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经营商北京友宝最近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受到新冠疫情洗礼,公司过去两年合共亏损近14亿元

重点:

  • 受疫情影响,友宝于过去两年都录得亏损,但去年亏损已大幅收窄,相信与公司减低直营、增加合伙人模式有关
  • 该公司2019年获阿里巴巴关联机构蚂蚁集团领头投资,融资约16亿元,由于当时公司并无太大融资需要,被视为与阿里巴巴结盟的一步

罗小芹

成也新冠,败也新冠。一场突如其来的世纪疫症,即使获星级股东加持的北京友宝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着“无人零售”的无接触概念,以为能逃过疫情一劫,却难逃全国大范围的封禁,与其他具创意的零售企业一样受到重创。

友宝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早于2016年2月,公司曾在新三板挂牌,翌年曾传出公司牵线新华都(002264.SZ)借壳A股上市,但因价钱不合而未能成事。2019年8月,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的关联机构蚂蚁集团作为领投者加码投资友宝,融资约16亿元。

对于全力冲刺上市的友宝,新冠疫情自然是“黑天鹅事件”,但始料不及的是蚂蚁集团于2020年11月被叫停沪港同步上市计划,令阿里系内公司担心难以获批A股上市,成为友宝放弃A股、转而计划到香港上市的原因。

结盟阿里巴巴

友宝的零售业务一直提供稳定现金流,公司2019年度来自经营活动的正数现金流达到6.13亿元,并录得约4,000万元净利润,因此2019年的融资,更像是友宝与阿里巴巴结盟,多于满足真正资金需要。

然而,受防疫封禁措施影响,友宝多个自动售货机及迷你KTV所在的公共场所被要求关停,令公司扭转2019年的大好形势,过去两年分别亏损11.8亿元及1.9亿元。

根据初步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友宝的营收分别约27亿元、19亿元和26.8亿元,当中主要来自智慧零售业务收益,毛利率保持四成多水平,为公司最重要的盈利来源。

为缓解疫情对业务的冲击,友宝减低智慧零售业务的直营模式比重,逐步由2019年的83.7%减至去年的22.8%,并增加合伙人模式比重以减低业务风险,在有效控制成本带领下,去年亏损总算大幅减少。

截至去年底,友宝在全国31个省、288市拥有超过10.27万部自动售货机,当中八成位于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截至去年底,已有3.2亿名可区别交易用户在友宝平台购物,完成逾46亿宗交易。据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友宝是中国最大的自动售货机运营商,按商品成交金额计算,市场份额约7.4%。

上市筹资并购

无人零售行业去年经历了疫情和宏观经济下行的双重夹击,其寡头垄断的市场份额逐步被蚕食,主要原因是中国自助售货机的厂家迎来新一轮洗牌。在防疫封控的常态化下,“无接触”概念深入民心,激发各类柜体需求的快速增长,各自动设备厂家为夺取市占率,开始深耕细分市场,智能取餐柜、智能货柜、自动售卖机等各类无人零售设备的供应大增,而且价格有下行趋势。不过,只要友宝能保持一定比例的市占率,随着营运成本下跌,规模效益会较对手更快显现。

从乐观角度看,疫情总会过去,“无接触”生活习惯却能带动无人零售市场的发展。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中国自动售货机零售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271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79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反映该业务前景仍然乐观。

友宝声称要通过不断研发以改善核心技术来保持竞争力,但过去三年的研发开支,仅占营收的1.4%至2.2%,远低于同业新北洋(002376.SZ)的12%。因此,公司希望保持核心技术竞争力,却不愿意加大研发力度,折衷方法便是收购合并,友宝在疫情前曾大手并购多家软件开发商及智能售货机运营商,2019年因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更达7.17亿元。而据招股书披露,公司也打算用募资款项对无人零售行业中具潜力的公司,继续进行战略投资和收购。

友宝是无人零售行业的佼佼者,较能与它对标的A股有新北洋澳柯玛(600336.SH)也参与自动零售制造,但比重较低;至于港股上市的泡泡玛特(9992.HK)则集中小众潮流玩具市场。若比较三家公司的市销率,新北洋约1.79倍、澳柯玛约0.66倍,泡泡玛特约8.45倍,取其平均3.63倍计算,友宝的市值估计可达约100亿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动情感经济

AI不只懂得回答问题,还开始“懂你”。从恋爱陪聊到情绪安抚,AI陪伴正悄然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李世达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应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这一细分场景正悄然崛起。根据《哈佛商业评论》调查,情感与心理陪伴已跃升为生成式AI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用户使用频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与翻译服务。这显示人们对科技的期待,正从“帮我工”转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当夜深人静时,睡前拿起手机,陪你聊天看剧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更懂你的AI。 在美国,AI陪伴正以“虚拟人格”为主导。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机器人Replika,至今累计用户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设定AI为“恋爱伴侣”。随后兴起的 Character.AI让用户能自创角色、与名人AI对话,短短一年吸引上亿次互动。最新爆红的AI Bro则主打“陪用户刷Tinder、聊日常”,透过浮窗陪伴用户一同浏览手机内容,就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做实时交互,上线数周即冲上美国Apple Store总榜前十,日下载量高达七万次。 在中国,AI陪伴的应用更加“贴地”。以近期爆红的“逗逗游戏伙伴”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户可让AI语音助手陪打《王者荣耀》,或在夜里听它讲故事、模拟闲聊。该公司接受传媒访问时声称,月活用户已突破200 万,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其背后采用的模型基于MiniMax技术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微调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创稀宇科技 (MiniMax),则被视为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AI人格工厂”。旗下的语音聊天应用Talkie,能让用户自创虚拟角色,与AI进行情感互动,至今年全球用户突破一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100万,其中女性用户数约占48%。该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0700.HK)、阿里巴巴与红杉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该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标年内挂牌。 为“懂我”付费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从模型到App上线平均只需三个月。根据QuestMobile数据,AI陪伴应用的使用高峰集中于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主力人群是18至35 岁年轻人。这些人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愿意为“懂我的AI”付费。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报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场规模”于 2025 年估值约3,667亿美元,预计至 2035 年可达9,721亿美元,2026至2035…
WuXi AppTec partnering with Saudi authorities

剥离中国临床业务深耕沙特 药明康德加速全球化步伐 

药明康德正通过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逐步构建起一个具备深度本地化响应能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重点: 药明康德入驻NEOM不仅有望抢占中东市场先机,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关键一步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莫莉 作为医药研发服务(CXO)领域的龙头企业,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的国际化运营能力在中国乃至全球同行中均位居前列,其业务网络遍布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面对全球医药产业链格局的变动与外部环境的挑战,药明康德正通过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逐步构建起一个具备深度本地化响应能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这一战略在药明康德近期的业务变动中体现明显,公司以便出售出售国内的临床研究服务业务,同时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展开战略合作。10月24日,药明康德以28亿元向高瓴资本出售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的全部股权,这两家公司均为负责中国国内临床研究服务业务的主要企业。公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的合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11.6亿元和0.9亿元,虽然规模不小,但是在药明康德当期收入和净利润中所占比例仅分别为3.5%和0.7%。 药明康德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聚焦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业务模式、加速全球化能力和产能的投放”。这并不是孤例,自2024年底以来,公司已多次剥离非主营业务:2024年12月,药明康德宣布将旗下WuXi ATU(药明生基)业务的美国和英国运营主体出售,所涉及的是高端治疗CTDMO(细胞和基因疗法的研发、测试和制造)业务;2025年1月,药明康德出售美国医疗器械测试业务。 上述出售的业务虽然可以为药明康德贡献收入,但是与CRDMO体系的协同效应有限。这部分资金回笼后,药明康德积极推进核心业务CRDMO的全球化,与沙特新未来城的合作即为明证。 10月28日,药明康德宣布已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和沙特卫生部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NEOM是沙特西北部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新城。药明康德表示,此次合作为公司未来在NEOM的先进、清洁制造城市Oxagon或沙特其他地区建立世界一流的CRDMO研发及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沙特政府十分重视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在政府的“2030愿景”中将医疗卫生行业列为核心发展领域,计划投入超过650亿美元的资金,重点开展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药明康德的入驻不仅有望抢占中东市场的先机,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关键一步。公司在全球布局早已悄然展开:美国特拉华州77万平方米的基地预计2026年前投产,瑞士库威的生产基地也在持续扩建,新加坡的基地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 前三季度业务强劲增长 药明康德大刀阔斧进行业务调整的底气来自业绩的强劲增长,公司甚至在年内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10月26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最新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大涨84.84%。 截至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余额为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基于业务持续扩张的良好势头,药明康德将2025年预期营收的增速上调至同比增长 17%至 18%,全年营收有望达到435亿至440亿元,而在2025年年初的收入指引为415亿元至430亿元。 公司解释,业绩的高增长源于“持续聚焦及加强CRDMO业务,同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此外,公司多次在高位减持药明合联(2268.HK)的股票,这部分投资收益对公司税后净利润的影响约为43.51亿元。 然而,与强劲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李革、张朝晖、刘晓钟所控制的股东阵营在10月29日抛出了一项减持计划。这些股东“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在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A股股份,以公告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规模最高可达约63亿元。 该消息引发市场震荡,公告次日药明康德A股股价大幅下挫8.47%。当前药明康德的市盈率约为20倍,明显低于药明生物(2269.HK)的市盈率32倍,或与其股价短期急跌影响估值有关。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同时增强全球产能布局,药明康德在生物医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当下,有望显著增强地缘政治韧性,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