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te makes infant nutritional products

这家总部位于青岛的特医食品制造商,正挑战主导中国市场的外资跨国公司,后者可能面临关税的不确定性

重点:

  • 圣桐特医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公司拥有一批重量级投资者,且收入与利润飙升
  • 随着中国生育率下滑,这家专注婴儿的特医食品制造商正多元化布局,进军中国上升中的老年营养市场

 

谭英

圣桐特医(青岛)营养健康科技股份公司于上周五首次公开披露其香港IPO计划时,中信证券为保荐人。但不久后,公司透露中信里昂证券也将作为总协调人加入承销团队。

对于这样一家拥有二十余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圣桐特医的财务指标确实令人瞩目。其收入在过去三年近乎翻倍,从2022年的4.91亿元增至去年的8.34亿元。2024年,来自跨境电商平台的收入达4.05亿元,占总收入的48.6%。公司调整后净利润也从2022年的1.21亿元快速攀升至2024年的1.99亿元。而其毛利率三年来始终维持在71%左右的高位,令人称羡。

前身为青岛圣桐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的圣桐特医,是最早进军国内特医食品市场的本土企业之一,主要专注过敏婴儿特制产品,该业务贡献去年的九成收入。

仍占圣桐特医销售额过半的国内市场,由国际巨头主导,雀巢(NESN.SW)和达能(BN.PA)分别位列第一及第二,紧随其后的是圣桐特医和第四的雅培(ABT.US)。根据上市文件中的第三方研究,这使圣桐特医居国内同行之首。前五强中唯一的其他本土企业是乳业巨头飞鹤(6186.HK)。

飞鹤当前的市销率达2.32倍,这意味着若圣桐特医匹配此水平,基于2024年销售额,其估值或达20亿元左右。这有望助其集资5亿元甚至更多,为其目前在内蒙古新建的设施扩大产能提供资金。

此次上市仅是圣桐特医的最新融资举措,公司还于今年2月在B轮融资中募得4亿元。其支持者都是顶尖机构,包括上汽集团旗下的恒旭资本、高瓴资本、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以及中金公司。

特医食品需医生监督、且以特殊需求婴儿产品主导。在中国,所有特医食品的渗透率仅为3%,远低于成熟市场40%的水平。根据上市文件,中国市场的年增长率为18%,预计2029年规模将达531亿元,其中婴儿产品占274亿元,约半数份额。

当前,对圣桐特医等公司挑战其国际同行较为有利,若后者的供应链部分位于美国,它们可能受中国报复性关税拖累。圣桐特医唯一的外部供应商位于韩国,相对来说受关税战影响不大。但需指出,公司近半产品销往海外,主要渠道为电商。然而,上市文件未具体说明其中是否有销往美国的部分。

二十年历史积淀

圣桐特医历史可追溯至2005年,当时是圣元营养旗下的特医食品事业部,由张亮与孟秀清夫妻二人掌控。张亮于1998年创立生产婴儿配方奶的圣元国际集团,公司2007年至201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被张亮私有化。

据上市文件,中国本世纪初尚无本土特医食品生产商。作为当前的国内行业领头羊,圣桐特医已拥有14款主要特医食品产品,以及7 张特医食品注册证。

鉴于中国生育率急剧下滑,圣桐特医受投资者热捧似有悖常理。2024年是农历龙年、受准父母偏爱,中国出生人口自2023年的900万升至950万,为全球之最。尽管如此,长期前景仍堪忧,这是晚婚及育儿成本高等成熟经济体常见的因素。对此,公司反驳称,中国的Z世代父母已致力保障婴儿的营养,并加快购买特制产品,以应对孩子的任何异常。

即便如此,意识到人口趋势对其不利,圣桐特医正多元化开发成人产品以补全当前产品线。官方资料,中国60岁以上人口2023年占比已超五分之一。随着该群体扩大,预计非婴儿特医食品需求将激增。据上市文件,2024至2029年,市场年均增长率应达21.5%,2029年销售额将达258亿元。

公司在上市文件中表示:“以‘精确营养、专业呵护’为理念,我们关切特殊群体需求,涵盖面对过敏、不耐受乳糖及早产风险的婴儿,以及银发族。” 圣桐特医通过300余家分销商售货,渠道包括医院、月子中心、专卖店及线上,终端覆盖超17,000个网点。

2023年之前,圣桐特医位于青岛的主要生产基地与母公司圣元集团共享,基地2024年年产特医食品1.7吨。公司今年2月另开一家新厂,第三家工厂也正在内蒙古建设,预计2026年投用。

圣桐特医需加速行动,因为新兴本土竞争者步步紧逼。2022年至2023年,中国新特医食品注册数量从13款跳涨至70款,去年又新增42款注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20日,国内206款特医食品注册中,本土企业占174款,表明中国本土公司竞相争夺这重要市场。

需要指出,国际巨头仍坐拥巨大优势,雀巢以57%市占率坐头把交椅,达能以18.4%居于其后。圣桐特医无疑希望分一杯羹,而民族情绪的上市,对国货亦有利。如果能让投资者确信其能保持强劲增长,那情况对圣桐特医更有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超额2,660倍 劲方医药首挂午收升逾倍

生物制药公司劲方医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95.HK)周五首日在香港挂牌,开市即升116%报44港元,之后股价在此上落,中午收报44.06港元。 公司发售8,924万股,每股售价20.39港元,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2,662倍,国际配售超额38倍,集资净额16.7亿港元。 由于在研发活动上作出大量投资,加上股份权益赎回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劲方医药去年及今年分别录得亏损5.1亿人民币及6.78亿元,今年首四个月仍亏损6,660万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1药网第二季度营收下滑

医药销售商1药网(YI.US)周三表示,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6.4%至32亿元,面向药房及医疗机构的核心药品销售业务营收下滑6.2%。规模较小的面向消费者的药品销售业务,当季同比亦下跌9.6%。 公司运营成本及费用同比下降6.3%至32亿元,上年同期为34亿元。受此影响,1药网当季实现营业利润10万美元,但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1,400万元扩大至1,950万元。 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三收跌6.2%,该股过去六个月累计下跌4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奇瑞启动重磅IPO 有望成今年最大车企上市案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hery Automobile Co. Ltd)周三启动香港IPO,计划筹资10亿美元以上,有望成为今年最大汽车企业IPO。周三发布的新上市公告显示,公司拟发售约2.97亿股,每股定价区间为27.75至30.75港元。若以定价区间上限计算,此次募资总额将达91.4亿港元(11.8亿美元)。 奇瑞从2003年起一直是出口量最大的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2024年公司营收达2,690亿元(37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5.4%,同期净利润增长37.2%至143亿元。 根据上周提交的更新版招股书披露的最新数据,公司今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25年一季度营收从去年同期的549亿元增至682亿元,增幅达2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成为关键驱动力,同比激增约四倍至187亿元,占营收总额四分之一以上。 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公司正加速在全品牌线部署其智驾系统,提供多级自动驾驶功能。此次IPO募集资金部分将用于拓展新能源汽车产品组合、升级新能源动力系统及新能源汽车平台架构,并将投入大规模研发以强化核心技术能力。 余特莉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盟折让8.9%配股筹15亿港元 无极资本成单一大股东

电商服务供应商微盟集团(2013.HK)周四宣布,配售6.88亿股予无极资本,相当于扩大后股本约16%,配售价为每股2.26港元,较微盟上日收市价折让8.9%,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6亿港元。 微盟表示,所得款项净额约30%将用于探索AI在SaaS中的整合及应用。30%用于扩大媒体渠道及加强精准营销服务。10%用于海外业务发展,30%拨作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完成配售后,无极资本持股16%成公司最大单一股东,孙涛勇、方桐舒及游凤椿组成的主要股东集团持股比例,则由8.1%降至6.8%。 微盟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61港元,升5.24%。年初至今累跌20.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