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钛白粉生产商去年利润翻了一番,收入增长近50%。钛白粉是一种白色金属粉末,可用于提亮包括油漆和食品在内的各类产品

重点:

  • 龙佰集团已申请在香港上市募集至多15亿美元,以巩固其作为亚洲领先钛白粉颜料生产商的地位
  • 这次上市将作为该公司现有深圳A股上市地位的补充,与同行相比,该公司的股票似乎被严重低估

安柯伦

亚洲最大的氧化钛生产商希望通过香港上市提高市值,筹集资金来巩固自己的市场领先地位。氧化钛是一种给油漆、墨水和塑料等增白的粉末。

这些重要信息来自龙佰集团,该公司上周提交了香港新股上市申请,承销商为中金公司、招银国际、国泰君安和广发融资。据媒体援引未具名的消息来源称,此次发行希望募集至多15亿美元资金。龙佰集团的故事可能不如钴和镍等小众金属的生产商那样吸引人。作为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原料,钴和镍的人气和价格上最近都出现了爆炸式增长。

但就像许多其他大宗商品一样,作为龙佰集团主要收入来源的氧化钛最近价格上涨,虽然涨幅赶不上最热门的大宗商品。该公司所有产品都来自中国本土的矿山,大大降低了许多依赖海外钛矿的同行面临的那种风险。

龙佰集团总体上看是一个比较吸引人的增长故事,虽然与同类矿产商相比,深圳A股的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态度相对冷淡。

该公司于2021年7月由龙蟒佰利联更名为龙佰集团。上周二提交给香港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它打算利用IPO筹集的资金扩大产能,补充运营资金,以及支付一般公司开支。

2011年在深圳上市的龙佰集团,2021年录得净利润48亿元,是2020年的两倍多,不过净利润的增速预计今年将大幅下降至12%左右。去年的强劲增长归功于钛白粉价格的上涨以及销量增加,助推2021年收入增长了近50%,至206亿元。该公司目前在深圳A股的市值为近500亿元。

2020年底,龙佰集团的钛白粉产量占全球的11.4%,占中国产量的23.4%。该公司在中国拥有三座矿山的多数股权,其中两座矿山在运营当中,一座正在开发。其中位于西南部四川省的矿山出产钛铁矿,后者是钛矿石的主要来源,也是钛白粉的头号原料。

钛白粉是一种精细的白色粉末,可以为油漆、墨水、塑料和纸张提亮增白。金属钛无毒、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具有高折射性、而且抗紫外线,因此钛白粉在染色之外还有多种应用。中国是这种相对常见的金属的最大生产国。钛白粉也用于增强食品的颜色和质地,并作为颜料和增稠剂用于化妆品和防晒霜中。

除了钛白粉,龙佰集团还生产和销售来自矿山和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包括铁精矿、铁化合物、生铁和四氯化钛。就像它的矿山一样,龙佰集团接近三分之二的客户都在中国,主要是大型经销商,另有17.5%来自亚洲其他地区,10%来自欧洲。

价格小幅上涨

由于需求强劲,加上生产放缓,以及全球疫情导致供应链状况频频,钛的价格去年上涨了约5%。自1月份以来,它的价格基本稳定,目前每吨售价在1,770元左右。 

有了坚实的基础,龙佰集团现在希望利用其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和强劲的需求来增加市场份额。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就是在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它将筹集更多资金,也让全球投资者有机会参与到它的成长故事中来。

尽管地位稳固,但投资者对它的上市计划并不买账。公司深圳上市的股票在消息出来当天下跌9%,此后持续下跌。该股在过去一年中也有所下跌,在去年9月触及近39元的12个月高点后,目前已跌至21元左右。

该公司的市盈率目前在10倍左右,与其他的中国金属制造企业相比,相对便宜,而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在27倍左右,要高出不少。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包括市盈率高达27倍的攀钢钒钛(000629.SZ),以及陷入财务困境而且估值较低的重庆钢铁(1053.HK; 601005.SH)。海外的竞争对手包括力拓集团(RIO.US)和Tronox(TROX.US),以及几家印度的大型金属企业。

龙佰集团定期分红,去年年底派发了26亿元,派息率为54%。尽管过去10年该公司的派息波动较大,但红利从长期趋势来看处于增长状态。 

鉴于龙佰集团出色的盈利增长,以及企业成长和派息记录,观察人士可能会得出结论:它的股票被严重低估。对于那些能接受高风险的投资者来说,在香港上市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些分析机构为龙佰集团设定了45元左右的目标价,这是它目前水平的两倍。

龙佰集团在整个钛产业链上的强大能力,使其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该公司在IPO申请中表示,在中短期内,它希望巩固市场地位,提高原材料的自给率。

该公司表示,将利用上市筹集的资金提高现有矿山的产能,并在多个地区建设更多的生产线。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在钛合金、磷酸铁锂、石墨负极材料和磷酸铁等领域建立新生产线。它提交的IPO文件包括未来的年度生产目标,比如3万吨高级钛合金、2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和2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

由于供应链和地缘政治问题持续,限制了中国对一些金属和矿物的进口,加上全球贱金属价格不断上涨,以及稀土和矿产市场白热化,龙佰集团可能为股东带来丰厚回报。该公司有可能只需要为自己的故事找到合适的受众,而这些受众可能就是那些会购买其即将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的全球投资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准AI数据中心供电市场 阳光电源开启新征途

AI时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阳光电源,以储能为核心切入AI供电市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重点: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占率25.2%,储能市占率11.9% 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    李世达 当AI带来算力革命,能源便成为新的黄金,也为中国光伏企业指明一条新道路。来自中国合肥的光伏巨头——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试图透过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边界。 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以光伏逆变器闻名全球。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出货量计,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在全球的市占率约为25.2%,连续十年全球领先,产品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58.4%。 这家从合肥起家的企业,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几乎同步成长。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核心设备,相当于电站的“大脑”与“心脏”,同时负责系统保护与效率管理。然而,当光伏行业进入微利化竞争阶段时,从光伏走向AI供电与智能储能,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近三年,阳光电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亿元升至2024年的7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2025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增至434.4亿元,同比升约40%。毛利率则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续上升趋势。 从“供电”到“管电” 这得益于储能系统业务的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业务收入达178亿元,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业务(占比降至35.3%),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这一转折标志阳光电源完成从“供电”到“管电”的升级,转向高附加值的储能与电力控制领域。 公司表示,其储能系统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11.9%,位居世界领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欧洲与中东均已落地百兆瓦级项目,累计开发新能源电站规模超57GW。 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兴起让数据中心成为全球新增用电主力,“算力电力化”成为了能源产业的新叙事。从逆变器到储能,阳光电源正加速布局AI供电解决方案与储能系统业务的发展。 花旗估计,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计算需求将需要55GW的新电力容量,相当于2.8万亿美元的增量支出。这无疑是能源行业的必争领域。 布局AI供电 在技术层面,阳光电源于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储能系统,以高功率密度与模组化结构为特色。在2025年美国RE+大会上,阳光电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场的新一代光伏与储能方案,包括模组化逆变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储能系统。后者为6.9MWh液冷整合型储能设备,采用碳化硅(SiC)功率转换技术,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并支援快速响应与黑启动功能,专为AI资料中心与大型电网场景设计。 不过,储能业务资金投入庞大、回款周期较长,公司应收账款达291.5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动负债占比逾八成,显示营运资金压力依然存在。经营现金流在2024年虽录得120.7亿元净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约34亿元。手头现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约179.1亿元。 阳光电源在A股的表现不俗,股价今年至今涨幅约120%,反映市场对其业务结构转型与AI供电叙事的期待。目前阳光电源市值3,350亿元,延伸市盈率约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业如信义光能(0968.HK)约5倍、阳光能源(0757.HK)约3.3倍,估值存在明显分水岭。 由于港股市场对新能源股的整体估值折让幅度较大,若阳光电源上市定价仍参照A股水平,市场在初期可能出现估值消化或股价回调的压力。不过,考虑到其AI供电与储能业务的高速成长潜力,以及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新需求,长线仍有被重估的机会。 阳光电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当光伏行业进入成熟期,AI供电与储能正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对投资者而言,阳光电源正由“光伏制造”迈向“智能能源运营”。若AI资料中心电力需求如预期释放,这家合肥企业或将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京东物流拟收购母公司旗下两项本地配送业务

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与其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 9618.HK)达成协议,将以2.7亿美元,收购本地即时配送企业达盛与达疆。 京东物流表示,此项收购将完善现有业务矩阵、拓展运营版图,并增强末端配送能力。达盛与达疆在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合并净利润7,520万元,上年同期则亏损1.61亿元。 京东物流称:“目标公司过去数月业务表现,均具备商业潜力及可进一步让我们拓展业务机会。” 受收购消息提振,京东物流股价周四收涨3.5%,公司年内累计涨幅温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宜明昂科折让13%配股筹3.5亿港元

创新药企业宜明昂科(1541.HK)周四宣布,拟配售2,420万股新H股,约占扩大后股本约5.61%,集资3.51亿港元(4,500万美元),每股配售价14.5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格16.66港元折让约12.97%。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净额估计达约3.45亿元,将用于为在中国进行IMM2510及IMM27M的单一疗法及联合疗法的研发提供资金以治疗实体瘤;为IMM01(替达派西普)的研发提供资金,以及为IMM0306的研发提供资金,补充营运资金与一般企业用途。 宜明昂科日前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IMM2510用于治疗经免疫治疗耐药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三期临床试验的申请。 公司股价周四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4.46港元,跌13.21%。不过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仍升18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创机器人销售强劲 今年股价爆升2.5倍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三公布,截至公告日止,集团旗下的腔镜、骨科、血管介入等核心产品的订单量,累计超过170台。 当中集团的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的订单已超过百台,全球装机近80台,居国产品牌首位。公司强调,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已进入全面加速阶段。 图迈是首个进入海外市场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海外订单突破60台,装机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共40个国家及地区。 周四微创机器人开盘跌近1%报32.86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价升近两倍半。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