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数字资产管理公司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到3.6亿美元,使其比10月份上一轮融资时的估值增加了一倍多

重点:

  • Animoca Brands新一轮融资筹得3.6亿美元,令其估值达54亿美元
  • 公司在2020年被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除牌,但可能最早会在今年再次申请上市,地点很有可能在纽约

阳歌

让位吧,比特币矿工们。

一家名为Animoca Brands Corp. Ltd.的香港公司在最近网络游戏、非同质化代币(NFTs)以及元宇宙(metaverse)掀起的一轮轮狂潮中,为自己开辟了一片天地,因而受到超级投机者们的热捧。这家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包括了你能想到的所有热门词语。

这样的热度帮助它吸引了小型散户和大型机构投资者,与此同时公司还在试图决定,自己究竟要做一个风险投资型的初创企业,还是一家上市公司。

我们稍后会回过头来看看这个涉及面更广、更为重要的话题:究竟是谁在投资这家公司。但我们会先来深入研究一下最新消息,Animoca它刚刚完成了新一轮约3.6亿美元的融资,令其估值达到54亿美元。本轮融资由纽约的Liberty City Investors领投,众多投资人中包括了戈壁创投(Gobi Partners)、平方资本(L2 Capital)、未来资产资本(Mirae Asset)和红杉中国(Sequoia China)等大牌机构。

新估值使这家公司的价值远远超过我们所关注的许多类似的投机型公司,其中包括比特矿业(BTCM.US)和第九城市,它们的估值分别为2.34亿美元和1.08亿美元,以及生产矿机的嘉楠科技(CAN.US),后者估值更高,为8.65亿美元。当然,去年此时这些公司的估值都要比现在高得多。但这种“月度最佳”的投机游戏就是这样的,来得快去得也快。

Animoca最新一轮融资的金额自然不小。但一连串的投资人名单也表明,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都只投了不多的钱,可能是500万美元或更少。这显然与我们先前的假设相吻合,就是说这家公司正试图决定,它究竟是一家初创公司还是一家更为成熟的、上市交易的公司。

在继续讨论Animoca的融资历史之前,我们应该先说说该公司具体做什么业务。49岁的商人萧逸在大约8年前与伙伴在香港共同创立了这家公司,并担任领导。它最初是一家手游开发商,但最近将自己定位为以游戏玩家为中心的数字产权管理者,以利用迅速超过加密货币成为当下热门虚拟财产的NFTs。

NFTs属于网络资产,可以用来对应艺术品和房产等实物,采用区块链技术赋予它们唯一的辨识码。最近,NFTs已成为那些希望赚快钱的投机者们的热门资产。

其中一位这样的Animoca投资者就是孙宇晨,这位白手起家的加密货币大亨在2019年登上头条,当时他在年度拍卖中出价460万美元,贏得了与知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Animoca努力将自己置于“热词宇宙”的中心,它将自己描述为“通过NFTs和游戏推动数字产权,建立开放的元宇宙”。

估值暴增

对那些热门词语和种种炒作了然于胸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Animoca的估值在过去一年里呈爆炸式增长——与早些时候的比特币如出一辙。

CrunchBase上有一篇不错的报道,指出该公司去年在三轮融资中筹集了约2亿美元,使其估值从7月的10亿美元上升到10月的22亿美元(貌似CrunchBase与萧逸的关系不错,对于任何想要更好了解这家公司的人来说,此文都非常值得一读)。因此与去年10月相比,新估值较之前又翻了一番多,是典型的泡沫迹象。

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比特币公司大约在去年这个时候都走上了类似的轨迹,从相对较小的参与者摇身一变成为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然后再回落到目前的水平。 

比特矿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2020年底的时候,它从之前的在线彩票销售业务转型为加密货币开采业务。去年2月,它的股价一度飙升至近26美元,使其短暂成为市值近20亿美元的独角兽。但现在,由于加密货币矿工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在中国遭到禁止,以及深受欢迎的采矿国哈萨克斯坦近期发生内乱,其市值大为缩水。

当然,Animoca与这些加密货币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还没有上市。或者说不完全如此。 

事实上,该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有点复杂。该公司此前在澳大利亚的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但随后在2020年3月因不合规而突遭退市。当时,该公司发表了一份声,称自己正在成为一家“未上市的上市公司”,TechCrunch引用萧逸的话说,交易所之所以采取这一行动,是因为“它不喜欢我们涉足加密货币”。 

这可能与瑞幸咖啡的情况类似,该公司在2020年被曝捏造大量不存在的销售额后不久,就被踢出纳斯达克。瑞幸的股票仍在纽约的场外交易市场交易,最近有媒体报道,该公司在整顿后,正考虑申请在纳斯达克主板重新上市。 

那么,Animoca也有类似的计划吗?

它在被澳大利亚的证交所踢出的时候,就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在说到可能的重新上市时,它表示:“目前还很难说,但董事会和管理层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希望能尽快完成”。也许是为了怀念其作为上市公司的日子,Animoca仍然使用墨尔本作为其所有公告的电头,包括最新的融资公告,尽管它的总部在香港。

至于该公司是否以及何时会很快在一个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上市,最近的融资热潮似乎预示着这种可能性相当大。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我们认为上市地点很有可能在美国,因为它的许多投资者都在美国。更重要的是,与香港和新加坡等比较保守的地方相比,美国似乎最易接受这种高度投机的公司。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同比续亏损

电商软件提供商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随着核心电商服务重返盈利轨道,新兴品牌管理业务亏损又收窄,第三季度营收实现增长。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营收同比增长4.8%至21.6亿元,经营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收窄至2,56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亦从去年同期的6,680万元收窄至4,020万元。 宝尊电商业务本季度实现经调整经营利润2,810万元,较去年同期2,980万元的亏损成功转盈。品牌管理业务(含在华运营Gap服装门店)的经调整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30万元收窄至3,870万元。 财报发布后,宝尊纽约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诺亚控股上季纯利大增62.6%

财富管理公司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亿元(约8,890万美元),按年下跌7.4%,净利润达2.1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6%,经营利润1.719亿元,则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注册客户数为466 ,153人,同比增长1.3%;活跃交易客户数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产品分销规模达170亿元,年增19.1%,其中海外产品分销86亿元,增11.2%。资产管理规模维持稳定,截至9月30 日合约管理资产为1,435亿元。关联公司投资权益变动的公允价值增加,则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减少、保险产品分销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国经纪交易商牌照,亦开始在各业务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改善获客能力、提高效率,进一步强化全球布局与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强健的资产负债表为未来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诺亚控股港股周三早盘无涨跌,至中午休市报17.99港元,该股过去6个月累升约1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万国数据押注AI新周期 在扩张与去杠杆之间找平衡

人工智能点燃中国数据中心新一轮建设潮,万国数据一边将资产以REITs模式上市、一边抢搭AI算力快车,但这样的平衡能否持续 重点: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亿元,按年增长10.2% 资产注入C-REIT带来13.69亿元终止合并收益,期内录得净利润7.29亿元   李世达 对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而言,2025 年很可能会被视为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轮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国首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让这个向来高杠杆、重资产的行业出现新的财务工具。 这就是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的写照,既受惠于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设,也受制于多年积累的财务压力。 根据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万国数据录得28.87亿元(4.06亿美元)收入,按年增长10.2%,连续第二季维持双位数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个月新签订单达7.5万平方米,相当于约240兆瓦的新增装机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约65%与人工智能相关。 新订单增速放缓 这显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驱动新一轮算力投资,但企业本身其实并未完全掌控节奏。管理层在说明会中坦言,第二季之后的新订单步伐较前期缓慢,意味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会延续今年的强度。此外,续约谈判仍令单位收入每月下降约3%至4%,反映人工智能需求虽强,但传统互联网业务的降价压力并未消失。 尽管万国数据享受到人工智能点燃的需求红利,但供给侧过去几年的高速扩张,使得承载人工智能的空间不再稀缺,谈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转折,是万国数据今年将一批项目注入中国首批数据中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资产总额约24亿元。交易带来约13.69亿元的终止合并收益,使公司期内录得净利润达7.29亿元,实现由亏转盈。 生存模式改变 但REITs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性盈利,而在于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万国数据过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贷、买地、建机房进行高速扩张,当信贷环境宽松时,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国信贷收紧之后,重资产模式不再具备可持续性,杠杆开始反向压缩公司空间。REITs提供的,是一条能让万国数据既扩张、又不必完全依赖举债的现金流管道,维持规模循环。 这也为公司带来了财务结构的改善,财报显示,净负债与年化调整后EBITDA的比率,已从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贷成本下降到3.3%。在中国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同时降低杠杆与利息成本并不容易,这更突显REITs对公司运作的重要性。 万国数据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电力供应。公司目前拥有约900兆瓦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储备,这让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发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项目。管理层也在说明会中点出:“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正变得极度稀缺。”人工智能确实带来增量需求,但供给端——土地、电力、审批、建设速度,正在变得更竞争、更受政策影响。 海外数据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来伏笔。该平台在亚太与欧洲虽具潜力,但今年第三季仍录得4.61亿元亏损,短期内仍会拖累整体利润。公司需要持续证明其开发、运营与出售资产的能力,而不仅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万国数据市销率(P/S)约为4.15倍,大幅低于Equinix(EQIX.US)的8.42 倍与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于仍处于重组期的世纪互联(VNET.US)的1.99倍。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更为波动,但万国数据的规模、客户质量与资本循环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来,万国数据在港股累升约30%,与大市相若,但过去一个月有约 7%回调,股价30.1港元较52周高位48.9港元低约四成。在估值仍具折价、AI驱动需求未减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区间。作为热门的AI基建标的,当人工智能需求维持强劲、REITs资产注入顺利时,相信市场愿意提高估值, 但仍须留意政策面的变化。简而言之,万国数据正在穿越一个全新的算力周期,随着估值与市场预期的提升,意味着已没有太多犯错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佑驾创新配股 折让一成集资2亿港元

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将配售约1,401万股新H股,每股配售价14.88港元,较周二收市价16.53港元折让10%,亦较过去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7.3港元折让14%,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发行股份约3.33%。 是次集资净额最多2.04亿港元,约70%用于发展L4无人物流车,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升级运营平台及拓展销售网络;约30%用于升级基础研发平台,包括提升数据闭环体系的效率,高效赋能前装,以及发展L4无人车多产品线。 佑驾创新周三开市跌2%至16.2港元,股份由过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