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资深折扣电商发起了1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并削减营销支出。该公司预计二季度收入将下降多达25%

重点:

  • 唯品会一季度收入下降11%,预计本季度降幅将进一步扩大至25%
  • 去年回购了5亿美元的股票之后,该公司上个月批准了新的1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阳歌

为动荡做好准备吧。

这是来自折扣电商唯品会控股有限公司(VIPS.US)的信息,该公司刚刚发布了季度业绩,显示其最近的低迷在短期内看来会加剧。这种预期管理对于任何一家优秀的公司都至关重要,因为它让投资者觉得可以在动荡的时期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除了定期向股东通报其面临的不利因素之外,唯品会还在积极发起改善业绩的反攻,包括一次新的大规模股票回购,以及削减营销费用等紧缩政策。

投资者似乎认可了唯品会的努力,上周四宣布一季度业绩后,公司股价在三个交易日内上涨了3%。这让唯品会的股价今年截至目前实现了相同的涨幅——这是现如今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望尘莫及的。相比之下,电子商务竞争对手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和拼多多(PDD.US)今年迄今都下跌了约28%。

唯品会比同行更加稳健,可能也是因为它看起来明显被低估了,虽然2014年以来该公司每个季度都在盈利。它目前的远期市盈率仅为7倍,阿里巴巴的市盈率同样低迷,但仍然高达10倍。相比之下,国际同行亚马逊(AMZN.US)的远期市盈率为48倍,这曾经是此类高增长公司的普遍水平。

唯品会在中国竞争激烈的电商领域一直保持着竞争优势,因为它专注于购买大品牌的多余库存后折价销售的核心业务,类似于传统的“奥特莱斯”商业模式。近年来大批模仿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聚尚网、聚美优品、蘑菇街和卷皮。但多数模仿者要么销声匿迹,要么处于苦苦挣扎中。

唯品会充分意识到它面对的诸多逆风,最明显的是来自中国经济放缓,这极大抑制了消费者支出。因此,它已经进入了一种防御模式,更加专注于维持现有的客户群,更多地迎合大客户,而不是积极寻找新客户。

与此同时,最新业绩显示,唯品会的首季营销支出大幅削减41%至7.59亿元,占运营费用的11%。

该公司另一个重大防御行动是两次大规模股票回购,先是在2021年3月宣布回购5亿美元股票,今年3月份又宣布1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唯品会说到做到,不像有些公司,宣布大规模回购股票,结果只是回购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唯品会称,今年首季完成了首次计划的5亿美元股票的回购。相比之下,两次回购计划的15亿美元,相当于该公司57亿美元最新市值的逾四分之一,表明它用现金来捍卫股价是认真的。

指标全面下滑

在全面介绍了公司正在采取的防御措施后,我们将用本文接下来的篇幅看看唯品会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姿态。简单地说,唯品会的所有主要指标都在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还在加快。

我们先看收入,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1%至252亿元。该公司将此归咎于“消费者对非必需消费品的需求疲软,疫情也对仓储和物流网络等供应链体系产生不利影响”。事实上,中国对清零战略的坚持,导致几乎所有依靠货物运输开展业务的企业大受影响,因为主要城市经常出现部分甚至全城封锁,城市间的运输网络受到限制,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从最新的营收数据可以看到,唯品会在第四季度报告的5%的下降速度又加快了。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它更预测下降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第二季会出现20%到25%的同比下降。

报告的其余部分也是如此,尽管降幅有所不同。今年首季,该公司的活跃客户数量和通过其平台销售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均下降了8%,大约是前一季降幅的两倍。该公司的营业利润率也从一年前的5.3%降至5.1%,结果是唯品会本季度的净利润下降27%至11亿元。

尽管面临如此强劲的逆风,该公司仍继续专注于双重战略,即在其核心的服装业务之外实现多元化,同时进军实体店,仿效许多电商正在采取的线上线下混合的新零售战略。

关于前一个战略,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表示,服装目前占唯品会业务的70%,其余来自化妆品和厨具等其他“标准化产品”。他还说,公司目前的目标是将此类标准化产品的比例从目前的30%提高到33%左右。

在实体店方面,唯品会在2019年以29亿元收购了杉杉奥莱,它是浙江领先的实体折扣店运营商。该公司目前在中国各地拥有约10家杉杉奥莱,并计划在近期再开几家。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快讯:资本集团掷4.7亿元增持携程

最新:据港交所网页数据显示,投资管理公司美国资本集团6月2日增持携程集团有限公司(9961.HK; TCOM.US)约193.5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持股量从4.92%增至5.22%,每股作价约34.26美元,涉资约6,629万美元(4.7亿元)。 利好:携程集团于5月底宣布于6月8日公布今年一季度业绩,资本集团愿意在该日期前增持该股,显示对其前景有充足信心。 值得关注:由于资本集团对携程集团的持股水平已超越5%以上的申报门坎,日后无论增持或减持该股,都需要向港交所申报。 深度:自从新冠疫情于2020年在全球暴发,各国的边境封锁举措对旅游业带来沉重打击,携程集团的收入也明显下跌,更在2020年及2021年录得亏损,但随着不少国家重新开放,加上中国于去年12月解除了绝大部分疫情相关限制措施,其业务再次迎来了春天。据分析机构预测,携程集团今年收入将大涨近50%至43亿美元,利润预计将大涨近10倍,至每股ADS盈利约1.06美元,但距离该公司在疫情前的2019年录得52亿美元营收,以及每股盈利1.66美元,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市场反应:携程集团在纽约上市的ADS周四大涨5.4%至36.15美元,其港股周五曾高开1.8%,其后走势向下,中午收市软0.5%至281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上区间。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COM.US 9961.HK

快讯:项目延迟影响收益 达丰设备预告转亏

最新:达丰设备服务有限公司(2153.HK)周三发出盈利警告,表示与上一年度的4,760万元净利润相比,预计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财政年度,将录得3,500万元至4,500万元亏损。 利好:该公司由盈为亏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将外币贷款兑换成人民币贷款时,产生了一次性的汇兑亏损,而这个因素与其日常业务无关。 值得关注:由于新冠疫情在上个财政年度持续爆发,加上公司业务所在的华东地区实施管控措施,部分项目遭延后及推迟,对期内收益造成负面影响。 深度:达丰设备经营的塔式起重机业务,可以利用上高落低、纵横交错的方式瞬间搬运建筑材料,属于大型土木工程工地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受惠中国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以及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核电、风电在内的绿色能源获大力发展,该公司中标了多个相关起重机项目,扩大收入来源。但受到疫情影响,该公司已在去年的中期业绩表示,疫情的严重性及影响范围,均对其产业价值链上的各分部施加了巨大压力,将适时检讨及修改公司策略及计划。 市场反应:达丰设备周四的股价曾挫7.3%,其后跌幅收窄,收盘反升0.8%至1.25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2153.HK

燃石医学亏损收窄 与药企合作谋增长

这家癌症检测专家亏损收窄,同时与药企加强合作寻求更大增长 重点: 由于研发与销售费用减少,燃石医学今年一季度净亏损环比收窄14%至1.85亿元 该公司的药物研发服务营收同比大涨136%,成为最新增长引擎   莫莉 继连续三年保持双位数营收增长后,癌症检测专家燃石医学(BNR.US)开始向缩小亏损的阶段迈进,能否协助其股价终止跌势? 由于净亏损扩大,投资者加速逃离,这间癌症早筛龙头企业的股价从2021年2月一路下行。上周二,燃石医学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业绩,净亏损同比缩小29%至1.85亿元。期内,该公司的毛利为9,880万元,同比增长12.8%,毛利率上升4.7个百分点至69.3%。 虽然在财报公布当日,燃石医学的股价上涨2.6%至2.73美元,但其后三天却累积大挫11.4%,上周五以2.42美元收盘,意味投资者对其前景仍然有保留。今年以来,其股价一直徘徊在4美元以下,比2021年2月的历史高点大挫逾九成。 投资者对燃石医学并不乐观的原因,可能与其营收增速明显放缓有关。在去年四季度,该公司营收为1.42亿元,同比下降3.5%,虽然今年一季度营收恢复增长,但仅仅微升5.2%至1.43亿元,未有明显回暖势头。 更重要的是,燃石医学的净亏损收窄并非源于增效,而是建立在成本下降之上,其持续性成疑。该公司一季度的毛利环比减少250万元,但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支出则缩减了6,320万元,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与业务规模息息相关,一旦公司继续扩张发展,相关费用或将再度回升。 期望年收入增两成 虽然一季度营收增速并不亮眼,但燃石医学的管理层仍然乐观,在财报中重申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约20%的指引。过去三年,其营收不断创新高,从2020年的4.29亿元增至2021年的5.08亿元,再到2022年的5.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56%。回顾去年的增长仅约10.8%,市场将密切关注其管理层如何施展魔法,把今年的增幅翻倍至20%。 燃石医学的主营业务是肿瘤基因检测,包括体检中的肿瘤早筛,也可以帮助肿瘤患者检测是否携带某些基因变异,指导肿瘤靶向药的使用。与其他单一病种入局的肿瘤筛查企业不同,燃石医学的产品已经能提供不同肿瘤的高通量测序(NGS),以实现多个癌种的早期筛查。 今年2月发表的研究显示,燃石医学开发的一项技术平台在中国6大高致死性癌症──即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卵巢癌、食管癌和胰腺癌的早检中,表现出98.9%的特异性和69.1%的敏感性。 除了在早筛产品中寻找差异化之外,燃石医学也力图在销售模式与同行拉开差距。肿瘤基因检测服务主流销售模式有两类,一种是中心实验室模式,即作为第三方检测公司承接各类医疗机构的检测服务订单,二是医院与检测公司共建实验室的模式。相比之下,中央实验室模式的市场准入门坎相对较低,竞争更加激烈,需要更高的销售费用投入,而院内业务的合规性更强,一旦与医院完成实验室共建,可以获得更稳定收入,利润也会更高。 从一季度财报来看,燃石医学正大力推进院内业务。其中,中心实验室业务收入为6,18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7,421万元减少16.7%,主要是新冠疫情的后续影响,令1月份检测量下降,以及专注推动中心实验室业务向院内业务的转化;同期,院内业务产生的收入为5,156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4,896万元增长5.3%。 药企服务收入飙升 除了向患者提供检测服务之外,燃石医学还有另一大收入来源──药企服务,也就是为药企提供“伴随诊断和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产品的研发服务,协助药企更好地筛选靶点,以研发新药。 中国如今正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加速器,为创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的服务需求量高。在今年一季度,燃石医学与药企相关的药物研发服务营收达2,915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236万元大增136%。此外,期内药企合作签约总金额达7,500万元,同比增长27%,将持续支持公司未来的营收增长。虽然药企服务对于肿瘤检测公司来说,并不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但是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亦能为其业绩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作为行业龙头,燃石医学仍然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第一季度研发投入达9,44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66.3%。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及短期投资为8.03亿元,虽然比三个月前减少13.2%,但相信仍然足够支持较长时间的支出。 环顾其他同类中概股,与燃石医学同期赴纳斯达克上市的泛生子(GTH.US)已经两次因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而收到退市警告,目前燃石医学的市销率为3.3倍,虽然高于泛生子的0.86倍,但相比在港股上市、去年已接近扭亏为盈的肿瘤检测公司诺辉健康(6606.HK)拥有高达26.1倍的市销率,反映投资者对燃石医学的看法相对保守。 对于燃石医学来说,在维持营收增长的同时,相信要在短期内实现盈利路线图,才有望重振市场信心,以争取较高估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NR.US

股票支付收购见成效 泛华施财技重启增长

一季度,这家保险经纪公司用股票支付的收购带来的收入增长超过开支 重点: 泛华一季度收入增长21%,而其营业成本的增幅则要低一些,为15% 该公司一季度完成了两笔用股票置换方式进行的收购,无需现金便立即带来了收入    梁武仁 将收入增长和有效的成本控制相结合,是一个经过时间考验的提高利润方法。但这两样说易行难,因为业务扩张通常需要巨额开支,尤其是战略收购。保险经纪商泛华控股集团(FANH.US)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来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即用股票支付最近的一系列收购,这些收购立即提升了它的收入。 根据上周二公布的最新季度业绩,泛华一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约21%,达到8.28亿元。与此同时,该公司将营业费用的增长控制在了15%,促使其营业利润增长近两倍,达到6,000万元。 不可否认,一季度引人注目的营业利润激增,部分原因是一年前的数字较低。但该公司的营业利润率从一年前的3%,提高到一季度的7.3%这一点,可能会得到投资者的赞赏,尤其是因为泛华表明,其独立于收购之外的营业效率更高。更值得注意的是,泛华一季度从一年前的亏损转为盈利,不包含在营业利润内的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完全抵消了所得税费用。 最新的收入增长是由泛华在报告期内进行的新收购推动的。泛华是中国首家上市保险经纪公司,现在正在庆祝成立25周年,该公司称今年前三个月收购了三家公司,为占销售额大部分的人寿保险收入增加了约1.64亿元。 2月对泛华来说是忙碌的。短短几天内,该公司签署了两项协议,用它自己的股票分别收购吉林中吉世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和武汉泰平在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51%的股权。这两笔交易预计于3月底完成。 虽然泛华不必为了收购支付现金或借钱,但为支付交易费用而发行新股,也导致其股东股权被稀释。不过用股票支付的收购,可以通过股票置换捆绑双方利益,从而带来长期的战略利益。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胡义南在本周二的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一季度业绩不包括新收购公司的“营业收入贡献”,因为对它们的整合尚未完成。 作为泛华家族的成员,被收购的公司可能会利用泛华的平台和其他资源获得提振。此类收购往往还有助于通过消除相关各方之间的重叠资源,来提高利润率。特别是,泛华正依靠其数字能力和新的开放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收购带来的收入和成本协同效应。泛华计划上半年完成对新成员系统的整合。  “我们预计会看到,物资消耗协同效应和收入协同效应体现在我们未来的业绩上,”胡义南说。 投资者受到泛华一季度财报的鼓舞,推动其股价在业绩公布后飙升逾20%。大部分涨幅在上周剩下时间得以维持,这表明市场反应不仅仅是对主要数据的短暂乐观。 更多交易陆续有来 泛华可能刚刚开始这类交易,因为它试图将今年新的寿险销售和营业收入提高50%。该公司在财报中表示,收购仍将是这家保险经纪公司实现该目标的重点。 首席执行官胡义南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我们打算通过开放平台战略和并购加速市场整合。” 收购可能是泛华重回前些年强劲增长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甚至在新冠疫情之前,该公司的年收入就开始下滑了,拖累股价从五年前的高位大幅下跌。此外,中国经济仍在从抑制消费者支出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中复苏,在当前的气候条件下,以有机的方式增加收入对保险公司来说并不容易。 在线保险经纪公司水滴(WDH.US)一季度的疲软业绩,生动地凸显了这些挑战,它比泛华更注重削减成本和有机扩张。一季度,水滴的净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6%,而尽管它努力控制支出,营业成本仍然增加了12%。 水滴和泛华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前者专门从事短期产品的在线销售,而后者则拥有庞大的实体经销渠道网络,专注于长期保单。然而,水滴所面临的困难表明,整个保险行业尚未走出困境。 在推进收购的同时,泛华也一直在采取措施提高运营效率,这反映在其利润率的提升上。例如,截至3月底,该公司的寿险代理人比一年前减少了四分之一。然而,在一季度,每个代理人促成的保费同比增长了近一倍。该公司表示,这是通过将重点转向高端客户、淘汰表现不佳的代理人来实现的。 当然,作为泛华目前最大的增长动力,收购活动也有其自身的风险和局限性。首先,好的目标不会唾手可得。即使完成了交易,后面暴露出隐藏问题的风险总是存在。此外,用股票进行收购最终会稀释现有股东的权益,而用现金支付可能会迅速耗尽其资金储备。 当收购热潮放缓时,泛华可能更难以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除非保险需求随着经济的改善而再次开始回升。 尽管上周股价大幅上涨,泛华的估值可能还需要一些火花。根据雅虎财经汇编的一家分析机构预估,泛华目前的远期市盈率约14倍。它的市销率也相对较低,仅略高于1倍,而水滴在2.5倍左右。 对于泛华来说,事情看起来可能很艰难,因为它正试图重燃早年的强劲增长带来的兴奋感。但如果执行得当,它的收购之举,加上提高效率的努力,可能会带来回报,为股票注入新的活力。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ANH.US