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vider of digital payment services for businesses is burning through its funds as market competition heats up.

这家与支付宝同样起源于杭州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急需上市筹集资金

重点︰

  • 连连数科连续亏损多年,现金及现金等物只剩下1.42亿元
  • 该公司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高达150亿元,但要以高估值在港股上市,在目前疲软的市况并不容易

 

欧美美

这个年代,如果没有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可说是难以在中国生活。蚂蚁集团旗下的支付宝,以及腾讯(0700.HK)的微信支付,几乎雄霸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但这里说的仅是个人支付市场。事实上,有一家与支付宝同样起家于杭州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打的是企业客户主意,也在跨境支付市场闯出一片天。

这里说的,是“连连支付”的母公司──连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继去年在港交所(0388.HK)申请上市未果后,最近更新招股文件,第二次冲击港股市场。

2009年由章征宇成立的连连数科,乘上了中国互联网支付的东风,仅两年便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正式进入第三方支付行业。它2015年再获得“跨境支付牌照”,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开始跨境支付的企业,也正因如此,章征宇将目光由内地个人支付转移至企业跨境支付,专注服务企业客户的支付需求,避开与财力雄厚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直接竞争。

众所周知,做支付,最值钱是牌照。截至去年底,连连数科拥有64项支付牌照,服务范围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支持130种货币交易。更重要的是,连连数科获得了全球最大的独立信用卡公司美国运通(AXP.US)支持,于2017年与对方合资成立“连通”,并在2020年6月取得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成为全球支付业务的主力。

初步招股文件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连连数科的活跃客户中,中国跨境商户达到110.3万户,比2022年底增长30.5%。随着公司逐渐壮大,数字支付服务总支付额(TPV)自2020年起持续增长,2020年为8,494亿元,2021年增长约14.3%至9,712亿元,去年底再升18.7%,达到1.15万亿元。

因此,其收入也稳步上升,去年营收7.43亿元,比2021年增长15.4%,今年前9个月再提升38.5%至7.37亿元。

拥有过百万活跃客户,收入连年增长,而且支付平台连接电商企业,再从每家公司的交易中抽取费用,连连数科2020年至2022年的毛利率分别达64.3%、68.2%及62.7%。从表面看,这绝对是一门好生意,但其盈利表现却不如理想。

过去3年9个月,连连数科未曾赚钱,2020年亏损3.69亿元、2021年亏损增加超过1倍至7.47亿元,到2022年再增至9.17亿元,去年前9个月进一步亏损6.07亿元,这段期间的累积亏损高达26.4亿元。

行业竞争激烈

亏损最大原因在于竞争。在跨境电商支付(收款)业务中,最少有25家正在竞争,近年连网易(9999.HK)和腾讯也加入战团,而亚马逊(AMZN.US)更推出了自家收款工具亚马逊全球收款。强手环伺下,连连数科不得不“烧钱”应战。

招股文件显示,该公司的销售及营销费用连年上升,2022年同比大增54.6%至1.4亿元,去年前9个月已花了1.32亿元;同时,为了提升服务绑住用户,其研发费用也相当沉重,从2020年的1.24亿元,增至2022年的2.1亿元,去年前9个月也用了1.89亿元。

投资者可能会关注,公司开支不菲,到底钱从哪来?

原来在连连科技2018年进军英国、爱尔兰及巴西市场之时,曾获得光大投资等“资本大佬”以每股成本约5.3元入股,作价23.77亿元,令其估值升至40亿元;半年后,公司再获得红杉资本和博裕资本等入股,融资3亿元,估值涨到70亿元;到2019年6月,公司获得第三轮融资,由中金等“大腕”入股,获得3.5亿元,估值再升至120亿元。到2020年10月,更迎来第四轮融资,由泰康保险等入股,注资10.9亿元,估值进一步升至150亿元。

长期亏损的连连数科,早在2020年已准备在上海科创板上市,但无功而回,去年首度申请在港上市。参考其财务表现,即使前期投资者不急于套现,公司的现金流也开始告急。

事实上,其经营现金流表现相当飘忽,2020年为负5,919万元,翌年录得1.06亿元正现金流,但2022年又再“转负”3,334万元,而去年前9个月虽再度“转正”4,574万元:但参考截至去年9月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剩下1.42亿元,同比大减逾72%,可能有急切集资需要。

然而,要成功登陆港股也不容易,在官方严厉监管支付企业,加上中美关系紧张下,连连数科的业务因涉及不少敏感消费数据,投资者可能担忧其经营环境;另一方面,港股近月每日平均成交长期不到1,000亿元,加上大盘走势疲软,不少新股认购反应欠佳,而且上市后股价“破发”,因此连连数科要取得高估值上市集资,并非一项简单任务。

以美国上市的PayPal(PYPL.US)为例,目前市销率只有2.35倍,连连数科去年前9个月收入7.37亿元,引申至全年约9.83亿元,如果以相同市销率上市,其市值只有约23亿元,恐怕将远低于最后一轮高达150亿元的估值。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动情感经济

AI不只懂得回答问题,还开始“懂你”。从恋爱陪聊到情绪安抚,AI陪伴正悄然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李世达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应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这一细分场景正悄然崛起。根据《哈佛商业评论》调查,情感与心理陪伴已跃升为生成式AI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用户使用频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与翻译服务。这显示人们对科技的期待,正从“帮我工”转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当夜深人静时,睡前拿起手机,陪你聊天看剧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更懂你的AI。 在美国,AI陪伴正以“虚拟人格”为主导。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机器人Replika,至今累计用户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设定AI为“恋爱伴侣”。随后兴起的 Character.AI让用户能自创角色、与名人AI对话,短短一年吸引上亿次互动。最新爆红的AI Bro则主打“陪用户刷Tinder、聊日常”,透过浮窗陪伴用户一同浏览手机内容,就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做实时交互,上线数周即冲上美国Apple Store总榜前十,日下载量高达七万次。 在中国,AI陪伴的应用更加“贴地”。以近期爆红的“逗逗游戏伙伴”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户可让AI语音助手陪打《王者荣耀》,或在夜里听它讲故事、模拟闲聊。该公司接受传媒访问时声称,月活用户已突破200 万,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其背后采用的模型基于MiniMax技术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微调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创稀宇科技 (MiniMax),则被视为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AI人格工厂”。旗下的语音聊天应用Talkie,能让用户自创虚拟角色,与AI进行情感互动,至今年全球用户突破一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100万,其中女性用户数约占48%。该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0700.HK)、阿里巴巴与红杉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该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标年内挂牌。 为“懂我”付费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从模型到App上线平均只需三个月。根据QuestMobile数据,AI陪伴应用的使用高峰集中于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主力人群是18至35 岁年轻人。这些人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愿意为“懂我的AI”付费。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报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场规模”于 2025 年估值约3,667亿美元,预计至 2035 年可达9,721亿美元,2026至2035…
WuXi AppTec partnering with Saudi authorities

剥离中国临床业务深耕沙特 药明康德加速全球化步伐 

药明康德正通过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逐步构建起一个具备深度本地化响应能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重点: 药明康德入驻NEOM不仅有望抢占中东市场先机,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关键一步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莫莉 作为医药研发服务(CXO)领域的龙头企业,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的国际化运营能力在中国乃至全球同行中均位居前列,其业务网络遍布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面对全球医药产业链格局的变动与外部环境的挑战,药明康德正通过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逐步构建起一个具备深度本地化响应能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这一战略在药明康德近期的业务变动中体现明显,公司以便出售出售国内的临床研究服务业务,同时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展开战略合作。10月24日,药明康德以28亿元向高瓴资本出售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的全部股权,这两家公司均为负责中国国内临床研究服务业务的主要企业。公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的合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11.6亿元和0.9亿元,虽然规模不小,但是在药明康德当期收入和净利润中所占比例仅分别为3.5%和0.7%。 药明康德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聚焦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业务模式、加速全球化能力和产能的投放”。这并不是孤例,自2024年底以来,公司已多次剥离非主营业务:2024年12月,药明康德宣布将旗下WuXi ATU(药明生基)业务的美国和英国运营主体出售,所涉及的是高端治疗CTDMO(细胞和基因疗法的研发、测试和制造)业务;2025年1月,药明康德出售美国医疗器械测试业务。 上述出售的业务虽然可以为药明康德贡献收入,但是与CRDMO体系的协同效应有限。这部分资金回笼后,药明康德积极推进核心业务CRDMO的全球化,与沙特新未来城的合作即为明证。 10月28日,药明康德宣布已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和沙特卫生部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NEOM是沙特西北部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新城。药明康德表示,此次合作为公司未来在NEOM的先进、清洁制造城市Oxagon或沙特其他地区建立世界一流的CRDMO研发及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沙特政府十分重视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在政府的“2030愿景”中将医疗卫生行业列为核心发展领域,计划投入超过650亿美元的资金,重点开展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药明康德的入驻不仅有望抢占中东市场的先机,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关键一步。公司在全球布局早已悄然展开:美国特拉华州77万平方米的基地预计2026年前投产,瑞士库威的生产基地也在持续扩建,新加坡的基地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 前三季度业务强劲增长 药明康德大刀阔斧进行业务调整的底气来自业绩的强劲增长,公司甚至在年内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10月26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最新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大涨84.84%。 截至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余额为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基于业务持续扩张的良好势头,药明康德将2025年预期营收的增速上调至同比增长 17%至 18%,全年营收有望达到435亿至440亿元,而在2025年年初的收入指引为415亿元至430亿元。 公司解释,业绩的高增长源于“持续聚焦及加强CRDMO业务,同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此外,公司多次在高位减持药明合联(2268.HK)的股票,这部分投资收益对公司税后净利润的影响约为43.51亿元。 然而,与强劲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李革、张朝晖、刘晓钟所控制的股东阵营在10月29日抛出了一项减持计划。这些股东“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在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A股股份,以公告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规模最高可达约63亿元。 该消息引发市场震荡,公告次日药明康德A股股价大幅下挫8.47%。当前药明康德的市盈率约为20倍,明显低于药明生物(2269.HK)的市盈率32倍,或与其股价短期急跌影响估值有关。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同时增强全球产能布局,药明康德在生物医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当下,有望显著增强地缘政治韧性,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