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之一,该公司正在积极进军锂矿开采业务,将收购南美洲的两个碳酸锂盐湖

重点:

  • 赣锋锂业将斥资近67亿元,在阿根廷购买两个碳酸锂盐湖
  • 交易完成后,赣锋锂业将拥有不知名的荷兰矿业勘探公司Lithea Inc.的全部所有权,这是它迄今为止最大的收购交易之一

安柯伦

金属锂仍然炙手可热。新一代清洁能源产品所使用的电池需求旺盛,导致这种曾经鲜为人知的柔软金属需求飙升,交易价格接近历史高位。对于该领域的公司而言,这种繁荣令人炫目,带来了利润、收购交易和对好运永不落幕的期待。中国领先的锂制造商赣锋锂业(1772.HK)今年一直在各种并购交易中展示雄厚的家底,本周最新的大手笔收购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这家总部位于江西的公司宣布,将收购在阿根廷开展业务的矿业公司Lithea Inc.,该交易价值高达77.5亿港元(67亿元),成为公司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收购交易。作为电池制造商闻名的赣锋锂业,正在成为世界领先的端到端锂业公司,实现从锂矿开采到锂金属和锂电池的生产、销售和分销的业务全覆盖。

对Lithea的收购锁定了该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锂矿所有权。赣锋锂业对阿根廷和锂矿都并不陌生。该公司已经拥有阿根廷的马里亚纳锂钾卤水(矿化很强的水)项目,以及Cauchari-Olaroz项目。除此之外,该公司在墨西哥、澳大利亚和中国都拥有处于各种开发和生产阶段的锂提取项目。 

Lithea的资产使用盐湖中的卤水来生产碳酸锂,这是制造锂电池阴极材料的关键原料。在本周早些时候提交给香港证券交易所宣布该交易的文件中,赣锋锂业称,这笔收购交易将使其获得稳定的锂供应,实现自给自足和垂直整合,建立核心竞争力。

该交易也让勘探和开发锂矿开采权的Lithea收获颇丰。Lithea的最终所有者是荷兰注册的PlusPetrol Resources Corp. BV,这是一家私人持有的石油天然气公司。Pluspetrol Resources从这笔交易中获得巨额收益,因为三年前,它在锂矿需求爆发之前仅用8,500万美元就收购了Lithea。赣锋锂业的交易意味着,这家荷兰公司的这笔投资回报率高达1,100%。

投资者似乎担心赣锋锂业为该资产支付了过高的价格,导致其在香港的股票本周前四个交易日下跌了7.5%。如果情绪改善,该股票可能收复部分失地。此前,该公司于上周四发布了积极的盈利预,称随着锂价飙升和锂电池需求增长,该公司上半年利润“大幅”改善。

赣锋锂业正在秣马厉兵,希望利用全球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过渡的浪潮,搭上清洁能源的致富列车。电动汽车制造商和可再生能源运营商的最大挑战是能源储存,这也是赣锋锂业产品的用武之地。而碳酸锂是这些电池的关键成分。

财源滚滚来

新能源动力产品和汽车制造商的需求正在推动电池行业的投资,这推动了锂的需求,并推高了它的价格。这为已经在该行业拥有锂资产的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碳酸锂目前的价格在每吨7.05万美元左右,低于今年早些时候每吨略高于7.4万美元的历史高点,但与一年前的价格相比,还是增长了三倍。

现金充裕的赣锋锂业有收购能力,即使最近的这次收购的要价接近10亿美元。今年早些时候,赣锋斥资2.4亿港元收购了钽铌冶金产品生产商稀美资源(9936.HK)16.7%的股份,相较而言,那只是规模小得多的热身交易。赣锋锂业表示,规模大得多的最新交易动用的资金,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自有资金。

碳酸锂也被称为锂盐,存在于地底的卤水中,富含矿物成分的水被泵到地表进行蒸发,然后由矿工将残余物加工成碳酸锂。南美洲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距离生产带,是这种金属在全球的主要供应来源。

赣锋锂业的最新交易涉及的两个盐湖位于阿根廷萨尔塔市以西约250公里处,是Lithea的两个主要资产。它们名为波苏埃洛斯湖和大帕斯托斯湖,位于Lithea公司通过各种无到期日的采矿和勘探许可证而持有的约1.35万公顷的土地上。

虽然赣锋锂业对这次收购持乐观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它也承认,尚未带来任何收益的资产存在风险。在投入了近67亿元后,无法保证这两座湖泊的产量达到预期水平。而且,由于还没有进入采矿阶段,所有的预测都只是基于顾问的说法。

赣锋锂业还指出了在外国司法管辖区开展业务的固有风险。它说,如果阿根廷改变现有的矿产品、矿工资格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这两个湖泊项目可能无法成为该公司所希望的创收机器。但赣锋锂业的董事会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该公司认为,一旦开始开采,这两个湖每年的碳酸锂产量可达3 万吨,如果更乐观的目标得以实现的话,产量可达5万吨。赣锋锂业表示,这两个湖的储量、质量和产能扩张潜力“极佳”,将成为阿根廷最大的锂盐湖项目之一。

在尽职调查过程中,赣锋锂业的外部顾问把波苏埃洛斯湖和大帕斯托斯湖的3万吨目标与阿根廷其他9家碳酸锂生产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只有美洲锂业公司旗下的Cauchari-Olaroz盐水湖的年产能超过3万吨。

虽然赣锋锂业受益于锂价上涨和电池需求,但它最近的股价并未反映出这种繁荣。该公司周四收盘价为76.85港元,较其逾132港元的12个月高位大幅下跌。虽然一些金融分析师表示,锂矿商和电池制造商的好时光才刚刚开始,但也有人表示,锂热潮正在人为地抬高价格,而且这种情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后一种观点认为,锂价格可能会出现回调,这可能会抑制赣锋锂业大举进军锂矿行业的热情。

赣锋锂业的市盈率约为16倍,明显低于本土竞争对手天齐锂业(9696.HK; 002466.SZ),它在国内上市的股票的市盈率为33倍。Pilbara Minerals(PLS.AX)和Albemarle(ALB.US)等国际锂矿商的市盈率甚至更高,在82倍左右。领先的中国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300750.SZ)的市盈率也很高,达到78倍,这表明赣锋锂业目前的价格遭到严重的低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通快递第三季净利增长5% 下调全年业务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递(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录得收入118.65亿元(16.66亿美元),按年升11.1%,净利润25.24亿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计,公司收入345.88亿元,按年升10.29%。净利润64.55亿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递包裹量为95.7亿件,按年增长9.8%。期内包裹量增长及包裹单价增长1.7%,带动核心快递服务收入增长11.6%。受惠于电子商务退货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销机构产生的直客业务收入增长141.2%。同期毛利率则按年跌6.3个百分点至24.9%。 此外,公司下调了年度指引,将全年包裹量预计由原本的388亿至401亿件,下调至介于382亿至387亿件之间,按年增长12.3%至13.8%。 中通快递港股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48.4港元,升0.6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LX is a vaping company

雾芯出海虽见成效 市场监管隐忧未消

公司表示,第三季度海外市场贡献了逾七成营收,远高于深具挑战的中国本土市场 重点: 透过在亚洲与欧洲的并购活动,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大增49%,带动股价上扬 由于营收增幅大于生产成本的小幅上升,公司本季毛利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   谭英 王颖(Kate)可说是全球电子烟产业中最具魅力的CEO。她曾任职于滴滴全球、Uber中国及贝恩公司,并拥有哥伦比亚大学MBA。因同事父亲癌症过世,她意识到电子烟能帮助吸烟者摆脱传统纸烟的潜力,遂创立了自己的公司——雾芯科技(RLX.US)。在 2021年全球电子烟热潮高峰时,雾芯科技于纽约上市,市值一度接近350亿美元。 雾芯科技的业务也在同一年见顶,录得85亿元(12 亿美元)收入及20亿元净利。不过,中国当时已开始加强监管电子烟,推出新税项与多项限制,使雾芯科技营收在2023年跌至仅12亿元的低点。正是在这段期间,王颖开始将重心转向海外市场。尽管海外也有监管收紧,但相较于中国的国营烟草垄断市场,海外缺少强力竞争者,环境反而更友善。 而事实也逐季证明王颖的判断正确。最新例证来自雾芯科技上周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虽然当季收入11.3亿元(1.59 亿美元)仍远低于高峰期,但已按年大增近50%。公司的毛利率亦按年提升4个百分点至31.2%,净利润则上升22%至2.068亿元。 王颖表示:“这份成绩证明我们全球化策略的可扩展性,以及保障我们在电子雾化领域领先地位的卓越技术创新。”她补充,目前公司超过七成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雾芯科技本季度营收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今年3月收购的一家欧洲电子烟公司,并首次纳入合并报表。此外,首席财务官陆超表示,亚洲市场同样录得“强劲的有机增长”。 更令投资者振奋的是,雾芯科技宣布每份美国存托凭证(ADS)派发0.1美元的现金股息。连同截至9月30日已回购的3亿美元股份,陆超表示,雾芯科技透过回购与派息已合共向股东返还逾5亿美元。 接二连三的利好消息刺激雾芯科技股价大涨,消息公布后股价劲升10.3%至 2.57美元,成为当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表现最亮眼的股票之一。不过,公司目前 32亿美元的市值,仍不足高峰时的十分之一,但其市盈率(P/E)约31.5倍,仍属相当高。 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师对雾芯科技普遍持正面态度,尽管公司在几乎所有主要市场都面临严格监管。在五名分析师中,有四人给予“买入”评级,仅一人建议“持有”。 与同业相比,雾芯科技的表现同样突出。生产雾化弹、一次性电子烟及电池的 Ispire Technology(ISPR.US),自2023年4月上市以来市值已蒸发76%,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而以代工为主的思摩尔国际(6969.HK),现时股价仅为上市时的四分之一,但其市盈率(P/E)仍高达约60倍,估值甚至比雾芯科技更高。 中国市场依赖度下降 雾芯科技最新业绩中最令人惊讶的,是其营收重心正快速从原本的中国市场转移。一年前,亚太地区五个国家的收入仍占当季总营收的一半以上。王颖表示,海外市场占比持续扩大,如今中国仅占公司整体收入的 29%。 除了欧洲新子公司的收入外,王颖将本季亮眼表现归功于公司在亚太地区推行的授权连锁零售模式,将独立大型门店整合至“统一品牌体系,提高零售执行力、提升品牌能见度,并强化用户体验”。 在其最大市场之一的印尼,雾芯科技自称是当地封闭式雾化设备的销量领头羊。公司正在推动“零加盟费”的授权连锁模式,并认为这一模式具有庞大发展潜力。根据 ECigIntelligence 数据,2020 年印尼有…

简讯:AI技术赋能 快手三季度盈利大升

短视频平台快手科技(1024.HK)周三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收入355.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上升14.2%,盈利大幅上升37.3%至44.89亿元。 期内平均日活跃用户超过4.16亿,同比升2.1%,每位日活跃用户平均线上营销服务收入48.3元,同比升11.54%。  线上营销服务收入按年升56.6%至201亿元,主要是借助AI技术,持续升级线上营销投放产品。其他服务增加41.3%至59亿元,主要是由于先进的AI技术及卓越的产品性能带动。至于直播业务,收入同比上升2.5%至95.7亿元, 周五快手开市升2.5%报65.1港元,公司过一年股价从高位回落3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Genuine Biotech

对赌协议压顶之下 真实生物三闯港交所

核心产品阿兹夫定市场需求早已消退,与复星医药合作终止导致营收断崖式下滑,现金流濒临枯竭,还有一份仅剩7个月期限的上市对赌协议 重点: 2024年9月,真实生物收回阿兹夫定的商业化权利,新渠道在2025年上半年仅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 两年半累计亏损9.89亿元,公司的现金流也遭遇严重困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5,000.5万元    莫莉 曾几何时,新冠药物研发企业是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宠儿,然而,随着疫情红利消退,行业热潮迅速降温,这些曾经依赖“明星特效药”光环的企业纷纷面临严峻的转型考验。在这股寒流中,曾凭借首款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崭露头角的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11月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在此之前,真实生物曾于2022年8月和2025年2月两次递表,均未能在半年内通过聆讯。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真实生物的上市闯关堪称关乎生死存亡的“突围战”:核心产品阿兹夫定市场需求早已消退,与复星医药合作终止导致营收断崖式下滑,现金流濒临枯竭,还有一份仅剩7个月期限的上市对赌协议。 真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注于治疗病毒感染、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创新药物研发、制造核商业化的生物科技公司,旗下拥有五款候选管线,核心产品是首款获批的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以及其余四款尚处于临床前期的管线。随着新冠疫情平息导致相关药物需求大幅下滑,真实生物正致力于开发阿兹夫定的联合疗法,希望将适应症拓展至肝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及HIV感染等重大疾病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阿兹夫定在2022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治疗新冠,一直面临临床研究时间短、数据不透明、疗效不显等一系列质疑。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附条件批准要求,阿兹夫定需在2026年前完成确证性临床研究,以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换取正式批准,否则阿兹夫定的药品注册证将在2027年被被撤销,届时将退出市场。真实生物在申请文件中透露,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临床研究报告。 即便阿兹夫定获得正式批准,真实生物销售额的大幅滑坡趋势也难以逆转。申请文件显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44亿元、2.38亿元和1653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暴跌92%,这一断崖式下滑主要源于与复星医药终止合作后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大幅减少。 2022年,真实生物曾与复星医药达成商业化合作,由复星医药产业获得阿兹夫定在内地的独家商业化权利,2023年和2024年真实生物的营收绝大部分由这笔合作贡献。但是,2024年9月,真实生物与复星医药产业终止合作,收回了阿兹夫定的商业化权利,公司选择聘用经销商进行销售,截至2025年6月30日,真实生物已与74家经销商订立经销协议,但是转型效果远不及预期,新渠道在2025年上半年仅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 财务状况严峻 真实生物的盈利表现同样不容乐观,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7.84亿元、4,004.2万元和1.65亿元,两年半累计亏损9.89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的现金流也遭遇严重困境,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5000.5万元,较2024年底的1.38亿元大幅减少。 研发投入也因资金压力被迫收缩。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38亿元、1.51亿元和5,405.2万元,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截至2025年上半年,真实生物的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负9.84亿元,显示公司面临严重的短期偿债压力。 真实生物面临的最大压力来源于即将到期的对赌协议。申请文件披露,公司于2021年和2022年完成两轮融资,累计募资7.13亿元。这些融资带来了附带赎回权的对赌条款,若真实生物上市申请被驳回或是或自首次递表后47个月内未能完成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公司按年利率10%回购优先股。真实生物首次递表时间为2022年8月,至今已过去近40个月,这意味着公司仅剩7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上市。 2022年完成B轮融资后,真实生物的投后估值曾高达35.6亿元。但是,在核心产品营收一再下滑,其他管线仍处于早期临床阶段需要持续的大额研发投入的情况下,真实生物恐怕难以维持高估值。在若此次无法成功上市,真实生物还将面临巨大的赎回资金压力。资本市场是否会为一家营收下滑、亏损持续、现金流濒临枯竭的生物科技公司买单,仍是未知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