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钼业去年盈利翻倍,但在各国争夺战略资源的背景下,其收购扩产计划因国际政治因素而面临阻力

重点︰

  • 国际铜价和钴价持续上升,带领洛阳钼业去年盈利同比大增119%,收入也同时增加53.9%,两者同创历史新高
  • 钴成为不少国家的战略资源,受到政治因素影响,洛阳钼业在非洲的一个矿场被法院判罚暂停开采半年,将来的收购也可能面对困难

裴梓龙

过去半年,矿产资源成为投资市场热爱的产品,投资者对钴、铜、镍及锂这些产品绝不陌生。钴,一种银灰色金属,是新能源电池中的主要成份之一,随着新能源车需求增加,现价钴的价格半年来涨了超过六成,现价铜的价格也涨了7.5%。

正准备将公司英文名字中“钼”的名称除去、以便更好地反映目前业务的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钼业)(3993.HK; 603993.SH),其中一项主营业务是采掘钴和铜,因此成为矿产价格上升的受惠者。公司周日晚间公布去年详细业绩,去年全年盈利同比大升119%至51.1亿元,收入也增加了53.9%至1,738.6亿元,同创历史新高。

洛阳钼业解释,去年盈利表现理想,主要因为铜和钴的价格上升,加上成本管控做得好,令公司各项利润指标都同比大幅增长,基本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收益率同步上升,后者更从5.83%大升到12.93%。

公司上周三早上公布初步业绩表现时,遇上中国国务院宣布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要求金融机构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等利好消息,洛阳钼业跟随大市单日大涨13%,翌日再涨10%至3.82港元,但其股价仍比去年8月的一年高位6.68港元低43%。

到上周四晚间,洛阳钼业再公布一项利好消息──为满足经营发展需要并降低融资成本,公司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发行不超过100亿元债券,更明言会用部分资金回购公司股份,用来实施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

以洛阳钼业这份业绩计算,目前市盈率约13倍,与其业务最接近的金川国际(2362.HK),预计去年全年业绩同样受惠钴价和铜价上升,预测市盈率约15倍;再对比其他同业平均市盈率约17倍,洛阳钼业在估值偏低时回购,也并非没有道理。

光大证券国际财富管理策略师温杰认为,洛阳钼业早已发了盈利预喜,加上市场都知道铜价和钴价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涨幅,认为其盈利表现并没有太大惊喜。

“但是,在新能源电池的需求带动下,我预计铜、钴和镍的价格今年会维持高位,没有太大回落空间,因此公司今年的业绩不会太差。” 温杰说。

金利丰证券研究部执行董事黄德几则表示,全球不同的汽车生产商,无论是传统汽车或新能源车,对锂和钴的需求仍然巨大,“洛阳钼业未来还有增长空间,但投资者要留意政治的风险,例如个别国家将钴定为国家战略资源,对洛阳钼业未来收购钴矿会有一定影响。”

矿场被要求暂停开采

事实上,目前全球都在争夺钴资源,而洛阳钼业在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就遇到了阻碍。过去这十多年来,中国企业一直该国打拼,掷下巨资收购不少钴矿,洛阳钼业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公司花了26.5亿美元(168亿元),从自由港公司(Freeport-McMoRan Inc)手上收购TFM铜钴矿场;2018再耗资5.5亿美元(34.9亿元),从对方手上收购当地Kisanfu铜钴矿的95%权益,可见公司“求钴若渴”的态度。

根据洛阳钼业去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刚果民主共和国贡献的营业收入达60.6亿元,占矿山采掘及加工业务收入一半以上,毛利率也是最高,达50.5%。由于利钱丰厚,公司已扬言会更积极布局在当地增产。

刚果民主共和国是目前全球钴蕴藏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去年产量占全球70%。面对世界对钴的需求愈来愈大,该国政府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决定去年成立委员会,评估中国企业在当地大型矿场的储量和审查相关交易。美国总统拜登也担心在钴资源方面落后于人,今年曾派代表团到刚果民主共和国与当地官员会面,而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辛格(Daleep Singh)更批评中国在当地采矿合约“不透明”。

无独有偶,今年3月初,当地法院裁定洛阳钼业要暂时停止开采TFM铜钴矿半年,因为持股20%的刚国民主共和国国有矿业公司Gecamines SA,指控洛阳钼业以少报矿产储量来逃避支付数百万美元的特许使用费。《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人士报道,指洛阳钼业已提出了和解方案,希望尽快解决问题,但进展十分缓慢。

随着新能源车成为未来大趋势,钴资源供不应求,更成为大国的战略资源,各国为争夺矿产而各出其谋。虽然洛阳钼业去年盈利大升,但面对中美政治角力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未来要继续在非洲等地大肆收购增产,可能会遇到庞大阻力。投资者在追捧相关股份前,不能轻视相关的政治风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HKEx has big IPO year

中企弃纽约转香江 上半年港新股市场热爆

今年上半年,累计有44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期内募集资金136亿美元,占全球上市募资总额的四分一 重点: 按上半年全球新股市场募资额统计,香港以136亿美元领跑,同期中国企业纽约上市募资总额仅为8.41亿美元 中美贸易摩擦放弃赴美上市、叠加A股上市遇阻之际,港交所出台政策吸引中资企业 阳歌 经历此前三年的沉寂后,渴求资金的中资企业争相赴港上市,助力香港今年上半年成为全球领跑的新股市场,独占全球新股募资总额四分之一。A股上市公司赴港双重上市(A+H)成为香港新股市场热爆的主要推手,这些公司在寻求资金的同时,寄望提升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随着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很多原本可能选择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今年基本打消念头。上半年,仅奶茶连锁品牌霸王茶姬(CHA.US)4月登陆美股,募资逾4亿美元。然而,其“战果”被电动车制造商极氪(ZK.US)的私有化抵消。仅仅一年前,极氪在纽交所上市时募资额达4.41亿美元。 若上述趋势延续,今年确有可能成为2021年以来,香港新股上市最繁荣的一年,且创下近十年新股募资规模次高纪录。 普华永道本周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港交所有44宗成功上市个案,合计集资1,071亿港元(136亿美元),同比大增7倍。安永6月发布的类似报告指出,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募资额占全球新股募资总额的24%。 两份报告均认为,香港市场增长势头有望延续至下半年。普华永道预测,今年全年,港交所新股募资总额将突破2,000亿港元。 安永发现,尽管赴美上市的新股数量增加44%至36宗,募资额却大跌62%至8.41亿美元。可见募资额达1亿美元或以上的中资大型上市个案,在美渐稀缺,当前赴美上市多为募资额2,000万美元或以下的小项目。 赴港上市趋势日益增强,今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批准30家中企赴港上市,数量较批准纳斯达克上市的12家企业逾倍。所有此类境外上市,均需在中国证监会备案。 中国证监会受理的境外上市备案申请呈现类似倾向,目前证监会受理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申请达183宗,其中126家企业赴港上市,仅42家瞄准纳斯达克,后者均未聘请顶尖投行,表明其中绝大多数或全部募资额或不超过2,000万美元。 多重政策因素 多重政策因素驱动香港新股市场的盛景,首先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使中企放弃选择美国上市,部分美国政客甚至主张,把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悉数摘牌。 另一方面,中国的顾虑在于若企业赴美上市,中企持有的大量个人及客户数据恐被美国政府获取,上述忧虑引发网约车龙头滴滴出行2021年被强制从纽交所退市。 类似顾虑亦影响快时尚巨头Shein的上市前景,公司原计划登陆纽约,因遭遇美国政府政治阻挠而放弃,后转向伦敦市场。然而,上月再度搁置计划,报道称因中国证监会倾向该公司赴港上市。 此外,中国为提振A股市场,限制沪深新股发行数量,客观上加剧企业赴港上市潮。内地投资者情绪低迷可见一斑,上证综合指数年内仅上涨6%,大幅落后恒生指数的23%涨幅。 中美政治摩擦、中方对数据的安全顾虑,以及对A股上市数量存在限制,港交所多措并举增强市场吸引力。今年5月,推出特专科技企业上市通道,降低早期专业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门槛;去年10月颁布新规,便利沪深A股上市企业赴港双重上市,香港市场对国际投资者更为开放。 今年上半年,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潮正源于此类双重上市。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通过在港上市募资约46亿美元,与其A股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霸王茶姬虽因赴美上市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但今年上半年其数个主要竞争对手赴港上市亦引人瞩目,茶饮连锁龙头蜜雪冰城(2097.HK)募资4.4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随着金价飙升至历史高位,黄金概念股的上市同样受到追捧。2月,赤峰黄金(6693.HK)港股上市募资4.19亿美元。此轮黄金热潮或将引爆下半年又一大型上市项目,紫金矿业(2899.HK)本周提交初步申请文件,拟分拆旗下紫金黄金国际独立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多点数智准备申请稳定币牌照

零售软件服务提供商多点数智有限公司(2586.HK)周四公告,公司正在筹备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并已通过公开市场HashKey Exchange购买比特币,其资金来源为本公司现有的现金储备。 公司称,已于今年2月与HashKey Group签署战略合作协定,公司将在HashKey Exchange开设交易帐户,双方将围绕数字资产交易、Web3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区块链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探索推出包括稳定币支付在内的技术服务,并推动稳定币在零售支付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消息公布后,周四多点数智股价一度升近九成,收市报11.14港元,涨23%,成交额达18亿港元(2.3亿美元)。公司去年底以每股30.21港元上市,首日挂牌暴跌54%至13.8港元,之后股价持续下滑,最低见4.78港元,目前股价虽有回升,仍较上市价下跌63%,市值由上市首日最高的270亿元,跌至目前约100亿港元。 多点数智主要为零售行业提供云基础数字零售SaaS平台服务,但其客户高度集中,近九成业务来自大股东张文中的物美集团系内公司。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Qiyunshan makes jujube oil

齐云山食品冲刺港股 能否挑动投资者的“味蕾”?

总部位于江西的齐云山食品,在南酸枣市场的份额达32%,是最新一家申请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零食制造商 重点: 齐云山食品成为过去三个月内第二家申请港股上市的果类零食制造商 营收增长37%、利润同比翻倍之际,公司称现有产能已达上限,计划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业务扩张 谭英 果类零食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数量不多但持续增加的制造商,期待自家的股票也能赢得投资者青睐。 继溜溜果园今年4月一马当先后,江西齐云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周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齐云山食品营收规模仅为溜溜果园的三分之一,其IPO募资额可能相对保守,但亮眼的业绩增长仍对投资者具备吸引力。 两家企业皆有意效仿卫龙美味(9985.HK)的成功路径,这家以辣条闻名的零食生产商自2022年上市后股价表现亮眼,迄今累计上涨35%,当前市盈率为29倍,市值高达350亿港元(约合45亿美元)。参照卫龙的估值水平,齐云山食品的估值约为15.4亿元。 尽管规模较小且深耕酸枣这一细分零食领域,但在中国消费者日益追求健康零食替代品的趋势下,齐云山食品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申请文件显示,齐云山食品去年营收同比跃升37%至3.39亿元(约4,730万美元),净利润5,310万元,较2023年的2,370万元翻倍有余。去年毛利率达48.4%,亦表现亮丽。公司将业绩强劲增长归因于新增重要客户,以及线下经销商从2023年的162家增至去年的199家。 销售网络虽主要覆盖华东及华南地区,齐云山食品占据中国南酸枣零食市场32.4%的份额,该细分领域去年规模为18.8亿元。申请文件援引第三方数据显示,这家公司以0.6%的市占率,位列中国果类零食制造商第九位,该领域去年总产值达995亿元。 2019年至2024年,中国枣类零食板块年均增速达13.7%,远超果类零食整体市场8.5%的年均增速。去年中国零食行业规模达1.34万亿元,前两者均显著高于整体行业的4.4%年均增长率,凸显健康消费理念下,果类零食日益受到追捧。 当然,国外也有多种枣类,但将其作为果类零食用的习惯颇具中国特色。齐云山食品聚焦的崇义南酸枣,其鲜果口感酸甜,尺寸近似小李子。 海外研究机构如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将枣类誉为“超级食物”,原因是其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枣类药材常用于治疗焦虑及失眠。 筹资扩产能 齐云山食品从个体农户采购原料,而非自建果园。近三年,当地农户平均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4元水平。公司的销售渠道仍以线下为主,但在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设有旗舰店。 公司拟将部分上市募资用于搭建电商及线上推广,同时扩大产能,以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去年11至12月,齐云山食品位于江西崇义的唯一生产基地已满负荷。为应对需求增长,公司计划将年产能提升45.5%至16,000吨(约为去年8,348吨产量的一倍)。鉴于枣类的采收期集中在8至12月,且原料需预存后加工,配套冷库扩容也在规划中。 在申请文件中,齐云山食品表示:“若产品需求持续攀升,现有产能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制约公司发展潜力”。 这家企业的历史久远,1979年前身工厂成立,1990年获批使用当地名山“齐云山”注册商标。实际控制人为刘志高、刘继延兄弟两人,以及朱方永。 公司改制前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90年代末,由51名职工购得资产,与一家香港公司组建合资公司。2022年,香港公司将股权转让给由11名自然人(含6名核心管理层股东)持有的有限合伙企业。为筹备上市,齐云山今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结束数年低迷,香港新股市场重拾活力,齐云山食品与溜溜果园加入赴港上市企业行列。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上市募资额达135亿美元,同比激增7倍,使香港成为同期全球规模最大IPO市场。 这一趋势既源于中企因地缘政治因素放弃纽约,转道香港上市,也因中国证监会调控沪深A股上市步伐,重点优先支持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新兴产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淘宝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即时零售平台“淘宝闪购”周三宣布,启动总额达500亿元(69.76亿美元)的补贴计划,为期12个月,将直接补贴消费者与商家,借此加速推动大消费平台建设与服务升级。 在商家端,淘宝闪购推出店铺补贴、商品补贴、配送补贴与免佣减佣等措施,保障利润空间、促进订单成长;在消费者端,则透过大额红包、免单卡与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强化购物吸引力。 淘宝闪购自5月上线以来成长迅速,官方指出目前日订单已突破6,000万单,并带动全国店家订单量月增逾100%。部分地区餐饮商家营业额较前一季翻倍成长,零售与花类商家亦明显受惠,吸引大量新客。另外,中国整体即时零售市场日订单亦从1亿单增长至1.6亿单,显示竞争正持续升温。 阿里巴巴港股周三逆市跌0.4%,报109.4元,美股则跌2.86%,报110.71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