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小米集团被印度政府以非法汇款为由,一度扣押总值约48亿元资产,加上旗下手机App之前被下架,反映曾经被中资手机商趋之若鹜的印度市场,正面临重大经营风险

重点:

  • 小米被印度执法当局指控非法汇款,公司则澄清在当地的一切经营活动均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 公司的手机App遭印度政府下架,线上广告收入恐蒙受损失。有分析认为,小米可能会将焦点重新放回中国市场

罗小芹

一宗平淡无奇的知识产权版税纠纷,竟演变成扣押巨额资产的重大事件。

中国手机生产商小米集团(1810.HK)最近被印度执法部门指控,其子公司小米印度“以特许权使用费为幌子”误导银行进行非法汇款,涉嫌违反《外汇法》;虽然公司强调只是正常商业行为,但仍一度被对方扣押当地价值555.13亿卢比(约48亿元)资产。此外,在2020年中印发生边境冲突后,印度社会对中国企业于当地经营生意的看法偏向负面,令人更关注印度政府会否加强对当地中资企业的监控力度。

小米回应称,其印度公司所有运营活动都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向银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合法且真实,均用于公司印度版本产品使用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并透露会与当地政府保持紧密合作,以澄清任何误会。据最新消息指出,印度卡纳塔克邦最高法院宣布暂缓对小米资产的扣押,以支付员工薪金等日常开支,直至5月 12日开庭续审。

版税争议要从去年印度税务情报局(税局)针对当地手机制造商进行查税一事说起,小米2021年度的最新财报亦对查税行动作出披露,截至财报的发布日(3月22日),小米印度尚未获税局通知有关查税结果,无法确定事件的影响,因此去年公司未为潜在或有损失计提任何拨备,但认为对其去年度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不会有重大影响。

市占率下滑

盈立证券研究部总监陈伟聪表示,单从媒体报道及小米回应来看,暂时难以判断事件的严重性,以及小米会蒙受多少损失,但他承认小米在印度市场的表现非一帆风顺,面对其他手机制商的威胁,近年市占率正逐年下滑。

小米于2014年进军印度市场,当时正值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转趋激烈,当时小米希望开辟中国市场以外的第二战线,凭借高性价比建立“本土化”的生产链,加上营销策略得宜,小米很快在2018年成功取代三星,成为当地智能手机市场一哥,市占率曾高达三成多。

随着愈来愈多手机制造商加入竞争,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的数据,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的市占率由2020年约27.4%降至去年的25.1%,今年首季更进一步降至23.3%。

过去多年,小米一直对国际化战略引以为傲,在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出货量排名前五,去年度包括印度及欧洲等境外地区的收入达1,636亿元,增长33.7%,占总收入达49.8%。但回顾去年第四季,更具印度特色的中国品牌realme后劲凌厉,市占率攀升至18.8%进占第二,反映小米已遇上新的强大对手。

这并非小米的唯一负面消息,自从中印发生边境冲突,印度政府至今已把超过一百个中国手机App下架,当中包括小米手机预载的浏览器,面对左右夹攻,印度市场对小米而言,看来已像食之无味的鸡肋。

削广告收入

陈伟聪指出,小米在印度的App被下架,将损失线上广告收入,由于小米手机销售利润不高,要靠互联网收入帮补,如果印度互联网业务受阻,小米可能会将焦点重新放回中国市场。

小米股价去年6月初高见30.45港元,但去年中开始江河日下,即使3月底发布优于市场预期的年度业绩,仍未能阻止跌势,截至本周四收报10.36港元,比高位累跌66%。此外,公司遭券商看淡,除了因为第四季业绩欠佳、以及互联网业务增长动力放缓外,外界也担忧小米在电动车的投资能否取得回报。

去年度小米总营收上升33.5%至3,283亿元,经调整后(Non-GAAP)净利润为220.4亿元,大增69.5%,但单看第四季却是另一回事。公司季内营收为856亿元,仅增长21.4%,经调整后(Non-GAAP)净利润44.7亿元,增长放缓至39.6%。

如果分析毛利结构,去年度智能手机毛利率约11.9%、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毛利率约13.1%,互联网服务的毛利率则高达74.1%,足以显示印度政府将小米App下架,将对公司盈利表现带来重大打击。

电动车业务方面,小米去年财报仅披露自2021年3月宣布造车计划以来,该板块的进展超过预期,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陈伟聪指出,小米提供的电动车资料不多,令人担心未来公司将如何开展相关业务,这是他不看好小米股价的重要因素,认为短期难以重返15港元水平。

估值方面,以经调整后(Non-GAAP)净利润计算,小米的市盈率约10.7倍;至于近年因旗舰手机需求减少而受困扰的韩国三星电子,市盈率则为10.4倍,两者均远低于全球手机巨擎苹果公司(AAPL.US)的21.4倍预测市盈率。从估值之差距,看来已足够说明投资者对小米前景抱持较保守的看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乐舒适香港上市获中证监放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已正式为乐舒适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计划备案,标志这家在非洲售卖纸尿裤及卫生巾的销售商,跨过了IPO的一大门槛。据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乐舒适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初步上市文件,并于8月作出更新。 更新文件显示,公司今年前四个月实现营收1.6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亿元增长15.5%。当期婴儿纸尿裤贡献71.8%的销售额,卫生巾占比达18.5%。期内的利润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万元增至3,110万元。 根据初步申请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场数据,按营收计乐舒适占非洲婴儿纸尿裤市场17.2%的份额,稳居市场第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聚水潭首挂半日升24%

电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87.HK)周二在港股首日挂牌,高开24.2%报38港元,至中午休市报37.96港元,升24.05%。 公司公布,此次发售6,816.7万股,发售价每股30.6港元,集资净额19.4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获1,952倍超购,国际发售获21.9倍超购。 成立于2014年的聚水潭,总部位于上海,据灼识谘询,以2024年收入计算,聚水潭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24.4%。 此次集资所得,将用于强化研发能力,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战略投资,以及一般营运用途。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ingsoft makes WPS software

政府加速替代进口软件 金山软件受惠程度有多高?

一则政府公告因使用金山的文字处理软件,带出要加快取代进口软件系统的预期 重点: 中国政府近期在一份重要文件中,采用金山文字处理软件,推动其股价上涨,公司被视为中国版Microsoft Office 尽管面临进口替代政策的东风以及积极的市场预期,金山办公软件在企业级市场渗透率仍显不足,个人用户仍占收入的66% 夏飞 中国本月强化稀土出口管制的举措,加剧市场忧虑中美贸易休战态势将会瓦解。尽管该政策信号强劲,但部分投资者更关注其传递方式背后的潜台词,政府通过何种载体发布这项最新重磅声明。 一反常态,中国商务部未采用微软PDF或DOCX格式文件,而是使用金山软件有限公司(3888.HK; 688111.SH)开发的免费文字处理软件WPS,从而生成10月9日稀土公告文件,该公司被普遍视为抗衡微软(MSFT.US)Office的中国本土方案供应商。 虽然未正式确认为新政策,但此一低调转变,标志中国在加速推进技术自主可控、对抗美国软件出口禁令的战略中再进一步。2022年9月,国资委发布的内部文件要求,其监管的央企须在2027年前完成国产替代外国IT系统的工作。 中国政府会否同步推进更多软件国产化替代,仍有待观察。 10月13日,金山沪港两地上市股票最高大涨18%,但此后回吐全部涨幅。其A股今年表现尚可,但并非亮眼,11.6%的年内涨幅落后上证综指17.7%的涨幅;港股则明显跑输大盘,年内下跌6.8%,而同期恒生指数大涨29%。 软件角力 这轮短暂涨势似乎表明,部分市场人士对政府发布稀土文件时采用金山格式的意义,仍持怀疑态度。事实上,商务部8月对加拿大豌豆淀粉发起反倾销调查时,也曾采用WPS格式发文,当时该转变未引发过多关注。 不过,宏观政策轨迹似乎未改,仍为本土企业提供追赶契机。 在华销售软硬件的外资科技企业正全线收缩,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惠普今年一季度在中国PC市场的份额降至7%,仅为华为13%的一半,更远低于联想30%的份额,而华为本不以电脑产品见长。 外资品牌不仅放弃中国作为产品销售市场,也放弃作为研发和制造基地。此趋势源于多重因素,包括中国成本上升,以及分散制造布局,以规避过度依赖单一国家风险的考量。 《日经亚洲》报道称,微软(中国营收仅占总营收1.5%)已于3月悄然关闭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并计划明年将Surface平板电脑生产线迁出中国。苹果也采取类似举措,正将更多产能转移至印度。 外资在制造端,特别是销售端的收缩,为金山等中国品牌创造了发展空间。在中国力图摆脱外国产品依赖的进程中,这些企业或正获得政府的隐性支持。 金山由知名企业家、智能手机巨头小米(1810.HK)掌门人雷军掌舵,成为中国“去美国化”战略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路透社报道显示,仅2022年,中国在软硬件替代领域投入就高达1.4万亿元(约合1,9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今年8月,金山办公投资者关系总监Li Yinan向投资者透露,公司WPS业务正积极参与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办公软件采购招标。此前估算显示,WPS已占据中国党政机关、国企及银行办公软件系统约80%的市场份额。 分析师普遍预期,中国加速要替代进口,将为本土软件企业提供长期驱动力。目前,分析师对金山的平均目标价定为42.30港元,较周一收盘价31.64港元有34%的上行空间。雅虎财经调研的12位分析师中,3人给予“强力买入”评级,7人建议“买入”,但其余2人持“持有”观点,显示并非所有人看好其光明前景。 消费端依赖症 金山欲将微软的战略收缩转化为实际收益,首要任务是深耕关键企业客户市场,而非依赖个人消费者与政府机构支撑增长。 这种转型迹象尚不明显,金山二季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个人客户贡献WPS业务65.8%的营收,至17.5亿元(约合2.45亿美元);该比例自2020年第二季度的55%持续攀升。 反观微软Office业务,其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企业客户。截至今年6月的六个月内,微软365商业产品及云服务营收达462亿美元,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仅创收22亿美元。 金山保持增长但势头未达迅猛,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10%至26.6亿元,但受游戏业务收缩拖累,利润增速显著放缓至3.57%。截至6月30日,其WPS AI(微软Copilot办公助手的同类产品)月活用户数,由2024年底的1,968万快速增至2,951万。 复杂的定价策略与数据隐私操作引发的声誉风险,也给金山前景蒙上阴影。被“超级会员Pro/Plus/Pro…

简讯:宁德时代续领风骚 第三季盈利劲升四成

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一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截至9月底止收入按年增长12.9%至1,041.9亿元,盈利按年升41%至185.5亿元。 公司首三季度累计收入达2,830.7亿元,按年增长9.3%,盈利按年升36%至490亿元。 期间公司的总资产达到8,961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3.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增长19.6%至806.6亿元,货币资金余额3,242亿元,按年升近7%。 宁德时代周二开盘报543港元,升2.8%。公司自今年5月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升一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