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的核心抗癌药销售额不如同类竞争产品,加上寄予厚望的新冠口服药迟迟未申请上市,公司收入前景出现暗涌

重点:

  • 君实生物上半年收入减少55%,更录得9.1亿元亏损
  • 公司旗下新冠口服药今年5月完成第三期临床试验,至今还没有申请上市

莫莉

作为中国创新药赛道的头部企业,研发实力颇强的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77.HK; 688180.SH)却在商业化道路一再遇上挑战。其核心产品抗癌药特瑞普利单抗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药物,可是销售额不及其他同类产品;公司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新冠口服药VV116原本被市场视作最有可能率先获批的国产口服药,却迟迟未提交上市申请,可谓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在上周二、即中期业绩报告期截止之前一日,君实生物交出一份不如人意的成绩单,营收利润双双下降。该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9.46亿元,同比下降55.26%,这是因为去年新冠中和抗体埃特司韦单抗与礼来制药(LLY.US)合作,产生大额技术许可收入及特许权收入,而今年没有相关一次性收益。由于收入大幅减少,君实生物也由盈转亏,从2021年上半年盈利1,053万元,转为大幅亏损9.1亿元。

2020年7月在上海科创板上市首日飙升172%,是君实生物在股市上的风光时刻,但此后再未复制过这样的辉煌。随着业绩表现黯淡,君实生物的港股股价已从2021年2月的最高点97港元,大幅下滑至当前27港元左右,跌去三分之二以上。这间创新药明星企业能否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是投资者眼前最关注的问题。

口服药无进展

新冠口服药VV116一度被视为君实生物业绩翻盘的重要支撑,股价多次因此拉升。2021年12月,VV116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紧急使用。今年5月,君实生物公布,该药物已完成对比辉瑞(PFE.US)口服药Paxlovid用于轻中度新冠早期治疗的第三期临床研究,达到方案预设的主要终点和次要有效性终点,正与监管部门沟通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事宜。

可是三个多月过去,君实生物却迟迟未提交该药物的上市申请,亦没有披露新的进展。在财报中,公司称正在与合作研究方开展了一项针对中重度新冠患者的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以及一项针对轻中度患者的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

可作对比的是,真实生物研发的阿兹夫定,在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披露后仅10天就火速获批,成为第一款国产抗新冠小分子口服药。事实上,完成三期研究并不意味着可以迅速在中国获批,例如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于2020年与德国药厂BioNTech合作引进新冠疫苗复必泰,该疫苗在全球已接种数十亿剂,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得到多项研究支持,但至今也未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

国际投行麦格理6月初发表研究报告,首次给予君实生物 “跑输大市”的负面评级。麦格理称,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冠口服药物VV116预计将于第三季取得紧急用户许可证,虽然对获批持乐观态度,但该行预计产品的商业应用仍存在不确定性,包括要面对口服药市场竞争、需求未明及定价问题等。

在麦格理的报告中,还提到君实生物的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称其去年的销售额较同业同类产品低,其他产品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该公司的商业化能力存疑。

在最新财报中,君实生物特别提及旗下PD-1药物特瑞普利单抗上半年的销售收入约为2.98亿元,比2021年下半年环比增长约195%。PD-1是公认的广谱抗肿瘤药物,此前特瑞普利单抗获批的四项适应证较为“冷门”。今年5月,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用于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或远处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新适应症获批,是特瑞普利单抗的首个大适应症,可以面向更广的患者群体。

准备融资输血

此外,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大适应症正处于审评阶段,发病率较高的肺癌、肝癌、乳腺癌等适应症正处于第三期临床阶段,预计今明年将迎来大适应证的收获期。

君实生物的研发管线中有超过50项候选药物,其中约30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公司上半年研发开支10.62亿元,同比增加12.14%,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2.28%,可见对财政带来较大负担。

商业化产品暂未形成正向循环,而庞大的管线规模需要源源不断地“烧钱”,即使君实生物账面上还有34亿元现金结余,但已同比减少20.2%,反映有些力不从心,需持续依赖融资输血。上周五,公司发布了定向募资方案的申报稿,计划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A股,募集金额不超过39.69亿元,主要用作创新药研发项目。

在资本市场上,君实生物沉寂已久,其港股市值仅约59亿元。以市销率计算,君实生物约5.4倍,同类药企百济神州(BGNE.US; 6160.HK; 668235.SH)、信达生物(1801.HK)的市销率分别为15.4倍和9倍,显示君实生物的估值处于行业下游水平。未来,PD-1产品的市场拓展以及新冠口服药能否获批,是君实生物未来业绩表现的关键,投资者可能需要更多耐性等待好消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首程配股集资6亿拓科技体验店

智能基礎設施資産服務商首程控股有限公司(0697.HK)周四公布配股计划,将配售2.76亿股,占扩大股份的3.37%,每股配售价2.17港元,集资6亿港元。 配售价较周三收市每股2.3港元折让5.65%,及过去五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2.05港元溢价5.65%。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的4.18亿港元,主要用于近期开设的约20家科技体验店,以及拓展资产营运领域的新业务;余下约1.8亿港元将作一般营运资金。 周四开市首程跌0.4%报2.29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价已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药明合联折让4%配股 筹27亿港元

为制药公司提供合同服务的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268.HK)周三公布两项集资安排,合共集资27.14亿港元(3.48亿美元)。 公司拟按每股58.85港元配售最多2,227.7万股新股,折让约4%,涉及净额约13亿港元,占扩大后股本约1.82%。此外,公司宣布与控股股东药明生物(2269.HK)订立认购协议,药明生物将以相同价格认购2,413.4万股新股,占扩大后股本约1.93%,涉及净额约14.14亿港元。完成上述交易后,药明生物持股比例将由49.81%升至50.78%。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约九成将用于扩大生物偶联药物服务能力及产能,包括新加坡新基地建设、无锡厂房扩建及潜在海外拓展,其余约一成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药明合联股价周三高开,至中午休市报64.65港元,升5.4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云锋金融斥4,400万美元购万个以太币

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0376.HK)周二公布,已于公开市场累计购入10,000枚以太币,涉及资金4,400万美元。是次购买的资金来自内部储备,购入的以太币会在财务报表中列为投资资产。 公司于今年7月时公告集团战略布局,包括Web3、现实世界资产(RWA)、数字货币、ESG零碳,以及人工智能。 云锋金融指出,购入以太币符合集团的战略布局,并可探索以太币在集团保险业务中潜在的应用模式,以及与Web3相适应的创新业务场景。此外,以太币作为储备,可优化资产结构,减少对传统货币的依赖。 公司于周三开盘升3%报3.78港元,但随即掉头下跌,今年以来股价升逾2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omino's makes pizza

达势股份布局低线市场 达美乐中国登顶全球排行榜

达美乐比萨在中国的独家特许经营商披露,上半年通过净新增190家门店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7% 重点: 达势股份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双强劲增长,延续其在中国市场的新店扩张战略 公司在六个月内净新增190家门店,总门店数达1,198家,全年净增300家新店的目标有望如期达成 阳歌 达势股份有限公司(1405.HK),作为达美乐比萨(DPZ.US)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的特许经营商,如今正深刻体会到,成功有时亦是一把双刃剑。 该公司已成为达美乐全球体系中的亮眼明星,在全球新店开业首30天业绩排行榜前50席中独占48席。如此优势表现,部分源于其深耕中国非一线城市的策略,在这些地区,比萨仍被视为新潮美食,新店开业常能吸引大量追逐餐饮风潮的客流。 这样的新鲜效应会随时间和门店加密分流,新店通常在开业一年或更久后销售额回落到更低且更可持续的常态化水平。这导致明星门店难以避免地面临短期同店销售额下滑。 其8月28日发布的中期财报显示,达势股份上半年同店销售额出现1%的微降,首次体验到“首店开业红利”消退的影响。这对急速扩张成为中国第二大比萨连锁企业的公司而言,标志着其迎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最新财报显示达势股份今年仍保持强劲的营收利润双增长,其持续在“非一线新增长市场”的低线城市极速拓店。由此,公司正向全年净增300家新店的目标稳步迈进,较去年末1,008家门店总量提升约30%。 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达势股份还发现,随着消费者转向更具性价比的餐饮选择,其位于最发达国际大都市的成熟门店表现依然稳健。 “我们将延续‘走深’与‘走广’的网络扩张策略,构筑全国布局网络并提升达美乐的品牌价值。”达势股份在中期业绩公告中称。 达势股份最初于2010年与达美乐品牌展开合作,2017年成为该美式连锁品牌在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此后公司启动极速扩张,去年凭借第1,000家门店突破重要里程碑。目前是中国第二大比萨连锁品牌,但相较行业龙头必胜客来说,仍有可观的增长空间,后者截至6月末拥有3,864家门店,规模约为达美乐中国的三倍。 2023年的香港IPO成为达势股份又一重要里程碑,此后股价已近翻番。近期达美乐启动股份减持,表明其认为达势股份已具备独立运营能力。尽管公司流动性已有所改善,但公司大部分股权仍由一些秉持长期投资理念的股东持有。当前主要投资方包括持股约7.9%的The Capital Group Cos.及其他长期股东。 版图持续扩张 上半年达势股份营收同比增长27%至25.9亿元(约合3.6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0.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全国净新增190家门店,总量达1,198家。7月迄今开设43家新店,另有62家处于在建或签约阶段,今年净增300家新店的年度目标已近在眼前。 上半年进军九座新城使其全国覆盖版图扩至48城。沈阳首店尤为亮眼,开业仅198天以3,100万元即刷新达美乐全球单店年销售额纪录。原纪录保持者是位于厦门的门店,该店首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 强劲的开业表现助力新店实现惊人的短期回报周期。去年12月至今年6月进驻15个新市场开设的64家门店,实际或预期平均回本周期仅11个月,远低于成熟市场约三年的常规水平。截至8月15日,其中24家新店已实现现金回本。尽管快速回本令人瞩目,但正如前文所述,此类门店销售额终将回归可持续的常态水平,由此形成“双刃剑”效应。 相对而言,成熟门店的同店销售表现更为稳健。公司特别指出2022年12月前开业门店上半年同店销售额保持正增长。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该指标同样为正,彰显“在高度竞争市场中具备韧性表现与强大的品牌认知”。截至6月末,公司在一线城市拥有515家门店,低线城市则为683家。 达势股份同时着力构建会员体系,截至6月末会员数达3,010万,同比增量达1,940万。此类客群当前贡献公司约66%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63.6%有所提升。客户规模扩张叠加规模经济效益,助力上半年单店经营利润率升至14.6%,同比微增0.1个百分点。 经营优化叠加快速门店扩张,推动2025年上半年调整后净利润同比激增79.6%至9,140万元(上年同期5,090万元)。雅虎财经调研的11位分析师中,2人给予“强力买入”评级,其余9人均建议“买入”,市场对其成长叙事及股票前景普遍乐观。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中国比萨市场2022至2027年预计年增15.5%,期末年销售额将达771亿元。达势股份正共享这一盛宴。与许多进入中国的外国品牌类似,达美乐中国也推出多款贴合本地口味的产品,包括榴莲比萨、可可芝士流心卷边比萨等备受欢迎的风味。 尽管存在前述同店销售短期波动,但达势股份在低线城市的极速扩张与持续提升的品牌认知度,有望支撑其长期稳健增长。在快速开店与可持续盈利之间寻求平衡的同时,公司或将凭借中国比萨市场的不断扩容,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