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Science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随着旗下微芯片和晶圆背后的尖端氮化镓(GaN)技术开始成熟,去年该公司收入增长了三倍

重点

  • 英诺赛科申请赴港上市,使其成为尝试从国际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的中国芯片公司
  • 随着尖端技术的成熟,公司去年的收入增长三倍,但未来它可能面临诉讼和地缘政治的挑战

阳歌

中国微芯片制造商最近成了烫手的山芋,因中美紧张局势引发行业震动,而外国投资者担心自己可能会站错队。因此,从芯片设计商到设备制造商,该领域的大部分中国公司都选择在中国国内A股市场(上海和深圳)上市,国内投资者对这些股票的欢迎程度更高。

但至少有一家公司逆势而行,它就是上周申请在香港上市的英诺赛科(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初步申请文件中提到了可能会成为美国制裁的受害者,但这只是它面临的众多潜在风险之一。它还面临至少两宗重大专利诉讼,其中一宗由欧洲巨头英飞凌 (IFX.DE)提起。

英诺赛科创始人兼董事长骆薇薇也值得关注,因招股书中没有多少关于她的信息,而且在这个男性主导的行业中,她作为一名领导一家企业的女性也备受关注。稍后我们再来细说这一点。

英诺赛科成立于2017年,凭借在最新一代微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脱颖而出,这种微芯片采用将氮化镓(GaN)与传统的硅相结合的技术制造而成。最尖端的芯片多使用硅基氮化镓,或另一种叫碳化硅(SiC)的技术,而两者中碳化硅更为成熟。

英诺赛科表示,随着硅基氮化镓技术在经过大约十年的发展后,开始进入量产的新阶段,公司已充分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产品需求激增。英诺赛科的业务确实在过去三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不过它仍处于亏损状态,因为在研发和新产能上投入巨资,以提高三大主要产品线,即硅基氮化镓芯片、晶圆和模组的产量。

该公司2022年的收入比2021年增长了约一倍,达到1.36亿元,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仍然较低。但随着业务开始腾飞,去年这个数字增长了三倍多,达到5.93亿元。三条主要产品线之间的收入结构非常均衡,去年各占总销售额的约三分之一。

公司的销售成本远超收入,导致过去三年的毛利率为负数。但毛利率正在稳步改善,从2021年的-266%降至去年的-61%。照这个速度,毛利率可能会在今年转为正值,为不久的将来实现盈利铺平道路。

公司去年继续亏损,2023年净亏损11亿元。但这约是2022年22亿元亏损的一半。经调整,即剔除向投资者发行的投资工具的价值变动,公司的亏损更稳定些,从2022年的12.8亿元降至去年的10.2亿元。

政治风险

在研究了这家公司的优势后,我们将在本文的后半部分集中讨论上市文件和其他来源中一些不确定的信号。

排在首位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政治阻力。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美国正不断设置新障碍,以阻止中国公司获得尖端芯片技术。英诺赛科尚未受到任何制裁,但如果该公司获得上市申请中所展示的那种发展,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改变。

美国并不是唯一针对该公司的国家。去年中国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一些媒体报道称,其中包括硅基氮化镓技术和芯片的出口。英诺赛科在上市文件中指出,迄今为止大部分销售额来自中国客户。但公司去年开始出口,来自海外的收入约占10%,意味这部分业务未来可能会受到出口管制的影响。

此外,还有至少两宗针对该公司的诉讼,其中以英飞凌上周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为首。英诺赛科称这些指控“毫无根据”,并表示该案中的专利,并不涉及其晶体管和晶圆中使用的“核心技术”。公司还被美国宜普电源转换公司指控存在类似的侵权行为,这宗诉讼仍在等待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审理。

还有该公司的创始人骆微微,上市资料中对她的介绍相对较少。上面说她在新西兰梅西大学获得了应用数学博士学位,这不太符合大家对一家新兴芯片制造商负责人的预期。中国最重要的半导体行业展之一,上海国际半导体展览会网站上的另一篇人物介绍说,她在美国宇航局工作了15年,但没有具体说明是什么职位。

公司已经进行了五轮融资,而IPO至少部分是为了增加现金储备。到去年底,它的现金储备仅剩下3.29亿元,大约是一年前7.1亿元的一半,而2021年底为12.8 亿元。公司表示,计划将上市集资的17%用于偿还银行贷款,15%用于产品开发,8%用于全球扩张,10%作为营运资金。

公司最近一次融资是在今年4月,完成后估值约234亿元。

总言之,英诺赛科因其巨大的增长潜力而颇具吸引力。但过快的增长可能会吸引来自多个方面不必要的关注,包括有意控制其技术的美国及其政客,以及中国的监管机构,此外还有可能提起更多专利诉讼的全球竞争对手。

文章的早期版本,在E轮融资后的估值并不正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同比续亏损

电商软件提供商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随着核心电商服务重返盈利轨道,新兴品牌管理业务亏损又收窄,第三季度营收实现增长。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营收同比增长4.8%至21.6亿元,经营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收窄至2,56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亦从去年同期的6,680万元收窄至4,020万元。 宝尊电商业务本季度实现经调整经营利润2,810万元,较去年同期2,980万元的亏损成功转盈。品牌管理业务(含在华运营Gap服装门店)的经调整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30万元收窄至3,870万元。 财报发布后,宝尊纽约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诺亚控股上季纯利大增62.6%

财富管理公司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亿元(约8,890万美元),按年下跌7.4%,净利润达2.1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6%,经营利润1.719亿元,则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注册客户数为466 ,153人,同比增长1.3%;活跃交易客户数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产品分销规模达170亿元,年增19.1%,其中海外产品分销86亿元,增11.2%。资产管理规模维持稳定,截至9月30 日合约管理资产为1,435亿元。关联公司投资权益变动的公允价值增加,则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减少、保险产品分销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国经纪交易商牌照,亦开始在各业务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改善获客能力、提高效率,进一步强化全球布局与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强健的资产负债表为未来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诺亚控股港股周三早盘无涨跌,至中午休市报17.99港元,该股过去6个月累升约1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Qfin is a lender

新措施收紧规管 奇富科技业绩难复旧观

网贷服务商奇富科技公布疲弱的第三季业绩,并对全年展望转趋悲观,与2024 年强劲收官形成鲜明对比 重点: 公司第三季收入微跌0.2%,净利润下降17%,反映公司在疲弱的宏观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公司对全年发出悲观指引,主因是新监管措施将压缩其在网贷服务业务的盈利空间   梁武仁 过去一年里,网贷服务平台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经历了不少变化。首先,公司更改了名称,但更关键的是,在监管环境收紧及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之下,原本在逆风中表现颇具韧性的奇富科技,业绩开始受到明显冲击。 根据奇富科技上周公布的最新季报,公司第三季收入按年微跌0.2%至52亿元(7.31亿美元),为两年多来首次录得收入下滑;净利润则按年下跌17%至14亿元。更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对余下年度给出悲观指引,预计第四季净利润最多将下滑49%,即便在最佳情况下,2025年全年净利润也仅能录得约1%的增长。 这份展望与奇富科技年初时的乐观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公司公布2024 年利润大幅增长,并预期2025年将有强劲开局。其后,公司由“启富”更名为“奇富科技”,或意在透过加入“fin”凸显其金融科技机构的定位。奇富科技原名“360金融”,2018年在纽约上市时,名称是为了反映其与网安软件公司奇虎360 的渊源。 比名称变动更具影响的,是中国自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全新金融业监管规则。新规的核心之一是大幅强化风险管理,意味奇富科技必须提高借款人门槛标准,从而牺牲部分放款增速,同时也需提高对潜在违约的拨备。这些要求均可能进一步压制公司的盈利增长。 奇富科技CEO吴海生在第三季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作为行业领先者,我们一向以最高的合规标准要求自己,这次也不例外。尽管相关措施可能在短期内影响放款规模与盈利能力,但我们相信,把使用者价值放在首位,最终将会增强他们对公司的信任,并支持我们实现更具韧性且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这次的新规只是中国民营金融业监管连串调整的最新一波,自疫情前几年起,相关行业便不断面临持续的监管变动。这也凸显了奇富科技及其同行所面对的现实──中国整体金融业的监管框架正快速演进,而监管层此举旨在防范市场过度放贷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中国经济当前的疲弱状态,也让民营与国有放贷机构均面临压力。随着企业与消费者收紧支出与借贷,贷方要扩展业务变得愈发困难。即便北京推出对部分消费相关行业提供利息补贴的振兴措施,全国银行贷款余额在10月仍较前一个月大幅收缩。 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转弱,也推升了违约风险,使得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无论监管是否加码都一样。 奇富科技第三季的表现清楚反映了这些压力,其信贷撮合与放款总额在第三季度按年仅增1%,按季更下滑1.4%。同时,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例自第二季的1.97%微升至9月底的2.09%。 拨备激增 随着经营环境恶化,奇富科技的坏帐准备金大幅飙升。理论上,作为连接借款人与银行的撮合方,公司并不需直接承担贷款违约风险,但现实并非如此。若奇富撮合的“重资本”贷款发生违约,公司需向原始放款方全额偿付所有未付本息。此外,奇富亦透过信托与子公司自有资金出借部分贷款,该部分信用风险由公司自行承担。上述两类贷款规模的同步上升,也让奇富不得不大幅增加拨备。 在电话会议中,奇富管理层表示,公司会根据宏观经济状况调整“重资本”贷款与无全额代偿义务贷款的比例。管理层并称,第四季度将提高后者(即无需提供全额代偿保证的贷款)占比,以降低公司的整体信用风险敞口。 当然,面临这些逆风的并非只有奇富科技。其竞争对手信也科技(FINV.US)上周同样公布第三季度交易额按年下滑,同时准备金亦增加。但与奇富不同的是,信也科技仍成功录得收入与净利增长,主要受益于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而这正是奇富尚未涉足的领域。 奇富科技依然是一家高盈利、拥有良好利润率的公司。其采用的先进技术有效降低营运成本,而依托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的服务能力,尤其能借助与奇虎360之间的技术连结,对银行机构相当具吸引力,使公司在与金融机构洽谈定价时具有一定议价能力。 例如,奇富正将一款AI信用审批代理整合进其Focus Pro平台。这项技术可利用大量数据与大语言模型能力,在数秒内完成借款人风险评估,大幅简化繁琐的贷款审批流程。吴海生表示,相关功能的试运行已获得客户「非常正面」的回馈。 尽管如此,市场对公司最新业绩的反应并不理想,奇富科技港股在四个交易日内大跌约18%。今年以来,该股已累跌逾50%,远远落后于恒生指数约32%的涨幅。目前公司市盈率仅2.7倍,甚至低于同样低迷的信也科技的3.3倍,显示投资者对这一整个板块的信心仍相当疲弱,尽管多数公司在艰难环境下仍能保持盈利。 奇富科技具备不少优势,但其高度暴露于监管与宏观经济变动的风险,显然让投资者却步,而这种局面短期内恐怕难以改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佑驾创新配股 折让一成集资2亿港元

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将配售约1,401万股新H股,每股配售价14.88港元,较周二收市价16.53港元折让10%,亦较过去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7.3港元折让14%,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发行股份约3.33%。 是次集资净额最多2.04亿港元,约70%用于发展L4无人物流车,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升级运营平台及拓展销售网络;约30%用于升级基础研发平台,包括提升数据闭环体系的效率,高效赋能前装,以及发展L4无人车多产品线。 佑驾创新周三开市跌2%至16.2港元,股份由过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