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IN.US
Uxin used car superstore

公司表示已完成去年9月首次宣布的一笔交易,以750万美元的价格向网约车运营商嘀嗒出行出售新股

重点:

  • 优信获得嘀嗒出行750万美元注资,在此之前,公司的长期投资者蔚来也于上个月向其注资2,700万美元
  • 公司报告称旗下两家二手车超级卖场在第三季度取得强劲增长,并宣布计划在武汉和郑州开新店

阳歌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已不再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经济放缓加上产能过剩,导致许多品牌和经销商陷入亏损。但二手车市场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亮点,正显示出受益的迹象,因为之前只考虑新车的买家现在转而选择二手车。

这个因素正帮助优信集团(UXIN.US)提升销量,公司正开发一种类似美国巨头Carmax(KMX.US)的二手车超级卖场模式。唯一的问题是时间对优信不利,因在加速扩张超级卖场网络以实现盈利的过程中,它一直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优信本周刚获得一笔小小的资金支持,来自中国规模较小的网约车运营商之一嘀嗒出行(2559.HK)的新一轮注资。这笔资金规模并不大,嘀嗒出行同意通过认购优信新股提供750万美元。但这笔约合人民币5,500万元的资金,几乎是优信截至去年9月底所持现金余额2,900万元的一倍。

优信上个月还表示,已完成一年前宣布的另一笔交易,同样通过出售新股的方式从长期投资者、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NEV)初创企业之一蔚来(NIO.US;9866.HK)获得2,800万美元的新资金。蔚来是投资优信时间最长支持者之一,根据我们的计算,最新投资将使其在优信的持股比例达到70%左右。相比之下,嘀嗒出行通过最新这笔投资将获得优信2.5%的股份。

优信似乎非常擅长从这类战略合作伙伴那里获得资金,除了这两家私有投资者外,公司还从西安和合肥的国有合作伙伴那里获得了大量资金注入,并在这两座城市运营着两家二手车超级卖场。去年,公司还宣布计划在武汉和郑州开设第三家和第四家门店,前者与武汉市政府合作,后者与郑州机场管理机构合作。

这样的合作看起来很明智,因为这些利益相关者对优信的成功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需要时可轻松注入新的资金。尤其是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再向优信注资5,000万元可能易如反掌。

同时,所有这些利益相关者都为优信带来宝贵的资源,嘀嗒出行可以将优信作为平台上成千上万名司机的首选二手车供应商。蔚来也可以向优信提供二手新能源汽车,因为这类车辆已开始老化并进入二手市场。作为优信旗下超级卖场主要股东的政府机构,可以推荐下属的成千上万名员工购买该公司的汽车,也可以为自己的车队购买此类汽车。

股价上涨

优信不断增长的势头似乎终于引起了投资者关注,其股价在过去一年几乎翻了一番。这意味着嘀嗒出行捡了个大便宜,因为每股美国存托股(ADS)1.46美元的认购价,还不到优信最新收盘价3.15美元的一半。

如果优信最终实现盈利,考虑到蔚来已持有其大量股份,我们推测它可能尝试将优信私有化,也可能减持套现部分投资。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宏观层面看,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选择,优信有望从中受益。同时,中国政府已出台多项措施提振二手车市场,近期更是通过刺激内需的计划为行业注入额外动力。

根据去年在香港上市的另一家二手车服务提供商汽车街(2443.HK)在招股书中引用的第三方市场数据,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间,中国二手车市场的年增长率仅为6.9%,去年二手车销量为1,440万辆。但在近期各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下,预计2023年至2028年间年增长率将加快至13.7%。

优信尚未公布去年第四季度的业绩,但第三季度的数据已显露积极迹象:当季交易量同比激增81%至7,046辆(上年同期3,884辆),其中零售交易量增长162%至6,005辆(上年同期2,287辆)。公司曾预测第四季度零售交易量将维持约150%的同比增速,但最终数据尚未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零售交易量实现三位数增长,三季度零售交易收入同比增速却慢得多,仅从一年前的2.49亿元增长79%至4.44亿元(6100万美元)。这一差异反映在当前汽车市场供应过剩且需求疲软背景下,每辆车的平均价格大幅下降。

不过随着规模效应和经验积累,优信的毛利率持续改善。通过控制营销、管理和研发成本,去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6.2%提升至7.0%。调整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亏损(EBITDA)从一年前的4,590万元降至920万元。公司此前预计四季度该项指标有望转正。

优信创始人兼董事长戴琨在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表示:“我们的超级大卖场模式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巨大的增长潜力。”这意味着优信不断寻求新资金的日子可能很快就要结束。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近期股价上涨后,优信的股票看起来略贵,市销率为1.5倍,远高于采用类似商业模式的美国二手车零售商Carmax的0.48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瑞幸咖啡一季度同店销售重回增长

瑞幸咖啡公司(LKNCY.US)周二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1.2%至88.7亿元,在经历2024年困境后恢复盈利,并重回同店销售增长轨道。 瑞幸表示,首季净新增1,757家门店,总店数较2024年末增长7.9%至24,097家。其中自营门店15,598家,加盟门店8,499家。自营门店收入同比增长41.5%至64.8亿元,约占整体营收的四分之三。 首季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增长8.1%,在经历四个季度连续收缩后,当中去年一季度曾骤降20.3%,今年首季终能重拾升势。伴随经营改善,公司上季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25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8,320万元。 瑞幸股价周二下跌2.6%,该股年内累计涨幅仍接近4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inanciering is Linklogis' speciality

走不出房产低迷 联易融深陷困局

由于未能减少对房地产相关客户的依赖,首季度该公司在供应链融资平台上的交易量仅增长7% 重点: 一季度联易融科技旗下平台总交易量仅增7%,远低于2024年一季度45%和去年全年28%的增速 公司一直在尝试减少对基础设施和建筑等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依赖,但收效甚微 梁武仁 联易融科技集团(9959.HK)在尝试摆脱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阴影的过程中,似乎碰壁了。 公司已成为房地产长期低迷的受害者之一,因为其基于云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严重依赖基础设施和建筑等相关行业客户。鉴于房地产市场低迷看不到尽头,公司一直在努力拓展其他领域的客户。但上周发布的一季度业务发展公告显示,这一努力收效甚微。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在当前动荡的经济环境下,联易融科技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增速和多元化而盲目拓展客户,因它仍需筛选能够履行还款义务的高质量用户。 这意味和其他很多金融机构一样,公司需要在业务增长和风险管理间找到平衡。一季度公司旗下平台总交易量,仅比上年同期增长7%至1,000亿元(137亿美元),或许正是它在两者之间尽力维持平衡的印证。这个增速和2024年一季度45%的同比增长,以及去年全年28%的增长相比,大幅放缓。 在供应链融资中,一家公司(有时也叫“锚”)利用其欠供应商的未付账单,帮助供应商获得资金,这是公司用自身的信用度让供应商获益。锚和供应商都能从中受益,因为前者有了更多的账单支付时间,而后者可以获得运营资金。联易融科技旗下的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化,从基础资产管理到证券化的各个环节,让供应链融资变得对有关各方都更加便捷。 近年来,这种供应链融资在中国发展迅速,部分原因是传统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普遍不足。但联易融科技的现状证明,在艰难时期,比如眼下,这个融资细分领域也会感受到压力。 如果不是“多级流转云”产品,该公司一季度整体交易量会大幅下降。“多级流转云”产品交易量增长37%,凭一己之力抵消了包括“AMS云”和“ABS云”在内的其他服务的下降。在联易融科技的最新业务发展公告中,首席执行官宋群将其他平台交易量萎缩,归因于市场情绪“低迷”以及资产支持证券(ABS)延迟发行。 营收增长乏力 联易融科技一季度的营收增速可能会低于7%的交易量增幅,考虑到收费面临压力,营收甚至可能已经出现了下滑。在一季度业务发展公告中,公司并未提供实际的营收数据。但去年,公司全年营收增长19%,落后于28%的交易量增长。 具体而言,鉴于多级流转云服务交易量的快速增长,并未转化成相应的营收增长,该平台的收费似乎低于AMS云服务和ABS云服务的收费。多级流转云服务是联易融科技相对较新的一款产品,但它已成为公司的支柱业务。这项服务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将中小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换成数字凭证(Digipos)。 到2022年,多级流转云在交易量方面超过AMS云,成为联易融科技最大的产品,之后实现了几何级增长。2023年,多级流转云业务的交易量激增82%,去年又增长了52%。但联易融科技主营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在2023年实际上出现了下降,去年仅增长了约18%。 公司的获客速度也有所放缓,反映它在为产品寻找新用户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在房地产相关领域之外。比如,其最大的客户群体——核心企业伙伴去年增长了45%,而就在2021年时,其增长还接近翻倍。 与此同时,去年联易融科技对房地产相关客户的依赖有所加深,尽管由于市场持续低迷,这类客户的风险可能有所上升,进而吸引力有所下降。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在联易融科技总交易量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44%和2022年的48%,上升至去年的51%。这意味公司的很多新客户都来自地产行业,或是来自这些领域的现有客户,在联易融科技的平台上变得更加活跃。鉴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萧条,这两种情况对联易融来说都不是好事。 公司去年的减值损失几乎增加了两倍,抹去大部分毛利润,足见其客户压力增大。也因此,尽管收入有所增长,但公司净亏损却扩大了。 虽然联易融科技本质上是一家平台运营商,但当客户未能支付账单时,它确实需要承担一些责任。这是因为公司将可证券化的供应链资产收集起来,如未付账单,然后在一定时期内将其暂记入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这个过程叫“仓储”。如果一家公司在仓储期间拖欠账单,联易融科技就必须以减值成本的形式,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损失。 有互联网巨头腾讯支持的联易融科技,股价自2021年上市以来已下跌逾90%,仅今年就下跌了31%,目前市销率仅为2倍。不过,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估值也同样低迷,比如信也科技(FINV.US)虽然处于盈利状态,但市销率仅为1倍。这表明,由于这类公司面对中国当前经济疲软的风险敞口,投资者对其持谨慎态度。 这意味着联易融科技要赢得投资者青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产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亿美元,同比下降70.2%,股东净亏损为7,180万美元,较上季净亏损1.8亿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550万美元。 首季度,公司录得毛损8,15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毛利7,210万美元;毛利率录得-65.8%,去年同期为17.4%。期内,多晶硅销量为28,008吨,按年下跌48.1%;平均售价为4.37美元,低于现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阳能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持续存在,多晶硅价格低于现金成本水平,导致公司本季度维持净亏损,但亏损额已环比收窄。预计第二季度将生产约2.5万至2.8万吨多晶硅,全年则将生产约11至14万吨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报12.77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联华超市首季盈利倍升至1.8亿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0980.HK)周二公布首季度业绩,截至今年三月底止,收入59.7亿元,按年下跌15%,但盈利同比大升141%至接近1.8亿元。 集团旗下的大型综合超市收入同比跌22%至24.5亿元,超级市场跌9.3%至31亿元,便利店则跌13.8%至4.1亿元。集团没有解释收入下跌但盈利倍升的原因。 期内联华超过在华东地区关店37家,其中32家是加盟店。区内新开的门店为34家,当中21家为加盟店。 周三联华超市开盘升7.4%报0.365港元,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超过三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