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0.HK
Key to Mixue Bingcheng’s success: low price

茶饮界老大哥蜜雪冰城在香港的首家分店快开业,市场估计是为明年在港上市铺路,开店有助形象宣传及推广

重点:

  • 蜜雪冰城已放弃在内地上市的计划,转而到港寻求上市席位,市传集资10亿美元
  • 公司店铺总数已超过25,000间,更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开疆拓土

 

刘智恒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歌词带点土味,却又易于上口,这首曾在抖音及B站爆红的蜜雪冰城主题曲,正好代表集团的风格及精神。

简单、直接,加上一个平字,总之顾客走进蜜雪冰城就一心是“食冰饮茶”,以低消费图个口感,不求高档、不扮文青,更不用讲品味。

这家内地茶饮的龙头大哥,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但港人对它颇为陌生,直至近日在旺角人烟稠密的银行中心街头,有装修中的店铺外,挂上蜜雪冰城首家分店即将开业的广告,才引起媒体报道,知道这家内地无人不识的茶饮将落户香港。

几平米到几万分店

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曾计划于内地深交所主板上市,惟最后撤回上市进程。早前有消息,公司已委托高盛,美银及瑞银为蜜雪冰城联席保荐人,筹划在港上市,初步估计集资10亿美元(72.8亿元)。现时公司准备在港开分店,明显是为上市工作铺路,设分店有助于宣传,亦是过去多家内地零售企业上市前的举措。

内地茶饮品牌多不胜数,但真正称得上霸主的,蜜雪冰城当之无愧。创始人张红超农民出身,1997年在郑州成立刨冰店寒流刨冰(蜜雪冰城前身),当时店铺面积只有几平方米,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今天分店网络已超过25,000家,业务遍布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蜜雪冰城以一个“平”字打天下,你或许会问:“人人都懂用平价竞争,有什么大不了?”但现实是如何可以做到成功,则是一大学问,成本控制是关键,但又不能放品质于不顾,那就一点不容易。起先张红超亦未摸透当中窍门,然而经过几年的摸打跌撞,逐渐悟出当中奥妙,特别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他明白要自建现代工厂,由自己掌握整个供应链,才可将品质及成本控制恰当,并可达致规模效益,才能将“平”做到极致。

农村包围城市

配合以平取胜,张红超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专攻三四线城市,看准那些地方的消费力不高,人们对价格较敏感,而平价又有一定水准的饮品,肯定有庞大的市场,于是决定在这些城市中攻城掠地。

定位次级城市外,他又在店铺位置上作出战略性部署,专挑学校区的商铺,因为学生消费力有限,但又爱吃刨冰及冻饮,只要设在学校附近,就不愁客源。另外,他又特意选择正大搞文明城市建设附近的地点,因料到整治只是早晚问题;到时人流肯定大旺,预早以平价租入,就可坐享其成。

真正让蜜雪冰城迅速成长,是引入特许模式经营,一下子加盟店如流水般设立。张红超会先向加盟店收取一笔加盟费,其后不断透过供应食材、设备、包装,以及各类经营物资去收取费用。

根据去年蜜雪冰城向深交所递交的上市申请文件披露,2019至2021年间,公司盈利分别是4.4亿元、6.3亿元及19.1亿元。三年的收入为25.6亿元、46.8亿元及103.5亿元。

人们惊叹蜜雪冰城的发展时,也有市场人士忧虑,经过这几年的高光时刻,投资茶饮业是否仍能发亮发热?究竟市场是否过分看好茶饮?

杀戮战场

首先,从蜜雪冰城向深交所递交的上市文件资料披露,截至2022年3月底,市场最出名的11家茶饮店,分店数目已近六万间,当时有几家茶饮还未大力开展特许经营。可以想像,今天茶饮的竞争,已进入杀戮战场时代,市场己接近饱和,甚至有可能掉头回落。特别现今消费者的口味随时改变,到时市场一旦萎缩,首当其冲的将会是蜜雪冰城这样规模的公司。

与此同时,蜜雪冰城赖以成功的下沉市场,行内的竞争对手正虎视眈眈,过往走高档路线的喜茶,也要抢攻三四线城市。奈雪的茶(2150.HK)开始盯着次一档的消费市场,尝试以较便宜价钱推中式茶饮。至于其它品牌,也要往平价市场分一杯羹,蜜雪冰城将要面对强力的挑战。

另外,蜜雪冰城的特许经营模式发展十分迅猛,现时已有两万多家分店,如何可以妥善管理及监督,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要知道加盟门店作为公司的外部合作伙伴,未必可以贯彻和执行公司制度及理念、运营标准可能发生偏离,出现问题的机会亦相当高。

食品安全对茶饮业亦是一大考量点,特别是在现今社会对安全要求大大提高,而蜜雪冰城加盟店又那么多,很难保证每家可保持高水平,只要有一家分店出现问题,将拖累整个品牌。

今年河南郑州一家蜜雪冰城分店,一杯饮品中出现蜘蛛,顾客投诉时,门店商家不但态度恶劣,更没有给出解决方案。最终涉事门店受食安委员会调查,期间无限期停业。

资本市场也看到以上问题,亦开始怀疑茶饮公司的前景,奈雪的茶上市时股价一度高见13.48港元,到上周五(11月10日)收报3.91港元,两年不到下跌七成。市场看在眼里,对茶饮多有戒心。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GDS bets on new AI cycle while balancing expansion and deleveraging

万国数据押注AI新周期 在扩张与去杠杆之间找平衡

人工智能点燃中国数据中心新一轮建设潮,万国数据一边将资产以REITs模式上市、一边抢搭AI算力快车,但这样的平衡能否持续 重点: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亿元,按年增长10.2% 资产注入C-REIT带来13.69亿元终止合并收益,期内录得净利润7.29亿元   李世达 对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而言,2025 年很可能会被视为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轮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国首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让这个向来高杠杆、重资产的行业出现新的财务工具。 这就是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的写照,既受惠于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设,也受制于多年积累的财务压力。 根据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万国数据录得28.87亿元(4.06亿美元)收入,按年增长10.2%,连续第二季维持双位数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个月新签订单达7.5万平方米,相当于约240兆瓦的新增装机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约65%与人工智能相关。 新订单增速放缓 这显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驱动新一轮算力投资,但企业本身其实并未完全掌控节奏。管理层在说明会中坦言,第二季之后的新订单步伐较前期缓慢,意味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会延续今年的强度。此外,续约谈判仍令单位收入每月下降约3%至4%,反映人工智能需求虽强,但传统互联网业务的降价压力并未消失。 尽管万国数据享受到人工智能点燃的需求红利,但供给侧过去几年的高速扩张,使得承载人工智能的空间不再稀缺,谈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转折,是万国数据今年将一批项目注入中国首批数据中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资产总额约24亿元。交易带来约13.69亿元的终止合并收益,使公司期内录得净利润达7.29亿元,实现由亏转盈。 生存模式改变 但REITs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性盈利,而在于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万国数据过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贷、买地、建机房进行高速扩张,当信贷环境宽松时,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国信贷收紧之后,重资产模式不再具备可持续性,杠杆开始反向压缩公司空间。REITs提供的,是一条能让万国数据既扩张、又不必完全依赖举债的现金流管道,维持规模循环。 这也为公司带来了财务结构的改善,财报显示,净负债与年化调整后EBITDA的比率,已从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贷成本下降到3.3%。在中国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同时降低杠杆与利息成本并不容易,这更突显REITs对公司运作的重要性。 万国数据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电力供应。公司目前拥有约900兆瓦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储备,这让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发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项目。管理层也在说明会中点出:“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正变得极度稀缺。”人工智能确实带来增量需求,但供给端——土地、电力、审批、建设速度,正在变得更竞争、更受政策影响。 海外数据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来伏笔。该平台在亚太与欧洲虽具潜力,但今年第三季仍录得4.61亿元亏损,短期内仍会拖累整体利润。公司需要持续证明其开发、运营与出售资产的能力,而不仅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万国数据市销率(P/S)约为4.15倍,大幅低于Equinix(EQIX.US)的8.42 倍与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于仍处于重组期的世纪互联(VNET.US)的1.99倍。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更为波动,但万国数据的规模、客户质量与资本循环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来,万国数据在港股累升约30%,与大市相若,但过去一个月有约 7%回调,股价30.1港元较52周高位48.9港元低约四成。在估值仍具折价、AI驱动需求未减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区间。作为热门的AI基建标的,当人工智能需求维持强劲、REITs资产注入顺利时,相信市场愿意提高估值, 但仍须留意政策面的变化。简而言之,万国数据正在穿越一个全新的算力周期,随着估值与市场预期的提升,意味着已没有太多犯错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佑驾创新配股 折让一成集资2亿港元

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将配售约1,401万股新H股,每股配售价14.88港元,较周二收市价16.53港元折让10%,亦较过去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7.3港元折让14%,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发行股份约3.33%。 是次集资净额最多2.04亿港元,约70%用于发展L4无人物流车,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升级运营平台及拓展销售网络;约30%用于升级基础研发平台,包括提升数据闭环体系的效率,高效赋能前装,以及发展L4无人车多产品线。 佑驾创新周三开市跌2%至16.2港元,股份由过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乐信完成业务调整 三季度收入跌盈利升

在线信贷平台乐信(LX.US)周一公布,由于贡献公司约四分之三收入的信贷中介业务收入下跌11.9%,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6.7%至34.2亿元。 尽管营收下滑,公司当季利润同比大增68.4%至5.21亿元。 董事长肖文杰表示:“三季度我们高效完成业务调整,已顺利实现转型以符合新监管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新发贷款年化利率均设定在或低于24%。” 财报发布后,乐信股价周一大涨8.2%收于3.78美元。该股较3月末峰值已腰斩,年内累计跌幅达3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必选折让11.4%配股筹31.1亿港元

机器人制造商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配售3,146.8万股新H股,相当于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的6.3%,配售价为每股98.8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约11.4%,筹资总额31.1亿港元(4亿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75%将用于投资或收购集团业务价值链中具潜力的上游或下游目标企业,或与相关行业整合或成立合营实体,15%用于业务运营及发展,10%用于偿还贷款。 2023年上市的优必选,今次已是第六次配股集资,前五次共集资43亿港元。今年7月,公司完成第五次配股集资,所得净额为24.1亿港元,截至11月24日,未动用余额为15.12亿港元。 优必选股价周二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12.1港元,转升0.54%。该股今年至今累升约10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