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276.SHG
Hengrui Pharma

恒瑞医药可以借助港股二次上市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也能有效提高公司的国际知名度,有利于恒瑞加速成长为世界知名跨国药企

重点:

  • 恒瑞医药以仿制药的生产和销售起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相关业务曾受到重大打击
  • 创新药业务如今已占据半壁江山,助力恒瑞医药业绩重回增长轨道

  

莫莉

中国医药行业“一哥”恒瑞医药( 600276.SH )拟赴港上市的消息在市场流传近两个月,直到上周一,恒瑞医药终于确认该消息。恒瑞医药在公告中表示,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公司拟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发行H 股股数不超过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 10%。

根据彭博社10月的报道,有消息称恒瑞医药此次港股IPO预期募资规模约20亿美元(146亿元)。恒瑞医药称,此次港股IPO募集的资金将用于研发创新、产品商业化及公司运营等用途,其余招股信息暂未公布。

然而,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消极,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恒瑞医药下跌2.53%,随后四个交易日里累计下跌5.65%。一方面因为二次上市将摊薄现有的股份,投资者担心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则与大型医药企业在港股的估值偏低有关。当前恒瑞医药的市盈率高达55倍,同样年营收超过200亿元的复星医药(600196.SH; 2196.HK)、石药集团(1093.HK)、中国生物医药制药(1177.HK)在港股的市盈率分别为16倍、10倍和14倍,远低于恒瑞医药当前的市盈率,未来恒瑞实现A+H同时上市后,或许会拉低A股的估值。

恒瑞医药创立于1970年,早在2000年已经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当前市值接近3,000亿元。作为医药行业“一哥”,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也在一众医药企业中遥遥领先,公司前三季度投入研发费用45.49亿元,同比增长22%。根据Citeline评选的2024年全球管线数量TOP25的制药公司,恒瑞医药位列第8名,是唯一一家进入前十的中国医药企业,比肩罗氏、辉瑞、阿斯利康、礼来等一众知名跨国药企。

恒瑞医药以仿制药的生产和销售起家,自从2018年医保启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仿制药为进入医保必须大幅降价,恒瑞医药相关业务受到重大打击,2021年和2022年连续连续两年出现罕见的负增长,营收分别同比下滑6.59%和17.87%。

不过,恒瑞医药早在2008年已开始布局向创新药业务转型,创新药业务如今已占据半壁江山,助力恒瑞医药业绩重回增长轨道。截至目前,恒瑞在中国有17款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4款自研2类新药。今年上半年,公司创新药的收入同比增长33%至66.12亿元,约占总营收的49%。今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收201.89亿元,同比增长18.67%;实现股东应占溢利46.20亿元,同比增长32.98%。

力拓海外市场

与一般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不同的是,行业龙头恒瑞医药可谓“财大气粗”,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公司账上的现金资产高达221亿元,财务状况相当良好,补充资金似乎并非其港股二次上市的主要目标。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港股比A 股的国际化程度更高,恒瑞医药可以借助港股二次上市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也能有效提高公司的国际知名度,加速产品研发以及海外市场临床、注册、推广和商务合作,有利于恒瑞加速成长为世界知名跨国药企。

今年以来,恒瑞医药在国际化方向频频发力。5月,公司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产品组合的海外权益授权给了美国Hercules,恒瑞医药在这次授权合作中获得了Hercules19.9%的股权、1.1亿美元的首付款和完成技术转移后的里程碑付款,含销售分成的交易总价最高可达60亿美元。这种新的交易模式意味着恒瑞医药不仅能从中获得巨额的授权收入,还能分享Hercules后续经营发展的收益。

10月初,恒瑞医药将强生(JNJ.US)创新合作事务部副总裁Jens Bitsch-Norhave招入麾下,担任医药企业发展合作部门的全球负责人,依靠Jens在强生积累的丰富的商务拓展经验,恒瑞医药的 “出海”将更加迅猛。

虽然在重金投入之下,恒瑞医药创新药业务已迈入收获期,但是在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看来,由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医保准入门槛、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内卷”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恒瑞医药从业务、人事乃至资金层面上全面加速“出海”。但是,对于中国医药企业来说,进入海外市场需要面临临床研究、国际化商业推广等多个层面的挑战,恒瑞医药未来的国际化之路能否稳妥,还需谨慎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行业简讯:智能手机出货1,330万台 小米首季跃居中国第一

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国产品牌小米(1810.HK)以近40%的同比增速跃居市场首位。同时,苹果公司(AAPL.US)在华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9%,排名第五。 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7,160万台,高于去年同期的6,930万台。3.3%的增速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1.5%增幅的一倍有余。IDC认为中国市场表现强劲,部分得益于政府近期推出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对消费的提振。 小米以18.6%的市场份额领跑一季度,较去年同期13.8%的市占率大幅提升,其智能手机出货量激增39.9%至1,330万台。这一强劲表现使其超越原领头羊华为,后者以1,29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第二,同比增幅为10%。Oppo与Vivo分列第三、第四位,同比增幅均不足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anaan builds up its mining business

嘉楠科技去年续亏损 今年成败全系比特币

这家加密货币矿机制造商错过去年市场热潮后,正加速自主比特币生产,而此时行业已显露出动荡迹象 重点: 去年比特币“减半”事件抑制矿机需求后,嘉楠科技3月比特币的产量较2月增长约10% 公司发力挖矿之际,加密市场正因美国近期保护主义政策而步入新一轮动荡期    梁武仁 虽以《圣经》中的应许之地命名,但嘉楠科技(CAN.US)近期却似与“天堂”相距甚远——即便去年其所处的加密市场整体走强。作为加密货币矿机制造商,其命运通常与数字资产的价格波动紧密挂钩:市场繁荣往往能提振其产品需求。 但公司未能充分享受去年的加密牛市红利,因涨势主要由比特币“减半”驱动。该机制被写入了比特币生成算法,将新币产出量减半,导致矿工获利难度加大,进而抑制新矿机需求。这一现实在嘉楠科技去年继续录得大额亏损中得以印证,即便当时加密货币价格正处高位。 为摆脱对矿机销售的依赖,嘉楠科技一直布局自主挖矿业务,以期直接从比特币价格上涨中获益,而这些努力也正为其带来一些额外收入。上周发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该新兴业务取得增长。但自主挖矿也使其面临所有矿企一样的困境。 去年比特币短暂触及10万美元大关后,加密市场再度面临动荡,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恐将全球经济拖入衰退。比特币刚刚经历七年来最差一季度表现,以太坊等其他主流加密货币走势亦如出一辙。 在此背景下,嘉楠科技正面临矿机需求下降与比特币持仓贬值的“双重打击”。其最新月报显示,3月产出90枚比特币,较2月增长约10%,创下去年12月(首次公布比特币月度产出数据)以来新高。截至3月底,公司持有1,408枚比特币,按现价计算价值约1.2亿美元。 诚然,即便比特币价格较1月的历史高点(去年特朗普当选引发市场对出台更多有利政策的期待)已回落约25%,但当前价位仍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意味嘉楠科技仍可凭借去年币价触顶前所挖比特币,获得巨额估值收益。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23年12月颁布的新规,要求加密矿企将所持数字资产价值波动计入财报损益。在此之前,矿企仅能在加密资产贬值时计为减值损失,却无法计提增值收益。 尽管FASB加密资产会计处理新规今年才强制实施,但允许提前采用——嘉楠科技似乎已率先采用。据上月末发布的最新季报,公司去年因比特币持仓增值确认4,200万美元收益,而2023年则计提470万美元减值损失。 比特币价格波动 比特币持仓的会计新规使嘉楠科技去年净亏损收窄。但若今年比特币价格持续下行,该公司将不得不承受估值损失。 “自2月起,全球政经环境的重大变动引发比特币价格剧烈震荡,” 嘉楠科技CEO张楠赓在上月举行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这对市场情绪、未来预期,特别是整个市场的融资活动造成负面冲击。综合考量多重因素,我们对2025年第一季度持审慎态度。” 嘉楠科技仍预期今年营收将实现可观增长,预计最高可达11亿美元,较2024年的2.69亿美元实现三倍跃升。 该公司确实拥有很多有利条件,尤其在美国市场频获利好:今年1月,其主要的矿机业务斩获美国一位新战略客户的大额订单;上月又与美国两家合作伙伴签署协议,将利用宾夕法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的挖矿设施提升比特币自产能力。 此类合作将推动营收增长,亦是其预测今年收入大涨的底气所在。随着规模扩张,公司正逼近自2022年以来久违的毛利润转正关口。但运营费用在一段时间内仍可能侵蚀毛利,比特币持仓的估值损失,亦将阻碍其重返净盈利,这一目标同样自2022年就未能实现过。 过去两年持续亏损的背后,是公司在传统矿机业务订单承压与新兴挖矿业务投入加码间难以平衡。今年一季度,其通过发行新可转换优先股融资近1亿美元,并以比特币持仓为抵押获得2,100万美元定期贷款,另通过美股存托凭证市价发行募资约4,300万美元。 尽管多方筹谋,亦可说密集融资暴露现金流困局,嘉楠科技股价过去一年累计下挫37%,市销率(P/S)仅0.8倍。这远低于规模小于它的矿机制造商亿邦国际(EBON.US)的6倍,亦显著落后Bitfufu(FUFU.US)、Mara(MARA.US)等上市矿企,后两者的市销率分别为1.5倍和6倍。 或因2022年的一项战略决策,嘉楠科技直接受制于比特币价格波动的影响,而这正让投资者如坐针毡。对该公司而言,这可能是场持久战,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重拾升势并长周期走强,布局或将开花结果。随着加密货币获更广泛接纳,这种前景确有想象空间,但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这远非定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团向餐饮业投入1,000亿元补贴

中国外卖市场再度掀起补贴大战。在线餐饮外送巨头美团(3690.HK)总经理薛冰,周一在2025中国餐饮连锁峰会上宣布,未来三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136.8亿美元)。 据财新报道,该笔1,000亿元将聚焦四大方向,包括帮助商家补贴消费者、向餐饮商户发放更多“助力金”、扶持和奖励优秀品质商家,以及推动“明厨亮灶”覆盖10万家店,以加强行业基础建设等。美团也将联合480多个连锁品牌探索“卫星店”模式,2025年将为首批1,000家“卫星店”提供系列扶持,包括首年零佣金、长期助力金、AI选址系统免费开放、专属流量等。 美团近期动作频频,被认为是应对京东外卖的挑战。今年2月正式跨足外卖市场的电商巨头京东(JD.US; 9618.HK),上周宣布推出“百亿补贴”活动,自上周五起向全体用户发放每天最高20元的补贴。至周二,京东宣布单日外卖订单量已突破500万单。而为鼓励商家加入,京东还宣布于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山软件可转债持有人换股

从事软件开发的金山软件有限公司(3888.HK)周二公布,可转债持有人行使部分换股权,涉及1,012万股股份,占初始可转债本金总额约11.35%。 该批可转债金额为31亿港元,去年4月发行,于今年到期,息率0.625厘。是次转换价经调整后每股34.77港元,转换后占公司扩大股份总额约0.75%。 金山软件周三开盘跌3.4%至35.7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上升近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