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辉清洁受惠疫情 上市筹钱扩大版图

这家物业清洁服务供应商在新冠疫情期间生意兴隆,更申请到港交所上市筹资,把业务范围扩展到中国更多省市
重点:
- 升辉清洁成为‘疫市奇葩’,希望到港交所筹资加速扩张步伐
- 清洁服务属于劳动密集行业,公司需面对成本上升的挑战
刘明
新冠疫情反复,不少行业叫苦连天,但也造就了一些新的商机。得益于民众对公共卫生意识及标准的提高,环境清洁服务需求大增,成为“疫市奇葩”,其中一名受惠者,就是第二度申请到港交所上市的升辉清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升辉清洁扎根广东,业务覆盖14个省级地区,为商业楼宇、住宅物业、购物商场及公用设施提供清洁服务,其中位处广州核心商业区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太古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均是该公司的重点客户。
中国政府持续推动公共空间清洁,认可公私合营模式,加上住宅及商业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清洁标准提高及专业化,促使公共及物业清洁行业长足发展。据公司引述的研究机构报告,过去几年中国的公共及物业清洁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约10%,估计稳定的增长趋势可以维持至2026年。
除了前景乐观,升辉近年的发展可谓得益于新冠疫情。据招股书显示,公司业绩近年持续增长,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其服务合约数量由前一年的514份大增30%至668份,令该年的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增加19.4%及54.5%;虽然2021年合约数量仅微增约一成至732份,但收入与净利润仍分别上升21%及27.5%。总结公司过去三年净利润达9,150万元,足以通过港交所的盈利要求。
由于公司有超过九成收入是来自经过竞标所得的获授合约,足见在行内具备相当竞争力,加上手上拥有多元化及具实力知名客户,持续收入来源获得一定保证。
积极扩展版图
细分来看,升辉有超过九成收入来自私人物业清洁,虽然与物业管理一样,无可避免会面对中国官方楼市调控及经济下行压力,但公共空间清洁的市场规模大于物业清洁,而且国家对市政环境卫生越加重视,为升辉的公共清洁业务提供发展空间。
此外,升辉锐意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公司已表明,一旦成功上市,部分集资所得将于2022年第四季在中国一线及新兴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及杭州设立办事处,可见其加快扩张的意图。
但值得留意的是,升辉虽然已在广东建立优势,但要将成功经验复制至其他地区,仍面对不少阻力。一方面,公司在广东发展超过20年仍能保持增长动力,过去两年来自广东的收入分别增21.3%及17.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广东以外业务却未见重大突破。
该公司2017年开始将更多资源和业务重心转移至海南省,并于2020年在重庆成立分公司,但过去两年公司来自海南的收入倒退,占总收入比例由2019年的14.2%降至去年的7.7%;去年重庆业务占总收入约3.8%,来自其他地方如安徽、福建等合计收入虽然大增1.6倍,但也仅占总收入约5%,因此公司超过八成收入仍然来自广东。
劳工成本大涨
公司另一大挑战是控制成本。清洁服务为劳动密集行业,公司的成本有超过一半为雇员福利开支,同时过去三年虽然规模扩大,但没有足够员工及清洁专用车辆营运,需要将项目外判予其他服务商,使其分包劳工成本占成本达四成,因此公司旗下雇员加上分包劳工,已占了总成本九成。再者,国家高度关注劳动权益及保障,随着雇员成本不断上涨,升辉要持续扩张的同时,如何降低成本及提升效益将是一大难题。
针对此问题,升辉清洁计划上市的另一目的,是募集资金用于策略性收购同业,购买收集垃圾的设备、清洁机器人及升级资讯科技系统等等,以减轻对人手的依赖。
综合而言,疫情令社会卫生意识提高,清洁服务市场催生庞大需求,加上行业经营分散,为升辉提供大量扩张机会,此刻计划上市集资,正好把握机遇加快拓展。但公司过去扩张步伐迟缓,未来要攻入竞争剧烈的一线城市,仍面临较大变数,加上清洁服务行业面对劳工成本、资源不易共享问题,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制约了自然增长动力,需透过不断投入或并购以维持增长。
估值方面,在深交所挂牌的清洁及市政环卫龙头玉禾田(300815.SZ)市盈率约12倍;香港上市的环境服务商碧瑶绿色(1397.HK)市盈率约16倍。升辉去年净利润约3,990万元,以同业平均市盈率14倍计算,升辉上市的市值大约在6.7亿港元(5.6亿元)左右。
值得一提,升辉清洁去年4月曾提交上市申请材料,但该申请于6个月后届满而失效,这次再接再厉,承销商从小型券商长雄证券换了国企背景的信达国际。信达国际过去两年曾为物业管理公司宋都服务(9608.HK)、交易中心运营商温岭工量刃具(1379.HK)及软件商伊登软件(1147.HK)担任承销商,但三家公司的股价都有上市首日破发。且看如果升辉能成功上市,能否为信达国际打一场“翻身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