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公布了第二季度的稳健增长,但该医美平台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花了很多时间试图缓解投资者对监管打击的担忧

重点:

  • 新氧科技在它第二季度业绩报告中用了很多篇幅,试图缓解投资者对中国整容业可能受到打击的担忧
  • 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增长了37%,利润大幅增长,业务正从一年前疫情导致的放缓中恢复

阳歌

从表面来看,运营医学美容平台的新氧科技有限公司(So-Young International Inc.,SY.US)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在截至6月的三个月里,它收入增长强劲,利润增长更强劲。

但更大的背景,则是一个自年中以来,就困扰着许多中国增长最快的新兴行业的问题,即对一场迫在眉睫的监管打击的预期。这一系列涉及广泛的打击行动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去年年底,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原定进行的大规模IPO在最后一刻轰然倒塌。

从那时起,出于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打击行动已经蔓延到大部分互联网领域,由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拥有大量敏感的用户数据。还有另一场打击行动笼罩了教育领域,监管机构严格限制课外辅导服务,以缓解中国中小学生的压力。

这些监管整顿的高调性质意味着,一场类似的针对整形美容公司的行动迫在眉睫,却没有获得太多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至少部分原因是监管机构还没有对这些公司采取决定性的行动,只是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指南”,呼吁消除欺骗性广告。

但潜台词很明显:这样的信号往往意味着更有力行动即将到来。问题不在于是否会来,而在于它何时会来。

“在监管方面,过去几个月里,监管部门就反垄断、数据安全和医疗美容广告等多个事项发表了看法和意见,并针对多个行业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新氧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金星在周五发布业绩后的电话会议上说。

他还说,“我们借此机会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我们作为行业领导者的角色,并进行自我反思和反省,”他使用的措辞越来越常见于陷入各种打击的公司。

在思考最近的各项整顿时,出现了两个阵营。这些整顿打击面广泛,涉及许多不同的行业,很难说只是巧合。一个阵营说,中央政府正试图秀肌肉,向所有人展示谁是老大。

但最近出现的一种观点,说政府只是在试图清理一些多年来被允许不受限发展的行业,这种观点得到了一些报纸评论的支持。这种观点认为,这些行业普遍存在缺乏标准和其他不良商业行为的问题,使它们更容易受到风险的影响,并破坏公众的信心。

如果后一种观点属实,那么像新氧科技这样的公司,由于其规模较大,标准相对较高,从长远来看肯定会受益。但是,虽然它们在长期内可能处于更好的位置,但几乎所有的人——即使是经营较好的公司——都可能在短期内受到影响,因为大家都会切身感受到更严格监管的痛。

非手术类

最近的媒体报道,让整容行业的乱象曝光,由于专注于相对肤浅的美容问题,该行业已经在遭受形象问题的困扰。今年2月,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发文,指出在领域存在大量缺乏资质的公司,称2019年中国有超过6万家黒医美诊所。

为了回应对该行业的手术类整形进行打击可能造成的破坏,新氧科技利用最新季度报告强调了信息服务和非手术类在其业务组合中的重要性。 

该公司指出,第二季度来自信息服务的收入增长了54%,达到3.607亿元(5600万美元),占其总收入的80%,同期总收入的同比增长要慢得多,为37.7%。该公司其余的收入来自预订服务,由于使用新氧平台的整容公司对支出变得更加谨慎,该服务实际上萎缩了2.8%。

金星指出,在其广泛的业务组合中,非手术类占其在线预订订单总额的70%,他再次强调了这一争议较小的业务部分。他还指出,牙科服务的增长尤为强劲,在新氧的平台上预订牙科治疗的用户数量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多,平台上专业牙科机构的数量则增加了两倍多。

强劲的收入增长,加上成本控制,使运营费用在本季度仅增长16.7%,帮助该公司在最近一个季度利润大幅跃升至5760万元,而一年前只有210万元——当时疫情的影响大得多。

该公司预测其第三季度的收入增长将略微放缓至23%左右,尽管这可能是意料中的事情,因为随着中国的疫情得到控制,去年第三季度的业务已经出现回升。

强劲的业绩,再加上公司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发表了相对令人放心的言论(会上有很多关于监管的问题),都帮助新氧科技的股价在上周五财报公布后小幅上涨2.7%。但该股最近的收盘价为5.33美元,自6月底有关部门开始加大监管力度以来,其市值已缩水约一半。

今年早些时候,该股的股价甚至更高,2月份股价超过了16美元,因为投资者对它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它有望成为一个高度分散、具有巨大增长潜力行业的整合者。

在估值方面,根据分析师对今年的利润预测,新氧科技的市盈率(PE)相对较低,为14倍。更大的InMode,开发的技术往往用于整形手术,同样基于今年的利润预测,它的市盈率要高出不少,达到41倍。

一旦不确定性解除,监管部门的打击力度不再加码,新氧科技很有可能会实现反弹。但这并非铁板钉钉的事情,尽管该公司试图安抚投资者,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业务组合中争议较小的产品和服务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361度第三季主品牌零售额增长10%

运动服装品牌361度国际有限公司(1361.HK)周一公布,第三季度主品牌线下零售额按年增长约10%,童装品牌亦录得约10%升幅,而电商平台整体销售额则同比上升约20%。 公司称,通过产品科技创新、专业赛事赞助及多元化合作活动,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公司战略性携手斯坦德机器人( 无锡)股份有限公司,为品牌注入智能基因。 渠道发展方面,361度与美团闪购及团购平台合作,构建“线上引流+线下核销”闭环,平均配送时间可达30分钟。品牌同时加速开设体验型门店,包括女子运动概念店及芬兰户外品牌ONEWAY新店,截至9月底,公司已在全国设立“超品店”93家。 361度股周一低开,至中午休市报5.76港元,跌2.54%。过去半年仍升逾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MTC prepares for IPO

完成股改为上市铺路 长存集团估值逾千六亿

中国头号存储芯片制造商在近期股改后估值达230亿美元,未来可能在上海或深圳上市 重点: 长存集团已完成股改,预期上市前引入16家机构投资者 尽管美国制裁迫使其依赖国产设备,这家存储芯片制造商全球市占率仍实现翻倍增长,从4%升至8.3%   陈竹 过去十年,中国已向半导体产业注入巨资,力图实现供应链本土化以抵御美国日趋严厉的技术封锁。该战略已培育出大批进入成熟期的企业,为股市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半导体投资标的。 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存集团”)有望成为该阵营新成员。作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核心部件的闪存领域,这家企业在全球激烈竞争中突围,成为中国自主领军企业。长存集团成立于2016年,距美国打响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持久战仅两年,并在此后逐步突破层层升级的封锁。 创立近十年之际,公司正将战略重心从技术市场转向资本市场,向上市的重大里程碑推进。据国内财经媒体财新报道,长存集团于上月末召开股份公司成立大会并选举首届董事会,完成股份制改革,距上市更近一步,但未透露具体时间表。 人工智能热潮推升存储需求,叠加中国对美光科技(MU.US)等外企实施反制,长存集团对本土乃至海外市场销路大可高枕无忧。只要其产品具备竞争力,订单自会纷至沓来。 尽管如此,企业长远发展仍取决于国内芯片产业,尤其是提供关键生产设备的装备制造业的进阶速度,这恰恰是美国力图封锁中国获取尖端芯片核心技术的领域。 鉴于企业战略地位,长存集团极有可能选择上海或深圳作为上市地。据国内媒体报道,公司曾考虑赴中国香港上市,该市场已汇聚中芯国际(0981.HK; 688981.SH)等头部厂商,以及英诺赛科(2577.HK)、峰岹科技(1304.HK; 688279.SH)等新锐力量。 据媒体报道,长存集团因应监管要求已调整策略,本土芯片巨头需在内地上市,此举便于政府掌控对战略核心企业的投资准入。 引入16家投资机构 除董事会选举外,近期完成的股改引入16家机构投资者,多为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头部国有银行旗下投资机构组成的国有实体。投资者认购新股使长存集团注册资本从1,050亿元增至1,120亿元(约合147.6亿美元)。 一家投资机构以16亿元获持股平台0.99%股权,据此推算长存集团估值已达1,616亿元。 交易完成后,长存集团总部所在地武汉市政府仍保持控股地位。湖北长晟发展、武汉芯飞科技,两家湖北本土机构继续位居前两大股东,但持股比例分别稀释至26.89%及25.69%。 长存集团主营应用于智能手机、计算机及数据存储设备的3D NAND闪存存储器。据彭博去年报道,其重要客户包括中国智能手机龙头华为。 2022年10月,美国实施包括禁售可生产128层及以上NAND闪存芯片的美制设备等出口管制,长存集团遭受重创。当年末,该公司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进一步限制其获取美制芯片设备、材料及软件的渠道。 去年9月,据彭博援引市场调研机构TechInsights研报称,虽受制裁掣肘,该公司通过国产替代持续突破。当前合作的本土设备商包括中微半导体、北方华创,这些企业正是美方制裁后长存集团才深化合作的伙伴。 长存集团成功迭代存储单元堆叠技术“Xtacking”,使NAND芯片性能比肩国际龙头。但需注意,采用Xtacking 4.0技术的新品堆叠层数,较前代232层芯片减少70层,尽管公司宣称其性能相当。 层数缩减折射出美国设备禁令导致的客观制约,迫使长存集团在国产设备局限范围内实现性能优化。 交银国际上个月的研报估算,长存集团全球NAND市场份额近期显著提升,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4%跃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8.3%,该行将市占激增归因于本土客户需求扩张。 需要指出,全球NAND市场仍由美韩企业主导,三星(005930.KS)、SK海力士(000660.KS)与美光三大巨头在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占据64%市场份额。 长存集团未披露详细经营数据,但据投资人早期公示文件,公司2023年实现净利润5.31亿元,但2024年前三季度转亏8,421万元。 考虑企业需持续投入尚未实现高良率的国产设备,业绩转亏实属意料之中。存储芯片行业素有强周期性特征,在历经2022至2023年下行周期后,价格去年企稳回升。伴随AI需求增长,此轮复苏预计持续数年,或为临近上市的长存集团创造利好条件。…

简讯:聚水潭招股集资近21亿港元

电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87.HK)周一在港公开招股,发售6,816.6万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30.6港元,一手100股,入场费3,090.85港元,集资20.9亿港元。公司于本周四截止认购,下周二挂牌。 据灼识咨询,以2024年收入计算,聚水潭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24.4%。 此次集资所得,55%用于强化研发能力,以丰富未来5年的产品矩阵;25%用于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约10%用于战略投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用途。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力永磁首三季盈利年增最多1.8倍

稀土磁性材料生产商金力永磁(6680.HK; 300748.SZ)周四公告,预计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净利润将达5.05亿(6,500万美元)至5.5亿元,按年增长157%至179%。单计第三季,盈利预计介乎2亿至2.45亿,增长159%至217%。 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坚持稳健、组织优化及精益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同时,灵活调整原材料库存策略等措施,积极应对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交付能力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四季度在手订单充足。 另外,金力永磁此前已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首三季度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及磁材产品均有小批量交付;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亦有小批量产品交付。 金力永磁港股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5.86港元,跌0.84%。今年以来股价已升2.4倍。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