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9.HK
Yonghe Medical launches share buyback

大举扩张带来的工资和营销成本急剧上升,导致这家毛发修复公司今年上半年陷入亏损

重点

  • 雍禾医疗押注市场对毛发移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反导致其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出现亏损
  • 上月底宣布的股份回购计划提振了它的股价,但该股仍较2021年的IPO价格下跌了约四分之三

      

谭英

雍禾医疗集团有限公司(2279.HK)于2021年12月中旬上市,首日上涨5.1%,投资者认可它在中国的非必需类美容产品中的独特地位,让其融资了15亿港元(1.92亿美元)。但这家中国领先的毛发修复专家起初的股价飞涨,更多是源于期望而非现实,因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在疫后开始停滞不前。

该股上市首日上涨至16.6港元,随后逐渐下跌至3港元左右的近期低点。雍禾医疗上月底宣布计划回购最多10%的已发行股份,希望让事态有所好转。此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接下来的三个交易日里股价上涨了20%,之后上涨势头放缓。

截至周五收盘,该股较公告前上涨16%,但仍比两年前上市后令人兴奋的股价低大约四分之三。

当时,投资者对雍禾医疗在中国“毛发健康”领域的领先地位兴奋不已,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30年,该领域的规模将达到1,000 亿元(137亿美元)。据雍禾医疗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IPO前后,它占据中国毛发移植服务市场10.5%的份额。

公立医院通常会提供更好的脱发诊断和治疗服务。但民营医疗结构仍占据脱发服务市场85%的份额,部分是因为公立医院不太重视这种通常被认为属于美容且非必要的手术。

雍禾医疗董事长张玉去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富裕的年轻脱发一族属于雍禾一个特别肥沃的市场。他2005年在北京创立雍禾医疗,到2010年时,该公司已经是中国第一家获得ISO认证的毛发移植提供商。

虽然股份回购是个好消息,但雍禾医疗八月底发布的中期业绩却有些惨淡。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长还不错,增幅10.6%,达到8.28亿元,因为在经历了2022年疫后的低迷后,需求出现反弹。上半年,雍禾医疗服务的患者人数增长幅度更是高达23.1%,达到72,591人,毛发移植患者猛增34.6%至28,304人。

但强劲的收入和患者人数增长未能让雍禾医疗保持盈利,公司中期亏损2.2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760万元。去年下半年新冠“清零政策”期间,导致它很多诊所被迫暂时关闭, 令2022年下半年净亏损逾1亿元。关店的影响延至今年初,令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几乎是意料中事。

支出回落

雍禾医疗的股价回落,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消费类股票近期的整体回落,尤其是这类非必需品的支出。根据汇丰银行的数据,9月份的奢侈品支出约为2019年疫情前的80%。

另一家植发专业公司大麦植发医疗(深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6月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請文件。但在中国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的当下,这一计划陷入了停滞。

在去年底中国结束新冠清零政策前后,雍禾医疗可能都高估了市场对其服务的需求,这些服务越来越专注于移植和更便宜、侵入性更小的治疗。

该公司已将近三分之一的IPO收益用于扩大诊所规模,在2022年新冠疫情封锁高峰期开设了15家诊所,在2021年上半年开设了14家诊所,诊所总数达到72家。截至今年6月的12个月里,公司增加了459名医疗专业人员,其专业团队规模扩大了近30%。

随着新诊所的人员配备增长,其人力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的1.08亿元增加到2023年同期的1.41亿元,增幅约为30%。最大涨幅是营销和促销费用,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3%,达到3.45亿元。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公司还在2月份推出了新的“一口价”原则。它的植发服务不再按毛囊数量收费,而是开始根据医生排名和植发技术收费,为主要面向女性的美容植发服务提供更为实惠的价格。

公司管理层在中期业绩中表示,“新价格体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对植发价格的决策成本。”公司表示,每位患者用于植发的平均支出从2022年上半年的26,314元下降至2023年同期的22,640元,降幅约为14%,从中可见它面临的定价压力。

高昂的扩张成本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正从两个方向给雍禾医疗带来压力,可能会迫使其暂时停止快速扩张。作为对这些压力的反映,该股目前的市销率相对较低,仅为1倍。经营美容手术平台的新氧(SY.US)市销率为0.53倍,而香港的完美医疗(1830.HK)市销率更高,为3.3倍。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MediTrust Health

新闻概要:镁信健康称人工智能将赋能保险机构优化决策

该医药支付平台的创始人兼CEO表示,人工智能可助力保险公司提升效率,但实现持续精准决策仍是关键挑战 阳歌 创新型医药支付平台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周在上海大型行业展会上推出商业健康险决策辅助大模型mind42.ins。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小栋在香港举行的另一场活动中探讨了保险领域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 张小栋指出,AI发展历程中长期存在两种典型观点:一方过度乐观,认为AI足以取代人力并彻底颠覆行业;另一方则因对高精度场景中的风险顾虑而保留态度。他强调,推动保险公司从传统IT系统转向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作流程仍是普及人工智能的主要障碍;加之现有系统数据高度碎片化且缺乏标准化,更增加了转型难度。 张小栋同时表示,为破解数据碎片化问题,镁信健康正部署可充当“行业专家”的人工智能Agent(AI Agent),即使在非理想数据环境下也能强化专业决策流程。 “人工智能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其在‘效率提升-成本优化-生态共赢’价值链中的不可替代性,”他于上周三在2025香港金融科技周健康科技论坛上表示。同时强调该战略是构建更优医药支付生态的核心,也是驱动镁信健康为药企与险企提供双轨解决方案的基石。 张小栋此次赴港正值公司谋求港交所上市之际,其IPO联席保荐人包括高盛、中金公司和汇丰银行等知名机构。 公司投资者还涵盖蚂蚁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及汇丰银行等重量级机构。公司平台为制药企业提供覆盖药品准入、患者管理与创新药多元支付路径优化的一体化服务;同时为健康保险行业企业提供涵盖产品设计、精准定价、风险管理和理赔服务的闭环解决方案。 镁信健康的mind42.ins由公司自研的‘mind42.ai’智能中枢平台驱动,融合了公司创立八年来积累的近4亿条真实保险与医疗理赔数据。 客户可借助该平台优化产品设计、营销推广及理赔运营等环节的决策流程。依托于海量真实保险医疗理赔数据库,该系统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医疗理赔审核覆盖超60%案件,将平均处理时间压缩至10分钟内。 平台名称“mind42.ai”中的数字42源自经典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书中将其设定为“生命、宇宙及万物的终极答案”。镁信健康表示,公司正在探索运用人工智能与数据力量,将复杂和碎片化的信息转化为帮助保险公司发现商业健康保险的“终极答案”。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国私募基金注资3.5亿美元 持股汉堡王中国83%

继星巴克后,又一家外资餐饮品牌出售中国业务股权。中国私募基金CPE源峰与汉堡王母公司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QSR.US)周一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CPE将注资3.5亿美元,持股“汉堡王中国”83%,RBI保留约17%,合资公司估值约4.21亿美元。 根據公告,双方已签署20年主开发协议,授予汉堡王中国在内地的独家经营权。资金将用于门店扩张、行销与产品创新,计划到2035年将门店数量由现有约1,250家增至4,000家以上。 CPE源峰是北京的私募股权公司,投资涵盖科技、工业和消费等领域,是泡泡玛特的早期投资者。其投资组合包括蜜雪冰城、爱尔眼科、老铺黄金等上市企业。 汉堡王于2005年进入中国,2012年,土耳其快餐运营商TFI Asia Holdings BV和笛卡尔资本(Cartesian Capital Group)接手汉堡王在中国的特许经营权,利用加盟模式快速扩张,使中国市场成为汉堡王门市数量最多的国际市场,但平均单店营收却在所有国际市场中垫底,2024年仅为40万美元,远低于法国的380万美元。 RBI于今年初自前合资方手中回收股权,重组管理团队后,2025年二季度实现同店销售转正,三季度可比销售增长10.5%。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Vobile does video protection

阜博借AI转型突围 重塑内容生态新格局

阜博第三季度收入增长27%,正从AI生成影片带动的交易需求中探索新商机 重点: 公司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收入增长27%,每月经常性收入(MRR)增长28% 公司已将重心从影片内容保护,转向协助客户提升产品变现能力,而中国市场收入占比已增至一半    陈竹 随着OpenAI的Sora等人工智能工具问世,任何人都能轻松制作高水平影片,令专业创作者主导的影片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颠覆。这股潮流虽推动了内容创作的民主化,但同时也带来重大挑战——如何在各类数字平台上追踪版权侵权行为,并加强知识产权(IP)保护,成为迫切课题。 这场AI浪潮同样为专注于内容保护与管理的企业带来新机遇,例如阜博集团有限公司(3738.HK)。上周阜博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核心业务表现强劲,同时正积极探索AI时代的新机遇,为未来增长寻找新引擎。 阜博成立于2005年,最初专注于为影片平台提供「数字指纹」与「数字水印」技术。今年,公司开始聚焦AI内容机遇,推出一个数字平台,让内容创作者能将作品转化为可交易的数位资产。 尽管这一新模式仍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带来可观收益,但在AI生成内容成主流趋势时,让阜博有望抢占先机。当前,公司主要依赖核心内容保护服务作为营收支柱,并持续扩大业务范围,从长影片延伸至短影音、音乐及其他音讯格式。 公司第三季度营运数据显示,收入按年增长27%,每月经常性收入亦同比增长28%,显示其订阅业务的稳健表现。这一增长延续了上半年良好势头,当时收入增长23%,净利润更大增119%。 公告指出,公司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同比增长约22%,中国业务占比持续上升,而过去集团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海外市场。 尽管业绩表现强劲,投资者反应仍较为冷淡,股价在公告翌日仅微升1.2%,收报5.07港元。从长期来看,公司股价曾于2021年中达至约9港元高位,随后在2023至2024年间港股低迷时跌至约1港元低点,并于今年随市场反弹而回升。对阜博而言,这波回升反映投资者信心回暖,特别是在公司强化中国市场销售、并从长影片领域拓展至更多内容业务之后。 收入结构转变 阜博最初于美国市场起家,为影片内容创作者与平台提供内容保护技术软体服务,例如“数字指纹”与“数字水印”等技术,用以识别潜在侵权内容并减少盗版所造成的收入损失。早在2016年,美国市场占阜博总收入超过95%,主要客户包括迪士尼、华纳兄弟、网飞及YouTube等大型企业。 然而,近年公司逐步将重心转向本土中国市场,特别瞄准那些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影音平台。公司的主要增长亮点之一是“微短剧”业务——这类每集仅数分钟的短剧正在全球爆红,并透过ReelShorts等平台从中国传播至海外。 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占阜博总收入14.6亿港元(1.88亿美元)的49.9%,已成为公司主要市场之一。若中国平台内容的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预料中国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成为公司最大的单一收入来源。 除了地域扩张之外,阜博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显著转变。公司已从传统的内容保护服务,转向帮助客户透过广告变现其内容。过去,当其技术识别出使用客户版权素材的影片时,主要做法是将其移除;而现在,公司则提供能够从这些影片中产生广告收益的服务,并将收益在版权持有人与阜博之间分成。 阜博能迅速切入这一新业务,主要得益于其2019年收购的ZEFR公司。该公司旗下两项核心产品——RightsID与ChannelID——为品牌提供内容情境识别服务。RightsID平台可协助版权内容进行商业化变现,而ChannelID则为YouTube与TikTok等平台客户,提供完整的频道管理服务,包括内容上传、数据分析与粉丝互动等。 阜博将这两项服务归类为“增值服务”。截至今年上半年,该类业务收入达8.46亿港元,占公司总收入的58%,仍是主要营收来源;相比之下,传统内容保护订阅服务收入仅占42%。 阜博显然认为,其内容变现业务的潜力远大于旧有的内容保护服务,而这也将话题带回前文提到的“AI生成内容”。公司认为,随着AI创作工具推动,基于影视IP的新一波“二创内容”(如剧情改编、混剪影片等),将为其带来更多潜在的商业变现机会。 阜博表示,目前公司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共管理429万个活跃资产,这些指的是于2025年上半年为客户创造收入的授权影片。公司指出,AI生成内容的资产数量已开始增加,但并未披露具体数据。 在AI领域,阜博的目标相当宏大,计划打造自有平台。公司于今年5月推出两项新服务——VobileMAX与DreamMaker。 VobileMAX被公司定位为一个让创作者能够买卖数字内容的交易平台。它帮助创作者注册作品、证明所有权,并可跨平台分发内容、追踪收益。该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验证内容所有权,并支援内容权利的交易。 DreamMaker则是一款可生成影片与音乐的AI工具。用户只需输入想要创作的内容,AI便能自动生成成品,并会自动加上创作者标记,以确保作品来源清晰可辨。 不过,目前这两个AI平台的具体目标与发展方向仍不明朗,公司仍在探索如何在AI时代中定位自身。现阶段对阜博而言更务实的做法,是持续扩展其既有的版权内容业务。 目前公司业务已从影片延伸至音乐领域,尤其是在今年初收购音频内容识别技术公司PEX的技术与团队后,扩充了内容版权资料库。这项收购让阜博新增了1.2亿份音乐资产指纹与230亿份网络音频指纹,进一步强化其系统能力。 同时,中国市场正快速崛起,已与美国并列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这对希望看到业务全球化、多元化的投资者而言是利好信号。随着地域布局更趋平衡、内容类型从影片拓展至音乐,阜博具备多元的增长路径,若能成功将AI应用落地,将有望进一步带来长期收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华润置地获批发39亿美元票据

内地开发商华润置地有限公司(1109.HK)周一公布,已获香港联交所批准,可于十二个月内,发行总值39亿美元的中期票据。公司表示,票据只向专业投资者发行。 华润置地已委托六家银行作为安排行及交易商,主要有中国银行、星展银行及汇丰等。 今年首三季度,公司的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544亿元,按年减少10.4%;涉及的建筑面积约572.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4.1%。 周二华润置地开市跌0.14%报29.04港元,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14%。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