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这家自动卡车公司收到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收购要约,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商吉利欲收购其亚洲业务

重点:

  • 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集团可能收购图森未来的亚太业务,使其能够切断与中国的联系,缓解美国对国家安全的忧虑
  • 4月份的一起事故引发了安全方面的担忧,令该公司的商业化时间表遭到了质疑

西一羊

自动卡车初创企业图森未来(TSP.US)可能终于为其中国子公司找到了买家。五个月前,有称其欲出售这部分业务。而据中国媒体最近报道,买家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吉利。后者曾在2010年完成收购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

这笔交易可能帮助图森未来驶离与华盛顿的困境,该公司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大量业务。由于该公司未来可能拥有有关美国卡车运输模式的敏感数据,美国表达了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图森未来今年早些时候签署了一份协议,允许美国国家安全监管机构审查其美国自动卡车业务背后的技术。

同样重要的是,吉利的收购交易可能为亏损的图森未来提供急需的资金注入。这家公司为了加快实现自动卡车技术的商业化,以领先竞争对手,正在快速烧钱。

关于吉利潜在收购交易的消息最早来自于中国媒体AI4Auto在8月20日的报道,其他大型科技新闻网站很快跟进,包括36氪和虎嗅。这些称,吉利向图森未来的美国总部提出了非约束性要约,收购图森未来的亚太业务,包括相关子公司。

我们稍后将仔细看看图森未来将技术商业化的努力,以及近期遇到的一些阻碍。但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如何成为越来越多陷入中美两国地缘政治紧张关系的企业之一。

图森未来成立于2015年,当时,中美关系仍然相对稳定。它的中国创始人希望通过在中国和美国设立双重总部,建立一个横跨太平洋的业务网络。但随着2016年特朗普总统上台,中美关系恶化,这个策略很快遭到了质疑。随着特朗普政府发起技术霸主地位之战,两国都越来越不愿意让对方获得关于本国企业和消费者的敏感数据。

图森未来的美国业务比中国业务更加先进,为了降低监管风险,图森未来采取了一些措施,寻求把自己描绘成一家美国公司,比如将注册地从开曼群岛迁到了美国。开曼群岛较为中立,是许多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使用的注册地。

该公司2月份与美国国家安全监管机构达成协议,标志着其进一步切断与中国的关系。根据该协议,图森未来与主要股东新浪集团有关的董事会成员同意卸任,而且这家中国的媒体集团同意不提名其他董事或增加在该公司的持股;图森未来还禁止中国分公司获得其美国自动卡车业务的数据源代码和算法。

安全问题

吉利可能收购图森未来亚太业务的价码,尚不清楚。路透社3月曾报道,图森未来希望以10亿美元(69亿元)的价格出售亚洲业务,尽管当时图森未来的市值约为30亿美元。自那以后,这一数字已缩减一半左右,目前约为16亿美元。

无论双方最后达成了什么价格,图森未来都会很高兴有资金进来,帮助它推进商业化进程。根据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季度报告,在截至6月的三个月中,该公司的收入只有区区260万美元,实在微不足道。虽然这一数字同比增长了70%,但其最新季度的1.11亿美元的亏损,与一年前的1.21亿美元的亏损几乎持平。

自去年4月首次公开募股后,图森未来成为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它在报告中没有列出中国业务的财务数据,这意味着它还没有从中国市场获得大量收入,尽管在那里产生了大量成本。

在美国,该公司的自动卡车驾驶技术进展缓慢。美国的卡车司机短缺相当严重,同时对自动驾驶技术测试方面的监管远没有那么严格。在中国,司机的短缺情况没有那么严重,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的规定更为严格,这意味着对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的需求还处于更为早期的阶段。

今年3月辞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职务的陈墨最近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支撑量产车的落地,图森未来只能卖掉相对发展缓慢的中国业务,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回笼一些资金。”

虽然与吉利的潜在交易,将使图森未来完全专注于美国市场,但它在那里的商业化努力近来一直不太顺利。该公司仍在为今年4月发生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一辆搭载其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伤神。在图森未来发布最新季度报告后,安全问题成为分析师在8月2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关注的焦点。

在此之前,图森未来的商业化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其中包括去年12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宣称完成了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公开道路全无人测试。

图森未来的目标是在2023年底之前将其L4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这意味着车辆完全由计算机系统操作,不再需要司机。但在那起事故发生后,一些人担心该公司可能会不惜牺牲公共安全,匆忙将它的技术推向市场。

尽管如此,首席执行官侯晓迪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坦然地谈到了这个问题。“在确定安全性之前,我们不会将其商业化。”他说。不过,他又坚称,公司实现商业化的时间表不会有变,并解释说,发生在4月份的那起事故是人为错误所致,与它的技术无关。

总而言之,图森未来能否成功,取决于它能否在打消公众安全顾虑的基础上推广它的技术。但投资者似乎失去了耐心。上周五,它的收盘价为7.33美元,是去年7月创下的70美元的历史高点的零头,而且也远低于40美元的发行价。

尽管困难重重,图森未来目前的市净率为1.44倍,高于优步支持的Aurora(AUR.US)的1.17倍,以及Embark Technology(EMBK.US)的0.95倍。但对于这种高增长的科技初创公司来说,这些数字看起来都不是特别鼓舞人心,这表明投资者可能仍然怀疑他们的技术是否会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运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行业简讯:华为第三季度痛失中国智能手机王座

国际数据公司(IDC)周三发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陷入颓势的华为在中国市场痛失桂冠,而东山再起的苹果(AAPL.US)公司凭借iPhone 17的热销实现排名跃升。IDC数据显示,在截至9月的三个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市场的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0.6%至6,840万台。 华为市场份额从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从榜首滑落至第三。竞争对手vivo以17.3%的市占率占据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场份额持平。苹果是期内少数实现份额增长的企业,最新季度市占率提升1.9个百分点至15.8%,使其从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跃居本季度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 跻身前六的还有市占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荣耀。六大头部品牌中,仅苹果与OPPO在最新季度实现同比销售增长。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思考乐教育折让13%配股筹2.4亿港元

课后教育服务提供商思考乐教育集团(1769.HK)周三公布,向超过六名独立第三方发行合共1.1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16.3%;每股作价2.2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13.04%,认购总额2.42亿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提升教学品质与学习体验,包括课程开发与教学设施升级,并用于与主要业务相关的人工智能项目,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思考乐教育是中国华南地区的民办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术、体育、绘画、表演等通识教育课程及课后托管服务。 今年上半年,思考乐录得收入约4.39亿元,按年上升10.1%;净利润6,293.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公司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约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astroc makes energy drinks

东鹏多元化转型 再启香港上市路

今年上半年业绩持续强劲增长之际,总部位于深圳的东鹏正加速突破功能饮料的边界 重点: 首次申请失效后,东鹏饮料再递交香港上市申请,数据显示其上半年销售额劲增37% 高达10亿美元的募资计划,将助力这家饮品企业建设新生产基地,推动其突破功能饮料的单一布局   谭英 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5499.SH)的前身是国有企业,1994年在深圳成立。至2017年,公司仍主要局限于中国广东省的基地。如今,在当前的民营体制下,东鹏已将主打饮料销往全中国,并逐步进入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当前,公司计划向香港投资者发行股票,后者正积参与近年来最活跃的IPO市场。尽管具备传统产业背景,但凭借“出海+品类破圈”双轨并行的增长故事,既推进国际化布局,又突破功能饮料窠臼开发新品,东鹏饮料有望赢得市场高度关注。 东鹏饮料的股票已在A股上市,公司趁着最近内地上市企业赴港第二上市的趋势,寻求在香港作第二次上市,以面向更多国际投资者。 最新申请文件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东鹏饮料累计触达超过2.5亿消费者,布局超过420万个终端销售网点,拥有超过3,200家经销商网络。此次是4月首次申请失效后再度递表,公司已委任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及瑞银集团为承销商,据早前报道募资额或达10亿美元。部分资金将用于建造新基地,包括4月已在海南奠基的工厂,旨在服务剛起步但持续扩大的全球业务。 申请文件显示,东鹏饮料正扩建现有四大生产基地并新建三家工厂,第八座生产基地已在规划中。公司年产能从2022年的280万吨跃升至去年的490万吨,产能利用率达89.5%。当前59亿元新建产能项目投产后,年总产能预计将提升至1,200万吨。 东鹏饮料的A股投资者对此次港股上市反应平淡,上周公告后两日股价虽仅上涨2.5%,但随后交易日悉数回吐涨幅且跌幅扩大。 这可能由于公司已先行在上交所披露半年报,加之当前香港新股市炙手可热,截至9月末,港交所年内IPO募资总额达232.7亿美元(66宗上市),其中6宗募资超10亿美元,其融资规模有望超越纽交所及纳斯达克,市场可选的投资目标本就丰富。 绩优龙头 自2021年5月登陆沪市至今,东鹏饮料股价累计飙涨近五倍,市值达1,510亿元人民币(212亿美元),市盈率高达38倍。作为A股唯一市值破千亿的饮料企业,其发展史上长期专注于功能饮料领域,尤以打造红牛平价替代品而闻名。 申请文件援引的独立研究显示,东鹏饮料已超越原版红牛成为中国功能饮料龙头。其市场定位采取差异化策略,产品定价介于高端路线的红牛(主打体育营销)与行业第三的达利食品旗下乐虎(聚焦平价策略及本土赛事赞助)之间。 东鹏饮料销售额从2022年的85亿元激增至去年的158亿元,在1.3万亿元规模的中国软饮市场中,跻身上市企业20强增速之首。2024年利润增速更胜营收,从14亿元跃升至33亿元,净利润率由16.9%升至21%。今年上半年营收与利润双线飘红,同比增幅均达约36%。 尽管公司产品已进入越南、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但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依然贡献99.8%的绝对主力营收。 深耕下沉市场与线下渠道曾助推东鹏饮料逆袭,而新增长来自其功能性饮料矩阵下的细分品类——补水运动饮料。旗下“东鹏补水啦”品牌2023年面世后,当年至2024年销售额激增近四倍,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近三倍,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9.4%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9%。 相较主攻蓝领、学生等抗疲劳群体的功能饮料,运动饮料则锚定体育竞技及电竞用户。虽暂未超越达能(BN.PA)脉动、可口可乐(KO.US)动乐等成熟品牌,东鹏正稳步缩小差距。 公司还加速布局健康饮品赛道(申请文件列为“其他饮料产品”)。该业务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6.7%升至今年上半年的8.2%,主要源自上茶、果之茶、多喝多润、东鹏大咖、海岛椰等品牌。 东鹏饮料董事蒋薇薇去年9月在行业峰会上接受FoodNavigator Asia采访时表示:“众所周知,饮料行业存在Monster的单一爆品路线,也有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的多品类开发模式。”她补充称,公司经双轨实践后选择拥抱多品类战略。 由此引出一问:东鹏饮料会否成为中国版可口可乐?这似乎仍是一个梦想,可口可乐全球触达、2,875亿美元市值及去年470亿美元销售额,令东鹏饮料相形见绌。然而,中国典籍有鲲鹏之变:巨鱼化神鸟,展翅九万里。或许东鹏饮料也能效此神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接特斯拉订单股价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传言不实

制冷元件制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发公告,澄清市场传闻公司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消息。公司直指传言不属实,也未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于今年10月15日亦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本周三市场有网络消息传出,特斯拉研发中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向三花智控订购线性执行器,总值达6.85亿美元。消息传出后,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价大升13%,成交量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涨停。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价在短短三个月内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价略回软,但仍较上市价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开盘跌5%报37.54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