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8.HK 0120.HK
Regal signed MOU with MISA

近年美欧对华实施打压措施,香港的资本市场也受影响,外资基金不断流走,港府及本地企业开始寻找新的投资者

重点:

  • 富豪酒店及四海国际与沙特签署合作备忘,共同在中东发展酒店
  • 合作投资金额初步估计达50亿美元,在中东建50家酒店,当中30家在沙特

     

刘智恒

中东压欧美,成未来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投资的一股新动力。

去年初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走访中东,向当地说好香港故事,上月沙特阿拉伯投资部(MISA)到港,与本港投资推广署签定谅解备忘录。不到一个月,香港罗旭瑞家族旗下的富豪酒店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078.HK)及四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0120.HK),即与沙特签定备忘录,成为首家大型港企与沙特开展合作关系。

富豪酒店伙四海国际与MISA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合作酒店开发及项目管理,估计初步涉及的投资额约50亿美元(357亿元)。富豪酒店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罗宝文透露,集团会以旗下的“富荟酒店”品牌作拓展,计划到2035年前增加100间富荟酒店,包括在中东会新增50间,其中30间会选址沙特。除实际兴建酒店外,亦会以轻资产模式经营,即以富荟品牌提供酒店管理服务。

另外,富豪及四海又会成立投资平台,用作融资筹集资金发展及收购酒店相关项目之用,模式包括成立合营企业或投资基金,又会考虑通过沙特或香港的上市公司作为募资的平台。

沙特产业单一有风险

沙特阿拉伯投资部副部长Saleh Al-Khabti表示,沙特未来发展中,旅游是关键的投资领域。2022年沙特的入境旅游人次超过1,800万,远超其他阿拉伯国家,预计未来10年,能保持每年约11%的增长率。

沙特的经济情况跟澳门相近,也是靠单一产业去支撑收入,沙特是石油,澳门是博彩。沙特有感长远不能只仰赖石油收益,特别新能源的发展,令未来石油的需求可能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于是要寻求多元化。

在此背景下,沙特推出“2030愿景”计划,具体是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的投资机会,MISA就是负责推动国家投资策略,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利便的商业机会。

自从欧美国家针对中国,不断打压,部分国际资金深恐受牵连而减少在中国内地的投资,政府于是要另觅投资者,适逢中东要多元化经济发展,双方一拍即合,遂拉起中东资金在内地投资的帷幕。

中东能顶半边天

去年蔚来(9866.HK; NIO.US)先后获阿布扎比投资局旗下的CYVN两次入股,合共投资了33亿美元,持有蔚来20.1%股权。另外,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投资华人运通2.5亿美元。卡达投资局又以2亿美元,认购企业管理软件和云服务提供商金蝶软件(0268.HK)4.26%股份。

除了真金白银投资入股,又透过合作发展项目。海昌海洋公园(2255.HK)与沙特阿拉伯旅游发展基金(TDF)签署备忘录,将根据沙特的旅游战略合作,开发沙特阿拉伯王国海昌海洋公园项目。

正当沙特与中国内地企业打得火热时,富豪系成首家港资企业搭上沙特这辆资金快车,未来对集团肯定十分有利。

富豪系的主席罗旭瑞,是香港老牌大家族鹰君集团(0041.HK)已故创办人罗鹰石的儿子,罗旭瑞早年已脱离家族创业。80及90年代间,以财技闻名,先后收购多家上市企业,现时旗下共有五间上市公司,除富豪及四海外,还有百利保(0617.HK)、世纪城市(0355.HK)及富豪产业信托(1881.HK)。

97年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加上本港楼市崩围,罗旭瑞当年因过度投资房地产,集团负债累累,一度濒临破产边缘,可幸2003年SARS后“自由行”政策出炉,刺激香港经济,加上全球经济复苏,富豪系得以出售物业渡过难关。然而经此一役后元气大伤,多年转趋低调,是次借力沙特资金,在蛰伏多年后重新大展拳脚。

沙特或成大水喉

富豪酒店在港共有十家酒店,分别以富豪及富荟为品牌,除香港机场的丽豪航天城酒店是集团拥有外,其余九家均只是负责为富豪产业信托经营及管理。此外,在上海、德州及西安,共管理四家酒店,另有一家在成都的酒店正在兴建中。公司今年中期业绩收入7.8亿港元,按年跌25%,亏损7.6亿港元。

这次与沙特的合作,富豪主要角色是以多年建立的酒店品牌,与沙特联手发展酒店,并以相关知识与经验,提供营运及管理。至于沙特阿拉伯,透过MISA为富豪酒店物色当地的投资者、企业或基金,以提供资金去发展一系列酒店或相关的项目。对于富豪来说,若凭自己集团的财力,要在中东发展50间酒店实在力有不逮,若加上沙特的资本助力,就有能力扩展版图。

至于四海国际,主要是经营物业发展及投资,但因为股价极为波动,市场有人戏称其为“妖股”。合作消息公布后,股价一度急升23%。因市场估计,四海将会成为其中一个融资平台,沙特及富豪会透过这个上市载体与投资者或基金合作,出资发展或收购项目,协助富豪酒店在中东开疆拓土。

暂时来说,备忘录只是初步的文件,最终发展如何仍有待观察,特别要注意罗宝文说,本月或2月会再度出访沙特,了解当地机场,并物色酒店选址。不过,总的来说,是次的合作,对富豪及四海肯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国富氢能配股集资1亿港元

氢能设备制造商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三公布,将以每股50.13港元配售199.48万股新股,集资金额约1亿港元。 配售价较公司周三收市价55.5港元折让9.68%,配售股份将占扩大后已发行股份约1.8%。 集资所得的72%资金,将用作支持集团业务的营运,包括支付薪金、社保,以及供应商款项;20%用于偿还现有信贷融资,余下8%用于投资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 国富氢能周四开盘跌0.1%报55.45港元,公司股价较过去一年高位下跌6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edcaptain steps into IPO spotlight

业绩扭亏助攻 麦科田生物冲刺港股上市

在经历多年亏损后,麦科田生物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反映出公司营运效率提升,以及核心业务的稳健扩张 重点: 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    莫莉 2025年港股医疗板块持续火热,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近一倍,显示出市场对于港股生物医药充满信心。在火热的市场氛围下,多家医疗企业争相递表赴港上市,9月11日,医疗器械企业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由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麦科田成立于2011年,提供创新且全面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医疗机构内广泛的临床科室、病房和诊所以及社区卫生中心、检验机构和家庭护理场景的临床需求。公司业务主要专注于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板块。 其中生命支持医疗器械主要用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室,以管理和护理重症患者,其产品主要包括药物输注产品、麻醉机、气道管理产品、肺功能检测产品等;微创介入产品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和肝胆道以及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可重复使用及一次性内窥镜系统以及相关耗材;体外诊断设备和耗材等产品组合,涵盖凝血、血型检测、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包括供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产品、全自动血型检测仪等。 在多个细分领域,麦科田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销售额计,麦科田2018年至2024年的各个年度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排名第一,2022年至2024年各年度在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排名第二,并且2024年跻身中国血型检测设备市场前五名。 截至2025年6月30日,麦科田已将​​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和英国各地战略性地设立五个研发中心和六个生产中心。在中国,公司的产品已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覆盖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根据灼识咨询的研究,麦科田所专注的医疗器械行业正保持快速增长,并展现出巨大的未来潜力。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751亿美元,中国达到人民币557亿元,麦科田核心布局的三大领域——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未来增长动力强劲。灼识咨询预计,到2030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至1097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增至932亿元人民币。 营收增长稳健 麦科田的财务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增长势头。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7.87亿元,同比增长15.31%。在此期间,毛利率方面也呈现持续改善趋势,由2022年的43.7%逐年上升,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的52.9%。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2025年上半年,生命支持产品收入3亿元,占比37.9%;​​微创介入收入4亿元​​,占比51.1%;体外诊断收入8,622万元,占比11%。其中,生命支持产品销售的收入曾出现较大波动,2023年该板块收入达到5.64亿元,2024年却同比减少12.4%至4.94亿元。公司解释,这是因为医院为确保临床供应充足,在上一个疫情年度期间进行提前采购,导致使用周期延长并于2024年减少采购。 公司2025年上半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期内利润达4,096.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5,802.6万元显著改善。这一盈利能力的转变主要得益于销量增长、制造效率提升以及固定生产成本的有效摊薄。回顾过往业绩,公司的净亏损已从2022年的2.26亿元收窄至2023年的6,450.8万元,这主要源于产品组合的扩大和客户需求增长所带来的销量提升。然而,受生命支持产品市场需求在2023年疫情高峰期后逐步回归常态的影响,收入增速2024年有所放缓,导致当年净亏损增至9,661.7万元。 麦科田背后有着豪华的投资者阵容。自2016年起,公司已进行多轮融资,投资者包括​​高瓴、深圳创新投集团​​等知名机构。根据招股书披露,高瓴实体持股20.79%,深圳创新投集团实体持股8.54%。2023年,麦科田最后一轮股份认购时的投后估值为82.45亿元,以其2025年的盈利计算,其市盈率约为100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迈瑞医疗(300760.SZ)的市盈率为32倍,前者有较大溢价。不过基于其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和核心业务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建议​​投资者谨慎关注其长期成长价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极氪私有化获股东高比例通过

电动车(EV)制造商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周一表示,大多数股东投票通过私有化要约,有96.8%支持该交易。 极氪于5月首次宣布私有化计划,由在港上市的吉利汽车(0175.HK)牵头的集团,对该公司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出价25.66美元。但部分股东抗议价格过低后,吉利在7月将收购价上调至每美国存托凭证26.87美元。 此次私有化发生在极氪于2023年5月在纽约IPO筹集4.4亿美元之后不到两年,极氪及吉利汽车均隶属于吉利集团,旗下其他上市公司包括汽车制造商沃尔沃(VOLCAR-B.ST)和 路特斯(Lotus Technology)(LOT.US),以及汽车技术公司亿咖通科技(ECX.US)。 公告发布后,极氪股价于周一上涨2%,周二又上涨0.7%,收于29.88美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engjing Bank is a lender

沈阳国资委终极提价 盛京股东卖还是不卖?

这家地方金融机构正承受前控股股东恒大集团的危机余波,地方政府拟将其私有化 重点: 沈阳市政府的投资公司拟将私有化盛京银行的收购报价提高约20% 这家银行长期承受中国经济疲软与前控股股东恒大集团崩盘的双重打击   梁武仁 为维护金融体系的信心,中国当局维持银行业稳定的举措正付出高昂代价。 上周五,总部位于东北沈阳市的盛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66.HK)宣布,政府支持的控股股东沈阳盛京金控投资已将私有化报价提高,拟将盛京银行从港交所退市。 目前,沈阳盛京金控提价至每股1.6港元和1.45元人民币,以收购H股和境内股。银行大股东沈阳市国资委掌控当地多家最大国企,本次报价较8月26日初始方案溢价逾20%,并明确表示不再提价。 “要约人将不会再增加最终要约价,且不保留如此行事的权利”,该行声明,“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务须注意,在作出本声明后,要约人将不上调最终H股要约价及最终内资股要约价。” 最新报价较8月私有化方案提出前的股价高逾40%,总金额达到2024年净利润的逾20倍。沈阳盛京金控已实际持有盛京银行约37%股权,现愿斥资逾10亿美元实现全资控股。 若交易完成,盛京银行将转为国有独资运营,继续要扭转前大股东恒大集团衰败的经营颓势。2022年,沈阳市政府的接管,实为对这家区域性银行的纾困,最新私有化方案的昂贵代价显示,在维护庞大金融体系稳定方面,政府不愿冒险。决策层显然要防范银行业“害群之马”引发多米诺效应,波及散户及机构投资者。 过去几年,盛京银行效益滑坡致净利润大幅萎缩,股价同步跳水。即便私有化要约触发大涨,市值较2014年上市时仍低近80%。地方当局显然认为,脱离公众投资者审视,实施全盘掌控更利于该行发展。 这家区域性银行因恒大集团关联交易引发关注,恒大2016年入股盛京银行时,正值中国楼市繁荣期,至2019年持股比例达36%。合作之初就存隐患,外界担忧该行可能放宽授信标准,市场质疑其忽视信贷风险,对恒大实施差别化借贷政策。 隐患最终爆发,作为恒大主要融资方,盛京银行遭流动性危机反噬。2022年末,恒大子公司拖欠该行数十亿美元债务,致后者启动司法追偿。此前数月,恒大通过拍卖将剩余股权售予沈阳国资,完成2021年启动的减持计划,后者是其债务重组筹资举措之一。 举步维艰 无论是否涉及恒大风波,盛京银行生存本就艰难。如诸多同业般,该行深受2020年代初拖垮恒大的地产寒冬冲击。房企是盛京银行等区域性银行的核心借贷群体,2020年该行贷款损失激增,吞噬近三分之二营业利润,不良贷款率从2019年不足2%升至逾3%。 2023年,盛京银行再获政府援手,以非传统的方式重整受创资产负债表,向辽宁省政府旗下资产管理公司(AMC)出售约240亿美元不良债权及投资。中国政府成立AMC来接管并管理银行的不良贷款(NPL),这种交易并不罕见。 不过,辽宁的AMC为筹资向盛京银行发行债券,形成国资机构“借该行资金购其坏账”的财务腾挪。此举账面化解不良贷款,却使该行持有债券资产。无论如何,资产处置后,盛京银行表面指标好转,助力中国银行体系稳定。 操作后不良率虽降,但受国内经济疲软拖累,该行营收盈利仍难提振,去年净利息收入下滑逾20%,净利润跌15%至6.21亿元(约8,700万美元),不足鼎盛期的零头。 周二,收盘价1.55港元较最新收购价1.60港元小幅折价3%,对应23倍市盈率远高于同业普遍不足5倍的水平。但其1.5倍市销率与港股区域性银行大体相当,如徽商银行(3698.HK)与泸州银行(1983.HK)均为1.1倍。 鉴于收购价无上浮空间且财务表现黯淡,盛京银行估值上行空间受限。短期中国银行业难现好转,现时接受私有化或是明智选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