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澜沧古茶挟“普洱第一股”之名来港申请上市,但观察投资市场过去对茶企的冷淡反应,该公司要突围实属不易

重点:

  • 普洱澜沧古茶上月决定放弃A股市场,转到港交所筹资上市
  • 该公司毛利率下降,加上存货水涨船高,或对现金流造成压力

刘明

中国的喝茶文化已有5,000年历史,华人爱喝茶众所周知,但这种全民爱好偏偏在资本市场中并不讨喜,已上市的茶企相当有限。最近,中国第二大普洱茶公司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挟“普洱第一股”之名来港申请上市,究竟是逃不过资本市场“不喝茶”的命运,还是能成功打破魔咒?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产销国,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去年茶叶内销总量230万吨,同比增长5%,总额增长8%至3,120亿元。而在一众茶品当中,又以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最为流传,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收益计,中国茶叶市场规模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当中普洱茶市场增速比整体更高,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1%。

普洱茶市场表现理想,专注于普洱茶的澜沧古茶似乎可被看高一线。澜沧古茶有“1966”及“茶妈妈”两大生产线,前者专注于经典普洱茶叶产品,零售价约每公斤500元至6万元,覆盖中、高消费层面;后者则为大众消费品,提供如杯装茶、袋泡茶等便利茶包。据该公司5月30日上载的招股文件显示,公司2019年及2020年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7亿元与4.05亿元,去年更大增37.8%至5.59亿元,反映销量未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

利润未随收入大升

但在过去两年,澜沧古茶的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和1.29亿元,也就是说,虽然公司收入去年录得高增长,但净利润却上升不足5%,这显然与其毛利率从2020年的70.4%,下滑4.5个百分点至去年的65.9%有关。

据公司解释,由于推出更多产品令加工成本增加,导致毛利率下降,而销售、营销及员工开支大涨,也拖累利润表现。

但更大的隐忧,是随着营收规模不断扩大,澜沧古茶的存货水涨船高,2019年至2021年,公司存货已由4.14亿元增加一半至6.36亿元;存货周转日数分别为934日、1,345日与1,061日。存货增加及周转率低,一方面对财务及现金流量造成压力,也提升了存货撇帐风险。

与此同时,澜沧古茶的收入严重依赖经销商。过去三年,该公司的经销商贡献了79%至83.5%的总收益,这不单意味着公司难以掌控经销商的服务,而且经销商账目独立,澜沧古茶无法掌握到实际销售、利润及库存情况,可能作出错误营销决定。

撇开这些财务与经营隐忧,澜沧古茶的上市之路也不平坦,它早于2020年申请A股上市,欲成为中国的“普洱第一股”,但今年5月底终止申请,把目标转到港股市场,理由是在香港上市可获得外国资本关注。

但其实在2020年提交A股上市申请时,中证监曾在回馈意见中关注澜沧古茶的股权变更、上下游产业链情况等。今年5月27日,中证监对于澜沧古茶的境外上市申请提出反馈意见,当中主要关注部分跟2020年时差不多,显然对该公司的顾虑未能释疑。

库存大增不利周转

再讲,茶企的成功除了自家工艺,原材料的供应和质量稳定亦是关键。澜沧古茶绝大多数旗舰茶叶产品都在个别普洱茶产区,中证监也对此表示关注,提出在保证原材料稳定供应和质量达标方面会否存在不稳定风险。澜沧古茶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中也提到,普洱茶叶生长过程易受影响,可能会造成公司原材料短缺。

还记得当年A股的獐子岛(002069.SZ)“扇贝不见了”闹剧吗?当时公司声称主要的养殖材料扇贝没了,令公司股价大挫。试想想如果发生一次“茶树枯萎了”事故,会对澜沧古茶带来多大影响?为避免这种情况,澜沧古茶需要储存不同年份的毛茶以稳定生产,但随着业务规模越来越大,公司需要更多存货,因此库存大增,也就带来了资金周转问题。

其实觊觎“茶叶第一股”的并不只澜沧古茶,内地同样知名的茶企八马茶叶安溪铁观音谢裕大七彩云南等之前欲在A股上市,但都失利而回,加上选择弃A股投港股上市的澜沧古茶,现时还在冲刺A股的,就只剩中粮集团控股中国茶叶

港股市场方面,虽然较早年曾有茶企成功上市例子,但坪山茶业龙润茶已因经营不善而退市。另外,2018年上市的英记茶庄(8241.HK)上市以来持续亏损,天福(6868.HK)近年收入及盈利稳步提升,但其产品已不单靠茶叶,还包括茶小食等多元化产品,目前该公司的市盈率约12倍。

中国茶叶市场规模达到逾3,100亿,却未能诞生一家知名上市茶企,一大原因是茶叶产业的标准化很难,一来价格很难判断公允性,由几十元到几百万元都可以,而且茶叶市场虽大,但九成产品来自茶农自建的小作坊,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很少,导致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令行业标准化及监管难度都大大增加。面对这种行业环境,澜沧古茶要突围而出,实属不容易的任务。

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超额7,557倍破港纪录 大行科工首挂午收升21%

折叠自行车制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挂牌,开市即升36%报67.5港元,之后股价略回软,中午收市报60港元,升21%。 公司发售792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每股售价49.5港元,录得超额认购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认购纪录,国际配售超额20.65倍,集资净额3.42亿元。 集资所得三成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三成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另外三成用于研发,余下一成作一般营运资本。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花旗银行终止银联成员资格

中国银联近日公告,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成员资格。银联方面证实,此举为花旗中国主动申请,与其近年全面退出个人银行业务相关。 据财新周五报道,花旗中国回应指出,随着零售财富管理和信用卡业务的出售与关闭,银联成员资格已无必要,但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响。该行强调,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专注企业与机构客户的跨境银行需求。 自2021年花旗集团(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国在内14个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以来,花旗中国已将36亿美元的财富管理资产出售予汇丰,并于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业务剥离。与此同时,花旗集团今年6月宣布精简其位于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中心,裁减约3,500名员工。 花旗中国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1,761.42亿元(24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但营收按年增长20.5%至57.96亿元,净利润亦大增53.9%至17.55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lack Sesame challenges Qualcomm with homegrown chip substitution advantages

挑战高通地位 黑芝麻拥国产替代优势

黑芝麻研发的C1200系列芯片,能媲美高通高端芯片,属业务发展的重点 重点: 黑芝麻的研发及销售开支增,拖累中期业绩见红 公司的汽车芯片潜力大,并进军机器人产业   白芯蕊 有中国英伟达之称的芯片设计商寒武纪(688256.SS),今年股价累升逾倍,加上国产替代憧憬下,引发市场对芯片股的热情。在香港上市刚超过一年的自动驾驶芯片生产商黑芝麻智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533.HK),最近也公布业绩,虽然业绩见红,但2025上半年收入增长快,按年升超过四成。 黑芝麻于2016年成立,为一家汽车计算芯片设计公司,专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2019年推出第一代华山系列系统级(SoC,即System On Chip)芯片,为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汽车提供高性能计算。到2021年黑芝麻通过武当系列扩大产品线,推出能够集成多种汽车功能的跨域SoC芯片。 受惠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增加,黑芝麻2025上半年收入升40.4%至2.5亿元,当中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达2.4亿元,按年升41.6%,占整个收入93.6%。 尽管收入增长快,但集团2025上半年业绩却要见红,由盈转亏蚀7.6亿元,但要留意去年录得盈利主要是向投资者发行金融工具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所致,该项目录得19.3亿元盈利。撇除上述影响,按非国际财务准则,黑芝麻2024上半年实质亏损6亿元,至于2025上半年,实质亏损收窄8.3%至5.5亿元。 研发开支高于收入 集团业绩见红,主要因研发开支巨大,上半年已达6.2亿元,较收入高144%,还有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成本上升111%至1.9亿元,最终令黑芝麻上半年业绩录得亏损。 不过,智能驾驶发展空间巨大,调研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便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436亿元,随着渗透率提升,料到2030年便扩大至超过1,550亿元人民币,主攻汽车智驾芯片的黑芝麻,将会是重大契机。 尤其是现时全球智能驾驶只是起步阶段,整体上智驾大致以L0至L5划分,L0需由驾驶员操控,L5则是完全自动化,现时普遍处于L2有条件自动化至L4高度自动化阶段。黑芝麻开发的芯片,目前涵盖L1到 L3级别的自动驾驶为主。 整个智驾系统架构高度依赖芯片,细分可分为三个重要芯片系统,包括感知系统、决策系统及执行系统。感知系统透过车上的感应器,例如激光雷达或镜头,收集汽车行驶时数据,收集后交由决策系统,透过芯片算法计算出行车路径,再将结果送去执行系统,根据决策的结果作出行车线路及速度控制。 黑芝麻生产的智能驾驶芯片,便是技术关键所在。目前智驾普遍用上SoC芯片,SoC芯片内包含多个处理器,包括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像处理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其优点是体积较细,将不同处理器整合在一枚SoC芯片内,因此只需要封装测试一次,变相可压低成本。 客户全属大品牌 现时黑芝麻主要客户包括吉利、比亚迪、东风等,今年起产品已安装在吉利银河系列等多款车型。黑芝麻也进军机器人领域,为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傅利叶的灵巧手,提供模组的处理能力,还与小米、宇树科技等合作。 虽然智能驾驶芯片发展前景大,但行业竞争激烈,除了英伟达外,还有特斯拉(TSLA.US)的FSD系统、高通(QCOM.US)等等,国内对手则有华为及在香港上市的地平线(9660.HK)等。 不过,黑芝麻C1200系列座舱控制器芯片以7纳米工艺设计,能够处理多达12个高清摄像镜头输入数据,对标高通现时主流的高通座舱控制器芯片,为内地仅少量能国产替代高端芯片之一,亦可布局于机器人大脑及小脑系统,有望成为集团杀手锏。 整体来讲,目前黑芝麻虽然未录得盈利,预期今年市销率达9倍,估值处偏高水平,将限制股价表现,但由于与内地多间车厂合作,加上进军蓝海的机械人市场,只要收入维持高增长,在自动驾驶及机械人概念下,将有望吸引基金追入,值得长期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对冲中美关系风险 传奇生物拟第二上市

彭博社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抗癌疗法研发企业传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GN.US)正考虑二次上市,潜在地点包括香港、新加坡及伦敦。 传奇生物将成为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的最新成员,多数企业选择香港上市,以对冲中美关系风险。传奇生物由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创建,后者至今仍持有其48%股权,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业务遍及中国。 传奇生物认为二次上市或可提升估值,尤其在香港市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累计上涨逾一倍。该公司美国上市股票周五收涨3.1%至36.08美元,年内累计涨幅约1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