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风电传动设备售价下降和疫情持续影响,中传动半年销售收入倒退,而且由盈转亏。但是,公司近年涉足与本业无关的大宗商品贸易,或许是业绩转差的真正原因

重点:

  • 中传动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6%,期内由盈转亏,录得7,871万元净亏损
  • 因应大宗商品贸易应收帐增加,公司加大借款额以弥补流动性,令总负债于半年间大增41.5%至224.6亿元,财务成本也因此大增近一倍

罗小芹

为何一家风电齿轮传动设备的供货商,却高调参与风马牛不相及的大宗商品贸易,导致业绩跟随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

由于风力发电传动设备售价下降,加上新冠疫情影响销量,中国高速传动设备集团(0658.HK)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减少8.6%至96.9亿元。期内公司转盈为亏,录得7,871万元净亏损,远逊去年同期的7.23亿元净利润。业绩公布后,中传动本周一的股价下挫近一成,报收4.42元。

对于业绩走样,中传动解释,主因是出售旗下重点业务──从事齿轮、齿轮箱及配件制造及销售的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43%股权后,产生的所得税开支3.15亿元,以及与这项出售相关的认沽权负债,所产生的利息支出约8,600万元。

但真正原因是否公司的解释般这样简单?细看这份中期业绩,并没有标明每项单独业务的盈利状况,但参考公司上半年整体收入仅同比减少8.6%,假设净利润按同样比例降至6.7亿元,再扣除上述两项支出,期内理应还有2.7亿元盈利,与实际亏损7,871万元仍有颇大距离。

那么,多出了的亏损额是从何而来?原来除了所得税开支外,期内财务成本急升95.6%至2.64亿元,也是值得投资者留意的数字。

新业务资金需求大

中传动于2020年下半年开展大宗商品贸易业务,据公司2020年财报披露,大宗商品贸易业务在整体贸易业务中占比约60%,主要涉及成品油及电解铜的采购及销售,而钢铁产业链业务占比则约为40%,主要涉及原煤、钢铁上游原料、焦炭、散装钢材的采购及销售。

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两极化,钢铁相关产品价格由高位回落两成,但煤与油价格却居高不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贸易中间商的融资能力有很大要求,也导致中传动财务情况转差。

中期财报显示,过去半年间,中传动的存货由52.1亿元增至58.2亿元,贸易应收款由44.3亿元增至58.4亿元;由于贸易业务让公司开始增加借款弥补流动性,令该公司截至6月底的总负债在半年间大增41.5%至224.6亿元,将其资产负债比率推高9.2个百分点至62.7%,主要是增加了银行借款及出售事项相关认沽权负债所产生的应计利息。因此,这也解释了财务成本为何会同比大增接近一倍。

作为风电齿轮传动设备的领先供应者,中传动的风电齿轮传动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包括2兆瓦至7兆瓦风电齿轮传动设备产品,已大批量供应国内及国外的风机成套商,例如美资GE Renewable Energy、德资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印度Suzlon及韩资Doosan等知国际公司。

核心产品收入下挫

从上半年收入结构看,核心风电及工业齿轮传动设备收入为64.39亿元,同比下跌10.8%,占总收入比例达66.5%;轨道交通齿轮传动设备收入减少9.5%至1.84亿元;贸易业务收入为30.4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4%。

据德邦证券统计,齿轮箱约占风电机组11%成本,仅次于叶片环节,价值量甚至高过发电机。齿轮箱环节的市场份额早年多为外企盘踞,近几年逐步被国产货替代,参考同业杭齿前进(601177.SH)去年及今年上半年财报表现,净利润率分别为6.4%及8.14%,可见风电齿轮传动设备虽面对价格下跌趋势,但在国策扶持下,仍不致陷入亏损。

然而,今年3月4日,中传动将43%的南京高速齿轮权股出售予丰盛控股(0607.HK),持股量从93.02%降至50.02%,获得35亿元所得款项净额。在基本面理想的背景下,中传动仍然大手减持深耕多年的核心业务,反映公司急需现金套现。

要比较中传动的估值,可参考风电设备龙头金风科技(2208.HK)与大部分收入来自发电设备的东方电气(1072.HK),两者的预测市盈率约14倍及9.9倍。反观中传动的追踪市盈率仅约5倍,考虑到该公司看起来有点“不务正业”,加上出售主业南京高速股权对业绩的负面影响,可见市场给予其较低估值,并不是无的放矢。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涨

芯片制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掛牌,首日大涨16%,收市报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过上市集资22.6亿港元,首个交易日收盘市值达152亿港元。 香港的公开发售获得13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逾7倍。每股發行價120.5港元,共发行1,870万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与其科创板现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公司专注于无刷直流(BLDC)电机控制及驱动芯片领域,此类芯片通过电磁力驱动,与传统电机存在技术差异。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6%至6亿元(折合8,400万美元),利润增长27%至2.22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果链巨头蓝思科技 上市首日午收升5%

手机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 300433.SZ)周三在港挂牌,开市升近4%报18.88港元,之后股价窄幅上落,中午收市报19.06港元,升4.8%。 公司发售2.62亿股,每股以上限18.18港元定价,录得超额认购近462倍,国际配售超额16倍,集资净额46.9亿港元。 公司引入十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1.9亿美元,当中包括有小米旗下的Green Better、Oaktree、UBS资产、Redwood Elite及世运线路版等。 蓝思科技是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去年收入约699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升28.3%,盈利升近20%至36.2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广汽与Stellantis合资车企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238.HK;601238.SH)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STLA.US)合资成立的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周二宣布已由破产管理人申请法院裁定破产。管理人表示,公司已无重整及和解可能,资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无力清偿到期负债。 广汽菲克透过管理人微信公众号披露破产清算最新进展。该公司曾凭借Jeep车型本土化生产,在中国市场取得高峰,但随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吸引力下滑,最终陷入长期停产。 2022年10月,广汽菲克因经营不善,且实际资产无法偿还全部债务,正式进入破产程序。随后近3年里,广汽菲克拍卖了超过3,000件标的物,包括模具、试验车等。至于土地、建筑物及生产设备等核心资产已五次公开拍卖,但因无人出价而全部流拍。虽然该公司曾招募投资者重整,但一直无人问津。 广汽集团表示,此为法院及破产管理人依程序推进的正常安排,集团将尊重并支持相关工作。Jeep品牌虽已停止中国本土化生产,但牧马人、大切诺基等高端车型仍透过进口方式销售。 广汽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2.96港元,转升1.0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 ‘Warring States Era’ for smart cockpits, Megatronix bets on modular approach

智能座舱战国时代 镁佳盼借模块化突围

正申请在港上市的的镁佳股份,试图以“模块化+多域融合”为核心策略,证明他们有更好的盈利能力 重点: 公司收入在2023年大幅增长,去年小幅回落至14.2亿元 过去三年亏损持续收窄,但去年应收票据激增336%   李世达 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驱动下,“智能座舱”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创新焦点之一。从过去仅止于语音控制与大屏幕显示,到如今结合AI语义理解、视觉识别、情境交互与远端OTA升级,智能座舱已逐渐从附加功能变为主机厂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场域。 这场由软件定义主导的新技术浪潮,不仅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格局,也催生出一批介于博世、大陆等传统Tier 1巨头与模块零件厂之间的“Tier 1.5”供应商,它们以模块化架构、AI算法与可重复部署为卖点,快速抢占主机厂的下一代车型平台。 这股趋势促使了包括博泰车联网、四维智联(已通过上市聆讯)及佑驾创新(2431.HK)等智能座舱领域公司纷纷选择赴港上市,而2018年创立的镁佳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去年底上市的佑驾创新,其股价至今已上涨39%。 根据申请文件,镁佳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合式的智能座舱+X产品理念。简单来说,该方案通过整合多种智能汽车功能,包括智能座舱、ADAS泊车、ADAS驾驶、车联网、OTA升级等,嵌入统一的实体域控制器,以用于置入车辆中。 镁佳称,其采用模块化、可重复的软件架构,使不同厂商可以快速集成至各自车型中,这种“预开发模块库”逻辑不需要在每次得到定点后重新开发,可以有效缩短开发交付时间至“以月为单位”,适合中国汽车市场当下“快周期、低成本”的需求环境。 主动放弃最大客户 截至目前,镁佳的客户包括奇瑞、长安、东风、长安马自达、日产和福特等头部车厂的多款车型。而自2022年首款搭载镁佳方案的车型量产以来,公司业绩也经历了强劲增长。 自2022年起,公司收入从3.88亿元(5,400万美元)跃升2.9倍至2023年的15.13亿元,2024年小幅回落至14.2亿元。同期公司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05亿元、8.02亿元和3.24亿元,占其收入约52.8%、53.0%和22.8%。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2024年初决定与过去两年的最大客户终止合作关系,该客户即中国智能座舱龙头德赛西威(002920.SZ)。退出合作之后,虽然当年收入有所下降,但毛利率却由2023年的12.1%大幅增长至21.8%。 当同行都在牺牲利润换规模时,镁佳选择反其道而行,虽失去最大客户,但提升了毛利率,降低了客户集中度,令其业务结构朝向更可盈利的方向优化。 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已与12家车厂建立合作关系,累计获得48个车型定点,年交付量超过63万套,申请文件中称:“中国约每十辆搭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新车中,就有一辆使用镁佳股份的解决方案”。 不过,就如同中国汽车供应链上的其他产业,镁佳也处在亏损阶段。2022年至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分别为4.23亿元、3.57亿元及2.91亿元,呈持续收窄的趋势。公司称,亏损的收窄归功于零组件实现国产替代与供应链优化,以及更多高毛利的模块进入产品组合,同时模块化平台的导入,有效降低新项目开发的边际成本。 去年应收票据暴增 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87亿元,另有2亿元受限制现金,但去年公司应收票据从2023年的5,719万元暴增336%至2.49亿元,另外还有约6.49亿元的应收帐款。这意味着越来越多货款结算转向票据支付形式。票据支付延长了实际回款周期,往往达三至六个月甚至更长,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运营压力。 在资本支持方面,镁佳自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多轮融资,至今年5月完成3,069万美元的D+轮融资后,估值达9.3亿美元,与博泰车联网传出的估值逾10亿美元相若。不过,镁佳盈利状况好过博泰车联网,前者亏损持续收窄,后者同期则扩大至5.4亿元。从毛利率看,镁佳的21.8%也好过博泰的11.8%、佑驾创新的16%。 当前智能座舱行业正从“烧钱创新”进入到“落地量产”阶段,镁佳股份凭借模块化平台与预开发策略,在技术交付与成本控制上展现出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虽尚处亏损,但其毛利率改善及与头部车厂的合作基础,已使其具备进一步放量成长与平衡盈亏的潜力。 而随着佑驾创新等同业在港股市场获得积极定价,智能座舱的估值参照正在上升,为镁佳创造了有利的上市窗口。若未来能在客户结构、现金流与产品出海等方面实现突破,资本市场对其预期也有望随之抬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