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豪借恒地600亿 打造中环商业王国
恒基地产近年锐意在核心商业区大展拳脚,大股东李兆基通过股东贷款,借出600亿资金,希望成就集团的雄图伟愿
重点
- 截至今年6月底,恒地净借贷779亿元,净负债比率只有24%
- 李兆基借出的股东贷款,恒地无需抵押亦没有偿还期限
刘智恒
近期多家内地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债务临门,个别公司更要在旗下物管公司上动脑筋,调动资金应急。相对内地,香港发展商虽然未至于陷入绝境,但亦面对颇大压力。
面对高息压力,香港四大地产发展商之一的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0012.HK)大股东李兆基家族,就选择在自己的钱包掏钱,真金白银拿出高逾600亿港元(549亿元),贷款予上市公司。在芸芸本地上市企业中,能获大股东慷慨借出巨额资金的公司,几乎绝无仅有。
早前公布中期业绩的恒基地产,净利润接近60亿港元,按年上升近两成半,每股派息维持0.5港元,净借贷近779亿港元,净负债比率只有24%。在楼市不景及息口高企环境下,能派出这一份业绩也算是交足功课。
股东贷款没期限
亮丽成绩背后,全因大股东李兆基家族为上市公司作出相当支持,根据中报的财务状况表内显示,同母系附属公司借款达600亿港元,该笔股东贷款更属无抵押及无固定还款期。至于利息方面,虽然恒地没披露,但据中报显示的中期融资成本为3.79%看,息率肯定是在偏低水平,否则是需要通过独立股东会议通过。
对于恒地来说,中期净负债比率能在24%,毫无疑问是得益于该笔庞大贷款,否则比率将升至近43%,虽然也不是什么危险水平,但能有较低的比率,就显得公司财务状况更健康。
另外,以低息获大股东借款,面对近年息口不断上升,就不用担心令上市公司百上加斤,在资金调动上更灵活,也减少向股东派息的影响。
而且,贷款是没有年限,对上市公司十分有利,省却上市公司要为借贷做再融资的工作及时间。加上是无须抵押,上市公司的压力大大减轻。
借款用在哪里
李兆基能借出天价贷款,究竟用意为何?我们再看看中报表述:“垫款是用作集团偿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作为收购土地产生的银行借款。”翻查资料,恒地当年度作出惊人收购,斥资508亿港元,投得中环海滨3号地皮。
事实上,要成为中环地王,是多位发展商心中的宏愿。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亚洲的地位更加举足轻重,中环则是香港商业中心,区内物业寸土寸金,而且供应稀缺,即使有钱也未必能购入优质商厦。
回归以前,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英政府对自己国家的企业当然照顾有加,英资的怡和洋行(JAR.LSE, J36.SG)在香港开埠以来,透过旗下的置地控股(HKLD.LES, H78.SGX)不断在中环买地建楼,经历多年发展,中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参天巨厦,大部分是置地或同系公司的物业。包括交易广场一至三期、怡和大厦、遮打大厦、太子大厦及文华酒店等,总楼面面积45万平方米(484万平方呎),更透过行人天桥,将所有物业连结起来,俨然如一个商业王国。
七年之约
其他发展商或企业,纵然有资金,想在中环建立桥头堡也不容易,因为区内根本没土地可供发展。但华资大亨又怎甘心屈居老外膝下?上世纪八十年代,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及郭得胜等几大华资富豪牵头,在市场不断收购当年仍在港上市的置地股票,计划联手鲸吞置地。原先进展顺利,岂料置地命不该绝,87年股灾爆发,华资地产商大失预算,最终双方谈判,由置地买回华资地产商手上的置地股票,华资地产商则承诺,七年内不再狙击置地,双方达成协议,地产商鸣金收兵。
经此一役,置地提高警觉,加上香港经济及政治发展物换星移,怡和系公司悉数迁离香港,中环地王之争暂偃息旗鼓。然而随着中环填海,个别实力日益扩大的本港地产商,对中环土地虎视眈眈,首先是机场铁路发展,中环填出一片土地,新鸿基地产(0016.HK)及恒地眼见机不可失,联手投得地皮,并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其中第二期大楼,与对岸的环球贸易广场互相辉影,构成维港门廊。
亦因填海造地,为其它财团提供落户中环的机会,原本新鸿基地产实力雄厚,可惜因三兄弟的争拗,内耗令公司元气大伤,大量人才离去,公司经此巨变,在发展上也变得审慎。恒地对于中环的发展念念不忘,几年前以近233亿港元投得金钟美利道2号商业地,将建成The Henderson。3年前政府推中环填海而来的海滨3号地皮,恒地更不惜一掷万金,斥资508亿港元成功中标。
恒地在中环及金钟的项目面积,加起来约350万平方英尺,虽未足与置地分庭抗礼,但已将距离拉近至只差一百万平方英尺。不过,虽赢得地王归,但当年出价过于勇进,付出沉重代价,海滨3号的成交较第二高标价高出37%,加上近两年全球经济走弱,中环商厦价值及租金受到影响。然而,在大股东全力支持下,恒地面对压力大大纾缓,倘若趁市况回落而续吸纳土地或收购项目,要成为明日的中环霸主,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