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澜沧古茶挟“普洱第一股”之名来港申请上市,但观察投资市场过去对茶企的冷淡反应,该公司要突围实属不易

重点:

  • 普洱澜沧古茶上月决定放弃A股市场,转到港交所筹资上市
  • 该公司毛利率下降,加上存货水涨船高,或对现金流造成压力

刘明

中国的喝茶文化已有5,000年历史,华人爱喝茶众所周知,但这种全民爱好偏偏在资本市场中并不讨喜,已上市的茶企相当有限。最近,中国第二大普洱茶公司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挟“普洱第一股”之名来港申请上市,究竟是逃不过资本市场“不喝茶”的命运,还是能成功打破魔咒?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产销国,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去年茶叶内销总量230万吨,同比增长5%,总额增长8%至3,120亿元。而在一众茶品当中,又以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最为流传,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收益计,中国茶叶市场规模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当中普洱茶市场增速比整体更高,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1%。

普洱茶市场表现理想,专注于普洱茶的澜沧古茶似乎可被看高一线。澜沧古茶有“1966”及“茶妈妈”两大生产线,前者专注于经典普洱茶叶产品,零售价约每公斤500元至6万元,覆盖中、高消费层面;后者则为大众消费品,提供如杯装茶、袋泡茶等便利茶包。据该公司5月30日上载的招股文件显示,公司2019年及2020年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7亿元与4.05亿元,去年更大增37.8%至5.59亿元,反映销量未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

利润未随收入大升

但在过去两年,澜沧古茶的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和1.29亿元,也就是说,虽然公司收入去年录得高增长,但净利润却上升不足5%,这显然与其毛利率从2020年的70.4%,下滑4.5个百分点至去年的65.9%有关。

据公司解释,由于推出更多产品令加工成本增加,导致毛利率下降,而销售、营销及员工开支大涨,也拖累利润表现。

但更大的隐忧,是随着营收规模不断扩大,澜沧古茶的存货水涨船高,2019年至2021年,公司存货已由4.14亿元增加一半至6.36亿元;存货周转日数分别为934日、1,345日与1,061日。存货增加及周转率低,一方面对财务及现金流量造成压力,也提升了存货撇帐风险。

与此同时,澜沧古茶的收入严重依赖经销商。过去三年,该公司的经销商贡献了79%至83.5%的总收益,这不单意味着公司难以掌控经销商的服务,而且经销商账目独立,澜沧古茶无法掌握到实际销售、利润及库存情况,可能作出错误营销决定。

撇开这些财务与经营隐忧,澜沧古茶的上市之路也不平坦,它早于2020年申请A股上市,欲成为中国的“普洱第一股”,但今年5月底终止申请,把目标转到港股市场,理由是在香港上市可获得外国资本关注。

但其实在2020年提交A股上市申请时,中证监曾在回馈意见中关注澜沧古茶的股权变更、上下游产业链情况等。今年5月27日,中证监对于澜沧古茶的境外上市申请提出反馈意见,当中主要关注部分跟2020年时差不多,显然对该公司的顾虑未能释疑。

库存大增不利周转

再讲,茶企的成功除了自家工艺,原材料的供应和质量稳定亦是关键。澜沧古茶绝大多数旗舰茶叶产品都在个别普洱茶产区,中证监也对此表示关注,提出在保证原材料稳定供应和质量达标方面会否存在不稳定风险。澜沧古茶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中也提到,普洱茶叶生长过程易受影响,可能会造成公司原材料短缺。

还记得当年A股的獐子岛(002069.SZ)“扇贝不见了”闹剧吗?当时公司声称主要的养殖材料扇贝没了,令公司股价大挫。试想想如果发生一次“茶树枯萎了”事故,会对澜沧古茶带来多大影响?为避免这种情况,澜沧古茶需要储存不同年份的毛茶以稳定生产,但随着业务规模越来越大,公司需要更多存货,因此库存大增,也就带来了资金周转问题。

其实觊觎“茶叶第一股”的并不只澜沧古茶,内地同样知名的茶企八马茶叶安溪铁观音谢裕大七彩云南等之前欲在A股上市,但都失利而回,加上选择弃A股投港股上市的澜沧古茶,现时还在冲刺A股的,就只剩中粮集团控股中国茶叶

港股市场方面,虽然较早年曾有茶企成功上市例子,但坪山茶业龙润茶已因经营不善而退市。另外,2018年上市的英记茶庄(8241.HK)上市以来持续亏损,天福(6868.HK)近年收入及盈利稳步提升,但其产品已不单靠茶叶,还包括茶小食等多元化产品,目前该公司的市盈率约12倍。

中国茶叶市场规模达到逾3,100亿,却未能诞生一家知名上市茶企,一大原因是茶叶产业的标准化很难,一来价格很难判断公允性,由几十元到几百万元都可以,而且茶叶市场虽大,但九成产品来自茶农自建的小作坊,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很少,导致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令行业标准化及监管难度都大大增加。面对这种行业环境,澜沧古茶要突围而出,实属不容易的任务。

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六福集团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个月的第一季度整体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转跌势至双位数增长,分别按年升13%及14%。整体同店销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场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销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销售升1%,澳门跌1%,海外市场升20%。至于内地市场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销售,分别升14%、31%、19%。 公司称,虽然季内国际平均金价升约四成,按重量计价的黄金产品同店销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本季进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团全球有3162间店铺,上季净减少125间,主要是内地品牌店减少。公司对内地中长线业务前景审慎乐观,计划今年度在海外净增加约20间店铺。 六福集团周五股价高开0.7%,至中午休市报22港元,升3.0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新游戏上线 创梦天地扭亏为盈

网游企业创梦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于新产品上线推动,预计2025年上半年业绩将同比扭亏为盈。 公司预计今年前六个月将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至5,000万元,较2024年同期1.09亿元的亏损显著改善。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达3,000万元至6,000万元,上年同期则为3,400万元。 公告明确指出:“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集团自研产品和新产品的上线,带来集团利润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1%至15.1亿元,净亏损则从2023年的4.53亿元同比扩大至5.29亿元。 创梦天地股价周五开盘上涨9.6%至0.91港元,随后持续上涨,早盘上涨20%。周四收盘时,该股年內已下跌6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创机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机器人企业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发公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较去年同期的9,924万元,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于期内销售强劲增长,上半年新签订单18台。另外“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核心区域的快速覆盖与渗透,销售稳步增长。“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后,需求亦渐上升。 由于收入快速增长,加上集团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期内经调整净亏损按年收窄40%至1.25亿元。 公司周五开盘升1.3%报18.6港元,年初至今股价已升8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Motion share placement

跨足机器人领域 知行科技一年三度配股

跨足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的知行科技,正在以密集的节奏集资 重点: 这是公司12个月内第三度股份配售,累计集资额约5.3亿港元 今年公司积极跨足机器人领域    李世达 如果说一次配股是为了补充弹药、推进战略,那么在一年内完成三次配股,或许就是另一番故事。智能汽车技术企业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近日宣布一年内的第三度配股集资。如此密集的融资行动,透露的是公司的雄心?抑或是焦虑? 知行科技最新一轮配股于7月13日正式公告,拟配售最多15,495,000股股份,配售价为每股15.22港元,配售价较7月11日收市价16.72元折让8.97%。集资净额约为2.31亿港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四大方向:高阶智驾与驾舱一体解决方案研发、研发与生产设施升级、机器人业务并购与研发、以及一般营运资金等。 就在今年2月与去年12月,公司分别完成2.28亿港元与7,328万港元的配股筹资,截至今年6月底,两次配售尚未动用的净额分别为8,948万港元及1,108万港元。从节奏与规模来看,知行的资金计划明显已进入加速期。 跨界布局下的资本压力 急切的资金需求,源于其快速扩张的发展策略。2025年初,知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并于5月收购苏州小工匠机器人过半股权,后者拥有逾60项知识产权,专精于一体化关节模块,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与机械臂。结合大模型算法与自研模块制造,知行希望以此打开具身智能的应用新局面。 而在飞行汽车领域,早在去年4月知行已与一家中国头部飞行汽车企业合作,提供一体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类新业务看似与本业相隔遥远,实则在感知、决策与控制模块上具有技术迁移的高度共通性。此外,知行科技亦于今年3月公告拟收购一间位于德国、专精高安全电子控制系统的供应商,意在补强其域控制器产品的国际化技术深度。 尽管研发与扩张投入增加,但技术成果已开始转化为订单。今年5月,知行科技获得一头部新能源车企、两家传统主机厂与一海外车厂的新定点,涵盖高阶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域控平台与视觉感知模块。 同时知行也在强化核心优势,在高阶自动驾驶域控与中低算力平台部署上均取得成果。其自研BEV+Transformer感知架构已部署于瑞萨V4H等中算力平台,并与地平线征程3、征程6等国产芯片合作,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2024年,公司累计交付22.7万套智驾方案,年增75%;获得35个新增定点,累计定点达65个,合作车企涵盖吉利、极氪、奇瑞、东风等。 去年亏损扩大 2024年,知行科技迎来第四个亏损年度。去年公司收入12.48亿元,同比仅增2.6%;毛利率却由9.94%降至7.28%,全年净亏损按年大增 47.8%至2.88亿元。2024年研发开支为2.81亿元,较2023年增加 29.56%。若不计研发支出,公司营运基本持平,显示成本结构压力依然沉重。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56亿元,去年录得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为1.03亿元。若考虑到2025年计划中的研发投入、跨国收购与新业务布局,现金续航力面临挑战。这也说明为何公司密集推动配股,以保持战略执行所需的资金灵活度。 市场反应方面,配股消息公布后,知行科技股价两个交易日下跌约3.2%,报16.24港元,仍较今年4月的低点高约48%。反映短期资金的压力对股价形成牵制,但市场仍对其中长期技术落地与成长潜力具有一定信心。目前知行科技市销率(P/S)约为2.73倍,高于德赛西威(002920.SZ)的1.96倍,但低于黑芝麻智能(2533.HK)的17.85倍,估值仍属偏低。 知行科技正试图以技术主导的方式扩张其在AI+汽车、机器人与飞行交通领域的生态边界,证明自己是一家具技术实力与应用广度的企业。但对投资者而言,在业绩未实现拐点之前,仍应审慎评估其现金流稳健性与新业务转化效率。若能在机器人与飞行汽车等高潜市场成功复制自动驾驶量产模式,则当前估值或仍具吸引力;否则,频繁配股带来的股东稀释风险与盈利不确定性,将继续主导股价的走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