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6.HK
Akeso pocketed over 2 billion yuan in sales revenue

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连续上涨,累计涨幅达到17.96%

重点:

  • 创新药的销售收入同比上涨24.88%,达到20.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 依沃西有望于2026年在美国上市,康方生物将兑现巨额授权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莫莉

在将近4年的等待之后,港股创新药板块终于迎来强势反弹,得益于市场情绪、政策、企业自身商业价值兑现等多方面因素,恒生创新药指数自年初至今上涨超过50%。拥有优秀创新药管线的明星企业,更是获得资本热捧。

3月30日晚,康方生物科技(开曼)有限公司(9926.HK)披露2024年财报,由于2023年同期获得了高达29.23亿元的许可费收入,2024年的商业授权收入仅有1.22亿元,康方生物在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53.08%至21.24亿元。尽管净利润从去年的盈利19.42亿元转至亏损5.1亿元,但是旗下创新药的销售收入同比上涨24.88%,达到20.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因此,资本市场对于康方生物这份利润表现平平的财报展现出极大热情,财报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连续上涨,累计涨幅达到17.96%,显示市场更愿意为长期战略价值而非短期利润买单。事实上,对外授权交易获得的短期收益并不能支撑企业稳定发展,而重磅创新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放量,才能支撑医药企业长期盈利。

康方生物手握6款已经商业化上市的产品,其中核心产品包括2023年上市的PD-1/CTLA-4 双抗卡度尼利,以及2024年5月获批上市的PD-1/VEGF双抗依沃西,前者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肿瘤免疫双抗药物,后者则在与默沙东(MRK.US)旗下的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头对头”临床研究中胜出,康方生物亦凭借这两款产品成为双抗领域的佼佼者。

不过,康方生物在这份财报中并未详细披露各项产品的销售额,对比202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9.4亿元来看,下半年的销售收入约为11亿元,这或许意味着去年5月底首批发货的依沃西的销售增长有限。的确,按定价每支2299元计算,依沃西的年治疗费用高达50万元,虽然依沃西所针对的非细胞小肺癌属于大癌种,消费群体庞大,这笔医疗负担仍然较高。

幸运的是,康方这两款核心产品已经被纳入2024国家医保目录,今年1月起将以更低的价格全面进入院内市场,有效提高药物的可及性。康方生物董事长夏瑜在业绩公布后的电话会上表示:“现在不适合给出销售指引,原因是我们的放量是无限的,到年底不知道会放量到什么样,但是数据一定好看,我现在是有信心的。”

另一项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有超过50个在研的项目,24个产品在全球开展临床研究,康方生物仍然成功实现降本增效,2024年的研发开支同比下降5.29%至11.87亿元。公司对此解释称,近年来加强自建临床团队,原来外包的部分临床研究服务已经基本改为内部执行,在扩展临床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控制研发费用。

海外有望进入爆发期

根据投行高盛近期的研报,依沃西在多个适应症上成功的概率颇高,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 PD -1/L1xVEGF 双特异性抗体领域的全球引领者,该行预测,依沃西在2041年的峰值销售额甚至可达530亿美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全球药王帕博利珠单抗的2024年销售额295亿美元。

国内,依沃西针对肺癌、胆道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6大瘤种的7个III期临床正在高效推进中。在海外,康方生物的合作伙伴SUMMIT也在积极推进依沃西的开发计划。2025年2月,SUMMIT宣布已与辉瑞(PFE.US)达成临床试验合作,共同推进依沃西与辉瑞多款抗体偶联药物(ADCs)在多种实体瘤中的联合治疗应用。康方在电话会上透露,SUMMIT有望在2025年中发布依沃西的国际多中心III期研究顶线数据(topline results),如果临床推进顺利的话,依沃西有望于2026年在美国上市,康方生物将兑现巨额授权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如今,康方生物的弹药充足,截至2024年末,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理财产品合计73.44亿元,随着商业化回报上升,其资金状况将更加稳健。康方生物当前的市销率约为34倍,同样深耕肿瘤领域的创新药企信达生物(1801.HK)的市销率仅有8倍,显示前者估值已高于行业水平。随着康方生物核心产品进入医保,未来收入将迎来更大增长,但考虑到当前较高的溢价,投资者亦需关注其海外临床试验的进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纳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势昙花一现

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纳入港股通,让内地投资者能买卖其股票。 公司指出,连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机制,已于周一正式启动。 公司表示:“董事会认为,公司被纳入港股通名单,将有助加快扩大公司股东基础及提高股份流通性,并进一步提高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及品牌知名度。” 在获纳入港股通的首个交易日,正力新能股价周一上涨6.4%。但次日回吐多数涨幅,周二收市下跌3.6%,报10.83港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7,557倍破港纪录 大行科工首挂午收升21%

折叠自行车制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挂牌,开市即升36%报67.5港元,之后股价略回软,中午收市报60港元,升21%。 公司发售792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每股售价49.5港元,录得超额认购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认购纪录,国际配售超额20.65倍,集资净额3.42亿元。 集资所得三成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三成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另外三成用于研发,余下一成作一般营运资本。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花旗银行终止银联成员资格

中国银联近日公告,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成员资格。银联方面证实,此举为花旗中国主动申请,与其近年全面退出个人银行业务相关。 据财新周五报道,花旗中国回应指出,随着零售财富管理和信用卡业务的出售与关闭,银联成员资格已无必要,但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响。该行强调,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专注企业与机构客户的跨境银行需求。 自2021年花旗集团(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国在内14个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以来,花旗中国已将36亿美元的财富管理资产出售予汇丰,并于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业务剥离。与此同时,花旗集团今年6月宣布精简其位于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中心,裁减约3,500名员工。 花旗中国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1,761.42亿元(24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但营收按年增长20.5%至57.96亿元,净利润亦大增53.9%至17.55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Unitree makes humanoid robots

机器人春晚舞出未来 宇树科技拟年底上市

这家科技企业,在央视春晚的机器人跳舞表演惊艳观众,计划在年底前进军资本市场 重点: 宣布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之际,宇树科技计划今年底前上市 尽管人形机器人引发市场热议,但性能不稳或使规模化商用仍需数年   陈竹 中国初创企业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人形机器人,在近两年异军突起,成为行业新星。今年1月,公司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劲舞视频,引发全网刷屏。上个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公司斩获百米障碍跑、4×100米接力及1500米长跑等几乎所有竞速项目冠军。宇树科技更成为拳击赛事独家设备供应商,在竞争对手侧目之下,包办全部参赛机型。 乘此东风,这家风头正劲的企业计划转战资本市场,上周宣布拟于年底前向未披露的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文件。此番声明坐实了持续数月的上市传言,路透社报道称,宇树科技目标估值达70亿美元。 上市将成为宇树科技重要里程碑,为加速产品研发与商业化进程,这家公司亟需资本加持。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中国政府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给予强力支持,以期占据产业制高点。此次上市,也将检验市场对中国发展的机器人产业的信心。 总部位于杭州的宇树科技,由机械发烧友王兴兴创立,他对机械创新的热忱由来已久。王兴兴曾因仅耗资200元,打造双足机器人而名声大噪。大学时期,他便以科技狂人闻名,宿舍堆满工具零件,双手密布的伤痕,见证用废料加工精密部件时难以避免的意外事故。作为继马云等初代创业者后的新生代创始人代表,2016年大学毕业的王兴兴,在无人机巨头大疆任职两月后,于同年创建宇树科技。 王兴兴的热忱同样赢得资本界青睐,宇树科技成立至今已完成10轮融资,吸引顺为资本、初心资本、中信证券、深创投及红杉中国等知名本土机构。据媒体报道,公司当前估值约100亿至150亿元(约合14至21亿美元),距其寻求的60亿美元目标估值仅达三成左右。 人形机器人价格下行 虽以人形机器人著称,宇树科技当前主要收入,仍来自其拓展人形机器人业务前的初始产品四足机器人。公司尚未全面披露财务详情,但表示将于年内公布更多数据。据上周上市公告中透露的少数关键指标,公司2024年营收的65%来自四足机器人,30%来自人形机器人,5%为组件产品。 在今年6月的公开活动中,王兴兴曾向媒体称公司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但未指明具体年份。 2023年推出的首款人形机器人H1,是中国首个具备奔跑能力的全尺寸通用型号。公司在新一代产品中显著压缩成本,2024年发售的H1,售价降至99,000元。7月新推的R1机型性价比进一步跃升,入门价仅39,000元。 定价与欧美同业形成鲜明反差,摩根士丹利研报显示,2024年顶级人形机器人成本约20万美元。 宇树科技实现超低定价的核心优势,在于借力中国完备的制造业生态。从电池、传感器到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本土已有成熟供应商网络,助力企业以可控成本快速扩大产能。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给予强劲助力,通过补贴、税收减免与低成本融资等多重组合拳助推行业进阶。 部分受益于政策驱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已突破千家量级,代表性公司包括智元机器人、松延动力等。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车企比亚迪(1211.HK; 002594.SZ)等各领域头部企业,或亲自下场,或投资布局。 尽管宇树科技在控本增效方面成效卓著,同业价格战亦日益白热化。如加速进化的K1人型机器人定价88,000元,与H1系列近乎持平。如同国内众多过热赛道的发展轨迹,人形机器人领域或将陷入价格持续下探的内卷式厮杀。 多家机构研报力证人形机器人产业潜力,麦格理证券今年2月预测,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6年的36亿美元,飙升至2031年的516亿美元。 不过,短期市场表现或难支撑此等乐观预期。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参赛机型频现摔倒碰撞的报道,印证性能尚欠稳定。尽管机器人在春晚等特定场景的奔跑搏击表现亮眼,但在实际应用中,执行取物等基础任务的能力仍存瓶颈。 近期,港股机器人板块涨势如虹,意味宇树科技上市若估值合理,必将引爆市场热情。优必选(9880.HK)当前市销率高达30倍,越疆科技(2432.HK)更达47倍,显示投资者对此类公司前景极为看好。 这对宇树科技及其同业堪称利好,即使距打造在工厂及家庭等场景执行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可能尚有漫长征途。部分产品已显积极信号,宇树科技20%的四足机器人,应用于检测消防等工业场景。如今,需证明人形机器人不囿于歌舞竞速,更能超脱实验环境,投入大规模应用场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