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9.HK
Xiaocaiyuan gets ready to list in Hong Kong

中国最大的平价餐厅连锁店在今年第三次提交申请后,已获香港交易所批准上市

重点:

  • 小菜园已通过香港上市聆讯,复苏的股市即将迎来中国的“家庭厨房”
  • 这家平价餐厅运营商,希望凭借2024年前8个月的15.4%收入增长和1.5%的利润增长,吸引投资者的兴趣

谭英

有时推迟上市可能是件好事。当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1月份首次申请赴香港上市时,该公司刚刚在中国国内低成本家常菜市场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但当时的金融市场对新股发行缺乏兴趣。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称,今年上半年,香港新上市27家公司,共筹集资金116亿港元,同比分别下降35%和15%。这使香港在全球IPO排名中位列第13位,与2009年至2019年的辉煌时期相比,大幅下滑,在此期间香港至少七次位居全球最大IPO市场。

小菜园自称中国的“家庭厨房”——在1月份的申请失败后,该公司再次尝试,结果还是一样,保荐人也没变,都是华泰国际和瑞银集团。公司最终于12月4日通过了香港上市聆讯,并于本周四提交了最新文件,其中包括今年前8个月的财务数据。

该公司还在同一天提交了有关此次发行的新信息,称计划以每股8.50港元的价格发行1.01亿股,募集资金约8.6亿港元,公司估值约91亿港元。

该公司的最新财务状况不错,但不算亮眼。2024年前8个月,小菜园的利润同比仅增长1.5%至4亿元,远低于疫情结束后2023年全年124%的惊人增幅。收入表现稍好,8个月内增长15.4%至35.4亿元,但仍明显低于2023年42%的增幅,当时其收入高达45亿元。

总体而言,在2023年疫情后的强劲反弹后,2024年餐饮业的表现要惨淡得多。小菜园、蜜雪冰城海底捞(6862.HK)等经济实惠的连锁店都通过降价和进军外国市场来维持业务。和小菜园一样,蜜雪冰城和竞争对手古茗都在1月份提交了赴港上市申请。但它们都并未完成上市,申请也失效了,不过最近有迹象表明古茗可能会重新提交申请。

小菜园未能逃脱餐饮业的普遍动荡。其每家餐厅的日均销售额下降了15%,从2023年前8个月的28,565元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24,491元。今年新开餐厅的销售额甚至更低,为19,710 元。今年前8个月,同店销售额也下降了11.4%,该公司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从一年前的21.3%下降了逾3个百分点至17.8%。

这个陷入困境的行业希望,在北京最近推出一系列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后,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虽然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这些措施对香港恒生指数产生了积极影响。该指数自9月中旬以来上涨了近20%,引发了近期大量新股上市。安永大中华区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香港在全球的IPO排名回升至第四位,今年迄今已完成64宗IPO,筹资834亿港元。

表现强劲

近期中国消费品IPO在香港和纽约均表现良好。化妆品公司毛戈平(1318.HK)首次公开募股募集了23.4亿港元,周二上市首日股价上涨70%。海底捞分拆出来的特海国际(HDL.US)股价较5月份纳斯达克IPO上市价格上涨26%。

那么,我们对小菜园能抱持怎样的期待呢?最新的招股说明书包含了很多好消息。该公司利用2023年的景气表现偿还了债务,因此现在无债一身轻。公司去年的现金流也很健康,达到了5.56亿元,为未来两年计划开设的180家新餐厅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每家餐厅的成本在130万元到170万元之间。公司目前在14个省份经营着663家餐厅,主要分布在中国较为富裕的东部和南部沿海城市。

到2026年底,预计将以标志性的小菜园品牌经营1,000家餐厅。与麦当劳在中国内地的5,900家餐厅相比,这听起来可能不算多。但它将接近海底捞的1,320家,也将超过九毛九(9922.HK)截至6月30日的771家门店,其中包括18家境外门店。

鉴于债务负担小,现金流强劲,小菜园认为其扩张正在步入正轨。它表示,在每位顾客消费50元到100元的大众市场领域,它是中国五大餐饮品牌中最大的。然而,根据其招股说明书,它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仅为0.2%,与两个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大致相当。  

小菜园的另一个利好是外卖业务,外卖收入在疫情凶猛的2022年翻了一番,在公司整体收入的占比从2021年的15.5%增长到2024年前8个月的37%。2024年前8个月,外卖业务同比增长38%。与此同时,店内用餐的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 84.5%下降到2024年前8个月的62.7%。

该公司最终的融资目标为1.1亿美元,较早前的报道略有减少,此前有报道称,该公司在1月份首次提交上市申请时,寻求1.5亿至2亿美元的融资目标。公司表示,除了利用集资所得为餐厅扩张提供资金,还将用于扩大仓库和物流网络,以及新建一到两个中央厨房,它目前在安徽设有一处中央厨房。

它的另一项新业务是社区食堂,公司将其视为未来的增长动力。小菜园计划在2025年至2026年,以名为“菜手”的全新超低成本品牌推出110至140家社区食堂。截至今年8月,小菜园仅运营三家“菜手”,意味它们的规模将迅速扩大。每家社区食堂的建设成本在100万元至130万元间。小菜园预计人均消费在20元至40元之间,但公司相信,它可以服务于越来越注重预算的食客市场,预计到2028年,该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1万亿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动情感经济

AI不只懂得回答问题,还开始“懂你”。从恋爱陪聊到情绪安抚,AI陪伴正悄然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李世达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应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这一细分场景正悄然崛起。根据《哈佛商业评论》调查,情感与心理陪伴已跃升为生成式AI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用户使用频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与翻译服务。这显示人们对科技的期待,正从“帮我工”转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当夜深人静时,睡前拿起手机,陪你聊天看剧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更懂你的AI。 在美国,AI陪伴正以“虚拟人格”为主导。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机器人Replika,至今累计用户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设定AI为“恋爱伴侣”。随后兴起的 Character.AI让用户能自创角色、与名人AI对话,短短一年吸引上亿次互动。最新爆红的AI Bro则主打“陪用户刷Tinder、聊日常”,透过浮窗陪伴用户一同浏览手机内容,就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做实时交互,上线数周即冲上美国Apple Store总榜前十,日下载量高达七万次。 在中国,AI陪伴的应用更加“贴地”。以近期爆红的“逗逗游戏伙伴”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户可让AI语音助手陪打《王者荣耀》,或在夜里听它讲故事、模拟闲聊。该公司接受传媒访问时声称,月活用户已突破200 万,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其背后采用的模型基于MiniMax技术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微调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创稀宇科技 (MiniMax),则被视为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AI人格工厂”。旗下的语音聊天应用Talkie,能让用户自创虚拟角色,与AI进行情感互动,至今年全球用户突破一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100万,其中女性用户数约占48%。该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0700.HK)、阿里巴巴与红杉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该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标年内挂牌。 为“懂我”付费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从模型到App上线平均只需三个月。根据QuestMobile数据,AI陪伴应用的使用高峰集中于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主力人群是18至35 岁年轻人。这些人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愿意为“懂我的AI”付费。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报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场规模”于 2025 年估值约3,667亿美元,预计至 2035 年可达9,721亿美元,2026至2035…
WuXi AppTec partnering with Saudi authorities

剥离中国临床业务深耕沙特 药明康德加速全球化步伐 

药明康德正通过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逐步构建起一个具备深度本地化响应能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重点: 药明康德入驻NEOM不仅有望抢占中东市场先机,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关键一步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莫莉 作为医药研发服务(CXO)领域的龙头企业,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的国际化运营能力在中国乃至全球同行中均位居前列,其业务网络遍布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面对全球医药产业链格局的变动与外部环境的挑战,药明康德正通过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逐步构建起一个具备深度本地化响应能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这一战略在药明康德近期的业务变动中体现明显,公司以便出售出售国内的临床研究服务业务,同时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展开战略合作。10月24日,药明康德以28亿元向高瓴资本出售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的全部股权,这两家公司均为负责中国国内临床研究服务业务的主要企业。公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的合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11.6亿元和0.9亿元,虽然规模不小,但是在药明康德当期收入和净利润中所占比例仅分别为3.5%和0.7%。 药明康德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聚焦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业务模式、加速全球化能力和产能的投放”。这并不是孤例,自2024年底以来,公司已多次剥离非主营业务:2024年12月,药明康德宣布将旗下WuXi ATU(药明生基)业务的美国和英国运营主体出售,所涉及的是高端治疗CTDMO(细胞和基因疗法的研发、测试和制造)业务;2025年1月,药明康德出售美国医疗器械测试业务。 上述出售的业务虽然可以为药明康德贡献收入,但是与CRDMO体系的协同效应有限。这部分资金回笼后,药明康德积极推进核心业务CRDMO的全球化,与沙特新未来城的合作即为明证。 10月28日,药明康德宣布已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和沙特卫生部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NEOM是沙特西北部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新城。药明康德表示,此次合作为公司未来在NEOM的先进、清洁制造城市Oxagon或沙特其他地区建立世界一流的CRDMO研发及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沙特政府十分重视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在政府的“2030愿景”中将医疗卫生行业列为核心发展领域,计划投入超过650亿美元的资金,重点开展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药明康德的入驻不仅有望抢占中东市场的先机,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关键一步。公司在全球布局早已悄然展开:美国特拉华州77万平方米的基地预计2026年前投产,瑞士库威的生产基地也在持续扩建,新加坡的基地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 前三季度业务强劲增长 药明康德大刀阔斧进行业务调整的底气来自业绩的强劲增长,公司甚至在年内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10月26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最新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大涨84.84%。 截至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余额为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基于业务持续扩张的良好势头,药明康德将2025年预期营收的增速上调至同比增长 17%至 18%,全年营收有望达到435亿至440亿元,而在2025年年初的收入指引为415亿元至430亿元。 公司解释,业绩的高增长源于“持续聚焦及加强CRDMO业务,同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此外,公司多次在高位减持药明合联(2268.HK)的股票,这部分投资收益对公司税后净利润的影响约为43.51亿元。 然而,与强劲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李革、张朝晖、刘晓钟所控制的股东阵营在10月29日抛出了一项减持计划。这些股东“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在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A股股份,以公告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规模最高可达约63亿元。 该消息引发市场震荡,公告次日药明康德A股股价大幅下挫8.47%。当前药明康德的市盈率约为20倍,明显低于药明生物(2269.HK)的市盈率32倍,或与其股价短期急跌影响估值有关。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同时增强全球产能布局,药明康德在生物医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当下,有望显著增强地缘政治韧性,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