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制裁中国芯片产业的持续影响,这家中国芯片巨头去年四季度业绩表现差强人意,更预告今年收入再录得低双位数降幅

重点:

  • 中芯去年四季度收入及净利润分别环比倒退15%及18.1%,而本季的业务指引是收入环比再下跌10%至12%,反映管理层持续看淡公司前景
  • 美日荷三国就向中国禁运DUV光刻机一事达成协议,中芯业务首当其冲,而该项制裁措施的力度,更关系中国芯片业的未来

罗小芹

美国制裁中国芯片业的不利影响持续浮现,中国芯片生产商龙头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0981.HK; 688981.SH)上周四公布的去年四季度经营表现疲态毕露,期内收入下降15%至16.21亿美元(110亿元),为两年来首度录得环比降幅;此外,其净利润也环比减少18.1%至3.86亿美元。

除了体验到美国制裁的重压,中芯及其同行也开始感受全球芯片行业衰退的影响;在过去两年里,由于疫情大流行期间全球芯片短缺,曾经令中芯成为受惠者。

按去年全年计算,中芯销售收入为72.73亿美元,同比增长33.6%,净利润为18.18亿美元,同比增长6.8%,主要因为去年上半年、即美国国会于7月底通过《芯片及科学法案》前,其销售表现仍然理想所致。

如果参考季度毛利表现,足以显示中芯形势相当险峻。其毛利率从2022年首季度的40.7%,先小幅下跌至二季度与三季度的39.4%和38.9%,到四季度突然大挫至32%。更令市场震惊的是中芯给出今年首季度的指引,首先是预计收入环比再减少10%至12%,预测毛利率更腰斩至19%到21%,而全年毛利率仅在20%左右,远低于去年的38%。

中芯坦言,公司在尖端技术方面仍落后于竞争对手几代,加上近年来美国出台对华出口禁令,加剧中国芯片行业的扩展压力。消息公布后,中芯的股价连挫两个交易日,累录5.3%跌幅,反映投资者对这份业绩及其展望的反应较为负面。

管理层悲观

另外,随着经济不明朗因素增加,市场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减弱,中芯的业务高峰期已成过去。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财报电话会议表示,去年智能手机、计算机、家电的市场需求由强转弱,手机和消费领域的显示驱动类芯片,库存周期或高达三个季度,客户下单意愿明显减少。

在美日荷就DUV光刻机输华限制达成协议前,美国政府已祭出一系列芯片制裁措施,包括去年7月通过的《芯片法案》,向全球合资格晶圆厂提供高达527亿美元补贴和税收抵免,条件是晶圆厂未来十年不能在中国投资;此外,亦同时限制具超级算力的GPU芯片输华,最后连美籍公民和持绿卡人士、以及美国法人的所有雇员,都被禁止向中国芯片企业提供服务。

面对严厉制裁下,从中芯对2023年的展望,可见管理层对前景看法悲观。公司称,今年上半年行业周期尚在底部,外部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依然复杂,基于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预计今年全年销售收入同比降幅为低双位数,毛利率在20%左右,产品折旧同比增长超两成。

中芯预计,今年的资本开支与去年相比大致持平,在持续投入过程中,毛利率将承受高折旧压力,公司会把握产能扩建节奏,以保证一定的毛利率水平。

中芯目标是持续盈利,并不保证盈利有增长。要留意的是,上述展望是假设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意思是美国制裁中国芯片业的力度不再升级,而且全球对芯片需求稳定,这其实是非常乐观的情境。然而,近期美日荷已就限制向华出口低端型号的DUV光刻机达成协议,作为中国芯片代工制造业龙头、与台积电(TSM.US, 2330.TW)对目标中芯,很难期望在光刻机贸易获得友好待遇,而公司在现有的28纳米制程升级,已近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台积电是全球芯片代工业的标杆,它在制程工艺已抛离韩国的三星电子(005930.KS)及美国的英特尔(INTC.US)最少一至两代,读者可以从两者技术水平差距,看看美日荷的新制裁措施如何打击中国芯片业发展。

制裁恐升级

论制程工艺,台积电正计划于2025年量产2纳米的芯片,但中芯还在14纳米制程芯片的良率挣扎,台积电承受的研发投入和设备折旧远较中芯大,去年仍取得令人眼红的59.6%毛利率,显见高端芯片市场有庞大商机,问题只是其他对手能否达到台积电的工艺水平。

美日荷就限制DUV光刻机输往中国一事达成协议,迄今未公开文本,应是美方希望给与日本及荷兰更大操作空间,现时协议最不清晰的地方是制裁范围。DUV应对的制程工艺是65至110纳米,参考目前中国制程需求最大的工艺范围介乎28至110纳米,如果三国加大制裁力度,令禁运范围最终覆盖至110纳米,对中芯的影响将会立竿见影,甚至会危害中国芯片业的未来。

面对制裁压力,中芯仍在中国扩大产能,全年资本开支暂时维持63.5亿美元。至去年底,中芯深圳已进入投产阶段,中芯京城也进入试生产阶段,但由于瓶颈设备交付延迟,量产时间预计将推迟一到两个季度。

以中芯去年的净利润推算,其最新市盈率约9.5倍,低于台积电的14.6倍,其相对落后的估值,反映中芯在面对国际围堵及需求减弱的双重不利条件下,投资者对其前景抱有戒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纳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势昙花一现

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纳入港股通,让内地投资者能买卖其股票。 公司指出,连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机制,已于周一正式启动。 公司表示:“董事会认为,公司被纳入港股通名单,将有助加快扩大公司股东基础及提高股份流通性,并进一步提高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及品牌知名度。” 在获纳入港股通的首个交易日,正力新能股价周一上涨6.4%。但次日回吐多数涨幅,周二收市下跌3.6%,报10.83港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7,557倍破港纪录 大行科工首挂午收升21%

折叠自行车制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挂牌,开市即升36%报67.5港元,之后股价略回软,中午收市报60港元,升21%。 公司发售792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每股售价49.5港元,录得超额认购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认购纪录,国际配售超额20.65倍,集资净额3.42亿元。 集资所得三成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三成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另外三成用于研发,余下一成作一般营运资本。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花旗银行终止银联成员资格

中国银联近日公告,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成员资格。银联方面证实,此举为花旗中国主动申请,与其近年全面退出个人银行业务相关。 据财新周五报道,花旗中国回应指出,随着零售财富管理和信用卡业务的出售与关闭,银联成员资格已无必要,但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响。该行强调,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专注企业与机构客户的跨境银行需求。 自2021年花旗集团(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国在内14个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以来,花旗中国已将36亿美元的财富管理资产出售予汇丰,并于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业务剥离。与此同时,花旗集团今年6月宣布精简其位于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中心,裁减约3,500名员工。 花旗中国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1,761.42亿元(24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但营收按年增长20.5%至57.96亿元,净利润亦大增53.9%至17.55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对冲中美关系风险 传奇生物拟第二上市

彭博社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抗癌疗法研发企业传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GN.US)正考虑二次上市,潜在地点包括香港、新加坡及伦敦。 传奇生物将成为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的最新成员,多数企业选择香港上市,以对冲中美关系风险。传奇生物由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创建,后者至今仍持有其48%股权,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业务遍及中国。 传奇生物认为二次上市或可提升估值,尤其在香港市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累计上涨逾一倍。该公司美国上市股票周五收涨3.1%至36.08美元,年内累计涨幅约1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