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383.SHG
Gemdale’s outlook is under pressure

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突辞任,市场担忧集团债务及销售情况,公司前景不明朗

重点:

  • 穆迪调低金地评级,并将展望调整为负面
  • 公司第三季销售大幅下滑,按年跌逾四成

     

刘智恒

掌管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383.SH)二十五年的凌克,突向董事会请辞,不再担任集团董事长。外界都为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感到意外。金地的公告有解释,凌克是因为身体原因而辞任。但对于这样一个重量级的地产大佬离任,外界免不了议论纷纷。

内地财经记者契而不舍追访原由,金地集团只好回复,再次强调凌克的辞任,确实是因身体的原因,并没别的因由。但凌克的身体有什么问题,却又讳莫如深。

众所周知,内地房地产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间市值超过200亿元的房地产龙头企业,掌舵人究竟是什么紧急原因,要在行业最艰难时刻离公司而去?若是一如公司所言是健康问题,那是严重到哪个程度,才让一位在企业甚具份量的战将,要离开岗位,未能与公司共渡时艰。

凌克媲美王石

看看凌克在金地的发展历程,1992年凌克加入深圳市上步区工业村建设服务公司,这家公司是金地的前身,凌克由一个业务员开始,到1995年参与开发金地花园及金地海景花园,获得亮丽成绩,之后他在企业的发展就顺风顺水。

1998年未到四十岁,凌克已出任金地集团董事长,更在2011年带领金地成功上市,在他的努力经营下,金地打入一线房地产商之列,与万科(000002.SE)、保利(600048.SH)及招商地产(000024.SZ)合称“招保万金”。2016年的销售收入更冲破千亿,带领金地成为全国房地产企业龙头之一。

看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他在集团的地位,仿如当年王石在万科一样,几乎是无可替代。因此他的突然辞任,市场难免会猜测,是否公司出现什么问题,才会突然离开。事实上,金地及凌克本人,没有理由不知道事件的严重性,而且之前是没有半点风声。

股票市场的回应,正好反映问题之严重。金地发出公告当天,股价跌停板,收市报5.52元,下跌近一成,并见五年新低,市值只有249.2亿元。公司多只债券亦下跌,当中“16金地02”跌超过25%。

金地中期财务健康

在此之前,外界都认为金地财务及业务情况稳定,公司中期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收入368.6亿元,同比上升31.1%,赚15.3亿元,下跌22.2%。公司持有现金460.8亿元,计息负债1,096亿元,净负债为53.5%。从整体情况看,虽说盈利下跌两成,但在今年的楼市困境中仍有钱赚已十分不错,再以负债比率来说,在芸芸被受债务困扰的内房企业中,情况实在好得多,可以说仍在十分健康水平。

可是,今次凌克请辞一事,在现时敏感的市场上,立时引起诸多猜测。是否金地的财务情况并非想象中理想?集团是否一如其许多内房企业一样,有一些隐藏债务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

市场都知道,过去许多开内地发商利用“表外债”方式,为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然而在国家实施“三条红线”后,开发商要大幅减债,都急于抢着卖楼套现,市场供应一下子大增,而且要赶卖楼,就要降价推售,加上经济又放缓,令楼市下滑。当债务周转出问题时会触犯条款,表外债随时要现形,结果是那些房企的实际债务,要较原来财务报表来得高。

穆迪调低评级

虽然金地财务仍然健康,但最关键的销售,近期也存在一定不明朗,2023年首9个月,金地累计销售金额1,219.3亿元,按年下跌25.2%,以今年楼市情况,销售只下跌两成多,也可以接受。然而若撇除整体看,只细看近期销售,情况就不一样。7至9月销售分别是105.1亿元、125.1亿元及131亿元,近三个月都有增长,情况也不错,然而若与去年比较,过去三个月内,每月均下跌超过四成。

即是说相对去年,金地的销情正在恶化中,特别9月时,是“金九银十”的重要月份,加上政府推出多项放宽楼市措施,销售都较8月升不足5%,反映整体楼市并不理想,情况亦未见大改善。现时要看第四季楼市,若然没有起色,对金地将构成相当大压力。

深圳评级及研究机构Ratingdog估计,如果金地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较2022年下降30%,公司一年内将面临逾45亿元的债务偿还缺口。

事实上,评级机构穆迪约半月前将金地集团的评级,由“Ba3”下调至“B3”,金地的子公司Famous Commercial Ltd的评级,也由“B1”下调至“Caa1”,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穆迪指出,金地的合约销售额下降、流动性恶化、未来12至18个内将有大量债务到期,金地的信用状况正在转弱中。负面展望,则是反映公司改善融资渠道和营运能力的不确定性。

面对市场的猜测,对公司构成一定影响,金地实应站出来,澄清市场的种种疑虑。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社区服务业务推动增长 万物云半年纯利升4%

物业管理平台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602.HK)周一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个月,收入按年升3.1%至181.4亿元;期内纯利7.92亿元,按年升3.9%;核心净利润则增长10.8%至13.2亿元,派发中期息每股0.951元。 公司表示,增长主要来自社区空间居住消费服务,收入按年升11.8%至113.3亿元,成为最大贡献来源。物业及设施管理服务收入增7.7%至51.7亿元,带动商企和城市空间综合服务总收入仅跌5.2%。不过,AIoT解决方案收入大减66.2%,拖累相关板块按年下滑23.6%。 万物云周二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5.96港元,升7.27%。该股今年以来累升约2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unlei does video

回归视频本业拓展海外直播 迅雷重拾增长动能

受直播业务激增86%的推动,这家云服务及视频服务提供商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0.6% 重点: 公布第二季度营收增长31%后,迅雷股价过去三日累计涨幅高达96%,近一年累计飙升逾五倍 在将业务重心由视频服务转向云服务后,这家公司如今似乎正通过海外直播开辟新增长曲线    阳歌 迅雷有限公司(XNET.US)已淡出我们视野多年,因为该公司基本放弃了原有流媒体业务,转向云服务领域,采用看似有趣但未能引起市场兴趣的资源共享商业模式。在此过程中,该公司市值一度跌破1亿美元门槛(该市值规模以下的企业通常不在我们追踪范围内)。 然而,近期这家公司的股价强势反弹,不仅彰显其名中的“雷霆”之意,更让人追忆其引领中国在线视频革命的高光岁月。发布二季度财报后,迅雷过去三个交易日股价暴涨96%,推动其近一年累计涨幅逾五倍,当前市值达5.5亿美元。 有些戏剧性的是,投资者对迅雷重新聚焦在线视频本业的战略方向展现浓厚兴趣。该公司今年6月完成对体育资讯平台虎扑5亿元(约合7,000万美元)的收购,向该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与早年试水监管严格的中国在线视频市场不同,迅雷的最新视频战略将目光投向监管环境更为宽松的海外市场。 迅雷的视频业务归属直播板块,该业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5.5%,跃居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之首。 此外,投资者对迅雷在影石创新(688775.SH)的投资斩获颇丰感到振奋。这家全景运动相机生产商6月上市A股募资19亿元,创有“中国版纳斯达克”之称的创业板逾一年最大IPO规模纪录。鉴于其当前股价较发行价暴涨逾五倍,影石创新实际募资潜力远高于现有规模。 最新财报显示,迅雷对影石创新的投资收益达7.22亿美元,当前持股市值约12亿美元。除可观的投资回报外,投资者期待影石创新能助推迅雷高增长的流媒体业务。双方可能通过影石广受欢迎的相机设备,为迅雷新兴直播业务激发更多用户原创内容产出。 迅雷股价大涨还印证了我们近期提出的另一现象:美国投资者正掘金中概股“价值洼地”。过去四年,这些在美上市中概股遭严重低估,如今才被重新发现。我们关注的其他标的包括医美机构新氧(SY.US)及运动穿戴设备商Zepp(ZEPP.US),二者年内股价涨幅均达数倍。 即便经历股价飞涨,迅雷市销率仍处于1.21的低位区间。头部研究机构均未覆盖该股,近期财报电话会无人提问的冷清场面即为明证。 细究主要股东名录可见,多家巨头仍看好迅雷股价上行空间。雅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摩根士丹利持股占比2%,瑞银、野村、巴克莱持股位于0.18%-0.34%的区间内。 回归视频本业 如前所述,迅雷最初以中国在线视频市场为主战场,与百度旗下的爱奇艺(IQ.US)及阿里系优酷等资本雄厚的对手角逐。过去十年间,此类平台主要通过分流传统电视台观众建立庞大用户群。 不过,这一市场竞争白热化,且内容监管风险令企业承压,多数平台历经多年亏损近年才扭亏为盈。迅雷虽由此起家,却战略收缩,直至重启新的直播业务。当前,该公司似乎正放弃本土市场,导致去年二季度直播收入同比骤降54%。 今年该业务强势反弹,二季度营收达3,760万美元(即前文所述85.5%的同比增幅),超越其原最大收入来源,同比增10.5%至3,640万美元的订阅服务。云计算服务作为第三大收入来源增长13.6%,达3,000万美元。 三大业务协力推动迅雷二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30.6%至1.04亿美元。公司管理层坦言,部分增长源于收购虎扑,但强调当季并表收入仅320万美元。剔除该因素,公司季度收入增速仍达27%,较一季度10%的增幅显著提升。 迅雷将直播业务高增长归因于海外直播业务扩张、广告增收及虎扑并表效应。虽未披露海外营收具体数据,但可合理推测其直播收入超半壁江山源自海外,且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该公司亦指出,直播与云计算业务仍处亏损状态,仅订阅业务实现盈利。尽管如此,其当季毛利率仍维持在49.3%的亮眼水平,去年同期为51.1%。若剔除影石创新的投资重估收益,迅雷第二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320万美元升至830万美元。 核心结论在于,若能深耕海外直播业务(或锁定海外华人群体),迅雷可能具备坚实增长潜力。该公司云业务采用整合第三方计算资源的共享模式,迥异于传统自建资源运营模式,亦具创新价值,但增长空间相对有限。 即使经历大涨,迅雷股价仍较2014年发行价低约三分之一。叠加其低市销率考量,预示该股或存进一步上探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斗鱼恢复营收增长并实现盈利

游戏直播平台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DOYU.US)周一公布逾三年来首次季度营收增长,意味着在中国众多网络游戏运营商经历艰难时期后,公司业务已趋于稳定。 斗鱼公告显示,截至6月的三个月营收同比增长2.1%,达到10.5亿元,上年同期为10.3亿元。这标志着该公司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同样重要的是,当季扭亏为盈获得3,780万元净利润,创下近两年来首个盈利季度。 斗鱼将业绩改善归因于近期推进收入多元化与强化成本效益的举措。 斗鱼股价周一上涨15%,收报8.26美元。该股年内累计下跌27%。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oyson Electronic eyes HK listing; robot ambition becomes the key to valuation boost

均胜电子谋港上市 提升估值还看机器人

均胜电子在汽车工业多年,拥有超过100个客户,现拟申请在港交所上市 重点: 公司是汽车安全气囊龙头,近年提升平均售价,抵消销量下跌影响 进军机器人产业,与智元机器人已订立战略合作   白芯蕊 汽车安全性能提高,加上燃油车正被电动车取代,汽车零件产业备受投资者关注,已于内地上市的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699.SH),也跟随其他A股公司步伐,部署在港挂牌。 据申请文件,均胜电子前身为均胜集团旗下汽车零部件研发与制造部门,早期主要供应汽车高端功能性零件与内外饰配件。2010年辽源得亨与均胜集团订立重组方案,完成对均胜汽车零部件业务实体资产收购,随后于2011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均胜大股东为王剑峰,透过由王氏控制的均胜集团直接持有均胜电子37.17%的权益。 均胜业务主要为汽车安全解决方案和汽车电子解决方案,分别占集团2025年首4月总收入62.6%及27.7%,其中,汽车安全解决方案旗下安全气囊和智能方向盘,更是集团收入来源,占总收入41.8%。 第二大汽车安全产品生产商 安全气囊对汽车安全十分重要,尤其在发生严重碰撞时能吸收撞击力,保护驾驶者安全,均胜2021至2024年连续四年为全球第二大汽车被动安全产品生产商,市占率达22.9%。 随着安全标准加强,车厂对汽车安全性能日益重视,全球汽车被动安全市场规模在2025年估计将达1,734亿元,到2029年料达至2,136亿元,复合年增长达5.4%。 虽然安全气囊和智能方向盘是均胜第一大收入来源,但值得留意的是其销售量在今年首4个月下跌2%,幸好平均售价按年增加4%,才能拉动该业务上半年微升1.9%至82.4亿元,令集团纯利力保不失,按年微升1.4%至4.9亿元。 此外,占均胜收入三成的电子解决方案也值得关注,2024年收入已录得下跌,且跌势未止,今年首4个月收入倒退1.1%,集团解释因欧洲多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少,导致需求受影响。 均胜虽有客户超过100个,但业务却以欧洲为主,今年首4个月收入达197.1亿元,当中欧洲、中东和非洲占比最大达41.6%,尤其是集团第一及第二大客户均是德国车企,占集团收入三成,因此欧洲汽车政策对集团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欧盟进口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征收15%的关税,也计划向中国同类产品征收关税,变相对均胜都有影响。 幸好均胜在汽车业发展多年,在智能汽车技术、工艺、产业链等方面具优势。由于过往已定位为一线的汽车零件供应商,加上人形机器人大多数零件与汽车产业相似,故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均胜未来新增长动力。 机器人产业增长快 近年,全球科技企业积极投资人形机器人,当中包括特斯拉、获OpenAI与英伟达投资的Figure AI、内地的宇树科技及借壳上海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上市的智元机器人。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市场估计2029年人形机器人规模将达到324亿美元,即 2023至2029年复合增长达57%。 均胜看中机器人市场商机,因此从“大脑-小脑-肢体”三大技术入手,在“大脑”方面,加强与人工智能龙头合作,共同研发大模型机器人智能系统。“小脑”则自主研发先进运动控制系统。至于“肢体”便加强机械结构设计和新材料应用研究。 据天风证券,均胜在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丰富,除了传感器套件、机器人能源管理模块、机器人高性能材料外,还有嗅觉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简称IMU)等。 估值吸引利股价炒上 此外,均胜与中国机器人龙头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智元机器人将优先选择均胜电子零件,此前智元与宇树已夺得中移(杭州)讯息技术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智元与均胜战略合作,意味集团在机器人产业链有一定技术优势。 均胜在A股市场估值不贵,2025及2026年预期市盈率只是16.8倍及14倍,假设集团以同样估值在港挂牌,配合机器人概念,估值有望升至20倍之上,一旦中美关税战降温,有利刺激股价表现,是值得留意的新股。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