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汽车电池原料金属锂的生产商,将以3,100万美元收购钽铌生产商稀美资源16.7%的股份

重点:

  • 赣锋锂业将以2.4亿港元收购钽铌生产商稀美资源16.7%的股份
  • 该收购交易将使赣锋锂业的业务多元化,并对锂价飙升带来的丰厚利润加以利用

安柯伦

五年前,几乎没有人知道锂是什么。现在,这个曾经的小众金属炙手可热,价格涨上了天。这种柔软的银白色金属价格在12个月内飙升了逾400%,汽车电池制造商和新能源发电站都在竞相购买有限的供应。在享受着创纪录的收入和充裕现金的同时,领先的锂业公司正忙于寻找并购机会,以增加供应,实现多元化发展。

赣锋锂业(1772.HK)也赶上了这波红利,去年利润增长了三倍,可以说是不差钱。该公司上周表示,将斥资2.4亿港元(2亿元),收购另外两种稀有金属钽和铌的生产商稀美资源控股有限公司(9936.HK)的16.7%股份。赣锋锂业称,该交易将对其现有资源项目产生“潜在的协同效应”,贡献投资收益,提供新的利润来源,提高赣锋锂业的核心竞争力。

赣锋锂业表示,虽然这笔交易会产生现金流出,但不会影响公司日常的营运资金。它还表示,未来的财务回报意味着收购的风险是值得的。在这笔交易中,赣锋锂业将以每股4港元的价格收购稀美资源的6,000万股新股。

上周五早盘,稀美资源的股价受此消息影响上涨逾17%,随后涨势回落,收盘涨幅超过5%。赣锋锂业的股东并不为所动,公司股价当天勉强录得1%的涨幅。

稀美资源对交易感到满意,公司董事表示,该交易代表着筹集资金和扩大股东基础的机会。该公司规模远小于赣锋锂业,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稀美急于筹集更多现金并引进这样一个不仅有钱,还有其他资源和经验的大合作伙伴。稀美目前市值约为1.8亿美元,还不到赣锋245亿美元市值的零头。

 “预期建议认购事项将促进本集团在钽铌业务方面的发展并提升本集团的整体竞争力,”稀美资源在其上周的公告中称。

值得注意的是,赣锋的认购价比稀美宣布交易前的最后收盘价低了9.7%。不过,稀美表示,这个价格是经公平磋商后达成的,考虑了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展望及公司前景等多项因素。

稀美当然可以利用这笔交易带来的现金,最新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它自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仅为1.7亿元,低于一年前的1.86亿元。这意味着赣锋的新注资将使其现金储备增加一倍以上。

美味的小鱼

稀美是全球主要的钽铌生产企业。钽铌是两种相对稀有的金属,虽然不同,但总是一起被发现。全球约75%的铌产量用来生产高强度钢合金,用于管道、交通基础设施和建筑应用。钽则用于移动电话、计算机硬盘和心脏起搏器的电子电容器。

稀美跟赣锋比起来,只是一条小鱼,不过味道可能相当美味。我们在前文提到过,赣锋有大量现金可以实现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在锂价飙升的推动下,该公司在2021年实现收入超110亿元,是2020年的两倍。该公司去年的净利润增长了410%,达到54.1亿元。

赣锋总部在江西,拥有三大业务板块:锂化工事业部、锂电池事业部、海外事业部。去年,超过81%的收入来自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加工服务。78%以上的客户位于中国大陆。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的快速发展,大幅提振了以锂和锂化合物为关键成分的大功率电池的需求。 

 “行业逐渐从供需平衡转变为供应紧张的状态,”赣峰在两个月前发布的2021年财报中表示,该公司“将得益于公司的先发优势,不断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并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

锂的价格已经从2022年2月的高点回落,但每吨仍在45.7万元左右。这是一年前的四倍多,当时完全看不出要突破每吨10万元的水平。

赣峰的工厂年产2.8万吨碳酸锂、7万吨氢氧化锂和2,150吨金属锂。在此基础上,你可能会说,赣锋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当有利的位置。毕竟,该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锂产业价值链,涵盖锂和锂化合物的提取、加工、生产和回收。

但投资者可不是容易满足的群体。本周早些时候,该公司股价超过100港元,高于本月早些时候约86港元的52周低点,但距离去年8月创下的每股170港元的一年高点,仍然相去甚远。在这方面,赣锋并非独此一家,锂相关企业的股价都是全面下跌。这是因为许多锂都是以当时商定的价格出售的,并不一定反映出当前的价格。此外,在俄乌战争的推动下,宏观事件和市场情绪普遍压低了股价。

赣锋的历史市盈率约为14倍,看起来相对便宜。相比之下,本土竞争对手天齐锂业(002466.SZ)的历史市盈率更高,为24倍。在海外,国际竞争对手Pilbara Minerals (PLS.AX)和Albemarle(ALB.US)的历史市盈率甚至更高,都在100倍左右,这或许反映了世界上不同地区对锂的重视程度,也是生产商价值的不同体现。 

赣锋入股稀美的可能性,代表着它向核心业务领域以外迈出了一步。其他稀有金属的市场正在升温,而且鉴于供应不足和全球需求强劲,没有显示出减弱的迹象。对赣锋来说,这次收购有双重效果:一是实现业务多元化,进入另一个利润丰厚的领域;二是可以花掉锂价飙升带来的部分收入和利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行业简讯:外卖战升温引监管关注 五部门约谈京东 美团 饿了么

在外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之际,中国监管部门出手介入。5月13日晚,市场监管总局联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社部及商务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JD.US; 9618.HK)、美团(3690.HK)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饿了么等平台企业。 据财新报道,五部门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强调须履行主体责任与社会责任,规范经营、保障消费者、商户与外卖骑手权益,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京东今年强势进军外卖市场,刘强东亲自领军,提出佣金不超过5%、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政策;美团则回应推出养老保险补贴,双方并因“骑手二选一”问题互相指责。阿里也在4月底加入战局,饿了么宣布百亿补贴计划,并联合淘宝闪购发放上亿份免费茶饮券。 监管机构自去年底多次强调平台经济要规范发展,并整治算法滥用、保护新型就业者权益。未来外卖平台竞争将不仅拼补贴与速度,更须接受更高标准的法律与社会责任检视。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intor makes Koshine, a hair loss product

开拓药业资金告急 谋转身攻化妆品市场

这家资金紧绌的生物科技公司,正从原来的肿瘤药物业务转型,非处方化妆品已开始产生收入 重点: 曾专注于抗癌药的开拓药业正在转型,最新推出的两款产品分别用于祛斑和治疗脱发 公司首次取得来自非处方化妆品的收入,但脱发药物仍在进行临床试验 谭英 聊聊改头换面的“美容转型”吧! 2020年5月在香港首次公开招股(IPO)时,总部位于苏州的的生物科技企业开拓药业有限公司(9939.HK),在研发管线中有两款潜在的“重磅产品”,其抗癌药物和脱发治疗药物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公司当时正研发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普克鲁胺,并预测到2025年,该药物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可达到约213亿元(29.5亿美元)。招股书显示,公司对一款正在研发的脱发药物也寄予了厚望,希望进入一个由强生(JNJ.US)的米诺地尔和默沙东(MRK.US)的非那雄胺主导的市场,开拓中国价值31亿元的脱发市场。 时移势易,公司的策略正发生重大转变,已放弃普克鲁胺的研发。不仅如此,4月发布的2024年报显示,公司肿瘤研发部门已基本关闭。 当前的发展方向在公司上周的公告中披露已开始将KT-939商业化。这是一种具有美白祛斑功能的“功效性化妆品原料” 。开拓药业引用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的数据称,2023年全球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为5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600亿美元。 开拓药业引用前述机构的数据称,2023年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为619亿元。公司表示:“在化妆品原料的多层级市场格局中,功效性原料是其核心组成板块。” 上周公告发布次日,开拓药业股价一度上涨8%,但随后回吐大部分涨幅,收盘时涨幅不足1%。该公告似乎也印证,开拓药业正退出需长期临床试验获监管批准的药品研发赛道。 除KT-939外,开拓药业研发管线中还有防脱药物KX-826。后者已应用于非处方产品Koshiné。同时,该公司仍在推进相关临床试验。若成功,将有助于其作为处方药获市场认可。 2024年,公司录得Koshiné带来的首笔500万元收入,Koshiné的网站上将其描述为“化妆品牌”。KX-826目前也正在进行治疗雄激素性脱发(AGA)的临床试验。 5月2日,公司宣布,一项针对KX-826与米诺地尔联合用于治疗AGA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已达到“主要终点”,为设计新试验铺平了道路。研究结果是积极的,但并非值得大肆庆祝,因为研究显示,相比于单用米诺地尔组,米诺地尔和KX-826联合用药组仅略有优势。 日益枯竭的现金   公司计划开展的米诺地尔与KX-826联合疗法三期试验(可能涉及数千名志愿者),如何融资是另一个问题。开拓药业多年来一直处于烧钱状态,如果发行新股筹集资金,可能难以吸引投资者。截至去年底,公司现金储备只剩下1.47亿元,较2023年底的4.56亿元大幅减少。   若KX-826获批成为处方药,开拓药业将与全球仅有的两大竞争对手比肩,但获批绝非板上钉钉。根据年报,公司目前正聚焦资本密集度较低的化妆品业务。自2025年初以来,已推出6款此类产品,包括Koshiné品牌,以及基于KX-826的痤疮乳膏和基于KT-939的美白精华及乳液。   公司正通过中国的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渠道,国际电商平台亚马逊以及自有在线销售平台,推广非处方化妆护理产品。毋庸置疑,无论是脱发产品还是美白产品,在监管宽松的非处方市场中,国内外均存在众多竞争对手,尚不清楚开拓药业的产品具备何种竞争优势。   虽然其来自非处方产品的收入规模仍很小,但更有说服力的数字是,开拓药业的研发成本从2023年的9.39亿元降至去年的7,810万元,降幅达91.7%,反映公司在向低成本化妆品业务转型。这一调整帮助公司的年亏损从2023年的10亿元,收窄85.4%至去年的1.55亿元。公司将研发投入大幅下降归因于“更加聚焦核心皮科管线 (KX-826和GT20029)投入,而该等投入较肿瘤管线大幅減少”。GT20029是一种用于治疗AGA的外用化合物。  在进入脱发市场后,开拓药业加入了一个越来越拥挤的领域,业内成员包括科笛(2487.HK)和雍禾医疗(2279.HK)。销售一款AGA治疗喷雾剂的科笛股价较2023年6月上市时已下跌72%,而提供毛发移植修复的雍禾医疗股价较2021年底上市时已暴跌近93%。 开拓药业的处境类似,公司股价较发行价已下跌超90%。该股还逆势于整体医药股市场,过去一年下跌2.7%,而同期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16.5%。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较A股折让逾两成 恒瑞医药集资近百亿港元

中国药业龙头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于周四招股,发售约2.25亿股,5.5%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介乎41.45至44.05港元,较A股周三的收市价折让约23%至27.6%,集资近99亿港元,下周二截止认购,周五正式挂牌。 恒瑞医药专注的药物领域包括肿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科学。公司拥有110多款商业化药物,包括19款新分子实体创新药和4款其他创新药。 去年公司盈利达63.4亿元,按年增长48%。今年首季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长20.1%,纯利上升36.9%至18.74亿元。 是次共有七名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达5.3亿美元,包括新加坡政府的GIC、Invesco Advisers、UBS AM Singapore、Cordial Solar、Hillhouse、Millennium及Oaktree。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eiGene celebrates profit milestone

泽布替尼海外市场大卖 百济神州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第一季度,百济神州GAAP净利润为127万美元(919万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2.51亿美元 重点: 第一季度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7.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单单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5.63亿美元 百济神州启用新的英文名称BeOne Medicines Ltd.,并将注册地迁至瑞士    莫莉 作为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创新药企业,百济神州有限公司( 688235.SH ; 6160.HK ; BGNE.US)何时能为股东带来盈利回报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百济神州终于展现出年度盈利的曙光,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公司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5月7日晚间,百济神州港股、美股、A股三地同时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美股的业绩快报显示,第一季度,百济神州GAAP净利润为127万美元(919万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2.51亿美元。再看A股的财务数据,百济神州的营业利润也已扭亏为盈,归母净亏损0.9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19.08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快速扭亏为盈的背后是产品销售收入的大幅上涨,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的产品收入高达11亿美元,同比增长47%。百济神州解释,这主要得益于公司自研产品泽布替尼、替雷利珠单抗以及安进授权产品的销售增长,尤其是核心产品BTK(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泽布替尼,贡献了逾七成的收入。 自从2023年获FDA批准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后,作为适应症最广泛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成为同类最优(Best-in-class)药物,是一线和复发/难治性CLL以及所有其他已获批的B细胞恶性肿瘤新增患者的主要选择。在2023年总收入突破10亿美元后,泽布替尼的销售额仍处于快速上升期。 财报显示,第一季度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7.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单单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5.63亿美元,超过60%的季度环比增长来自于在CLL适应症中的扩大使用,其季度销售额首次超过由强生和艾伯维合作开发的伊布替尼,成为美国BTK抑制剂领域市场份额最大的领导者。另一方面,得益于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欧洲主要市场的份额提升,泽布替尼在欧洲的销售额也同比增长73%至1.16亿美元。 另一款重点产品PD-1替雷利珠单抗销售额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8%,远超过其他中国创新药企的同类产品,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的快速拓展。替雷利珠单抗目前已在全球46个市场获批,本季度在11个市场新增纳入报销范围,包括美国、欧洲和中国。 强化全球化身份 海外市场对于百济神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日益激烈的中美地缘政治摩擦,百济神州正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最初,百济神州的品牌标识是充满中国元素的“百济神州”四个篆体汉字,2021年上市时改为以英文名称BeiGene为主体。2024年11月,百济神州启用新的英文名称BeOne Medicines Ltd.,在最新的季度报中,百济神州宣布将注册地迁至瑞士。 药品作为豁免商品,暂时还不受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影响,但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曾表示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如今,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在美国地区的药品销售均由美国本土的CDMO企业生产,仅有供应链中有部分涉及中国供应商,即使关税政策改变,对百济神州的影响也很有限。2024年7月,百济神州位于美国新泽西州霍普韦尔普林斯顿西部创新园区的全新旗舰基地正式启用,该基地建有世界一流的生物制剂生产能力和临床研发中心。 在欧美市场,百济神州凭借本土商业化团队,不仅有效提升了海外销售收入,其销售费用占产品收入的比例也从2024年一季度的57%降至41%,在产品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销售及管理费用仅同比增加7%至8.88亿美元,显示其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百济神州下一个寄予厚望的重磅产品是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该产品主攻血液肿瘤,在中国已经提交上市申请,并纳入优先评审,美国FDA也授予该产品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如今,百济神州在港股的市销率约为5.6倍,同样手握出海PD-1药物的君实生物( 688180.SH;1877.HK )在港股的市销率为6.6倍。随着百济神州开始实现盈利,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公司有望为股东带来更大回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