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0.HK
Apollo Future Mobility's net loss widened by nearly 80%

去年仅交付两辆车的Apollo Future出行,造车梦能否继续?

重点:

  • 公司去年扩大亏损近八成至15.4亿元
  • 公司珠宝、钟表销售收入占总收入超过85%

  

李世达

在新能源车这条跑道上,有企业如火箭般直冲云霄,也有公司像一架在跑道上滑行的飞机,尽管引擎声震天响,却始终没有离地。曾扬言颠覆未来出行模式、打造高端智能超跑的Apollo Future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0860.HK),就是这样的例子。

根据公司公布的最新业绩报告,Apollo Future出行2024年录得年度亏损15.38亿港元,较2023年的8.6亿港元扩大78.8%。尽管收入按年增长21.8%,达到3.4亿港元,但毛利却由6,314.7万港元大幅下跌至1,572.4万港元,毛利率仅为4.6%。公司表示,毛利率下滑是受到贷款融资利息收入下降,以及珠宝钟表毛利率下滑影响。

业绩公布后,Apollo Future出行股价不跌反升,当日收报0.69港元,升逾30%,过去六个月则跌1.8%。

去年交付两辆车

根据公司的介绍,Apollo Future出行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的公司,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交通效率和用户出行体验。尽管以“出行”为名,公司去年却仅交付两辆Apollo FutureIntensa Emozione(IE)超级跑车。该款车限量发售10辆,在2017年发表时即已售罄,去年完成最后两辆的交付。

卖十台车就用了八年,显然不能以此为生。事实上,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仍是珠宝销售。去年公司珠宝、钟表产品销售收入录得2.9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达85%,且较2023年的2.37亿港元增长约22.6%;至于分销汽车及相关组件、提供工程服务、零部件设计等汽车相关业务,仅录得4,059.5万港元收入,占总收入11.9%。另外还有一部分收入则来自贷款融资的利息。

公司的前身力世纪有限公司,最早经营珠宝钟表产品销售业务,2015年进军电动车市场,先后收购日本电动车整车制造商GLM、德国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Ideenion Automobil AG,以及德国小众超跑品牌Gumper,两年后正式更名为Apollo Future出行。

Apollo Future出行并非传统新能源整车厂,而是试图走出一条“高性能+智能科技+国际品牌”的差异化路线。然而,尽管理念很美好,实际的进展却很有限。除了初代超跑Apollo Future IE卖出10辆外,新一代车型Apollo Future EVO迟迟无法推出,研发的工程原型车G2J也不了了之。

出售关键武器

不仅造车没有进展,公司去年还出售了核心技术资产。去年8月,Apollo Future出行出售3D打印公司Divergent Technologies的12.87%股份,作价1.02亿美元,带来1.06亿港元的亏损。公司坦言,出售Divergent Technologies是别无选择,因为该公司一直向美国国防反情报和安全局申请设施安全许可,以获取机密国防合同,中资身份敏感。

3D打印技术,特别是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对Apollo Future出行来说曾一度被视为其“弯道超车”的关键武器。Divergent Technologies主打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快速制造汽车底盘与关键零件。其开创性技术允许模块化设计、轻量化结构及缩短开发周期,吸引了如空中客车、丰田等业界关注。

不过,尽管技术前卫,但3D打印在汽车产业的大规模应用始终未能落地,原因是成本高昂、量产效率低,难以取代传统汽车零部件工艺。因此Divergent至今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也未贡献稳定利润。对Apollo Future出行来说,对其的投资成为“前期烧钱,后期沉重”的资产包袱。

公司最终出售Divergent Technologies,虽说是甩掉了烧钱项目,但也意味着“掌握全球汽车制造颠覆性技术”的叙事已经正式破灭。

在此之后,公司在财报与简报中提及,正在研发新世代豪华电动车平台,但未公开具体产品细节或开发进度。此前曾预告将进行软硬件整合,导入高性能电池与模块化设计,也缺乏原型展示。

总而言之,与其说Apollo Future出行是一家造车公司,还不如说他是一家有着造车梦的珠宝钟表分销商,乘载的是其大股东、澳门前特首何厚铧之子何敬民等港澳资本的造车梦想。

去年12月,公司发行可换股债券,浙江宁波市政府持有的国资企业宁兴(集团)有限公司出资约3亿港元认购,约占换股后16%股份,成为仅次于何敬民的第二大股东。

目前,Apollo Future出行市销率约为1.32倍,较去年同期约0.32倍上升不少,但公司股价仍维持低迷,在0.4港元至0.7港元徘徊,考虑到公司在主营业务上未见进展,对投资人来说相信吸引力很有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圆通国际亏损扩大 中期蚀6,000万

快递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亿港元(下同),股东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4,210万元,增加43%至6,040万元。 来自海运业务的分部业绩续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61.8%至930万元,空运业务的分部业绩则续录得亏损,并从去年蚀100万元扩大至亏损5,310万元。 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收入及毛利,而集团战略性地缩减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较长业务,亦导致收入及毛利减少。同时,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推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亦令开支增加。 圆通国际周五平开报1.24元,过去一年高位下调2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乐暴雷阴霾 雅生活预告上半年扭亏

雅生活在房企债务风暴中选择强硬自救,以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断尾止损,成功扭转去年逾16亿元亏损,预告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 重点: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透过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等手段,成功压缩关联公司应收账款风险    李世达 在中国的这场房地产风暴中,物业管理公司通常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因为它们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稳定,甚至能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变现的机会。然而,当母公司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物管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计提关联公司雅居乐(3383.HK)的应收款减值而录得逾16亿元亏损。但时隔一年后,雅生活却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介乎3亿至4亿元。扭亏为盈的背后,雅生活显然做对了什么。 采取诉讼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动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与雅居乐的财务纠葛展开。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对关联交易采取了更严格的合同条款设计,以缩短回款周期并减少坏账暴露。雅生活明显向外传达讯息,关联公司不能长期拖欠款项,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早期。 另一个动作是接受工抵资产,用工程项目中的资产抵消应收款,这种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现金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务实选择。虽然流动性差,但相比坏账全额撇掉,仍能部分对冲风险。 更进一步,公司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把重心放回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等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板块,对房地产相关的外延增值服务则大幅收缩。 过去一年,许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场,但雅生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不留情面,直接“断尾求生”,不再让自己被高风险业务绑架。现金流是最真实的语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确提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雅生活还完成了两笔关联收购,将雅居乐旗下环保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约6,000万元,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务与环保板块的新收入来源,也为未来经营现金流增添了潜在支撑。 股价半年累涨三成 市场对这份盈利预告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后首个交易日,雅生活股价当日大涨13.6%,报3.55港元,过去半年累涨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业(6666.HK)在恒大集团(3333.HK)爆雷后,被曝出约134亿元资金被母企挪用,资金链一度断裂,欠缺独立修复能力,只能等待清盘人安排。在恒大集团即将退市之际,传出正在为恒大物业寻找买家。恒大物业今年以来股价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带动。 另外,世茂服务(0873.HK)则在维持主业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对母企物业的依赖,开始切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运营管理等领域,但去年业绩仍陷亏损,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创服务(1516.HK)则因母企流动性压力过大,选择“收缩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例如出售彰泰服务股权,把资源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报,但在今年以来物管股回暖带动下,股价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短期内市场的热情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雅居乐的债务压力依然存在,若未来再次陷入流动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虽已加快第三方项目拓展,但目前规模仍有限,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 雅生活的确展现出逐步脱离母企风险的能力与企图心。以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盈利来看,估值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处于“价值修复”阶段。若能进一步扩大第三方市场并保持正向现金流,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不过,母企雅居乐的债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投资者宜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进度,现阶段仍应保持审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美妆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称,受惠于彩妆品类销售回暖与护肤品强劲增长,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逸仙财报显示,本季度护肤品销售额达5.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5亿元猛增78.7%。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了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护肤类加速扩张,使其在本季度总营收占比达到53%,超越彩妆成业绩主力。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将放缓至15%至30%,当期营收预测为7.79亿元至8.8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二季度实现盈利,当季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财报发布后,逸仙控股周四股价上涨0.6%至9.60美元,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