捷护佳”失禁垫和“月自在”卫生巾,进军医疗耗材及个人卫生用品的OBM业务。虽然这项新业务的毛利率明显较高,以今年上半年为例,OBM业务的毛利率为53.1%,远高于ODM业务的25.8%,但由于始终未能做到规模效应,上述两项产品自推出以来的每年营业额仅为数百万元至一千万元左右,因此对财务表现帮助不大。

2020年,佳捷康应中国政府要求,生产和销售自有品牌口罩,以帮助应对新冠疫情,带动公司当年OBM收入大增,达到1.4亿元,而口罩业务毛利率更高达60%以上。但口罩生产自2020年10月起停止,此后OBM业务收入明显降低,2021年的整体收入随即同比减少8.9%至5.41亿元。

此外,新冠疫情对佳捷康也并非全是“利好”,由于中国实施严格新冠防疫政策,一旦有地区爆发疫情,极易对当地物流运输产生影响。2022年3月,受累新冠奥米克戒变异病毒株疫情蔓延,佳捷康的两大生产设施利用率也因此锐减,从2019至2021财年的超过75%,下降至2022年前6个月的57.1%和51.1%,也因此导致期内收入大减27.6%至1.81亿元。

由于佳捷康的生产设施全部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单一的地区分布,加上作为首都的北京,实施比其他城市更严格的防疫措施,也让市场担忧该公司生产上的抗风险能力。

依靠单一大客户

相对于拥有自有品牌的OBM,ODM壁垒较低,高度依赖客户选择,带来另一重经营风险。招股书显示,佳捷康的收入中,在过去三年半有超过91%来自五大客户。其中全球健康卫生护理巨头金佰利(KMB.US)作为最大单一客户,除了2020年因生产口罩拉低相关数字外,其余几年贡献的营收均超过70%。

公开数据显示,金佰利是经营个人护理、生活用纸和专业品牌的纽交所上市公司,旗下有女性护理品牌高洁丝、成人护理品牌蓓姿等,按零售额计算,金佰利位居全球个人卫生用品市场第三名。

佳捷康在招股书中披露风险称,公司与金佰利新的合作协议将于2024年12月31日到期,新的信贷周期已经从120天延长至150天,而在当前协议期满后,公司无法保证能够以可接受的条款续签。

佳捷康又称,由于与金佰利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未来可能有更多合作附加条件,甚至与其他大客户的关系将面临终止。对佳捷康而言,后续如何在自有品牌产品上发力已成关键,如果自有品牌OBM业务收入不能大幅提高,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信心。

估值方面,在港股市场中,恒安国际(1044.HK)亦有生产卫生巾和一次性纸尿裤等个人卫生用品,与佳捷康的业务最接近。参考该公司历史市盈率约12.6倍,以佳捷康去年的4,787万元净利润计算,预计上市市值仅为6.6亿港元(6.1亿元),远低于恒安国际的376亿港元。

更值得留意的是,由于港股近月表现疫软,加上佳捷康的规模远逊恒安国际,而且今年上半年的盈利表现进一步下滑,若该公司将来获批上市,其估值可能需要更加保守,否则不容易吸引投资者参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纳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势昙花一现

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纳入港股通,让内地投资者能买卖其股票。 公司指出,连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机制,已于周一正式启动。 公司表示:“董事会认为,公司被纳入港股通名单,将有助加快扩大公司股东基础及提高股份流通性,并进一步提高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及品牌知名度。” 在获纳入港股通的首个交易日,正力新能股价周一上涨6.4%。但次日回吐多数涨幅,周二收市下跌3.6%,报10.83港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7,557倍破港纪录 大行科工首挂午收升21%

折叠自行车制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挂牌,开市即升36%报67.5港元,之后股价略回软,中午收市报60港元,升21%。 公司发售792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每股售价49.5港元,录得超额认购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认购纪录,国际配售超额20.65倍,集资净额3.42亿元。 集资所得三成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三成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另外三成用于研发,余下一成作一般营运资本。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花旗银行终止银联成员资格

中国银联近日公告,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成员资格。银联方面证实,此举为花旗中国主动申请,与其近年全面退出个人银行业务相关。 据财新周五报道,花旗中国回应指出,随着零售财富管理和信用卡业务的出售与关闭,银联成员资格已无必要,但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响。该行强调,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专注企业与机构客户的跨境银行需求。 自2021年花旗集团(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国在内14个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以来,花旗中国已将36亿美元的财富管理资产出售予汇丰,并于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业务剥离。与此同时,花旗集团今年6月宣布精简其位于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中心,裁减约3,500名员工。 花旗中国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1,761.42亿元(24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但营收按年增长20.5%至57.96亿元,净利润亦大增53.9%至17.55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lack Sesame challenges Qualcomm with homegrown chip substitution advantages

挑战高通地位 黑芝麻拥国产替代优势

黑芝麻研发的C1200系列芯片,能媲美高通高端芯片,属业务发展的重点 重点: 黑芝麻的研发及销售开支增,拖累中期业绩见红 公司的汽车芯片潜力大,并进军机器人产业   白芯蕊 有中国英伟达之称的芯片设计商寒武纪(688256.SS),今年股价累升逾倍,加上国产替代憧憬下,引发市场对芯片股的热情。在香港上市刚超过一年的自动驾驶芯片生产商黑芝麻智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533.HK),最近也公布业绩,虽然业绩见红,但2025上半年收入增长快,按年升超过四成。 黑芝麻于2016年成立,为一家汽车计算芯片设计公司,专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2019年推出第一代华山系列系统级(SoC,即System On Chip)芯片,为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汽车提供高性能计算。到2021年黑芝麻通过武当系列扩大产品线,推出能够集成多种汽车功能的跨域SoC芯片。 受惠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增加,黑芝麻2025上半年收入升40.4%至2.5亿元,当中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达2.4亿元,按年升41.6%,占整个收入93.6%。 尽管收入增长快,但集团2025上半年业绩却要见红,由盈转亏蚀7.6亿元,但要留意去年录得盈利主要是向投资者发行金融工具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所致,该项目录得19.3亿元盈利。撇除上述影响,按非国际财务准则,黑芝麻2024上半年实质亏损6亿元,至于2025上半年,实质亏损收窄8.3%至5.5亿元。 研发开支高于收入 集团业绩见红,主要因研发开支巨大,上半年已达6.2亿元,较收入高144%,还有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成本上升111%至1.9亿元,最终令黑芝麻上半年业绩录得亏损。 不过,智能驾驶发展空间巨大,调研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便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436亿元,随着渗透率提升,料到2030年便扩大至超过1,550亿元人民币,主攻汽车智驾芯片的黑芝麻,将会是重大契机。 尤其是现时全球智能驾驶只是起步阶段,整体上智驾大致以L0至L5划分,L0需由驾驶员操控,L5则是完全自动化,现时普遍处于L2有条件自动化至L4高度自动化阶段。黑芝麻开发的芯片,目前涵盖L1到 L3级别的自动驾驶为主。 整个智驾系统架构高度依赖芯片,细分可分为三个重要芯片系统,包括感知系统、决策系统及执行系统。感知系统透过车上的感应器,例如激光雷达或镜头,收集汽车行驶时数据,收集后交由决策系统,透过芯片算法计算出行车路径,再将结果送去执行系统,根据决策的结果作出行车线路及速度控制。 黑芝麻生产的智能驾驶芯片,便是技术关键所在。目前智驾普遍用上SoC芯片,SoC芯片内包含多个处理器,包括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像处理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其优点是体积较细,将不同处理器整合在一枚SoC芯片内,因此只需要封装测试一次,变相可压低成本。 客户全属大品牌 现时黑芝麻主要客户包括吉利、比亚迪、东风等,今年起产品已安装在吉利银河系列等多款车型。黑芝麻也进军机器人领域,为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傅利叶的灵巧手,提供模组的处理能力,还与小米、宇树科技等合作。 虽然智能驾驶芯片发展前景大,但行业竞争激烈,除了英伟达外,还有特斯拉(TSLA.US)的FSD系统、高通(QCOM.US)等等,国内对手则有华为及在香港上市的地平线(9660.HK)等。 不过,黑芝麻C1200系列座舱控制器芯片以7纳米工艺设计,能够处理多达12个高清摄像镜头输入数据,对标高通现时主流的高通座舱控制器芯片,为内地仅少量能国产替代高端芯片之一,亦可布局于机器人大脑及小脑系统,有望成为集团杀手锏。 整体来讲,目前黑芝麻虽然未录得盈利,预期今年市销率达9倍,估值处偏高水平,将限制股价表现,但由于与内地多间车厂合作,加上进军蓝海的机械人市场,只要收入维持高增长,在自动驾驶及机械人概念下,将有望吸引基金追入,值得长期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