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life's SPAC listing approved

这家为蓝领提供服务的公司,即将完成在纳斯达克的SPAC上市,以筹集少量资金

重点:

  • 放弃赴港上市尝试两年多后,优蓝国际终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进行SPAC上市
  • 由于两年前在香港IPO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商业模式不赚钱,公司可能急需现金

  

梁武仁

绝望肯定是促使人把事情做完的强大动力,不管是好是坏。

这是从优蓝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故事中得出的一个教训,作为面向蓝领的招聘和职业教育服务提供商,公司在上市道路上又回到一个不那么理想的备选计划。该计划在上周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优蓝国际,利用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纳斯达克上市。

借壳上市并非优蓝国际原来的计划。公司曾于2022年底尝试在香港申请IPO,并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申请。但此事在六个月时间里毫无进展,计划因此失效,此后公司没有提供任何更新文件。

相反,去年5月,优蓝国际宣布同意与在纳斯达克交易的SPAC Distoken Acquisition Corp.(DIST.US)合并。像Distoken这样的SPAC是空壳实体,可作为实体公司通过反向合并上市的工具,从而绕过传统上市很多繁琐要求。

上周四,中国证监会终于批准了这笔交易,为优蓝国际扫清一项关键的监管限制。从2023年初开始,中国要求那些寻求海外上市的公司先获得此类批准。

据报道,最初尝试在香港IPO时,优蓝国际试图筹集至少1亿美元资金。考虑到它在IPO前的融资中获得的估值,这个目标在当时看起来是可行,因市场对中国蓝领的服务需求旺盛,投资者看好它的增长故事。

在提交IPO申请前,公司在六轮融资中筹集约13亿元(1.78亿美元),投资者包括电魂网络(603258.SH)的子公司杭州电魂、三七互娱(002555.SZ)的子公司安徽尚趣玩、海宁中南和新东方基金。当时,最后一轮融资对优蓝国际的估值高达33亿元。

优蓝国际未能实现香港上市的原因不得而知,但部分公司因不满足香港交易所和香港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而放弃是常事,首次申请上市的公司尤其如此。在申请失效后,优蓝国际就从股票投资者的视线中消失了,直到传出与Distoken的交易。

但有一点很清楚,如果顺利完成SPAC上市,优蓝国际的估值可能会小得多。该SPAC在2023年2月的IPO中仅筹集到6,900万美元,其市值一开始就不高,现在更是缩水到3,740万美元。估值下滑似乎与2023年11月按照修订条款,赎回价值约3,200万美元的股票有关,此举是为了让SPAC有更多时间完成合并。这似乎表明其原始投资者,对SPAC能按时完成合并的信心下降。

Distoken的发起人兼投资者借了一些资金来弥补部分现金损失,但这家SPAC的资金仍大幅减少。截至2023年底,其信托账户中有大约4,100万美元,这笔资金可提供给其合并目标。这意味优蓝国际通过Distoken借壳上市获得的资金,将远远少于其原计划通过香港IPO获得的资金。

盈利之路漫漫

所有这些都表明,自最初的香港上市申请以来,优蓝国际的估值可能已经下滑。公司很可能正努力提高利润(如果还能盈利的话),而且可能急需现金。Distoken尚未在文件中披露Youlife的任何财务信息。但优蓝国际早前在香港IPO的招股说明书中,提供了一些关于该公司财务状况的线索。

截至2022年上半年的三年半时间里,优蓝国际累计净亏损超过5.4亿元。这并不仅是折旧成本等属于非现金性的会计损失。公司实际上消耗了相当多的现金,截至2022年6月底,经过多年的负现金流后,其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4.42亿元。

优蓝国际的商业模式依赖中国蓝领就业市场的需求。中国需要此类劳动力来实现其高质量经济发展,以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然而,这类工人通常供不应求,因许多年轻人倾向取得大学学位,这样就能找到收入较高、体力要求较低的工作。

这种供需失衡本应为优蓝国际带来丰厚的收益,公司自称是“中国领先的蓝领人才终身服务提供商”。公司的服务涵盖蓝领员工可能需要的全方位服务,从招聘到职业培训。优蓝国际甚至在2021年收购了合肥的一所职业学院。

但优蓝国际并非唯一追逐蓝领需求的公司。这个领域高度分散,竞争激烈,使得任何一家服务提供商,都难以快速增加收入或占据有意义的市场份额。

更糟糕的是,由于关键功能依赖于外包,优蓝国际的成本高昂。正因如此,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不到0.5%。到2021年,这个比例提高到略高于20%,但对于一家自称通过“先进的技术赋能”的公司来说,仍然不够鼓舞人心。

鉴于优蓝国际转向小型SPAC上市,外界可以合理推测,自尝试香港上市以来,它的境况并没有好转多少。Distoken的时间也不多了,因在美国,SPAC在IPO后通常最多有两年的时间来完成合并,若按此计算,其截止日期本应在本月到来。Distoken在与优蓝国际达成合并协议后,将截止日期延长到了今年11月,又多了九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交易。

尽管如此,双方对达成这笔交易的渴望显而易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同比续亏损

电商软件提供商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随着核心电商服务重返盈利轨道,新兴品牌管理业务亏损又收窄,第三季度营收实现增长。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营收同比增长4.8%至21.6亿元,经营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收窄至2,56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亦从去年同期的6,680万元收窄至4,020万元。 宝尊电商业务本季度实现经调整经营利润2,810万元,较去年同期2,980万元的亏损成功转盈。品牌管理业务(含在华运营Gap服装门店)的经调整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30万元收窄至3,870万元。 财报发布后,宝尊纽约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诺亚控股上季纯利大增62.6%

财富管理公司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亿元(约8,890万美元),按年下跌7.4%,净利润达2.1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6%,经营利润1.719亿元,则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注册客户数为466 ,153人,同比增长1.3%;活跃交易客户数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产品分销规模达170亿元,年增19.1%,其中海外产品分销86亿元,增11.2%。资产管理规模维持稳定,截至9月30 日合约管理资产为1,435亿元。关联公司投资权益变动的公允价值增加,则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减少、保险产品分销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国经纪交易商牌照,亦开始在各业务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改善获客能力、提高效率,进一步强化全球布局与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强健的资产负债表为未来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诺亚控股港股周三早盘无涨跌,至中午休市报17.99港元,该股过去6个月累升约1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Qfin is a lender

新措施收紧规管 奇富科技业绩难复旧观

网贷服务商奇富科技公布疲弱的第三季业绩,并对全年展望转趋悲观,与2024 年强劲收官形成鲜明对比 重点: 公司第三季收入微跌0.2%,净利润下降17%,反映公司在疲弱的宏观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公司对全年发出悲观指引,主因是新监管措施将压缩其在网贷服务业务的盈利空间   梁武仁 过去一年里,网贷服务平台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经历了不少变化。首先,公司更改了名称,但更关键的是,在监管环境收紧及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之下,原本在逆风中表现颇具韧性的奇富科技,业绩开始受到明显冲击。 根据奇富科技上周公布的最新季报,公司第三季收入按年微跌0.2%至52亿元(7.31亿美元),为两年多来首次录得收入下滑;净利润则按年下跌17%至14亿元。更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对余下年度给出悲观指引,预计第四季净利润最多将下滑49%,即便在最佳情况下,2025年全年净利润也仅能录得约1%的增长。 这份展望与奇富科技年初时的乐观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公司公布2024 年利润大幅增长,并预期2025年将有强劲开局。其后,公司由“启富”更名为“奇富科技”,或意在透过加入“fin”凸显其金融科技机构的定位。奇富科技原名“360金融”,2018年在纽约上市时,名称是为了反映其与网安软件公司奇虎360 的渊源。 比名称变动更具影响的,是中国自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全新金融业监管规则。新规的核心之一是大幅强化风险管理,意味奇富科技必须提高借款人门槛标准,从而牺牲部分放款增速,同时也需提高对潜在违约的拨备。这些要求均可能进一步压制公司的盈利增长。 奇富科技CEO吴海生在第三季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作为行业领先者,我们一向以最高的合规标准要求自己,这次也不例外。尽管相关措施可能在短期内影响放款规模与盈利能力,但我们相信,把使用者价值放在首位,最终将会增强他们对公司的信任,并支持我们实现更具韧性且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这次的新规只是中国民营金融业监管连串调整的最新一波,自疫情前几年起,相关行业便不断面临持续的监管变动。这也凸显了奇富科技及其同行所面对的现实──中国整体金融业的监管框架正快速演进,而监管层此举旨在防范市场过度放贷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中国经济当前的疲弱状态,也让民营与国有放贷机构均面临压力。随着企业与消费者收紧支出与借贷,贷方要扩展业务变得愈发困难。即便北京推出对部分消费相关行业提供利息补贴的振兴措施,全国银行贷款余额在10月仍较前一个月大幅收缩。 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转弱,也推升了违约风险,使得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无论监管是否加码都一样。 奇富科技第三季的表现清楚反映了这些压力,其信贷撮合与放款总额在第三季度按年仅增1%,按季更下滑1.4%。同时,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例自第二季的1.97%微升至9月底的2.09%。 拨备激增 随着经营环境恶化,奇富科技的坏帐准备金大幅飙升。理论上,作为连接借款人与银行的撮合方,公司并不需直接承担贷款违约风险,但现实并非如此。若奇富撮合的“重资本”贷款发生违约,公司需向原始放款方全额偿付所有未付本息。此外,奇富亦透过信托与子公司自有资金出借部分贷款,该部分信用风险由公司自行承担。上述两类贷款规模的同步上升,也让奇富不得不大幅增加拨备。 在电话会议中,奇富管理层表示,公司会根据宏观经济状况调整“重资本”贷款与无全额代偿义务贷款的比例。管理层并称,第四季度将提高后者(即无需提供全额代偿保证的贷款)占比,以降低公司的整体信用风险敞口。 当然,面临这些逆风的并非只有奇富科技。其竞争对手信也科技(FINV.US)上周同样公布第三季度交易额按年下滑,同时准备金亦增加。但与奇富不同的是,信也科技仍成功录得收入与净利增长,主要受益于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而这正是奇富尚未涉足的领域。 奇富科技依然是一家高盈利、拥有良好利润率的公司。其采用的先进技术有效降低营运成本,而依托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的服务能力,尤其能借助与奇虎360之间的技术连结,对银行机构相当具吸引力,使公司在与金融机构洽谈定价时具有一定议价能力。 例如,奇富正将一款AI信用审批代理整合进其Focus Pro平台。这项技术可利用大量数据与大语言模型能力,在数秒内完成借款人风险评估,大幅简化繁琐的贷款审批流程。吴海生表示,相关功能的试运行已获得客户「非常正面」的回馈。 尽管如此,市场对公司最新业绩的反应并不理想,奇富科技港股在四个交易日内大跌约18%。今年以来,该股已累跌逾50%,远远落后于恒生指数约32%的涨幅。目前公司市盈率仅2.7倍,甚至低于同样低迷的信也科技的3.3倍,显示投资者对这一整个板块的信心仍相当疲弱,尽管多数公司在艰难环境下仍能保持盈利。 奇富科技具备不少优势,但其高度暴露于监管与宏观经济变动的风险,显然让投资者却步,而这种局面短期内恐怕难以改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佑驾创新配股 折让一成集资2亿港元

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将配售约1,401万股新H股,每股配售价14.88港元,较周二收市价16.53港元折让10%,亦较过去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7.3港元折让14%,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发行股份约3.33%。 是次集资净额最多2.04亿港元,约70%用于发展L4无人物流车,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升级运营平台及拓展销售网络;约30%用于升级基础研发平台,包括提升数据闭环体系的效率,高效赋能前装,以及发展L4无人车多产品线。 佑驾创新周三开市跌2%至16.2港元,股份由过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