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减速遇资产贬值 维亚生物失盈利引擎

维亚生物上半年收入增速跑输同业,并录得约1亿元净亏损
重点:
- 在医药外包同行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维亚生物上半年营收增速仅为5%,而且更转盈为亏
- 公司持有的孵化投资企业股权及金融资产变动,是近年业绩波动的原因
莫莉
当前港股遇冷,恒指持续下挫,曾经被热捧的生物医药股,估值也大幅下降。随着医药企业2022中期业绩逐步披露,医药外包(CXO)板块上半年业绩整体表现亮眼,多家企业纷纷发出盈喜,例如昭衍新药(6127.HK; 603127.SH)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最多161.8%、凯莱英(6821.HK; 002821. SZ)更公布,估计净利润将同比飙升306%。
但是,在行业一片大好时,有一家CXO却斯人独憔悴。维亚生物科技控股集团(1873.HK)8月中发表盈利警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将转盈为亏,录得不超过1亿元净亏损,而去年同期公司则录得9,580万元净利润。
2021年,维亚生物通过收购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公司朗华药业,将公司原有的合同定制研发(CRO)业务,与新收购的CDMO业务进行了深度整合,新业务的并表也让维亚生物2021年度的营收大幅增长201.9%至21亿元。然而,业绩的高速增长只是昙花一现,维亚生物在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中表示,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速仅有5%,即约10.77亿元,其中CRO业务收入增加逾25%,CDMO业务收入仅基本保持持平。
对于上半年净利润消失殆尽,公司给出了三个解释理由:中国新冠疫情反复,导致公司向客户交付产品和服务受到限制;市场波动导致公司在孵化投资企业的股权的公平值发生不利变动;以及外汇汇率的波动,导致公司录得汇兑损失。
维亚生物总部位于上海,在四川成都、浙江嘉兴均有研发生产基地。今年3月下旬至6月初,上海曾因疫情爆发而“封城”,多数企业无法正常开工,维亚生物可能因此而影响产品正常交付。不过,总部同样位于上海的CXO行业龙头公司药明康德(2359.HK; 603259.SH),业务却未有受到明显影响,上半年的收入与净利润,仍同比增加68.5%及73.3%。
重金投资初创企业
作为一家医药外包服务公司,维亚生物为许多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提供药物发现和药物交付等服务,行业普遍操作是提供外包服务后收取现金(Cash-for-Service),获得稳定现金流,但维亚生物则部分采用了服务换股权(Equity-for-Service)的模式,进而分享潜在的权益增值。
维亚生物2021年财报显示,期内共投资了10间公司,在药物发现服务中约有14%的收入、即8,579万元是以客户股权的方式来结算。而截至2021年底,维亚生物已累计投资87家初创公司。年报显示,2021年投资公司的公平值变动为维亚生物带来了3,650万元的收入,大额投入换得的股权,也让维亚生物的资产总值显得更加“好看”,年报中“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资产”高达12.5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对未上市初创企业的股权投资。
但2022年以来,生物医药股二级市场的冷淡情绪,导致一级市场投资热度显著降低,融资难度增加,维亚生物投资的企业估值或许已明显下调,正如该公司公告所言“孵化投资企业的股权的公平值发生不利变动”,进而造成利润下滑。
维亚生物的业绩问题还不限于此。纵观过去三年的财报,公司业绩十分不稳定。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获得2.65亿元净利润、3.87亿元净亏损和2.87亿元净利润,这主要与财报中“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负债之公平值亏损”项目有关。公司在2020年分别发行了两笔可转换债券,合计为4.6亿美元(31亿元),该转换债券在2020年的公平值变动亏损了5.47亿元,而该转换债券的公平值变动,去年则带来了1.37亿元收入,这也造成维亚生物的业绩如同坐过山车,起伏较大。
现金一年大跌65%
除了两笔总计约31亿元的可转债,维亚生物另有还有银行借款10.5亿元,资本负债比率为51.4%。截至2021年底,维亚生物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锐减至8亿元,同比下滑65.3%。当生物医药行业遇冷,公司持有的初创公司股权贬值时,现金流不足将成为维亚生物未来发展的一大掣肘。
在2019年上市之初,维亚生物一度备受投资者追捧,招股时录得逾百倍超额认购,以招股价上限水平4.41港元定价,上市后反复震荡。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令整个医药板块广受投资者关注,维亚生物亦“借东风”协助股价一路上扬,曾涨至每股11港元水平。
但是,2021年中以来,伴随着市场对医药股的热情减退,维亚生物股价大幅缩水,尽管CXO行业在今年4月曾迎来小幅反弹,但投资者似乎对维亚生物欠缺信心,其股价近月只能徘徊在2港元水平,比招股价大削近半。
维亚生物已录得亏损,不便以市盈率计算其估值,如果以公司去年营收计算,当前市销率仅为1.53倍,远远低于同业昭衍新药和凯莱英的市销率15倍和9倍。考虑到维亚生物较高的负债风险,以及尚未兑付的高额可转换债券,公司需交出更佳业绩,以重振投资者信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