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6.HK
Akeso pocketed over 2 billion yuan in sales revenue

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连续上涨,累计涨幅达到17.96%

重点:

  • 创新药的销售收入同比上涨24.88%,达到20.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 依沃西有望于2026年在美国上市,康方生物将兑现巨额授权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莫莉

在将近4年的等待之后,港股创新药板块终于迎来强势反弹,得益于市场情绪、政策、企业自身商业价值兑现等多方面因素,恒生创新药指数自年初至今上涨超过50%。拥有优秀创新药管线的明星企业,更是获得资本热捧。

3月30日晚,康方生物科技(开曼)有限公司(9926.HK)披露2024年财报,由于2023年同期获得了高达29.23亿元的许可费收入,2024年的商业授权收入仅有1.22亿元,康方生物在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53.08%至21.24亿元。尽管净利润从去年的盈利19.42亿元转至亏损5.1亿元,但是旗下创新药的销售收入同比上涨24.88%,达到20.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因此,资本市场对于康方生物这份利润表现平平的财报展现出极大热情,财报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连续上涨,累计涨幅达到17.96%,显示市场更愿意为长期战略价值而非短期利润买单。事实上,对外授权交易获得的短期收益并不能支撑企业稳定发展,而重磅创新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放量,才能支撑医药企业长期盈利。

康方生物手握6款已经商业化上市的产品,其中核心产品包括2023年上市的PD-1/CTLA-4 双抗卡度尼利,以及2024年5月获批上市的PD-1/VEGF双抗依沃西,前者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肿瘤免疫双抗药物,后者则在与默沙东(MRK.US)旗下的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头对头”临床研究中胜出,康方生物亦凭借这两款产品成为双抗领域的佼佼者。

不过,康方生物在这份财报中并未详细披露各项产品的销售额,对比202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9.4亿元来看,下半年的销售收入约为11亿元,这或许意味着去年5月底首批发货的依沃西的销售增长有限。的确,按定价每支2299元计算,依沃西的年治疗费用高达50万元,虽然依沃西所针对的非细胞小肺癌属于大癌种,消费群体庞大,这笔医疗负担仍然较高。

幸运的是,康方这两款核心产品已经被纳入2024国家医保目录,今年1月起将以更低的价格全面进入院内市场,有效提高药物的可及性。康方生物董事长夏瑜在业绩公布后的电话会上表示:“现在不适合给出销售指引,原因是我们的放量是无限的,到年底不知道会放量到什么样,但是数据一定好看,我现在是有信心的。”

另一项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有超过50个在研的项目,24个产品在全球开展临床研究,康方生物仍然成功实现降本增效,2024年的研发开支同比下降5.29%至11.87亿元。公司对此解释称,近年来加强自建临床团队,原来外包的部分临床研究服务已经基本改为内部执行,在扩展临床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控制研发费用。

海外有望进入爆发期

根据投行高盛近期的研报,依沃西在多个适应症上成功的概率颇高,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 PD -1/L1xVEGF 双特异性抗体领域的全球引领者,该行预测,依沃西在2041年的峰值销售额甚至可达530亿美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全球药王帕博利珠单抗的2024年销售额295亿美元。

国内,依沃西针对肺癌、胆道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6大瘤种的7个III期临床正在高效推进中。在海外,康方生物的合作伙伴SUMMIT也在积极推进依沃西的开发计划。2025年2月,SUMMIT宣布已与辉瑞(PFE.US)达成临床试验合作,共同推进依沃西与辉瑞多款抗体偶联药物(ADCs)在多种实体瘤中的联合治疗应用。康方在电话会上透露,SUMMIT有望在2025年中发布依沃西的国际多中心III期研究顶线数据(topline results),如果临床推进顺利的话,依沃西有望于2026年在美国上市,康方生物将兑现巨额授权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如今,康方生物的弹药充足,截至2024年末,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理财产品合计73.44亿元,随着商业化回报上升,其资金状况将更加稳健。康方生物当前的市销率约为34倍,同样深耕肿瘤领域的创新药企信达生物(1801.HK)的市销率仅有8倍,显示前者估值已高于行业水平。随着康方生物核心产品进入医保,未来收入将迎来更大增长,但考虑到当前较高的溢价,投资者亦需关注其海外临床试验的进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Yalla rings bell at 5th anniversary

雅乐科技新游戏战略起飞 明年或将迎‘拐点’

历经一年筹备,这家中东社交媒体公司于第三季度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中核游戏 重点: 雅乐科技第三季度延续营收增长态势,并暗示其新游戏战略或将于2026年上半年开始贡献收入 公司表示,近期推出的自研中核游戏在中东核心市场及北美、欧洲地区反响良好 阳歌 各位车手,请发动引擎。 这就是雅乐科技(YALA.US)在三季度释放的信号。这家中东与北非地区领先的社交媒体与游戏公司推出了备受期待的中核游戏,冀望以此激活增长引擎。公司表示,这款名为《Turbo Match》的汽车主题中核游戏开局势头强劲,不仅在中东大本营,在其他市场亦表现不俗。 公司同时指出,这款新作及另外两款计划年底面世的游戏,最早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开始对营收产生显著贡献。 雅乐在周一美股收盘后发布季报,其首席运营官许剑峰(Jeff Xu)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于期待新游戏带来显著收入贡献的投资者,我们认为2026年第二季度将是关键拐点。” 季报显示,尽管此前曾预测营收可能下滑,公司仍成功实现单季收入增长,延续了自2020年登陆纽交所以来该关键指标在每个季度保持增长的纪录。公司近期刚出席五周年敲钟仪式以资纪念。 雅乐近期营收增速有所放缓,而公司也并未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相反,公司正依托庞大的休闲游戏用户基础,试图在利润更丰厚的中重度游戏领域开辟疆土,以此点燃投资者对未来前景的热情。 推进战略转型之际,雅乐并未面临财务压力。凭借一贯的审慎经营策略,公司现金储备充沛。截至9月末持有现金7.4亿美元,较去年底的6.6亿美元大幅增长,且持续保持可观盈利能力和令人艳羡的利润率。此外,公司正动用充裕现金回购股份。 真正令公司感到压力的是自身增长放缓,故试图通过进军中重度游戏赛道来重燃增长引擎,进而提振投资者信心。相关努力已初见成效——随着持续向投资者通报新游戏战略进展,雅乐股价年内涨幅约达75%。 雅乐当前市盈率为8.7倍,介于中国头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WB.US;9898.HK)7.6倍与体量相当的美国公司Pinterest(PINS.US)9.6倍之间。但较中国头部游戏公司网易(NTES.US;9899.HK)19倍的市盈率仍有显著差距,这表明若游戏战略开花结果,雅乐股价或存较大上行空间。 第三季度上线 首席运营官许剑峰透露《Turbo Match》于第三季度开启软发布。他与雅乐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涛对该游戏的着重强调,彰显公司对其寄予厚望。他将这款游戏描述为“汽车改装与模拟经营玩法的独特融合”。 他还补充道,基于初期反馈,公司正为《Turbo Match》新增关卡并丰富支线玩法选项,“为下一轮大规模用户获取奠定基础”。董事长杨涛亦表示,该游戏不仅在中东,在北美与欧洲市场同样收获积极反响。 杨涛称:“鉴于用户反馈积极,我们计划在表现强劲的市场追加营销预算。” 除已上线的游戏外,雅乐还计划年底前推出自研“肉鸽”类游戏《Boom Survivor》,并通过与“头部游戏工作室”的中东授权协议发布一款策略类游戏。 雅乐最初以语音社交服务起家,目前该项业务仍是最大收入来源。公司同期拓展的休闲游戏业务增速近期已超越原生聊天服务,正成为新游戏战略的基石。 第三季度这两项业务合计创收8,960万美元,远超三个月前7,800万至8,500万美元的业绩指引,较上年同期的8,890万美元增长0.8%。其中聊天服务占比约62%,游戏业务贡献其余收入。 公司月活用户同比增长8.1%至4,340万,付费用户数则较去年同期微降。 雅乐财务纪律严明,利润率令多数企业艳羡。最新季度营收成本同比下降10.7%,而实际营收实现增长,致使其营收成本占比从上年同期的35.8%降至31.7%。公司将改善归因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佣金费率下降。 总成本与费用亦下降1%,推动净利润率提升1.3个百分点至45.4%,净利润同比增长3.9%至4,07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3,920万美元)。公司表示截至11月7日,年内已回购5,190万美元股票,超额完成全年5,000万美元目标,根据2021年首次公布的1.5亿美元计划,尚有4,860万美元额度可用于后续回购。 这样的回购能支撑股价,且无疑是雅乐年内涨势的推手之一。但若要真正点燃投资者对前景的热情,公司仍需展现新游戏战略的实质性成果——若按计划推进,相关成果或将于明年上半年显现。…

简讯:游戏相关业务带动 虎牙第三季收入年增近一成

直播游戏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虎牙收入按年增长9.8%至16.88亿元(2.37亿美元),为公司今年以来最佳季度表现。 期内,公司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及其他收入增长29.6%至5.32亿元,首次占总收入超过三成,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直播业务收入微升2.6%至11.57亿元,主要受惠于付费用户平均消费上升带动。用户数据方面,截至第三季度,虎牙总月活跃用户(MAU)达到1.62亿。 期内纯利录得960万元,相对第二季亏损55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但较去年同期2,360万元下滑59.3%。经调整纯利录得3,630万元,按年下降53.5%。毛利率维持稳定,为13.4%,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3.2%。 财报公布后,虎牙美股周三高开低走,收报2.68美元,跌4.29%,过去六个月累跌约27%。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教控股预告本财年最高赚6亿

教企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财年,料会录得净利润4.4亿至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02亿元。 中教透露,净利润的预期,已反映商誉及无形资产确认减值之影响。集团表示,主要是预计位于海南省、广东省及河南省的单位,因未来现金流量估算出现下调,要为商誉及无形资产将减值。 集团续称,单位所处的地区,因市场供给增加及在当前宏观经济下,整体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减值是非现金性质,约在16.2至17亿元。 中教控股周四开市下跌4.5%报2.98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ingong makes heavy equipment

临工重机申港上市 多元化策略成双刃剑

趁中国股市情绪回暖及大宗商品行情复苏,矿业设备制造商临工重机正筹备香港上市。然而,公司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业务曝险,可能令投资者却步 重点: 临工重机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集资用于提升生产能力、加强研发投入及拓展全球业务版图 目前的矿业景气有助改善公司前景,但其房地产相关业务,可能成为业务增长的拖累   梁武仁 中国股市近期持续走强,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亦稳步上升。 表面看,这两者结合似乎意味矿业设备制造商理应成为投资人追捧的焦点。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刚启动的香港上市之路上,正好成为一个「多元化经营有时可能适得其反」的案例。 上周四,这家矿业设备制造商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集资用于提升生产能力、加大研发投入,以及扩展海外业务。公司可能认为目前正是上市的良机,因为投资者对新上市的中国企业兴趣高涨。 临工重机的投资故事颇具吸引力,其身处矿业上行周期的核心位置,受惠于避险需求推高的黄金等贵金属市场,以及电动车、半导体等产业对矿物资源的持续旺盛需求。 然而,临工重机的实际财务表现并不如故事般亮丽。根据其申请文件,去年公司收入按年增长逾两成,达到120亿元(约17亿美元);但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却出现同比下滑,尽管如此,公司仍透过改善利润率而实现净利增长。 临工重机的盈利能力表现尚称稳健,但其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并非在当前矿业繁荣周期中的高增长企业。根据临工重机于申请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资料,全球矿山设备市场,于2020年至2024年间以近6%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预计至2028年仍将维持类似的年增速。 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高空作业设备销售大幅减少。该类设备主要用于高空作业中人员、工具及材料的升降,不仅服务矿业,亦广泛应用于建筑与设施维修等领域。今年上半年,臂式与剪叉式升降平台的销售按年大跌45%。临工重机将此归因于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中国市场采购需求的减少。 临工重机进入高空作业设备业务相对较晚,公司于2015年开始拓展该业务,目的在于对冲矿业景气下行风险,并借此实现产品线多元化。自那以后,高空作业设备逐渐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2023年,此业务占公司总收入高达40%;但随着销售下滑,今年上半年该占比已降至约25%左右。 设备业务不仅协助临工重机分散业务风险,也曾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该类产品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接近28%,远高于公司核心矿山设备业务的19%。 陷入房地产阴影 临工重机在高空作业设备业务上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该业务使公司暴露于内地房地产行业之中。房地产企业是这类设备的重要客户,但这一产业在中国正陷入长期低迷。随着房市疲势未见缓解,建筑业同样受挫,导致市场对临工重机设备的需求下降。 建筑公司的经营困难最终也会传导至上游原材料市场,削弱对钢铁、铜、铝等建筑材料的需求,进而影响矿业企业的订单,这或许也解释了临工重机核心矿山设备业务增长放缓的原因。该业务在2022年至2023年间销售大幅上升,但今年上半年仅录得微幅增长。 公司面临的另一挑战是激烈的行业竞争,无论在中国境内还是海外市场皆是如此。尽管公司自称为「全球领先的矿业设备及高空作业设备制造商」,但实际上在这两个细分领域均未具主导地位。在竞争者众多的情况下,对一家市占率相对有限的企业而言,要实现高额利润并非易事。 临工重机同时也在寻求地域多元化,计划扩大中国以外市场的销售。这一策略与当前许多中国企业一致,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面对国内经济放缓,寻求海外业务成长成为共同选择。临工重机的海外销售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及美洲,今年上半年占公司总收入的44%,较去年同期的31%及2022年的27%显著上升。 这种地域多元化趋势固然令人鼓舞,但公司整体财务表现平平,恐难令投资者刮目相看。当前正值中国企业赴港上市热潮,香港有望成为今年全球新股集资额最高的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会降低标准,尤其在新股供应激增的情况下,投资人将更加审慎。 归根结底,临工重机不仅在业务上面临激烈竞争,在资本市场同样如此。考虑到其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高曝险程度,这一因素或令部分投资者却步,对公司未来集资前景构成挑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