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2.HK

这家财务状况紧张的创新药研发企业,经历出售厂房及药物管线的求生阶段后,正寻求业务转型

重点:

  • 和铂医药去年营收同比增加逾8倍,源于与大型药企的多项药物对外授权合作
  • 该公司去年向受托研究组织(CRO)进发,为客户提供完整临床前药物开发服务,并已获得多张订单

 

莫莉

2022年下半年,和铂医药控股有限公司(2142.HK)经历了一段低谷期,研发进展最快的两款核心产品一个被叫停,一个被出售,尚未使用的全新工厂也转手卖出,原因在于运营资金紧张,力图收缩管线以便“囤粮过冬”。

在生物医药行业回暖之际,和铂医药的业务似乎也出现起色。该公司上周四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去年录得4,066万美元(2.8亿元)收入,同比增加843.8%,但仍然录得1.37亿美元亏损,与2021年基本持平。

该公司收入大增,源于多项药物对外授权合作,期内与跨国药企阿斯利康(AZN.LN)达成双抗开发及商业化的全球授权协议,获得2,500万美元的预付款,以及最高3.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特许权使用费;另外,和铂医药与石药集团(1093.HK)的合作,也让公司获得了1.5亿元的首付款以及超过10亿元的里程碑付款。

今年2月,和铂医药再宣布一项重磅授权合作,公司将一项肿瘤相关的双抗药物在美国的开发及商业化的独家权限,授予制药公司Cullinan Oncology(CGEM.US),和铂医药将获得2,500万美元预付款和最高达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近20%销售额百分比的分级特许使用权费。

和铂医药是一间成立于2016年的创新药研发企业,公司在创始之初通过收购荷兰的Harbour Antibodies,获得了全球稀缺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平台,2017年再从韩国药企HanAll Biopharma引进了巴托利单抗和特那西普在大中华区进行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权利,这两款药也是和铂医药进展最快的两个管线。

曾陷财务困境

由于没有商业化产品,和铂医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融资。2022年9月5日,和铂医药遭港股通名单除名,遇上生物医药行业资本寒冬,公司几乎无法再通过融资获得现金支持。截至去年6月底,其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余额为2亿美元,而上半年的研发开支加上行政开支就已达1亿美元,手头资金或许只能支持一年运营。

虽然去年4月与阿斯利康达成的合作协议,为和铂医药带来高昂收入,但依靠授权合作非长久之计。因此,其管理层决定“断臂求生”,不仅大幅缩减管线,也开始抛售资产。10月10日,和铂医药宣布将巴托利单抗转让给石药集团子公司,同时也结束了特那西普的III期临床试验,这两项决策不仅快速回笼资金,也减少了在临床试验和商业化等环节的更多支出。

既然两项最接近商业化的项目均已脱手,下一个动作便是转卖生产厂房。同年11月,该公司位于苏州的产业化基地以1.45亿元转让给了药明生物(2269.HK)子公司药明海德,带来约6,193万元的财务亏损。

尽管手头资金并不充裕,但和铂医药并未在研发上减少投入,去年研发开支高达1.35亿美元,同比增加26%;不过,行政开支已大幅减少32%至2,727万美元,其中员工人数从385人下降至216人,员工成本接近减半至1,477万美元。

除了努力“节流”,和铂医药亦设法“开源”,通过转型为平台药物发现公司,跻身受托研究组织(CRO)的行业上游位置。

与莫德纳合作

去年11月,和铂医药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将利用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平台及新一代自主研发的免疫细胞衔接器双抗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从发现到临床研究审批(Idea-to-IND)的完整临床前药物开发服务。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平台是抗体药物开发的重要引擎,可以产生全人源、亲和力成熟,并具有优良成药性的单克隆抗体以及新型抗体。

诺纳生物成立不久,订单已纷至沓来。11月11日,诺纳生物与莫德纳(MRNA.US)达成合作,根据协议,莫德纳将使用诺纳生物专有的平台发现开发核酸免疫疗法,诺纳生物将一次性获得600万美元预付款、最高约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相关分级特许使用权费。

11月21日,诺纳生物与Dragonfly Therapeutics合作,进行双特异性抗体及多特异性抗体疗法的开发。此外,科伦博泰12月将7款临床前用于治疗癌症的抗体偶联物(ADC)药物授权给默沙东(MRK.US),当中有两款是与诺纳生物联合开发的产品,诺纳生物享有30%权益。

和铂医药从成立到登陆港股市场,一向颇受一级投资者青睐。2020年底登陆港股市场时,高瓴资本、贝莱德等多间明星资本跻身基石投资者,IPO前投资者也包括鼎晖投资、君联资本、国寿大健康等医疗赛道专业投资者。

可是,和铂医药上市以来,股价却一路走低,目前已跌至2港元水平,比招股价12.38港元跳水逾八成。该公司当前的市净率约2倍,远低于同样拥有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平台的百奥赛图(2315.HK)的8倍市净率,显示投资者信心不足。和铂医药断臂后谋求轻装上阵,可是切入CRO赛道是否为能带来更佳收益,则需较长时间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玄武云料上半年亏损增至2,700万元

智能客户关系管理服务(CRM)供应商玄武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392.HK)上周五公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录得不少于2,700万元(376万美元)的净亏损,远高于2024年同期约610万元的亏损,反映公司业绩持续承压。 公司指出,亏损扩大的主因是上半年中国电信行业加强监管,导致其CRM PaaS及部分CRM SaaS服务销量下滑。不过,玄武云亦强调正积极调整业务策略,加大高毛利率SaaS服务的投入,使整体毛利率呈上升趋势。董事会表示已加强现金流与财务控制,预计今年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将转为正数。 玄武云股价周一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57港元,转升1.95%。过去一个月,公司股价上升约4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效率提升严控成本 小菜园料中期盈利急升

餐饮运营商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999.HK)周五表示,受惠于经营效率提升,预计2025年上半年利润将录得强劲增长。 公司预计半年度利润将介乎3.6亿元至3.8亿元间,中值较去年同期2.8亿元的利润水平增长32%。 公司声明:“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集团多措并举优化运营效率、严格管控成本费用,以及深化精细化管理,推动集团整体经营效益显著提升。” 小菜园股票周一高开,早盘上涨4.7%至9.79港元,相较去年12月上市价8.50港元上升约1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提升效率持续关店 呷哺呷哺预告亏损大减

火㶽餐厅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周日发盈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约为19亿元,同比下跌18.9%,但亏损大幅收窄至8,000万元至1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2.74亿元。 公司指出,期间持续成本优化,以数字化供应链降本增效、不断升级新型物流枢纽及标准化流程,以及优化餐厅布局结构。期内关闭低效餐厅,并聚焦高潜力区域,预计在资产减值损失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64.1%。 呷哺呷哺周一平开报0.78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下跌2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ull Truck Alliance deals in trucks

增货运经纪收费 满帮危中有机

这家货运平台企业警告,上调货运经纪服务费率可能导致业务量显著下滑,或将对企业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重点: 随着政府补贴减少,满帮将上调货运经纪服务收费,以建立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这家货运应用运营商,一季度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不良贷款率攀升至2.2%   阳歌 满帮集团(YMM.US)一度因忽视监管机构而付出代价,如今这家货运应用运营商正迎来一道基础经济学新课题。 这源于公司上周五发布的简讯预警,其第二大收入来源货运经纪服务的收费上调,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满帮坦承此举几乎必然导致部分客户流失,公司的客群主要由货车司机与货主构成。 这是满帮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穿越更崎岖道路的最新调整举措之一。其他变动包括去年的裁员,以及针对核心客户小微企业放贷规模的快速扩张,这些企业常需短期融资维持运营。 上述举措对维持业务良性运转确有必要,但亦伴随风险,也彰显企业未雨绸缪规避深层隐患的主动性。这正是投资者乐见的治理水平,或是雅虎财经调研中13位分析师中11位给予“买入”或“强烈买入”评级的原因之一。 满帮称最新涨价旨在“保障货运经纪业务可持续性”,该业务致力于为货主精准匹配运力。历史财报显示,该业务曾获大量政府补助,而今政策力度似在减弱:今年一季度,政府补助总额为4.67亿元(折合6,500万美元),同比下降41%,上年同期则达7.95亿元。 公司声明称:“预计自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季度起,货运经纪服务交易量将显著收缩,导致该业务营收下滑;同时对应营收成本上升,可能对公司利润产生一定程度负面影响。” 公告发布前的周五,满帮股价下跌7.7%,表明市场当日或已充斥涨价传闻。该股年初至今基本持平,但52周累计涨幅达50%。 凭借以运满满、货车帮两大应用为核心的轻资产模式,该平台为连接货主与司机提供多元化服务,展现出较强吸引力。轻资产模式外,满帮以自有资金独立运营小贷业务。 伴随中国经济放缓的压力传导至货运从业者,该业务需求持续攀升。截至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表內,中小微企业贷款额4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6亿元增长25%。与此同时,其不良贷款率由2023年末的2.0%微升至2.2%。 监管合规风波 稳定货运经纪业务的举措,仅是满帮的最新调整。三年前,公司因赴美上市前,未完成网信办数据安全审查遭遇重罚。 作为处罚,2021至2022年,公司两大主力应用被暂停新用户注册约一年。最终完成审查后,获准重启新用户注册。 2022年,中美证监机构就中概股审计底稿争议激化时,满帮据传曾考虑赴港二次上市。但伴随中美最终达成信息共享协议而化解争端,满帮终止这一计划。 即使当前涨价举措及前述贷款扩张,加上不良率攀升令压力加剧,但公司业务此前对经济放缓展现较强韧性。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9%至27亿元,但三大主营业务增长显著分化。 核心交易服务营收同比跃升51.5%至10.5亿元,超越货运经纪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满帮将前者飙升归因于平台活跃度提升,应用订单履约量同比增长22.6%达4,820万单,平台月活跃货主增长28.8%至276万。 相比之下,一季度货运经纪服务收入基本持平于约9.66亿元。新涨价机制实施后,该业务或于三季度起转入收缩通道,幅度可能显著。第三大收入来源货运信息发布服务,当季增长10%至2.35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仅10%。 轻资产模式赋予满帮显著盈利优势。去年,其毛利率已达54.6%的高位,今年一季度更跃升至69.2%,主要受益于政府增值税减免,这是另一支持小微企业纾困的政策红包。 去年裁员5%亦提振盈利表现,助推一季度管理费下降30%。当季净利润翻倍至12.8亿元,现金及投资余额仍保持293亿元高位。这一切印证纵使其面临经济放缓风险,这家企业善于在问题恶化前主动破局的禀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