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US
Roma Green IPO gets tepid reception

这家环境、社会和治理咨询公司在纽约上市,股票以下限定价,募资规模不大

重点:

  • 罗马绿色金融在纽约上市,集资约980万美元,股票定价4美元,处于区间下限
  • 这家仍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收入规模本来就小,在削减营销成本下,去年3月的财年收入继续下滑

    

梁武仁

如今,环境、社会和治理,简称ESG,对企业来说是最热门的缩写之一,因为投资者越来越要求企业为社会做一些好事,而不仅仅是追求利润。因此,致力于这一新兴投资主题的企业,可取得蓬勃发展。

但现实没有这么简单,从新上市的罗马绿色金融有限公司(ROMA.US)难以提高收入就是明证。

上周二,提供ESG相关咨询服务的罗马绿色金融在纽约上市,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发行约240万股,集资约980万美元。公司为新资金制定了一些可能令人兴奋的计划,包括一笔潜在的收购和创建ESG学院。

但投资者似乎对该公司不太感兴趣。其IPO定价处于4美元至5美元目标价区间的下限。该股在首个交易日一度飙升,最高触及11.80美元。但很快回落,回吐了全部涨幅甚至更多,当天收盘下跌27.5%。之后,该股又收复了失地,但当前交易价格基本上低于IPO价格或与其持平,这表明随着交易量下降,投资者兴趣冷淡。

总部位于香港的罗马绿色金融提供一系列与ESG相关的咨询服务,包括可持续发展计划制定、ESG报告和治理风险管理。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香港,其余来自新加坡。在其IPO招股说明书中,公司号称主要优势之一是拥有超过140个客户。

但罗马绿色金融因为规模小,本身就缺乏吸引力。更糟糕的是,截至去年3月的财年,收入较上一财年还缩水约4%,至1,360万港元。

公司在最近一个财年成功地让净亏损收窄超过四分之一,但却是通过削减营销成本来实现。罗马绿色金融在招股说明书中对此给出了解释,称其一般是通过高管网络、推荐和直接接触潜在客户来引入新业务,而不是通过外包给第三方机构的直接营销。

对于像罗马绿色金融这样的小公司来说,这种方式似乎不算太激进,它们需要表现出更强劲的增长,才能打动投资者。更何况在新兴的ESG领域,该公司面临着大量竞争,既有大型国际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和波士顿,也有像它一样小规模的本土小公司。

最大的缺陷

罗马绿色金融商业模式的最大缺陷,是客户按项目支付服务费用。这意味着它的销售是非经常性,并且不能保证客户在发展出自行处理ESG问题的能力后,会再次回购。

对于不熟悉ESG报告的企业来说,它可能是一项棘手的任务,因其涉及的主题非常广泛,有着非常具体的绩效衡量标准。但是,一旦在罗马绿色金融等外部顾问的初步帮助下,企业建立起跟踪和满足要求的流程,也许就能独立完成这些工作。许多公司可能会考虑削减咨询服务支出,尤其是在经济困难时期。

虽然ESG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这个概念及其相关要求仍然是新鲜事物,这意味着罗马绿色金融的服务,至少在未来几年内应是有市场需求。但公司并没有迅速扩大客户规模,至少目前还没有,在最近一个财年,它的客户数量只增加一个。

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提供定制化ESG和可持续发展相关服务的公司。后来在2022年,罗马绿色金融进行了重组,外部人士陆萱凌接管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和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90%。上市后,她的持股比例降至约63%。

因此,陆萱凌对于罗马绿色金融来说是新人,在ESG方面也没有相应背景。罗马绿色金融的招股说明书在介绍她时,称其背景为企业传播和市场营销,并没有提到ESG的具体方面。

其他主要高管在ESG方面有着更直接的背景。公司首席财务官此前曾在一家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担任高管职位,该行业通常是ESG中“环境”方面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其新加坡主要销售主管的资历,包括负责其中一家前雇主的ESG报告服务,以及任职于一家在网站上强调包容性的新加坡公司,这是ESG中“治理”背后的一个主要元素。

包括管理层薪酬在内的人力成本,是罗马绿色金融最大的单一支出项目,占其上一财年收入逾半一。这迅速侵蚀了公司的利润率,有悖于咨询服务由于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是一项高利润率业务。这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市场对该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反应平淡的原因。

罗马绿色金融目前的估值较高,市销率(P/S)接近24倍,远高于埃森哲(US.ACN)的3.5倍,以及其他知名咨询公司。显然,如此高的市銷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公司收入基数小,而且似乎也意味着现有股东对未来收入增长抱有很大期望。但如果收入不能实现大幅增长,其股价可能会迅速回落。朝这个方向迈进的捷径可能是收购另一家ESG专业公司,招股说明书将其列为IPO收入可能的用途之一。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同比续亏损

电商软件提供商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随着核心电商服务重返盈利轨道,新兴品牌管理业务亏损又收窄,第三季度营收实现增长。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营收同比增长4.8%至21.6亿元,经营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收窄至2,56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亦从去年同期的6,680万元收窄至4,020万元。 宝尊电商业务本季度实现经调整经营利润2,810万元,较去年同期2,980万元的亏损成功转盈。品牌管理业务(含在华运营Gap服装门店)的经调整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30万元收窄至3,870万元。 财报发布后,宝尊纽约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诺亚控股上季纯利大增62.6%

财富管理公司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亿元(约8,890万美元),按年下跌7.4%,净利润达2.1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6%,经营利润1.719亿元,则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注册客户数为466 ,153人,同比增长1.3%;活跃交易客户数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产品分销规模达170亿元,年增19.1%,其中海外产品分销86亿元,增11.2%。资产管理规模维持稳定,截至9月30 日合约管理资产为1,435亿元。关联公司投资权益变动的公允价值增加,则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减少、保险产品分销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国经纪交易商牌照,亦开始在各业务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改善获客能力、提高效率,进一步强化全球布局与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强健的资产负债表为未来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诺亚控股港股周三早盘无涨跌,至中午休市报17.99港元,该股过去6个月累升约1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万国数据押注AI新周期 在扩张与去杠杆之间找平衡

人工智能点燃中国数据中心新一轮建设潮,万国数据一边将资产以REITs模式上市、一边抢搭AI算力快车,但这样的平衡能否持续 重点: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亿元,按年增长10.2% 资产注入C-REIT带来13.69亿元终止合并收益,期内录得净利润7.29亿元   李世达 对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而言,2025 年很可能会被视为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轮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国首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让这个向来高杠杆、重资产的行业出现新的财务工具。 这就是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的写照,既受惠于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设,也受制于多年积累的财务压力。 根据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万国数据录得28.87亿元(4.06亿美元)收入,按年增长10.2%,连续第二季维持双位数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个月新签订单达7.5万平方米,相当于约240兆瓦的新增装机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约65%与人工智能相关。 新订单增速放缓 这显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驱动新一轮算力投资,但企业本身其实并未完全掌控节奏。管理层在说明会中坦言,第二季之后的新订单步伐较前期缓慢,意味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会延续今年的强度。此外,续约谈判仍令单位收入每月下降约3%至4%,反映人工智能需求虽强,但传统互联网业务的降价压力并未消失。 尽管万国数据享受到人工智能点燃的需求红利,但供给侧过去几年的高速扩张,使得承载人工智能的空间不再稀缺,谈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转折,是万国数据今年将一批项目注入中国首批数据中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资产总额约24亿元。交易带来约13.69亿元的终止合并收益,使公司期内录得净利润达7.29亿元,实现由亏转盈。 生存模式改变 但REITs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性盈利,而在于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万国数据过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贷、买地、建机房进行高速扩张,当信贷环境宽松时,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国信贷收紧之后,重资产模式不再具备可持续性,杠杆开始反向压缩公司空间。REITs提供的,是一条能让万国数据既扩张、又不必完全依赖举债的现金流管道,维持规模循环。 这也为公司带来了财务结构的改善,财报显示,净负债与年化调整后EBITDA的比率,已从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贷成本下降到3.3%。在中国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同时降低杠杆与利息成本并不容易,这更突显REITs对公司运作的重要性。 万国数据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电力供应。公司目前拥有约900兆瓦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储备,这让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发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项目。管理层也在说明会中点出:“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正变得极度稀缺。”人工智能确实带来增量需求,但供给端——土地、电力、审批、建设速度,正在变得更竞争、更受政策影响。 海外数据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来伏笔。该平台在亚太与欧洲虽具潜力,但今年第三季仍录得4.61亿元亏损,短期内仍会拖累整体利润。公司需要持续证明其开发、运营与出售资产的能力,而不仅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万国数据市销率(P/S)约为4.15倍,大幅低于Equinix(EQIX.US)的8.42 倍与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于仍处于重组期的世纪互联(VNET.US)的1.99倍。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更为波动,但万国数据的规模、客户质量与资本循环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来,万国数据在港股累升约30%,与大市相若,但过去一个月有约 7%回调,股价30.1港元较52周高位48.9港元低约四成。在估值仍具折价、AI驱动需求未减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区间。作为热门的AI基建标的,当人工智能需求维持强劲、REITs资产注入顺利时,相信市场愿意提高估值, 但仍须留意政策面的变化。简而言之,万国数据正在穿越一个全新的算力周期,随着估值与市场预期的提升,意味着已没有太多犯错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佑驾创新配股 折让一成集资2亿港元

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将配售约1,401万股新H股,每股配售价14.88港元,较周二收市价16.53港元折让10%,亦较过去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7.3港元折让14%,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发行股份约3.33%。 是次集资净额最多2.04亿港元,约70%用于发展L4无人物流车,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升级运营平台及拓展销售网络;约30%用于升级基础研发平台,包括提升数据闭环体系的效率,高效赋能前装,以及发展L4无人车多产品线。 佑驾创新周三开市跌2%至16.2港元,股份由过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