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ll, a Wumei Group’s subsidiary, is seeking public listing,

多点数智主打向零售商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客户主要是物美系相关公司

重点:

  • 多点数智头五大客户占收入近九成
  • 业绩续录亏损,上市前投资者包括腾讯、兴业银行等

 

白芯蕊

内地及香港股市气氛转好,连带香港新股市场亦有生气,有“超市教父”之称的张文中,近期动作多多,属物美系的麦德龙供应链于7月12日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后,同属物美系、为零售商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多点数智有限公司(下称Dmall),亦在10月底上载上市申请文件,并在上周获港交所通过。

聆讯后资料显示,Dmall于2015年成立,2018年开发Dmall OS系统的核心模块,随后向物美集团、麦德龙实体及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600785.SH),提供在线到线下及A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等SaaS解决方案。

踏入2020年,Dmall再进一步,与经营惠康、万宁、巨人超市的DFI Retail(前称牛奶国际),成立各占一半股权的合营企业Retail Technology Asia,为中国以外的零售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及服务,随后也与麦德龙集团合作,将Dmall业务扩展至欧洲市场。截至2024上半年止,Dmall核心客户总数达444名,按年增加31名,业务覆盖便利店、百货商店,超市及专卖零售商。

在上市前,除了大股东为张文中持有超过五成股权外,Dmall股东还包括IDG资本(持股6.4%);兴业银行(601166.SH)旗下的上海兴雾(持股3.32%)。至于腾讯 (0700.HK)通过意象架构投资,亦持有持股Dmall约3.26%股权;还有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持股2.9%);以及深圳投控湾区股权投资基金(持股2.64%)等。

回顾过去业务表现,Dmall在2022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收益分别为13.3亿元、15.9亿元和9.4亿元,按年分别升56.6%、19.4%和22.9%,但整体业务仍处亏损阶段,2022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分别蚀8.1亿、5.9亿和2.3亿元。集团解释业务目前快速增长,同时业务亏损亦正在收窄,相信前期投资有助为未来发展及盈利,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Dmall收入主要来自“零售核心服务云”,业务又再细分为“操作系统”及“AIoT解决方案”,两者占Dmall在2024上半年收入分别44.7%和54.7%(即合共99.4%),达4.2亿和5.1亿。

核心业务毛利率差距大

尽管AIoT解决方案收入较操作系统高,但两者毛利率差距甚远。集团2024上半年AIoT解决方案毛利率只有9%,后者即操作系统毛利率却高达76.8%,故Dmall操作系统毛利有3.2亿元,AIoT解决方案毛利只有4,633万元。

所谓操作系统即是透过Dmall OS系统,按照该系统处理客户商品交易总额,从而收取一定百分比费用,亦会按照客户个人需求或财务状况,提供固定订阅费,因此业务属轻资产模式,故毛利率较高。

至于AIoT解决方案,即是指利用摄影机及软件自动补货、智能包裹分拣、智能收银、智能清洁、智能配送等,从而协助零售商建立数字化销售场景,该业务收入方式是Dmall向零售商获取一次性或固定月订阅模式,但由于AIoT解决方案外包及劳工需求产生较高成本,导致毛利率相对较低。

Dmall业绩虽然仍要见红,但未来行业增长前景仍大,尤其是中国与亚洲在零售数字化率仍处偏低水平。根据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年中国及亚洲的本地零售数字化率分别为3.1%及4.5%,远低于美国的13.3%,意味区内市场仍有巨大潜力。

内地业务占收入近九成

特别是去年亚洲区内零售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4万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4至2028年行业复合增长达22.4%,到2028年攀升至3.9万亿元,Dmall不单是中国内地最大零售云解决方案服务商,去年市占率达13.3%,更成功打入港澳、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及文莱等地区。

不过,目前Dmall客户群相当集中,主要来自物美系企业,头五大客户包括物美集团系内公司,便占Dmall上半年收入89.6%,一旦主要客户业务量减少,将对Dmall业务有重大打击。

此外,Dmall业务经营地区集中,内地及香港占集团总收入98.4%,当中92%来自内地,香港则占6%,现时香港零售业进入寒冬,变相或会对集团香港业务造成打击。

总括来讲,中央虽然抛出救市撑经济的政策,近期内地消费信心亦有所好转,惟内地楼市仍低迷,加上中美争拗大前题下,港股估值难被推高,按目前Dmall业绩亏转盈机会不大下,一旦以较高估值挂牌,恐怕“潜水”机会较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同比续亏损

电商软件提供商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随着核心电商服务重返盈利轨道,新兴品牌管理业务亏损又收窄,第三季度营收实现增长。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营收同比增长4.8%至21.6亿元,经营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收窄至2,56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亦从去年同期的6,680万元收窄至4,020万元。 宝尊电商业务本季度实现经调整经营利润2,810万元,较去年同期2,980万元的亏损成功转盈。品牌管理业务(含在华运营Gap服装门店)的经调整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30万元收窄至3,870万元。 财报发布后,宝尊纽约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诺亚控股上季纯利大增62.6%

财富管理公司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亿元(约8,890万美元),按年下跌7.4%,净利润达2.1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6%,经营利润1.719亿元,则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注册客户数为466 ,153人,同比增长1.3%;活跃交易客户数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产品分销规模达170亿元,年增19.1%,其中海外产品分销86亿元,增11.2%。资产管理规模维持稳定,截至9月30 日合约管理资产为1,435亿元。关联公司投资权益变动的公允价值增加,则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减少、保险产品分销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国经纪交易商牌照,亦开始在各业务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改善获客能力、提高效率,进一步强化全球布局与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强健的资产负债表为未来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诺亚控股港股周三早盘无涨跌,至中午休市报17.99港元,该股过去6个月累升约1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Qfin is a lender

新措施收紧规管 奇富科技业绩难复旧观

网贷服务商奇富科技公布疲弱的第三季业绩,并对全年展望转趋悲观,与2024 年强劲收官形成鲜明对比 重点: 公司第三季收入微跌0.2%,净利润下降17%,反映公司在疲弱的宏观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公司对全年发出悲观指引,主因是新监管措施将压缩其在网贷服务业务的盈利空间   梁武仁 过去一年里,网贷服务平台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经历了不少变化。首先,公司更改了名称,但更关键的是,在监管环境收紧及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之下,原本在逆风中表现颇具韧性的奇富科技,业绩开始受到明显冲击。 根据奇富科技上周公布的最新季报,公司第三季收入按年微跌0.2%至52亿元(7.31亿美元),为两年多来首次录得收入下滑;净利润则按年下跌17%至14亿元。更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对余下年度给出悲观指引,预计第四季净利润最多将下滑49%,即便在最佳情况下,2025年全年净利润也仅能录得约1%的增长。 这份展望与奇富科技年初时的乐观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公司公布2024 年利润大幅增长,并预期2025年将有强劲开局。其后,公司由“启富”更名为“奇富科技”,或意在透过加入“fin”凸显其金融科技机构的定位。奇富科技原名“360金融”,2018年在纽约上市时,名称是为了反映其与网安软件公司奇虎360 的渊源。 比名称变动更具影响的,是中国自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全新金融业监管规则。新规的核心之一是大幅强化风险管理,意味奇富科技必须提高借款人门槛标准,从而牺牲部分放款增速,同时也需提高对潜在违约的拨备。这些要求均可能进一步压制公司的盈利增长。 奇富科技CEO吴海生在第三季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作为行业领先者,我们一向以最高的合规标准要求自己,这次也不例外。尽管相关措施可能在短期内影响放款规模与盈利能力,但我们相信,把使用者价值放在首位,最终将会增强他们对公司的信任,并支持我们实现更具韧性且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这次的新规只是中国民营金融业监管连串调整的最新一波,自疫情前几年起,相关行业便不断面临持续的监管变动。这也凸显了奇富科技及其同行所面对的现实──中国整体金融业的监管框架正快速演进,而监管层此举旨在防范市场过度放贷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中国经济当前的疲弱状态,也让民营与国有放贷机构均面临压力。随着企业与消费者收紧支出与借贷,贷方要扩展业务变得愈发困难。即便北京推出对部分消费相关行业提供利息补贴的振兴措施,全国银行贷款余额在10月仍较前一个月大幅收缩。 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转弱,也推升了违约风险,使得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无论监管是否加码都一样。 奇富科技第三季的表现清楚反映了这些压力,其信贷撮合与放款总额在第三季度按年仅增1%,按季更下滑1.4%。同时,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例自第二季的1.97%微升至9月底的2.09%。 拨备激增 随着经营环境恶化,奇富科技的坏帐准备金大幅飙升。理论上,作为连接借款人与银行的撮合方,公司并不需直接承担贷款违约风险,但现实并非如此。若奇富撮合的“重资本”贷款发生违约,公司需向原始放款方全额偿付所有未付本息。此外,奇富亦透过信托与子公司自有资金出借部分贷款,该部分信用风险由公司自行承担。上述两类贷款规模的同步上升,也让奇富不得不大幅增加拨备。 在电话会议中,奇富管理层表示,公司会根据宏观经济状况调整“重资本”贷款与无全额代偿义务贷款的比例。管理层并称,第四季度将提高后者(即无需提供全额代偿保证的贷款)占比,以降低公司的整体信用风险敞口。 当然,面临这些逆风的并非只有奇富科技。其竞争对手信也科技(FINV.US)上周同样公布第三季度交易额按年下滑,同时准备金亦增加。但与奇富不同的是,信也科技仍成功录得收入与净利增长,主要受益于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而这正是奇富尚未涉足的领域。 奇富科技依然是一家高盈利、拥有良好利润率的公司。其采用的先进技术有效降低营运成本,而依托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的服务能力,尤其能借助与奇虎360之间的技术连结,对银行机构相当具吸引力,使公司在与金融机构洽谈定价时具有一定议价能力。 例如,奇富正将一款AI信用审批代理整合进其Focus Pro平台。这项技术可利用大量数据与大语言模型能力,在数秒内完成借款人风险评估,大幅简化繁琐的贷款审批流程。吴海生表示,相关功能的试运行已获得客户「非常正面」的回馈。 尽管如此,市场对公司最新业绩的反应并不理想,奇富科技港股在四个交易日内大跌约18%。今年以来,该股已累跌逾50%,远远落后于恒生指数约32%的涨幅。目前公司市盈率仅2.7倍,甚至低于同样低迷的信也科技的3.3倍,显示投资者对这一整个板块的信心仍相当疲弱,尽管多数公司在艰难环境下仍能保持盈利。 奇富科技具备不少优势,但其高度暴露于监管与宏观经济变动的风险,显然让投资者却步,而这种局面短期内恐怕难以改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佑驾创新配股 折让一成集资2亿港元

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将配售约1,401万股新H股,每股配售价14.88港元,较周二收市价16.53港元折让10%,亦较过去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7.3港元折让14%,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发行股份约3.33%。 是次集资净额最多2.04亿港元,约70%用于发展L4无人物流车,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升级运营平台及拓展销售网络;约30%用于升级基础研发平台,包括提升数据闭环体系的效率,高效赋能前装,以及发展L4无人车多产品线。 佑驾创新周三开市跌2%至16.2港元,股份由过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