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响应减排方面,最近上市的秦淮数据在中国三大独立运营商中显得最优

重点

  • 万国数据依然是国内主要独立数据运营商中的领头羊
  • 秦淮数据在响应政府的减碳要求上领先一步,这些要求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土地使用和运营效率战略。

欧加德

在现实世界中国各大数据中心运营商的圈地运动中,一个重大的转变正在成形。

虽然数据中心运营商可能给人的印象很高科技,但它们与房地产开发商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的策略归根到底就是在主要客户附近买下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皮,在上面建起巨大的仓库,然后在里面塞满数以千计的电脑箱,这些箱体都具有气候调节功能,尺寸与冰箱相当。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互联网转移,这些中心为大大小小的客户提供通讯、电子商务和其他在线服务。

对于这些数据中心运营商来说,与环保相关的非财务考量正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差异化因素,因为它们的这些设施消耗大量电力并产生大量热量。在这方面,国内三大独立运营商中规模最小的秦淮数据(Chinadata,纳斯达克:CD)与竞争对手相比,可能会因为强调电力消耗模式的头等重要性而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拥有20年历史的万国数据(GDS Holdings,纳斯达克:GDS)在大多数指标上都是中国这一行业的领头羊,领先于秦淮数据和规模相近的世纪互联(21Vianet,纳斯达克:VNET)。

万国数据近日公布,去年年营收增长39.2%至57.4亿元人民币(8.795亿美元),而世纪互联则称,营收增长27.4%至48亿元人民币。秦淮数据上周也报告称,去年营收增长了一倍多,达到18亿元人民币。不过,世纪互联和秦淮数据的价值加起来,都还不及万国数据的150亿美元市值。

三者都受益于中国最大的大型科技公司以及政府、金融服务、游戏和制造业客户需求的飙升。随着行业的扩张和整合,收购和新建项目的迅猛步伐正在推进进一步的增长。

但直到最近,大多数投资者都有意忽略了这个高投入、高增长叙事的致命弱点:数据中心在中国的能源消耗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还在不断增长。而直到最近,中国近四分之三的电力消耗都依赖燃煤。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但已发誓要在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减少65%以上。

因此,过去要赢得数据中心客户主要取决于能否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市中心找到场地,而现在,数据中心地产的重点正在向一线城市的周边转移,同时也在向那些新晋的一线城市转移。

布局转移的一个主要驱动力是要靠近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源头,这些能源是碳中和的。这促使这类企业去寻找容易获得廉价、可持续能源的新地点。

不同表述

藉由三家公司关于发展基础的不同表述,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种转变。万国数据从可用空间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它报告说,2020年,数据中心总容量上升了44.2%,达到455342平方米。世纪互联更喜欢用家具来计量,也就是用机柜(放置电脑的机架)来标示它的发展,它说2020年的机柜数量为53553个,比2019年增长了48%。

而秦淮数据,则以耗电量来计算进展。“我们以IT兆瓦来衡量我们的业务规模,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做的是将电力转化为算力的业务,”秦淮数据首席财务官汪冬宁最近告诉分析师。

2019年通过贝恩资本主导的合并而成立的秦淮数据,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酝酿出一个带来竞争优势的新颖战略,即能耗。虽然尚处于执行的早期阶段,但此举已经给两大竞争对手的圈地和造机柜战略造成了影响。

简单来说,秦淮数据越来越像是在试图改变数据中心运营中土地使用情况的经济意义,将重点放在环境友好型地点,它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所在。充分利用政府积极的环境目标,秦淮数据成为中国第一家制定详细的碳中和路线图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并承诺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在中国,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与主要西方市场相比,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要重要得多,而顺应中央政府的优先事项是搞好这种关系的关键。

秦淮数据并非只说不练,它表示,自己将能源的使用情况视为市场上一种日益增长的竞争优势,所以它正从房地产向上游进军,进入可再生能源和发电领域,并成立了业务子集团秦风绿能。在这个方向上,它正在建设所谓首个数据中心拥有的太阳能发电项目,能够产生150兆瓦的可再生能源。

去年,该公司成为了中国首个绿电比例过半的数据中心,达到51%,2019年这个数字是37%。相较而言,万国数据表示,它的绿电比例只有20%,尽管它的管理层在上月承诺,该比例将在来年“大幅提升”。

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分析师预测汇编,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从而提高效率,秦淮数据预计今年将实现小幅盈利,到2023年盈利将提至15.6亿元。按照2023年的盈利预测和当前股价计算,它的市盈率将达到25倍左右。万国数据和世纪互联,预计要到2023年甚至更晚才能实现盈利,所以它尚无有意义的市盈率可以拿来做比较。但它的海外同行Equinix目前的市盈率高达163倍,而Digital Realty Trust的市盈率也同样高达140倍。

万国数据和世纪互联都承诺,将在未来几个月推出自己的环境战略,以满足政府的政策要求。世纪互联表示,虽然去年它的大部分机柜都放在一线城市,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新增机柜将主要放在这些城市的周边地区。万国数据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将布局成都、重庆等10个发展略逊的新晋一线大城市。 在经历了去年的强劲上涨和最近的抛售之后,这个公司的股票会何去何从,现在尚难下定论。世纪互联的股价去年上涨了4倍,而万国数据则上涨了一倍多。秦淮数据从去年9月上市到年底,涨幅达到了80%左右。但自从今年2月以来,这三只股票都在中国科技股的普遍抛售中遭受重创。秦淮数据受到的打击最大,跌幅近70%,而世纪互联和万国数据的市值都缩水了四分之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游戏相关业务带动 虎牙第三季收入年增近一成

直播游戏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虎牙收入按年增长9.8%至16.88亿元(2.37亿美元),为公司今年以来最佳季度表现。 期内,公司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及其他收入增长29.6%至5.32亿元,首次占总收入超过三成,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直播业务收入微升2.6%至11.57亿元,主要受惠于付费用户平均消费上升带动。用户数据方面,截至第三季度,虎牙总月活跃用户(MAU)达到1.62亿。 期内纯利录得960万元,相对第二季亏损55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但较去年同期2,360万元下滑59.3%。经调整纯利录得3,630万元,按年下降53.5%。毛利率维持稳定,为13.4%,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3.2%。 财报公布后,虎牙美股周三高开低走,收报2.68美元,跌4.29%,过去六个月累跌约27%。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教控股预告本财年最高赚6亿

教企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财年,料会录得净利润4.4亿至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02亿元。 中教透露,净利润的预期,已反映商誉及无形资产确认减值之影响。集团表示,主要是预计位于海南省、广东省及河南省的单位,因未来现金流量估算出现下调,要为商誉及无形资产将减值。 集团续称,单位所处的地区,因市场供给增加及在当前宏观经济下,整体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减值是非现金性质,约在16.2至17亿元。 中教控股周四开市下跌4.5%报2.98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istinct Healthcare

专注私立高端医疗 卓正医疗三闯港交所

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 重点: 卓正医疗采用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 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莫莉 在政策监管趋严、医保支付改革等背景之下,中国不少民营医院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潮。不过,定位中高端市场的私立医疗服务却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营收规模不断扩大。11月5日,以中产家庭为目标客群的卓正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书,这是其自2024年5月以来的第三次递表,海通国际、浦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卓正医疗的业务始于2012年,现可提供儿科、齿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及外科、妇科及内科等一系列专科服务,目标客群是具有较强购买力、偏好更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大众富裕人群。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以2024年的收入计,卓正医疗是中国第三大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市场份额为2.0%。中国大众富裕人群规模持续扩大,从2020年的1.04亿人增至2024年的1.23亿人。大众富裕人群的增长推动中高端医疗服务需求快速上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223亿元增至2024年的6,411亿元,弗若斯特沙利预计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11,659亿元。 经过13年发展,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深圳、广州、北京、成都、苏州、长沙、上海、重庆、杭州及武汉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包括17家诊所和2家医院。卓正医疗的业务亦拓展至海外,在新加坡经营四家全科诊所,在马来西亚经营一家全科诊所,成为少数走出国门的中国私立医疗品牌之一。 与中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的个人医疗模式不同的是,卓正医疗采用的是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以儿科作为流量入口,带动了整个家庭的医疗消费。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儿科总就诊人次达15.89万,在整体就诊人次54.1万中占比达三成。 为了吸引更多家庭成员就诊,卓正医疗从2020年起推出了以年费为基础的会员计划,可以为一个账户中最多六名会员提供优先预约、部分医疗服务及产品的折扣价等优惠,大大提升患者的回头率。截至2025年8月底,卓正医疗共有11.65万个会员账户。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内,分别有73.34万、90.58万以及64.21万人次的患者在卓正医疗服务机构及在线医疗服务平台付费就诊。 盈利并不容易 尽管卓正医疗的业务快速增长,但财务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的营收分别为6.9亿元、9.58亿元和6.96亿元,但是其盈利之路却并不容易,2022年和2023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22亿元和3.53亿元。2024年,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支撑下,公司实现净利润8,022.7万元,同期的经营利润仍亏损4,687.7万元。直到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其中,巨大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是是影响卓正医疗财务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总额分别为4.36亿元、5.65亿元以及3.7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63.2%、58.9%及54.2%。 这部分支出难以大幅缩减,因为医生团队是卓正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拥有387名全职医生,平均执业经验约15年,其中约79%的医生曾在顶级三甲医院执业。不过,随着经营效率提高和就诊人次增加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卓正医疗的毛利率正在改善,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9.3%提升至2025年前8个月的24%。 卓正医疗的发展中一直备受投资机构青睐,自2014年以来,公司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H Capital、天图资本、经纬中国等知名机构,其中腾讯是卓正医疗的最大机构投资方,持有19.39%的股份。 在2021年完成的E轮融资中,卓正医疗的估值已升至约5.1亿美元(约合36.3亿元)。作为参照,目前已在港股上市、年营收超10亿元的眼科专科机构希玛医疗(3309.HK),其市值约为22.45亿港元,仍显着低于卓正医疗上一轮融资估值。这一反差也反映出港股市场对医疗服务企业的评判逻辑:投资者更为看重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自我造血水平,而非仅凭业务规模或融资估值。因此,卓正医疗能否在上市后展现出稳健的盈利前景,将成为其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启明医疗出售杭州项目 变现3.75亿元

医疗器械生产商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与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总代价约3.75亿元(5,300万美元)出售位于杭州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建项目,连同相关土地使用权,交易将待股东批准后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为配合战略调整,聚焦核心心脏瓣膜技术,减少对非核心及重资产项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44亿元,其中约2.65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余额约7,860万元补充日常营运资金。 公司预计此次交易将录得约500万元税前亏损,惟可减轻未来约7亿元的建设支出压力,改善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状况。董事会认为,交易价格虽较估值折让约12%,但属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财务灵活度,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发展。 同时,集团宣布变更首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将7,303万元重新分配至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以更有效调配财务资源。 公司股价周三高开,全日收报2.52港元,升2.4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