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CL.US
NetClass lists on the Nasdaq

得益于它在中国市场之外的新尝试自上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这家教育科技公司的股票表现优异,

重点:

  • 网班科技在纳斯达克上市并筹集资金900万美元后的两周时间里,公司股票已上涨11%
  • 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智能课堂软件供应商的营收,受惠于全球业务推动

  

谭英

自12月13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网班科技(NTCL.US)的股价在两周内强势上涨11.4%,这可能让一些人感到意外,毕竟目前市场对其他中国教育科技股的情绪相对低迷。

网班科技的IPO价格为每股5美元,处于定价区间的中间位置,筹集资金900万美元,规模不大。但自上市以来,该股几乎每天都在上涨,5.85美元的最新收盘价,推动公司市值跨过1亿美元里程碑。

那么,网班科技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可能是该公司决定发展海外业务,从香港开始,可能还会向其他地方扩张。这故事的背景属于老生常谈,2021年,由于政府监管机构断定课后辅导让孩子压力过大,进而关闭了大部分相关机构,给原本蓬勃发展的行业造成了重创。

网班科技也受到了打击,但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公司有两个收入来源,都是向企业客户销售产品。一个来自销售其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的订阅,另一个来自开发与教育相关的应用程序。网班科技自称中国领先的在线教育品牌之一,服务模块包括教学管理、校园管理、在线教学、在线考试、疫情防控、教育学分区块链系统和讲师评价服务。

公司早在2022年就开始准备上市,当时中国仍在实施疫情管控,在线教育十分普遍。但它当年没有完成上市,并在2023年更新申请时提出了1,700万美元的融资目标。但去年3月,在市场对中国股票的情绪仍然疲软时,公司再次更新文件,并将融资目标下调至仅990万美元。

就在公司开始准备最近这次上市时,其核心的中国市场业务正在恶化。截至去年3月的六个月内,也就是上半财年,其收入增长15.6%至380万美元,低于截至2023年9月的上一财年19.8%的增长。此外,截至去年3月的六个月内,其亏损从一年前的72.3万美元扩大至200万美元,几乎增加了两倍。

截至2023年9月的财年,公司还实现了盈利,净利润同比增长22.3%至162,229美元。但毛利润已经显露出麻烦来了的迹象,在此期间下降22.4%至230万美元。

虽然中国的教育科技行业在2021年的打击行动后并没有完全消失,而且此后还有所复苏,但与2020年的巅峰时期大不相同,当时有10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涌入该行业。网班科技展示了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

政府补助的推动

疫情期间,政府对远程教育的补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根据网易发布的一份行业年度报告,2023年国内数字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4.17%,达到4,133亿元,从打击行动发生的2021年的3,220亿元低点继续反弹。

网班科技和其他公司一样,也开始依赖这些补助。它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前几年,客户在新冠疫情期间,受益于政府对远程学习的某些补助。由于相关的政府激励政策,在2023财年新冠疫情后停止,一些客户在原服务合同到​​期后,转而选择费用较低的培训套餐或停止服务。这在我们最初开发SaaS订阅服务的计划中是没有预料到的。”

随着客户因政府补助的结束而转向更便宜的产品,网班科技的SaaS订阅服务收入暴跌一半以上,从截至2022年9月财年的590万美元降至下一财年的280万美元。这次下降似乎是一次性现象。即便如此,截止到去年3月的六个月内,订阅服务的收入持平,同比仅增长1.8%。

与此同时,一次性的、基于项目的应用解决方案收入增长了145.9%,从截至2022年9月财年的340万美元增至一年后的830万美元。在截至2024年3月的六个月内,应用程序开发服务继续增长24.8%,达到240万美元,帮助抵消了SaaS订阅的疲软。

虽然业务组合的转变可能相对激进,但它似乎让网班科技避免了收入停滞甚至收缩的状况。

应用解决方案收入的大幅增长,源于2023年在香港设立第二总部的大胆决定。作为这一举措的一部分,公司于2023年10月斥资200万美元,收购了一家第三方AI开发商,该公司专注于英语学习的大语言模型(LLM)。

随着该业务的发展,网班科技的研发费用在截至去年3月的六个月内,从一年前的310,730美元飙升至220万美元。国际业务迅速发力,在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上半年,为该公司贡献了超过一半的收入。

它的招股说明书称:“由于香港是连接中国内地与海外的桥梁,公司将重点放在香港,并有效扩大其应用开发业务,包括数据存储和计算设备,以及技术服务。此外,公司还希望在未来能扩大东南亚市场。”

尽管网班科技在华尔街受到了相对热烈的欢迎,但投资者暂未对中国整个教育科技行业产生兴趣,因为在此前的打压行动中,许多人都受到了重创。

企业学习平台云学堂(YXT.US)8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筹集了2,500万美元,但自那以后,其股价已下跌近80%。尽管高途(GOTU.US)已转型为一家终身学习教育科技公司,但去年其股价仍下跌了40%。行业先驱新东方(EDU.US; 9901.HK) 的股价去年也下跌了12.4%,而好未来(TAL.US)尽管收入增长强劲,但股价仍下跌了20%以上。

网班科技上市后的强劲表现使其市销率(P/S)接近9倍,这似乎表明市场认为它的全球多元化战略做得不错。新东方和好未来的市销率则低得多,分别为2.3倍和3.3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Chaoju is an eye hospital

沉寂一年多后 朝聚眼科重启收购扩张模式?

这家私立医院及诊所运营商宣布了两项新收购计划,或标志着其去年一度沉寂后,公司重返收购赛道 重点: 朝聚眼科宣布,计划全资收购宁波一家由其控股的眼科机构,同时收购宁夏地区另一家机构70%的股权 公司去年下半年营收缩水,利润骤降30%,正努力重拾增长    阳歌 对民营医疗机构来说,在中国国家医保体系外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中国数千家医保体系之外的民营医院及诊所经营者近年获得的教训,它们试图通过提供眼科、牙科及整形外科等自费医疗服务盈利。然而,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消费者正收紧非医保覆盖的自费医疗项目支出。 伴随业务停滞甚至出现萎缩,部分企业正试图通过收购扩张重振股价。朝聚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2219.HK)即为其中一例。该公司周一宣布,计划收购两家医院,分别位于浙江宁波市与宁夏的吴忠市。 两项收购看似旨在重新吸引投资者关注。2021年IPO时,朝聚眼科一度被寄望成为中国眼科行业分散格局的整合者。上述两笔交易都缺乏亮点(下文将详述原因),但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在长达一年多未进行重大收购后,此举可能标志着该公司重启收购模式。 最新公告显示,朝聚眼科对两家机构的收购金额都不高,折射出此类机构的盈利困境。其中较大规模的交易,朝聚以1,400万元(200万美元)收购宁波博视眼科医院有限公司37%的股权,该机构整体估值约3,800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朝聚眼科原本已持有宁波博视63%的股权,早已是该机构控股股东,并将其纳入财报合并范围。因此,严格来说此项交易不构成收购。 第二笔交易则构成实质收购。朝聚眼科将以约500万元,购得吴忠市云视康眼科医院有限公司70%的股权。该作价显示,这家机构总值仅714万元(约100万美元),远非大额交易。 朝聚眼科公告称:“本次收购系既定战略规划组成部分,公司将进一步整合浙江及宁夏的医疗资源,通过多点布局,增强行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有效应对市场风险。” 朝聚眼科选在7月1日香港公众假期前披露交易,投资者反应需待周三开盘后显现。不过,考虑到交易总额仅2,000万元(不足300万美元),市场反应平淡也不足为奇。 民营医疗机构热度不再 朝聚眼科近期股价表现,反映出整体民营医疗板块的低迷情绪,其股价年内维持横盘。该公司总部位于内蒙古,2021年IPO时因有望整合高增长赛道而备受瞩目,但此后表现多逊于预期。其港股最新收盘价为2.85港元,较10.60港元的发行价已跌逾70%。 朝聚眼科股价表现绝非个例,其当前9.2倍的市盈率虽显著低于药品及医疗器械板块同业,却与民营牙科机构现代牙科(3600.HK)9.9倍、医美连锁机构完美医疗(1830.HK)10倍估值相当。 IPO之后,朝聚眼科看似一度颇为活跃,走出内蒙古大本营后展开较为激进的收购。截至2021年末上市不久,该公司运营17家眼科医院及24家视光中心;至2022年,又新增7家医院及两家视光中心。 2023年,朝聚眼科延续扩张节奏,新增10家机构(7家医院+3家视光中心),至当年末,其网络扩大至31家医院及29家视光中心。然而,此后扩张戛然而止,去年全年颗粒无收。去年年初,虽宣布以3,680万元收购北京明玥眼科诊所有限公司的计划(属较大规模交易),但今年4月披露的年报显示,这家医院没有被合并纳入财务报表,表明该交易并未完成。 伴随并购停滞,朝聚眼科也开始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去年全年勉力实现2.6%的营收增长,总额达14.1亿元。但结合年报及去年上半年数据测算,其去年下半年营收出现0.9%的负增长(上半年则同比增长6%)。 去年,该公司毛利率下滑近两个百分点至43.5%(2023年为45.4%),反映出在运营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诊人次及客单价承压,导致盈利能力萎缩。 受此影响,该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2%至1.86亿元(上年同期为2.21亿元)。数据显示,其去年下半年净利润同比大跌30%,远高于上半年降幅8.8%。 朝聚眼科确实拥有充足的并购资金。截至去年末,公司账面现金达7.8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63亿元大增。最新公告或预示,该公司准备重启并购模式。若能锁定优质标的,或可提振其股价,但仍需对当前疲软经济环境下财务不稳的资产予以警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谭仔国际私有化获高票通过 8月19日除牌

香港米线品牌连锁店谭仔国际有限公司(2217.HK)周一宣布,私有化方案已获高票通过,将于7月28日最后交易,并于8月19日收市后正式除牌。 根据公告,私有化方案于法院会议中获99.7%赞成票,反对票仅0.29%;独立股东的反对票仅占0.13%。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持股74.25%的大股东亦投下99.96%赞成票。 谭仔国际控股股东东利多控股(3397.T)于今年2月提出私有化计划,作价每股1.58港元,较2021年上市价3.33元低52.6%。谭仔指,公司在海外扩展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效力,而大股东东利多拥有相关资源及专业知识,可支持公司更有效扩展海外业务及加强内部以应对行业逆境的挑战。 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谭仔全年纯利按年下跌32.7%至7,984万港元,收入录得28.4亿元,上升3.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ijin does resources

简讯:紫金矿业申请分拆国际黄金业务在港独立上市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99.HK)宣布,其国际黄金开采部门已于周一向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请。公司补充称,港交所已确认其可推进分拆及独立上市计划。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也于周一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刊载,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公司披露其营收从2023年的22.6亿美元攀升至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部分受益于金价飙升。同期利润从2.3亿美元跃升至4.81亿美元,增长逾一倍。 紫金矿业于5月首次披露剥离紫金黄金国际分拆上市的意向,称此举将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资本管理效率并强化离岸融资与并购能力。分拆方案已于6月26日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获本地300倍超购 泰德医药首挂半日升3.76%

多肽CRDMO企业泰德医药(浙江)股份有限公司(3880.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盘初一度涨近4%,至中午收市报31.75港元,升3.76%。 据招股结果,香港公开发售接获300.15倍超购,按回补机制,公开发售股份已增至840万股,占发售总数50%。国际发售录得2.43倍认购。最终发售价30.6元为上限定价,集资净额4.29亿港元(5,500万美元)。 泰德医药是次全球发售1,680万股,基石投资者包括石药集团及腾讯前高管吴宵光创立的微光创投,两者分别认购500万美元股份。公司去年收入4.42亿元,年增31%;净利润年增20.9%至5,917.3万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