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由贝恩资本支持、昔日的教育公司,通过反向并购能链旗下的电动汽车充电业务重获新生,而后者也是贝恩资本投资的中国公司

重点:

  • 与能链的电动汽车充电业务完成反向收购合并之后,原瑞思教育公司股价飙升
  • 新公司能链智电提供软件服务,帮助中国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车主更有效地利用国内庞大的充电网络

谭英

中国的课外辅导行业已经不复存在,对于该行业的公司来说,能够在监管的扼杀之下起死回生似乎不赖。虽然许多同行都已经倒闭,通过与能链公司旗下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合并交易,由贝恩资本支持的瑞思教育(NAAS.US),从已经不复存在的英语教育服务行业切换到炙手可热的电动汽车行业。作为一家物联网(IoT)能源公司,能链同样拥有贝恩资本的支持。 

根据公司的新闻稿,6月10日,瑞思教育的名字正式在纳斯达克谢幕,取而代之的是闪亮登场的能链智电(NaaS)。此举触发了一波上涨,当天早些时候,这家新公司的股价从1.43美元飙升至3.82美元。周二,该股票上涨至10.5美元的高位,回落后收于8.52美元。

两者之间的桥梁是贝恩资本,该公司在瑞思教育身上押错了赌注,但它对能链的投资可能相当明智。贝恩资本2013年以1.3亿美元(8.7亿元)收购了瑞思教育90%的股份,2017年后者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持股60%。瑞思教育IPO时的年收入为1.489亿美元,2015年之后曾经几乎翻倍。

但在与能链智电合并时,瑞思自身的收入已经为零。

如此糟糕的结局并不是贝恩或瑞思的错。在中国教育部决定取締整个商业教辅行业,并在去年7月宣布想要继续留在该行业的公司,必须注册为非盈利机构且停止学科教育之后,瑞思教育的收入彻底瓦解。

该领域曾经的头部公司新东方教育(EDU.US; 9901.HK)目前正在直播双语销售课程。瑞思放弃了教育业务,如今通过与能链的反向收购交易,利用自己在纳斯达克的空壳变现。如果新的实体表现良好,它的外壳将继续存在下去。

贝恩资本也是能链的早期投资者,最近一次投资是在2021年3月,它领投了该公司2亿美元的D轮融资。能链在过去两年募集了9.76亿美元,包括2022年1月的E轮融资。

在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能链是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台,它利用人工智能和软件即服务技术,将充电站运营商和司机连接起来。中国客户2021年购买了340万辆电动汽车,占全球总量的52%。中国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建设充电站,为庞大的电动汽车大军提供电力,2020年公共充电桩约占全球总量的62%,充电量也占据同样的比例。

能链CEO王阳表示,中国到2030年将有100万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能力达到1,400亿千瓦时。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今年预计将达到600万辆,到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亿。

需要全面改革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虽然规模庞大,但或许正因为如此,它需要进行全面改革。约80%的市场是公共和专用充电站,其中大多数为政府实体和房地产开发商所有。司机必须下载多个应用程序才能使用不同的充电器,还要面对排长队和寻找充电站的麻烦。王阳说:“无论是设备制造商、运营商、OEM、车主还是用户,所有参与者都有痛点。作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能链智电是行业的连接器,可为充电站制造商、运营商、最终用户和OEM提供一站式服务。”

合并后,瑞思教育将持有该公司的少量股权,能链则持有多数股权。贝恩资本还将拥有重组后公司约16%的受益所有权,周二收盘后,公司市值15.6亿美元。

今年2月有传言称,能链正考虑与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合作,在香港进行公开募股,可能会筹资3亿至4亿美元。IPO可能仍在计划中,因为与瑞思教育的合并只涉及能链的电动汽车充电资产,它至少还剩下六项其他业务。

能链成立于 2016 年,是能源价值链中的一家物联网公司。该公司已成为中国汽车服务行业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旗下APP团油和快电,为中国 40 万司机使用加油站充电桩和快速发展的独立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提供便利。

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合并备案文件,只列出了能链电动汽车业务的收入,2021年为3.2亿元。该公司去年净亏损2.5亿元。除了与瑞思教育的交易外,能链的网络聚合了全国1,700个城镇的2.3万个加油站,占中国加油站总数的20%。

虽然能链智电是纳斯达克上市的最新一家中国独角兽公司,但根据其目前的估值,当前市场除了不可预测性之外,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与其他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一样,它可能会因违反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而在未来面临退市风险,尽管瑞思教育从未被正式列入越来越多可能被SEC退市的公司名单。

与此同时,这笔交易也让人想起了本世纪头十年末寻求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掀起的反向收购热潮。2010年,在财经刊物《巴伦周刊》曝光后,SEC对此展开了调查。通过与瑞思教育的合并,能链智电在纽约股市获得了一席之地,而无需付出在全球最大资本市场进行IPO的高昂成本,也无需披露令人恼火的详细信息。

合并的载体是一家于2019年在香港注册的空壳公司达达汽车,它与同城配送公司达达(DADA.US)无关。

人们对能链的创始人、前记者王阳和戴震知之甚少,根据网上的说法,后者拥有理学与文学双学士学位,东北财经大学EMBA毕业。到目前为止,在新公司有限的信息披露中,尚未见到两人究竟是怎么吸引到这么多私募股权巨头——从国有巨头招商局资本和中金公司,小米(1810.HK)和蔚来汽车(NIO.US; 9866.HK)等企业,再到贝恩资本和Korea Investment Partners等国际风投基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明略科技招股 筹10.2亿港元

营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四起至下周二招股,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每股141港元,集资最多10.18亿港元(1.31亿美元)。预计11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中,约35%用于未来3年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约40%用于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约15%用于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旨在进一步扩大客户群,并深耕数据智能行业;及约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明略科技提供数据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营销和营运智能,涉及线上及线下场景。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腾讯持有明略科技约30%的股份,投资者还包括红杉中国、淡马锡、凯鹏华盈、快手等。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沙中国第三季净收益按年升1.5%

博企金沙中国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第三季财务情况,净收入按年上升1.5%至2.72亿美元,经调整物业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6.01亿美元,按年上升2.7%。 公司母企LVS主席兼行政总裁罗伯特·戈德斯坦表示:"我们财政实力及领先同业的现金流量,继续支持公司在澳门及新加坡两地的投资及资本开支项目。" 澳门威尼斯人期内娱乐场的净收益,按年下跌2%至5.43亿美元;澳门巴黎人跌13.8%至1.63亿美元,澳门金沙跌9.6%至6,600万美元;澳门百利宫更跌27%至1.32亿美元。旗下各娱乐场中,只有澳门伦敦人上升55%至5.25亿美元。金沙在澳门的酒店入住率跟去年同期相若,平均超过95%。 金沙中国周四开盘升1.1%报18.6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跌逾一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TD Coffee

从提神到品味:中国即饮咖啡进入高质量竞争时代

中国即饮咖啡市场高速成长,从提神饮品演变为生活方式象征    头豹研究院 近年来,中国即饮咖啡市场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在便利店、商超和电商渠道推动下,即饮咖啡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随手饮”,从提神需求延伸至健康管理与生活方式表达。品牌纷纷在配方中融入低糖、低脂、功能化元素,迎合健康导向。 同时,精品化趋势加速渗透,产品从单一口味拓展至冷萃、拿铁、燕麦奶等细分品类,包装设计更具质感,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与个性化的需求。中国即饮咖啡市场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即饮咖啡是可直接购买并饮用的预制咖啡饮料,与速溶与现磨并列为三大类别。其市场的迅速成长反映出消费者行为的深刻转变——从社交饮品到日常必需品,再到生活方式符号,折射出中国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即饮咖啡零售收入从2020年的120亿元增至2024年的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高于饮料行业整体增速。线上销售成为主动能,占比由9%升至35%。 新世代消费力量正在重塑咖啡市场 抖音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咖啡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10%,带货品牌和带货商品数量分别增长142.9%和380.3%。直播电商降低尝鲜门槛,即时零售提升便利度,内容电商场景化营销激发需求,形成强劲的线上爆发力。 在竞争格局上,中国即饮咖啡正处于高速增长与激烈变革期,从国际品牌主导转向本土与国际多元混战。第一梯队为雀巢(NESN.ZU)与星巴克(SBUX.US),合计占市场六成;第二梯队包括农夫山泉(9633.HK)、统一(0220.HK)、可口可乐(KO.US)等品牌旗下的咖啡产品,以健康与性价比策略突围;新锐品牌则凭创新产品和数字营销快速崛起。 渠道策略呈现明显分化。国际品牌依赖商超与酒店渠道,本土品牌积极布局电商与会员制零售,如隅田川1L装在线上销量占比超六成,农夫山泉则深耕山姆会员店,反映消费场景的重构。 健康功能性延伸成为产品升级的主要方向。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即饮咖啡品牌纷纷加码功能性成分添加,推出满足细分需求的专业化产品。该类精准营养策略不仅提高产品溢价能力,还创造了与传统现磨咖啡的差异化卖点。 地域风味定制化体现了即饮咖啡本土化的深度发展。品牌结合区域饮食偏好开发特色口味,如云南小粒咖啡与本地水果融合款、花椒咖啡和冻梨咖啡等小众风味,使产品成为情感联结的载体。预计未来,具有地域特色的即饮咖啡产品占比将从目前的15%提升至30%,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包装形态与技术革新不断突破即饮咖啡体验边界。传统瓶装、罐装之外,咖啡粉、咖啡胶囊、咖啡浓缩液等多种形态竞相涌现。 无糖/低糖产品也已从市场差异化选项变为基础标配。叮咚买菜平台数据显示,87%的大瓶装咖啡销售来自无糖版本,三年前仅为50%左右。健康标配化趋势正在重塑整个即饮咖啡市场的基本格局,迫使传统甜味奶咖产品转型退出主流市场。 成分与配方创新反映即饮咖啡向专业化、精品化发展的趋势。品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咖啡+糖+奶基础配方,而是引入精品咖啡思维,强调豆种来源、烘焙度和萃取工艺。同时,成分配比也更加科学化,使用天然甜味剂替代人工甜味剂、添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在健康化与精品化双轮驱动下,即饮咖啡市场正迈向高品质竞争阶段,品牌唯有兼顾健康属性与品质体验方能脱颖而出。 头豹研究院中国是行企研究原创内容平台和创新的数字化研究服务提供商,拥有近百名资深分析师,联系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ccogene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曾与阿斯利康达成约20亿美元重磅交易 诚益生物赴港IPO

核心产品ECC5004有望成为同类最佳及第二个在全球市场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 重点: 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正迅猛增长,该市场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2,465亿美元 诚益生物曾经历4轮融资,短短3年内,估值增长了16.75倍    莫莉 港股市场有望再次迎来一家专注于减肥药赛道的企业。成立仅7年的诚益生物开曼有限公司(Eccogene Inc.)凭借与阿斯利康(AZN.L)达成的一项总价值近20亿美元的重磅交易,正式向港交所主板发起上市冲刺。近日,诚益生物递交主板上市申请,Jefferies、美银证券(BofA Securities)及中金公司担任本次IPO的联席保荐人。 诚益生物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探索和开发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药物,以应对全球心血管代谢疾病和炎症性疾病领域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目前,诚益生物尚无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但其在2023年与阿斯利康达成的一项重磅交易引发市场关注。根据该协议,诚益生物将在研小分子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ECC5004在中国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许可给阿斯利康,该交易的首付款高达1.85亿美元,诚益生物未来还将有资格获得高达18.2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等。 ECC5004是一款每日1次的低剂量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根据招股书,ECC5004有望成为同类最佳及第二个在全球市场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与现有口服GLP-1药物需严格空腹服用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服不同,ECC5004凭借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可随餐服用,显著提升了用药便利性。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ECC5004目前正在进行两项针对肥胖╱超重症(VISTA)及二型糖尿病的全球IIb期试验,同时在中国开展桥接Ib期试验,这两项临床试验预期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主要由其在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中的显著疗效驱动。据招股书引述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GLP-1基石疗法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132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7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2.9%,到2029年,该市场预计将达到2465亿美元。 然而,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GLP-1赛道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其中,​​口服剂型​​因其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用药便利性与依从性,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诺和诺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已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目前其减重适应证已在部分市场提交申请,其竞争对手​​礼来​​的开发重点是其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 ​​Orforglipron​​的三期临床试验已完成。中国本土创新药亦进展迅速,信达生物(1801.HK)开发的玛仕度肽已经获批上市,还有至少8款国产司美格鲁肽在排队上市、14款GLP-1创新药物在三期临床阶段。 礼来系科学家创业 诚益生物由周敬业博士和徐剑锋博士在2018年共同创立。在此之前,周敬业曾任礼来中国研发中心化学部负责人,徐剑锋曾任礼来中国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家。礼来在减肥药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其开发的替尔泊肽(Tirzepatide)在减重效果上优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显示出强大的研发实力。 凭借创始团队在药物开发领域的深厚积淀,诚益生物自成立以来持续获得资本青睐,估值实现快速攀升。诚益生物在2018年签约、2020年完成支付的A轮融资获得1亿元,投后估值为2.02亿元,到了2023年12月阿斯利康与诚益生物达成合作并入股时,公司的投后估值达到了4.98亿美元(35.48亿元),短短3年内,估值增长了16.75倍。 不过,由于诚益生物尚处于临床阶段,公司目前所有收入均源自阿斯利康的合作,导致财务表现出现较大波动。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诚益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36亿美元、2.21亿美元和55.7万美元,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亏损0.52亿美元、盈利1.39亿美元和亏损0.2亿美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43万美元,可为后续临床研发提供资金支撑。 港股减肥药赛道在2025年持续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今年港股市场已迎来多间GLP-1类药物相关公司登陆港股后,市场表现引人瞩目。8月上市的银诺医药(2591.HK)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超​​5,300倍​​,派格生物​​(2565.HK)自5月登陆港股后,累计涨幅已经超过240%,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减肥药赛道企业给予了极高估值和期待。相较于银诺医药上市后164亿港元的市值,诚益生物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35.48亿元,后者在推进IPO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间。尽管前景可观,但诚益生物旗下管线均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其最终能否成功上市并商业化,仍需持续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