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T.US 1179.HK

被华住集团收购四年后,尽管疫情后出现复苏,但德意志酒店集团这笔欧洲资产继续录得严重亏损

重点:

  • 华住集团一季度营收增长67%,但该公司预测当前季度的增长将放缓至53%左右
  • 该公司的德意志酒店集团业务一季度净减四家酒店,虽然收入增长强劲,但依旧报告经营亏损1.58亿元

 

阳歌

首屈一指的中国酒店运营商华住集团有限公司(HTHT.US; 1197.HK)的最新季报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元素,其中很多都和中国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复苏有关。华住集团旗下运营着经济型连锁品牌汉庭,以及更高端的全季酒店,它报告了近两年来的首次盈利,因为在后疫情时代的“报复性旅游”浪潮中,中国民众纷纷上路。

但在我们看来,最值得注意的因素之一是,该公司的欧洲业务,即2019年以7.2亿欧元(52.4亿元)价格收购的德意志酒店集团(Deutsche Hospitality),表现持续不佳。这笔交易曾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公司进行海外收购,以扩大其国内成功的广泛趋势的一部分。

此类中国收购方通常将目光投向陷入财务困境的收购目标,认为自己拥有扭转局面的专业知识。但对于这些相对缺乏经验的中国公司来说,问题往往过于根深蒂固,无法解决。更重要的是,由于不熟悉完全不同的市场,这些问题往往更难处理,比如在欧洲,工会政治就在管理公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复星集团便是少数几个类似案例之一,从中可以一窥旅游行业的此类困难。在先后投资、接管了曾经赫赫有名但后来倒闭的英国旅行社Thomas Cook后,复星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我们不想给华住集团疫情后的复苏成绩泼冷水,因为周一发布最新财报中的数字看起来确实很不错。但这家中国公司迟早要考虑欧洲业务对自己的拖累,它占其最近这个季度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

华住集团的德意志酒店集团表现不佳这一点,在最新财报中相当明显。该业务在收入方面实际上表现相当不错,一季度同比增长118%至8.86 亿元。这反映出欧洲2022年2月开始重新开放这一事实,意味着一年前的数字相当低迷。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德意志酒店集团在本季度仅新开两家酒店,关闭了6家,这意味着该业务在酒店总数方面实际上正在收缩。尽管生意反弹,但该业务仍在亏损——这与华住集团的中国业务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业务在疫情之前盈利就相当可观,并且在最近这个季度恢复了盈利。

具体而言,德意志酒店集团在最近一个季度报告了1.58亿元的经营亏损,不过与一年前仍受疫情影响时的2.92亿元亏损相比,已有所改善。德意志酒店集团也对华住集团的净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其一季度净收入下降2亿元。

准备转卖?

诚然,华住集团收购德意志酒店集团仅四年时间,其中三年还包括艰难的疫情时期。因此,现在判断这次收购是否成功,仍然为时尚早。但华住集团显然不愿意在这项资产上投入更多资源,加上在疫情后的旅游业热潮下,德意志酒店集团依旧苦苦挣扎,这让我们忍不住想,卖掉这项表现不佳的资产对华住集团来说是否会更好。

在业绩公布后,华住集团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周二上午下跌1%,表明投资者对这份报告印象不大好。今年,该股已经下跌11%,较2月份的高位下跌28%,这表明市场已经预料到这种疫情后的反弹。

即使在这种下跌之后,投资者似乎仍然相当看好华住集团的核心中国业务,以及它与法国酒店巨头雅高(ACC.PA)的战略合作。按照其2023年预测收益,该公司目前的市盈率为32倍。这个数字高于中国高端酒店运营商亚朵(ATAT.US)的27倍,也比全球巨头雅高和万豪(MAR.US)的20倍市盈率高出不少。

说到这里,就可以看看华住集团最新的财报数据了,其中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7%至45亿元。该公司中国业务的增长实际上略低,为58%,但整体数字受到前面提到的欧洲业务118%的增长提振。

值得注意的是,华住集团预测德意志酒店集团将在二季度再次拖累营收。该公司预计,二季度公司的整体收入增幅将在51%至55%之间,但它补充说,中国业务的增幅将高得多,在64%至68%之间。

与大多数主要的全球运营商一样,华住集团也越来越关注酒店管理加盟和特许经营业务,这通常比直接拥有酒店有着更高的利润率和更低的成本。截至3月底,其资产组合包括8,592家酒店,同比增长7.6%,其中92%为管理加盟或特许经营酒店。

广受关注的酒店业指标──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显示,华住酒店集团的中国业务在一季度达到了210元,同比增长59%,也明显高于疫情暴发前2019年一季度的178元。该公司指出,业务在2月份达到顶峰,然后在3月份趋稳,尽管这两个月的业务仍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不过,这似乎表明大流行后的热潮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最重要的是,华住集团在本季度实现了9.9亿元的利润,这是该公司近两年来首次实现盈利。但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利润受到欧洲业务的拖累。剔除这一块的损失,该公司当季将录得12亿元的利润。

我们可能还需要再等几个季度,看看欧洲业务是否能在走出疫情后的第二年最终表现出一些显着的改善。如果它继续挣扎,而华住集团决定脱手,我们也不会感到惊讶,这一幕也许最早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Lithium miner Ganfeng Lithium announced Monday that it will acquire 33.33% of Chongqing Ruichi Automobile for 1 billion yuan.

快讯:赣锋锂业购电动车企33.3%股权

最新:锂化合物生产商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72.HK;002460.SZ)周一公布,计划以10亿元现金认购瑞驰电动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将持有该公司33.33%股权。 利好:瑞驰电动聚焦于电动商用车业务,是一家具盈利能力的公司,今年首7个月的净利润为2,493万元,赣锋锂业收购其股权,将有助扩大新能源产业链的下游业务。 值得关注:截至今年6月底,赣锋锂业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亿元,这宗交易将耗用其约10%的现金,但公司预计对财务状况不构成重大影响。 深度:赣锋锂业是一家布局全球、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大型锂产品生产商,主要开发阿根廷、澳洲及中国境内的锂矿。受惠于下游客户对碳酸锂产品的需求强劲增长,相关产品销售价格按年大涨,加上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膨胀,该公司的锂电池板块销量明显增加,引领去年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大涨275%与292%。但踏入2023年,全球锂矿行业开局不顺,锂价跌势未止,其上半年收入虽上升26.5%至181亿元,但净利润却减少19.4%至58.7亿元。 市场反应:赣锋锂业周二股价下挫,其港股中午收盘跌2.7%至32.05港元,创52周新低。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772.HK 002460.SHE
C-Mer Eye Care announced last Friday that it had repurchased a total of 1.35 million shares from the market over the past five trading days.

快讯:希玛眼科掷490万港元回购股份

最新:希玛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3309.HK)上周五公布,在过去五个交易日从市场回购合共135万股,每股作价介乎3.55至3.73港元,总值490万港元(455万元)。 利好:股份回购会减少公众持有的股票数量,在利润及股息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及获分派的股息将会增加。 值得关注:由于希玛眼科的股价正处于过去52周的中低端水平,公司可能选择在此刻回购,以提振股价表现。 深度:希玛眼科由香港著名眼科医生林顺潮于2012年创立,是大湾区领先的连锁眼科医疗集团,公司于2018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在中国内地拥有8间眼科医院和两间眼科诊所。该公司近年把业务扩展至包括牙科、整型外科、医学美容、家庭医学和肿瘤科等多个专科服务,令收入稳步上升。不过,该公司去年却转盈为亏,主要因为其位于上海及北京的核心眼科业务在疫情中受到打击而出现亏损。 市场反应:希玛眼科周一股价下跌,中午收盘软1.6%至3.59港元,比52周低位稍高16.6%。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309.HK
Sino-Ocean Group suspended debt payment

停付债款董事跳船 远洋集团告急

背负庞大债务的远洋集团,停止支付境外债务,能否渡过困境,全看未来物业销售 重点: 远洋集团今年中期亏损近184亿元,同比增十六倍 公司长短期借贷达919亿元,净负债比率高达326%       刘智恒 内房企业负债堆积如山,市场先被中国恒大(3333.HK)惊天债项吓了一大跳,继而连原先以为稳如磐石的碧桂园(2007.HK)也几被债务没顶,近期甚至有大型国企中国人寿(2628.HK)撑腰的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3377.HK),也要暂停支付所有境外债务。 远洋的公告表示,鉴于流动性紧张,暂停所有境外债务付款,直至整体重组,或延期解决方案获得实施。同时,境外美元债券从9月15日起,于港交所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过去市场一直认为,中国人寿持近三成权益的远洋作风稳健,公司规模庞大,土地储备充裕,2021年更对部分深陷困境的房企施以援手,包括以40亿港元(43.63亿元)收购红星美凯龙(1528.HK)旗下重庆公司七成权益。万万想不到昨天的白武士,今天也自顾不暇,处于濒危边缘。 中期亏损同比增16倍 集团在过去一年,不断将到期债务展期,市场对远洋的困境也心知不妙,直到近期公布的中期业绩,对其状况更加看得透彻。上半年亏损近184亿元,去年同期只是蚀10.87亿元,即一年间亏损扩大近十六倍。 亏损来自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净额近113 亿元,主要是集团对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等,计提了预期信用损失拨备。 远洋集团负债沉重,去年底净负债比率已高达183%,半年过去,情况急转直下,截至今年6月底止,净负债比率已上升至326%。上半年长短期借贷达919亿元,流动贷款更高达446亿元,但手头现金按年下跌32%至只得31.5亿元,远远不足以偿还年内债务。即使加上受限制银行存款的45亿元,仍然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别说要还本金,光是利息支出就令集团吃不消,由于国际市场利率不断上升,集团平均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07厘,上升至5.78厘,期内利息总开支升近13%至27.47亿元,以集团业务与财务情况看,要偿还利息也不容易。 今年中,董事局成员出现大变动,五位非执行董事中,有四位辞任,另外独立非执行董事中,五位成员中有三位辞任,换言之董事会出现大变动,对于一家上市企业来说并不寻常。若结合公司的财务及经营状况,不难让人联想到,是否董事为免受公司问题拖累,选择及早集体跳船? 核数师质疑能否持续经营 远洋去年底的业绩中,核数师立信德豪对公司能否持续经营,表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立信德豪指出,截至去年底止,远洋亏损156.5亿元,经营现金净流出155.3亿元,而有220亿元的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已归类为流动负债,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6.23亿元,财务状况对集团能否持续经营构成重大疑问。集团可能无法在正常业务中,变现资产或清偿债务。 此外,核数师还对公司发出保留意见,其一是未能充分获取远洋的联营公司瑞喜集团的财务资料,以作出适当的审计证据。另外是远洋的非全资子公司中联置地一笔滚存余额106亿的应收款,集团未提供必要资料,以证明款项是管理层所指的目的而存在。 要挽强澜于既倒,远洋早已十分果断,将手上的大型项目斩缆退出或出售。去年底将成都远洋太古里及相关物管公司各五成权益,以接近55亿元转让予太古地产(1972.HK)。期间亦不断退出或出售项目,包括北京远洋锐中心、北京颐堤港一期,以及北京中国人寿金融中心一成股权,累计套现近140亿元。 今年5月,更将北京远洋未来广场的权益,以19.63亿元转予居然之家,但扣除各项债务转让及对价后,实际只能收到近3.5亿元。 未来销售成关键 虽然远洋愿意割肉还债,但在今天中国楼市极度不景气下,别说亏损出售,要在市场找到买家也殊不容易,特别八成以上开发商都是负债累累,他们也想将手上项目沽售。即使个别仍具财力的开发商,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自身也要留下一定资金去应付楼市寒冬,而且在楼市持续下滑时,今天以为是平价收购,明天看可能就是高价,结果是人人按兵不动。 远洋的困境能否迎刃而解,除了看债权人的取态,最重要还是看房屋销售,毕竟房地产公司手上的资产主要就是房屋,若销售理想,不但可以有资金回笼,还可有力向债权人证明,若有充足时间,集团是有机会偿还欠债,这样才能说服债权人,愿意接受其债务重组方案。 不过,按目前远洋的销情进展,情况令人担忧。虽然上半年销售356.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17%,似乎还可以接受。然而今年7月开始,销售情况急转直下,该月销售金额只有25亿元,较去年同期近90亿元,大跌72%。到8月更加不济,只有19.7亿元,同比大跌78%。由1至8月累计销售401亿元,同比下挫34%。若然销售持续不振,远洋恐怕难以扭转逆境。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377.HK
Illustration of pessimistic American businessmen

VIE架构公司重获上市 在华美资公司信心下降——中概股Bulletin

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在华美资公司信心下降 ▷ VIE架构公司重新获批赴美上市 ▷ 中国镓、锗出口管制正式生效 ▷ 国轩高科开启德国工厂 ▷ GGV纪源资本剥离中国业务 本周中概股评分:45/100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https://youtube.com/shorts/O8NliKahptE?feature=share ▷ 在华美资公司信心低迷 上海美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仍有52%的在华美资公司对未来5年的业务发展表示乐观,相较去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从数据本身来看,至少还有超过半数的公司表示乐观。但是纵向对比历年数据来看的话,2023年的数字创造了该项调查开展25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2010年到2018年期间,该项数据始终保持在80%以上,而自贸易战及疫情爆发以后,开始进入下降通道。 同时,来自欧盟商会的报告显示,美国对于made in China的抵制,以及中国对于made in USA的敌意,也对欧洲公司的经营产生了影响。 反腐斗争继续 北京罕见地将反腐工作要求作为官方文件公开发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显示:对于新型腐败、隐性腐败花样翻新等问题将进行持续的打击。 具体来看,金融、医疗、体育、高等教育、国有企业等领域的腐败将是未来重要的打击领域。 VIE架构公司正式获批赴美上市 车车科技获得证监会批准,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成功。这是海外上市备案新规实施以来,首家获批上市的VIE架构公司。这个信号对众多准备赴美上市的公司,尤其是其他VIE架构的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为它们重新打开了上市通道。 不过目前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上市通道的问题,而是经济大环境的问题。上周中概股延续了之前的走势,恒生H股指数下跌0.7%,iShares MSCI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